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沙面街道
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荔湾区 > 沙面街道主页
〖沙面街道简介〗
沙面街道是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其所管辖的行政区域为珠江上的一个人工小岛,称为沙面岛,简称沙面,沙面岛位于六二三路的对岸,地处白鹅潭北部,与广州大陆隔着沙基涌相望,面积约0.3平方公里,目前是两个国家驻广州领事馆所在地和在穗外籍人士的主要活动地区。沙面街道辖翠洲、鹅潭2个社区。沙面街道办事处驻沙面大街8号。历史沙面岛在历史上曾是英、法两国的租界,18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英法两国选中了这块珠江中的小沙洲(距离清朝闭关锁国时期中国唯一的的外贸区“广东十三行”相当近)作为租界地址,填筑成岛,并于1861年签订租约。岛上西部3/4划为广州英租界,约264亩,东部1/4划为广州法租界,约66亩。各有一桥与中国大陆(华界)相通。在之后的大半个世纪里,英法两国取得了在沙面岛上的许多特权,政府相关机构与企业大量移入,主要的领事馆和政治、金融组织都建立在此,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给予附近的中国人不公平的待遇,沙面岛因此成为后来中国乃至附近国家民族解放运动人士抗议与攻击的目标。如发生在1920年代的广州市民多次反殖民-,以及越南革命者范鸿泰(Pham Hong Thai)对沙面法国领事馆的炸弹袭击等等。1942年,日本将对英国宣战后占领的沙面英租界交给亲日的汪精卫政权(一般称汪伪政权)。1943年,法国维希政权退出法租界,交给汪精卫政权。同年,坚持抗日的重庆国民政府另行与英国订约收回英租界。二战结束后,新成立的法国戴高乐政府正式宣布将沙面法租界交还中华民国。1996年,沙面的建筑群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国务院将沙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2现状目前,沙面是广州著名的旅游区、风景区和休闲胜地,也是白天鹅宾馆所在地。岛上绿化较好,有古树150多株,空气清新,环境卫生甚佳,可以称得上是广州的世外桃源。建筑方面,多为19世纪末建造,并带有西方风格,基本上都是文物建筑。传统上沙面是各国驻广州领事馆的集中区,虽然不少的领事馆已经陆续迁往市区各处,现时岛上仍留有波兰和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美国总领事馆会在2012年迁往珠江新城),再加上沙面本身是旅游景点和建有五星级酒店,因此经常可见有不少外籍人士在此流连。沙面旅游区在广州,沙面是一个历史蕴涵丰富、积淀深厚、富于异国情调、风光旖旎、十分迷人的地方。因其特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19世纪中叶以后为英法殖民主义者所看中,辟为租界,后大兴土……详情露德天主教圣母堂沙面露德圣母堂是位于中国广州市区沙面岛上的一座小型天主教堂。该教堂建于1889年,位于面积仅有60亩的广州法租界内,为侨民服务。奉露德圣母为该堂主保。入口处仿哥特式。沙面露德圣母堂坐落在广州……详情圣公会基督教堂旧址圣公会基督教堂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沙面街鹅潭社区沙面南街60号,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是遗存至今、难得的沙面早期建筑物。教堂坐北朝南,砖、木、钢结构,局部钢筋混凝土结构,仿古罗马……详情广州沙面建筑群广州沙面建筑群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广州市政府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沙面曾是中国惟一的租界人工岛,是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及广州人民反帝斗争的历史见证,也是近代西方建筑……详情沙面街道名人安珂安珂,1959年8月21日出生在广州沙面的一个革命干部家庭。籍贯河北省赞皇县。那是一个崇拜英雄的年代。安珂自幼就爱看描述英雄故事的“小人书”,爱听打仗的故事。他经常穿着他喜爱的小海军服,肩上挎着小木枪……
〖沙面街道特产〗
艇仔粥
艇仔粥是由昔日珠江三角洲的水上游民——疍民(又称水上人家)创造的,其后又在广州发扬光大。现为广东著名的传统小吃之一。艇仔粥的配料有生鱼片、瘦肉、油条丝、花生、葱花、蛋丝、浮皮、海蜇丝、叉烧丝、烧鸭丝和鱿鱼等。烹制时将滚烫的粥底倒入配料中烫熟即成。艇仔粥以粥底绵滑、味道鲜美、口感丰富而闻名于世。菜品特
泮塘马蹄糕
马蹄糕是广东广州地区传统糕类美食。泮塘马蹄糕将马蹄(荸荠)磨成浆或干马蹄粉兑水加糖蒸制而成。“泮塘马蹄糕”是采用当地的特产马蹄粉作原料,在制作上先将砂糖炒至稍黄后溶成糖水,再调入半分熟的马蹄粉浆,然后猛火蒸熟。其糕体色泽金黄透明,爽滑而富有弹性, 且带有一些马蹄清香之味,特别可口。人们在饮茶吃饭之后
及第粥
及第粥(congee with lean pork, liver and kidney),是广东省的地方传统名吃之一,属于粤式粥点。相传发明于明代。用猪瘦肉丸、猪肝片、猪粉肠加入粥中煮熟而成。色白鲜明,糜水交融,味鲜香厚。讲究粥底绵滑,白米粥熬到米粒全化。客人点时,舀入小锅烧滚,加猪心、猪肝和猪粉肠
顺记椰子雪糕
荔湾区宝华路79号顺记冰室制作的椰子雪糕是驰名远近的西关历史名牌小食。上世纪20年代由小贩吕顺首创,选用肥厚结实的椰肉作原料,加工成鲜椰丝后榨成椰汁,再配上新鲜的水牛奶和鸡蛋、白糖,独特的制作使雪糕格外软滑可口,椰味浓郁,别具风味。五六十年代一些外国元首、贵宾如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都曾慕名品尝并津津
开记绿豆沙
绿豆沙是极受广州人喜爱的甜品。位于荔湾区龙津东路889号“开记”甜品店制作的“陈皮脱壳绿豆沙”,则以其香滑清甜、清热解暑、别具一格的风味而独树一帜,饮誉羊城。老板叶健开还因此被人戏称为“豆沙开”。开记绿豆沙选用颜色新鲜、品质优良
明炉烤乳猪
明炉烤乳猪,又名烧乳猪。早在西周时代已列为“八珍”之一,那时称为“炮豚”,即烤乳猪。在《齐民要术》一书中也记有烤乳猪的制作方法,并说它“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则消,壮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也”。清康熙时,曾为宫廷名菜,成为
〖沙面街道景点〗
从化都喜泰丽温泉度假酒店
广州从化都喜泰丽温泉度假酒店位于从化良口镇御泉大道,临近碧水湾郊野公园。广州都喜泰丽温泉度假酒店拥有133间豪华别墅及客房,每一栋别墅都拥有独立的温泉池。广州都喜泰丽温泉度假酒店怡然自得的露天温泉体验,是该酒店的主要特色。酒店共有23个理疗池、香薰池、嬉水池、鱼疗池以及都喜引以为傲的特色泰丽水疗中心
望谷温泉度假村
该温泉距离广州1小时,深圳2小时车程。广州望谷温泉度假村,占地面积二百多亩,是由广州市乾基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一家按国际五星级标准建设的集餐饮、住宿、娱乐、温泉为一体的温泉会所度假型酒店。位于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并有世界“苏打名泉”之称的温泉之乡—广州从化市温泉镇、流溪河上游,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俗称大元帅府)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为依托建立的遗址性纪念馆。前身是孙中山于1917年兴建于此地的大元帅府。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斥资1500万人民币重建。于2006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堂从高空鸟瞰成一“中”字,而
广州市大佛寺
广州大佛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惠新中街。大佛寺始建于南汉时期(公元917—971年)。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平南王尚可喜自捐王俸重建佛寺,因在大雄宝殿正中供奉三尊以黄铜精铸高6米、重10吨大佛像而得名。庙内大殿所用的巨型楠木柱为安南(今越南)王所捐赠,经350年仍完整无损;其建筑艺术仿京师官
广州华林禅寺
广州华林禅寺前身是“西来庵”,位于广州西关下九路北侧西来正街一带,始建于梁武帝普通8年,创始人是达摩祖师,是中国佛教禅宗始祖菩提达摩中印文化交流的发祥地,为佛教寺院。华林禅寺辗转反覆数千年,由兴到衰,由衰到兴的历史过程,距历隋、唐、宋、元、明诸代,传灯不绝。华林寺坐西朝东,山门两侧各放两只石狮子和两
广州华严寺
广州华严寺原名观音寺,始建于1908年,是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局正式发文批准为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花都华严禅寺在历史上信众群集,香火兴盛,近百年来几经兴废。花都华严寺占地约150多亩,有华严万佛宝殿、天王殿、钟鼓楼、法堂、斋堂、方丈楼、藏经楼、讲堂等建筑;大殿内供万尊圣像,所有大小佛像均用紫
〖沙面街道人物〗
江沛扬
江沛扬,男,1930年8月生,广东省南海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30年8月出生于广州一个书香世家,原籍南海县,在澳门、香港读过小学。自幼受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图案系的母亲影响,并师从广东著名漫画家叶因泉。读中学时开始画漫画,1949年5月第一幅漫画处女作发表于香港星岛日报。50年代初在中山大学中
宁焕美
宁焕美,女,山东人。1947年出生,共产党员,是广州市公安局荔湾区分局昌华街派出所责任区民警。她1964年参加公安工作至退休,己在责任区民警岗位上工作了三十五个春秋。在这平凡的专区工作中,虽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有平平淡淡的琐碎,但她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穿街过巷,深入辖区,做群众的贴心人。
陈铿
陈铿,1962年生,198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8年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课程结业,2006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研究生课程结业。任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大学
大汕和尚
大汕(1633-1705)俗姓徐,字厂翁,号石濂,江苏省吴县人。他的挚友曾灿说他"幼而警敏诡秘"。画仕女,作诗有佳名,有故出家,踪迹诡秘。后当长寿寺住持。与岭南名士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等结交朋友,后偕构恶。康熙三十四年(1695)不畏艰险,前往安南(今越南)顺化,主持佛事,深受尊崇,被尊封为"国师
郑绮文
郑绮文,出身于粤剧世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在中山文联的红旗剧团与古耳峰、李自由、关文峰、王芝兰等常到农村演宣传戏,任花旦。由于年纪尚小,其母不时随团照料,后回广州参加靓少佳的新世界剧团,并拜著名的粤剧演员郎筠玉为师。在靓少佳、郎筠玉的悉心指导下,艺术上大有进步,很快成为粤剧著名演员。郑绮文的
郎筠玉
郎筠玉:(1919年-2010年8月12日)女,广州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名伶。出生于广州粤剧世家。她父亲在广州曲艺界当掌板师傅,且是二胡高手;母亲是双目失明瞽师,以唱《小青吊影》、《仕林祭塔》成名。郎筠玉自幼喜爱戏曲,师从“大喉泰斗”熊飞影学唱大喉。年稍长,随父到广州各大公司天台演出场所跟全
麦杰初
麦杰初,1954年8月出生,西塱村人。少年时便在家务农,青年时已掌握娴熟的蔬菜种植技术。1984年,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麦杰初便在自己承包的责任田里种植1.8亩蔬菜,由于种植技术好,获得可喜收成。1985年,他将菜田面积从1.8亩扩展到3.6亩。1988年,蔬菜种植面积更达7.8亩(2000年已减
霍应波
霍应波,芳村人,1958年11月出生,农艺师,中国花卉协会理事。1996年被评为全国青年星火计划带头人。1998年被推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芳村地区第一位全国人大代表。1987年,霍应波在东漖镇海南村创办广州市波园观赏植物园(后改名为广州市波园花卉有限公司)。至2000年,波园花
叶志德
叶志德,1938年出生于芳村,少年时代就非常喜爱栽花,常常学着大人的样子扎作菊花。青年时代,叶志德到花场拜师学艺,他勤于钻研,把房前屋后的空地作为提高自己技艺的实验场,研究菊花在不同季节的生长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叶志德已掌握不同季节、天气的栽种、扎作、花期调控等技艺。他不断扎作艺术感较强的艺菊,终
陆学明
陆学明,1922年12月出生,祖籍广东省南海县(区)南庄,其祖父辈迁居花地后开设翠香园,成为有名的盆景世家。翠香园以栽培中高档艺术盆景出名,陆学明的父亲是一位擅长栽培盆景的园艺老艺人,陆学明自幼随父学习盆景栽培技艺,耳濡目染,也爱上盆景栽培这一行。陆学明从事盆景栽培50多年,他栽培盆景讲究技艺,讲究
郭兴荣
郭兴荣,1951年10月出生,东漖村人。他于1989年辞去海南省三亚市某总公司总经理职务,回到家乡东漖村,被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兼村长,1991年被选为党支部书记。他富有进取精神,对发展经济有着独特的思路。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以土地为根本,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率先在广州市的村一级实行股份合作制,创立东鹏集
杨润
杨润(1928—1998),出生于东漖镇茶滘村三丫涌。年轻时当过搬运工人,常在大冲口码头、仓库搬运货物,练就健壮的体魄。他性格平易近人,许多搬运工人愿与其共事。后来,他回到农村,先后在沙冲、坑口做长工。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后,芳村区进行了土地改革、清匪反霸和收缴黑枪等运动,苦大仇深的杨润,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