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区
位置:首页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达孜区主页
〖达孜区简介〗
达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拉萨河中游。总面积1361.38平方千米,辖5乡1镇,21个村民委员会,131个村民小组。到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为2582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达孜县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有獐子、野羊、雪鸡、虫草、贝母等。风能、水能、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物有铬、铜、金等。近年来,特别是中央第三次、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发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达孜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区、市的关心和江苏省镇江市的大力援助下,达孜县的经济社会跨越发展。2003年达孜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6742.4万元,比上年增长16.84%;工农业生产总值为11721.53万元,比上年增长6.38%;县财政收入为261.6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204元,比上年增长12.25%;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收入为7142万元,比上年增长29.6%。2003年底全县公路里程达235.54公里,所属6个乡(镇)全部通车,交通便利。全县共有电话1279部,实现了乡乡通程控电话,同时,可以办理国内外一切邮政业务。达孜县共有各类学校40所,其中初级中学和幼儿园各式各1所,完全小学9所,教学点29个。2003年初级中学在校学生计1745人,小学在校学生共302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8%,在校生巩固率达到98.38%;全县教职工人数为753人。2003年顺利通过了自治区“普九”验收。2003年达孜县共有371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270人。全县现有卫生技术人员10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2人,村民28人,行政工勤人员14人。2003年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目前,已完成了全县4811户、24060人的家庭帐户本建本工作。参加2004年农牧区医疗的筹资农牧民有21395人,占农牧民总数的91.78%。筹资覆盖率100%。初级卫生保健、医疗、防疫、妇幼、计生工作取得新的成绩。计划免疫“五苗”覆盖率保持在98%;计划生育率为85.1%,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控制在市里规定的14‰以内。2003年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6所,床位30个。2004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自治区卫生局开展的计划免疫工作的验收。文化、广播、电视、电影事业进一步发展,向上争取15万元为帮堆乡开通了有线电视。2003年全县广播站18个,电视单收站89个,文化室5个。达孜县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有着很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境内共有寺庙、日追拉康15座,其中始建于公元7世纪的格鲁派六大寺之首——甘丹寺,在政治、宗教、建筑、艺术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还有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叶巴寺,是西-史上有名的寺庙之一,也是各界人士观光、旅游、考古的胜地。自然地理达孜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北部和南部分别是东西横贯的恰拉山、郭嘎拉日山,中间为拉萨河谷地,是典型的“U”型地貌,全县平均海拔为3685米。达孜县北部和南部分别是东西横贯的恰拉山、郭嘎拉日山。达孜县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有獐子、冰雹、狐狸、猞猁、野羊、雪鸡、虫草、贝母等。风能、水能、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物有铬、铜、金等。达孜县属高原温逞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日照区充足,年日照3065.3小时。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大风,年无霜期130天左右。年降水量444毫米,80%—90%集中在夏季,多夜雨。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涝、山洪、泥石流冰雹、霜灾、虫灾等。历史沿革达孜藏语意为“虎峰”。1959年民主改革后,原达孜宗、德庆宗合并为达孜县,隶属于拉萨市至今,县府驻德庆。2000年,达孜县辖1个镇、5个乡。各乡镇分别是:德庆镇、塔杰乡、章多乡、唐嘎乡、雪乡、帮堆乡。人口民族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4906人。到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为2582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藏族人名和汉族人名不同,他们一般没有姓,有的以房名、籍贯等为类似的姓,如昆、噶尔、雪康、德格等,但和姓有不同。一般藏族群众多以四字为一名,如扎西多吉、丹增平措、罗布桑布等,为了便于呼唤,往往称呼两字,如扎西、丹平、罗布等。 藏族的名字一般都有很深的含义。有的名字含宗教意义,如多吉是金刚、丹增是主宰圣教、卓玛为救度母、达瓦是月亮、白玛是莲花、扎西是吉祥、罗布是宝贝、拉巴是星期三。由于没有姓,所以藏族同名较多,为此,多在名前加大、中、小区别。一般称呼比自己大的女性为“阿佳” (姐姐),称比自己小未婚的女性为“婆姆”、未婚的男孩为“璞”,祖辈上的男性称“波”(老爷爷或爷爷),称祖辈上的女性为“嫫啦” (老奶奶或奶奶),称父亲为“爸啦”,称母亲为“阿妈啦”,凡属于父系父辈的男性亲属均称为“阿古啦”(叔叔);女性均称为“阿尼啦”(姑姑);属于母系父辈的男性亲属均称为“夏乡啦” (舅舅),女性均称为“索姆啦”(姨妈),这里“啦”是敬语词,无特定意义,在称呼别人的名子时,总要在前后加点什么以示尊敬和亲切,在拉萨地区喜欢在名后加“啦”,如“扎西啦”“拉巴啦”“罗布啦”等;后藏地区则在男性名前加“阿吉” 或“阿觉”;贡布地区名前是“阿达”,昌都地区名前一般为“夏布” 等等。在一般家庭中,除对长辈是用敬语称呼外,长辈对晚辈或同辈间,是直截称呼的。经济概况2004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7719元;实现财政收入413.9万元,农牧民人均收入达2511元,比1994年的924.70元增加了1586.30元;实现乡镇企业产值7000万元,比1994年的83759元增加了6991.6万余元,国家投资建设项目资金9232万元。工业园区从无到有,招商引资成效喜人,乡镇企业蓬勃发展,能源、交通、通讯等城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达孜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为西藏自治区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春小麦、青稞、油菜、豌豆、蚕豆、萝卜、土豆等。牲畜有牦牛、犏牛、黄牛、绵羊、山羊、猪等。现有森林面积17万亩,乡村果园300亩。工业以民族手工业为主,生产氆氇、民族服装和民族工艺品以及制陶等。现有农机修配厂1家,以车、钳、刨、焊、零配件加工和生产少量生活用品为主。行政区划德庆镇 总人口7382人。塔杰乡 总人口2852人。章多乡 总人口3965人。唐嘎乡 总人口683人。雪乡 总人口2471人。帮堆乡 总人口3553人。
〖达孜区特产〗
卡垫
卡垫用绵羊毛手工织成的毯子,一般宽2.5尺,长5尺,用于座卧处铺垫。卡垫结构紧密,色彩艳丽,多以龙、凤、鹿、花草为图案,具有浓郁的藏族艺术风格,是最富盛誉的西藏手工艺品。
唐嘎藏鸡蛋
唐嘎藏鸡蛋是西藏拉萨达孜县的特产。由达孜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申报的“唐嘎藏鸡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的商标注册证,这是拉萨市申报成功的第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是2017年新增的第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嘎洛鞋
这是藏族妇女穿的一种鞋,传说是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传下来的。鞋面是白氆氇,后跟和鞋尖有一块黑色牛皮,鞋尖略微向上翘起,鞋筒高,筒顶用红色羊毛做边。鞋底由多层牛皮粘合,用牛筋绳缝钉,坚固美观。要是旅游者买一双穿上,一定会享受到入乡随俗的快乐。
酥油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而来。传统的做法是:将奶汁倒入叫做"雪董"的特制大桶里,用力上下搅拌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表面便浮出一层淡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冷却后便成酥油。酥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藏族群众(特别是牧区群众)日常的热量除了肉外,便靠从酥油中摄取了。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酥油茶喝。逢
西藏卡垫
“卡垫”是藏语小型藏毯的意思。是藏族家庭的床上用品。古城江孜是生产卡垫的著名城市,有“藏毯之乡”的美称。据历史记载,600多年前就织出了柔和、美观、结实而又富于西藏民族风格的藏毯。这里手工业久负盛誉,从老人到小孩,都有一手织毯的本领,80%的居民从事织毯业。新建的江孜地毯厂生产的地毯、卡垫、挂毯、壁
〖达孜区景点〗
赤妥康
宗喀巴寝殿即“赤妥康”,是宗喀巴和历任甘丹赤巴(“赤巴”意即法台或座主)生前起居、修习密法之所,建于1409年,1720年索朗多吉进行了扩建,第七世0时期加盖了金顶。殿内主供文殊菩萨、尊胜佛母。景点位置拉萨达孜县境内拉萨河南岸的旺波日山上
桑阿寺
桑阿寺为文化旅游景点。桑阿寺距拉萨市20公里,位于达孜县老城区中心,建于公元1419年,由宗喀巴创建,至今有587年的历史,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按宗教历史惯例,隶属甘丹寺管辖。景点位置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达孜县
扎叶巴寺
扎叶巴寺为文化旅游景点。西藏四大隐修地之一,松赞干布、帕当巴桑杰等人曾在此闭关静修。景点介绍扎叶巴寺是宁玛派(红教)寺院,西藏四大隐修地之一。始建于公元7世纪,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其爱妃芒萨赤尊公主所建的修行神庙之一,后来几经扩建,形成了紧紧嵌于崖缝壁间的扎叶巴寺。最大的特
洛普寺
洛普寺为文化旅游景点。洛普寺洛普寺,亦称“洛寺”。在拉萨市达改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的诏嘎乡洛普村。洛普寺,于1093年由仲敦巴三弟子京俄·楚程巴创建。京俄·楚程巴创建。京俄·楚程巴(1038~1103)年于后藏年区的昂拉岗地方,父名释迦多杰,母名利茂·益西仲,幼时名叫“达察巴”。20岁时到热振寺从
六字真言
六字真言六字真言原意为“如意宝和莲花”。-教将此言为一切经典根源,循环往复念诵即可消灾积德。在西藏,刻有六字真言的石头随处可见。
叶巴寺
叶巴寺为文化旅游景点。叶巴寺叶巴寺,在拉萨市之达孜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北、拼河北岸的帮堆乡叶巴村的叶巴山麓,海拔4000米。叶巴寺,始建于7世纪,由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王妃芒萨墀姜所建。据《卫藏道场胜迹志》记载:“叶巴寺的大殿中供设有阿底峡尊者用过的盘子,盘内有用阿底峡鼻血画的佛像,还有十六尊者(即十六
〖达孜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