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红堡镇蔡湾村
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天水市 > 清水县 > 红堡镇 > 蔡湾村主页
〖蔡湾村简介〗
蔡湾村是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红堡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205211012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620521。邮政编码为741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938 ,车牌号码为甘E。蔡湾村与贾湾村、红堡村、安坪村、杜川村、后川村、李店村、刘谢村、崔刘村、西城村、小泉村、周家村、青泉村、唐杨村、倪家村相邻。蔡湾村附近有蔡家湾遗址、成吉思汗驾崩地遗址、倪家垂花门楼、魏家峡口遗址、石沟塬遗址、西城故城遗址等旅游景点,有清水粉壳蛋、清水大麻、清水半夏、天水地毯、清水扁食等特产。蔡湾村旅游指南蔡家湾遗址蔡家湾遗址位于清水县红堡镇蔡湾村南侧。年代为仰韶文化晚期,类别为古遗址。1982年12月31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以天平铁路南侧蔡湾老庄为界;西:以小石沟为界;……
〖蔡湾村特产〗
天水猪油盒
猪油盒是甘肃天水的名小吃,当地人都称之为清代宫廷点心。它是在宫廷点心“猪油饽饽”的基础上改制的。具有酥脆松软、滋味浓香、色泽艳丽、油而不腻、酥而不碎等特点。
清水扁食
在地处天水市东北的清水县城,扁食作为当地居民早餐中最受青睐的小吃,其选料考究,烹饪过程复杂,入口滑爽,风味独特,在全国其他地方早餐中绝无仅有。 清-食又因清水居民中回族等少数民族居住较多,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有汉族的荤扁食和回族的素扁食两种。汉族荤扁食的烹制分炒、包、煮、调
清水花椒
一.产品介绍清水花椒为伏天采摘,俗称“伏椒”。树体较高大(37米),树型紧凑,皮刺大而稀,枝梢少刺,基部宽厚,常退化,羽状复叶,有小叶711片,叶片椭圆形、深绿色、较厚、有光泽;叶面蜡质层厚、质脆、有椒香味;叶柄及叶脉无小刺;果穗大而紧凑,果柄较长,果粒大,鲜果呈鲜红色,干果呈红褐色,粒大饱满,果面
邽山蜂蜜
一.产品介绍邽山蜂蜜色泽以浅琥珀色为主,兼有深琥珀色;筷子挑起,能拉成长丝,丝断后自动回卷成球状。新鲜时半透明,表面有一层泡沫,放置稍久,一部分葡萄糖结晶析出,而变为不透明的结晶,结晶核呈颗粒状。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2.1地形地貌: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陇山西南麓渭河北岸支流
清水半夏
一.产品介绍清半夏,又称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为-用白矾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清半夏毒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宜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2.1土壤地貌情况 清水县地域广阔,地形复杂,高寒、阴湿、干旱、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等气候特征明显,不仅孕育了独特的种质资源,也
清水粉壳蛋
夏商周时期,清水为邽戎、绵诸戎居住地。西周孝王时,嬴姓部落首领非子因养马有功,封为王室附庸,封邑在今清水县秦亭镇境内,是清水境内最早的城邑。汉武帝元鼎二年析上邽置清水县至今,以“清泉四注”而得名,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的诞生地,是名副其实的“轩辕故里”,为华夏远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西汉名将营平候赵
〖蔡湾村景点〗
陈马明代石造像
陈马明代石造像为清水县文物保护单位。陈马明代石造像位于清水县丰望乡陈马村。年代为明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2010年3月30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以石佛寺东、南、西、北四面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周界围墙为基础各向外延伸10米。陈马村:陈马村
皇清凭证碑
皇清凭证碑为清水县文物保护单位。皇清凭证碑位于清水县黄门镇下成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2010年3月30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以三清寺东、南、西、北四面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周界围墙为基础各向外延伸10米。下成村:下成村…… 下
朱家湾石碑群
朱家湾石碑群为清水县文物保护单位。朱家湾石碑群位于清水县陇东镇朱家湾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2010年3月30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西、南、北以碑廊四周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周界为基础各向外延伸5米。陇东镇:清水县辖乡。 194
成吉思汗驾崩地遗址
成吉思汗驾崩地遗址为清水县文物保护单位。成吉思汗驾崩地遗址位于清水县红堡镇西城村。年代为元代,类别为古遗址。2013年5月2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以牛头河为界;西:以西城村为界;南:以牛头河峡口为界;北:以公路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南、西周界为基础各向外
上邽城址
上邽城址为清水县文物保护单位。上邽城址位于清水县永清镇李崖村。年代为秦、汉,类别为古遗址。1982年12月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以公路西断崖;西:以天火沟为界;南:以白土崖村为界;北:以古城壕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向东、南、西、北各延伸30米。李崖村:李
梅江古民居
梅江古民居为清水县文物保护单位。梅江古民居位于清水县贾川乡梅江村。年代为清末民国初年,类别为近现代主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3年5月2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以断崖为界;西:以村道为界;南:以断崖为界;北:以小路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周界为基础,东:至
〖蔡湾村人物〗
杨茂搜
杨茂搜(?―317年),本姓令狐,白马氐人,氐族首领杨飞龙的外甥兼养子。296年,承父职,成为白马一带的第五任首领。296年建立仇池国,定都清水(今甘肃清水县),成为前仇池国第一任君主。国土大致今甘肃省东南部的西和县、成县、文县一带,史称前仇池国。元康六年(296年),杨飞龙因无子,所以收养外甥杨茂
杨毅
杨毅(?-337年),白马氐人,是杨难敌的长子。334年继位,成为前仇池国第三任君主。自称龙龙骧将军,左贤王,下辨公。他为杨难敌的儿子,承袭杨难敌担任该国君主,在位期间为334年—337年。继位第二年(335年),杨毅向东晋称臣,被封征南将军。咸康三年(337年),杨毅堂弟杨初叛乱杀死杨毅、杨宋奴及
杨难敌
杨难敌(?-334年),白马氐人,是前仇池国君杨茂搜的长子。317年继位,成为前仇池国第二任君主。325年,杨难敌从前赵手上收0池国的失地。334年,杨难敌因病去世。317年杨茂搜去世,杨难敌与弟杨坚头分领部曲,杨难敌号左贤王,屯下辨,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太兴四年(322年),前赵主刘曜亲自领军
杨坚头
杨坚头,(?―?),白马氐人,杨茂搜的次子。前仇池国第四任君主杨初有父亲。
杨统
杨统(?-?年),白马氐人,是杨世的次子。370年,杨统废君夺位未遂。371年,前秦世祖苻坚发兵攻清水城,杨统开城门降秦。促使了仇池国灭。《魏书》称他废除侄子杨纂自立为仇池公,杨纂聚集党羽欲杀杨统。371年,前秦世祖苻坚发兵七万攻仇池,杨纂欲以五万人抵抗,而杨统打开城门降敌。杨纂被迫向前秦投降,被前
杨纂
杨纂(?-?年),白马氐人,是杨世的长子。370年继位,成为前仇池国第八任君主。371年,前秦世祖苻坚发兵攻陷清水,胁迫当时的仇池公杨纂(白马氐人)移居秦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至此仇池国灭,存在75年。
杨世
杨世(?-370年),白马氐人,是杨俊的长子,360年至370年间的前仇池国君。杨世360年继位。368年,东晋以他为秦州刺史。他又向前秦称臣,秦以他为南秦州刺史。他在370年去世。
杨国
杨国(?-356年),白马氐人,是杨初的儿子。355年继位,成为前仇池国第五任君主。杨国的父亲杨初正是靠弑君篡位为君的,后来遭到报应身死,这一幕又在杨国身上重演。东晋永和十一年(355年)正月,杨宋奴指使梁式王杀害杨初,杨国率左右杀了梁式王及杨宋奴,自立为仇池公。东晋重臣桓温表杨国为秦州刺史,杨国的
杨初
杨初(?―355年),白马氐人,是杨坚头的长子。337年篡权继位,成为前仇池国第四任君主。355年,被杨毅之弟杨宋奴的内应梁式王杀死。本是前仇池国君杨毅的堂弟。咸康三年(337年),杨初杀前仇池国君杨毅,自立为仇池公。向后赵称臣。永和三年(347年),杨初遣使向东晋称藩,晋以他为使持节、征南将军、雍
杨安
杨安,生卒年不详,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人,氐族,十六国时期前秦将领。杨安的祖父杨初、父亲杨国都是前仇池国君主。永和十二年(356年),其父杨国被杀,杨安投奔前秦。太和二年(367年),率军攻打前凉,援救李俨。太和三年(368年),平定前秦宗室叛乱。太和五年(370年),参与前秦灭前燕之战。咸安元年
吴文科
吴文科 (1963~)笔名闻克。甘肃清水人。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大中文系。1987年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专事曲艺研究,长期参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重大项目暨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国曲艺志》(29卷)的编纂工作,历任该项目总部副主任、主任,两度受到文化部表彰。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范多富
范多富(1937-)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甘肃省永清人,1937年12月出生。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9月以后,任湖南省湘潭电机厂工具车间工艺员、团支书、工会主席,厂党委监委会、组织部、干部部、党委办干事,厂政治部办公室副组长,厂党委办公室副主任。1978年9月任湘潭电机厂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