宋卓愈
宋卓愈(1903~1944),原名宋碧光,又名公敏,翁源县礤下乡礤头村人。宋青年时就读于翁源县立中学(今三华中学),辍学后到惠州。1926年,宋在叶挺部任连长。1927年广州起义时,宋在叶剑英的教导团任连长。起义失败后,宋被国民党搜捕,判处死刑,经宋的伯父向粤军李武资师长求情保释。宋出狱后,留在李师长部服役。不久,李派宋去日本仕官学校学习。1932年1月28日,日寇进攻上海,宋任国民党税警二团营长,率部参加上海保卫战。“一·二八”事变后,宋作战有功,升为团长。“八·一三”事变时,宋率岭税警二团官兵由苏北开往上海,与装备精良的日军苦战了三个多月,后奉命整编税警总团六个团的残部,继续开赴抗日前线,直至上海失守,才率残部沿长江辗转至武汉,又从武汉回到广州。在广州,宋被任命为两广税警总队大队长,驻防于潮汕一带。1940年,宋以“中国和平救-广东省海防军司令”的身份到澳门,司令部设立在澳门附近的马溜洲岛。1944年,宋分析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得出了“日本即将投降,抗战即将胜利”的结论,便对翁源籍的身边卫士说:“我们不能坐等胜利,应该做几件有益于抗战的事,迎接胜利的到来。柴山是日寇驻澳门沿海的司令官,是澳门地区的大祸害,把他干掉,可为死难同胞报仇,又可算我们为抗日尽了点力。”
所属地区
翁源县位于广东省北部(粤北),韶关市东南部,北江支流滃江上游。东靠连平县,南邻新丰县,西挨英德市、曲江区,北依始兴县、江西省。- 公元554年梁朝分浈阳县地置翁源县,元初并入曲江县,公元1303年复置,是广东历史上最早建制的16个县之一。- 翁源县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20.4℃,年降雨量1778毫米,无霜期312天。耕地面积1.9万公顷,有林地面积16.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3.1%。河流以北江支流翁江及其支流为主。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3.8万千瓦。煤、铁、铅、锌、钨等矿产资源丰富。风景名胜有东华山、水龙宫、仙狮洞、书堂石、湖心坝客家群楼和葸茅岭八卦围等。农作物...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