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工程村
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南沙区 > 万顷沙镇 > 工程村主页
〖工程村简介〗
工程村简介位于万顷沙镇十四涌南堤西路,是一条渔业村。2008年,全村总户籍47户,户籍人口187人,辖区面积530亩,耕地面积280亩,已征地面积271.164亩。村委会办公电话:84955134 工程村座落于南沙区万顷沙镇南部新垦片,东与红洋村为邻,西同红洋接壤。全村原耕地面积537亩,炼化一体化已收地面积271亩,现有耕地面积280亩,总人口193人,其中党员11人,60岁以上村民37人,人均耕地面积1.45亩。工程村的由来,有着特属它自己的一段历史。1969年,由于当时围垦造田需要,从万顷沙镇沙尾一村派出部分村民进行围垦造田,成为其飞地。后来为方便管理,就安排30户村民落户定居。从1974年1月1日成立沙尾一村第21生产队,1979年6月30日到1985年纳入围垦工程组属下的一个生产队,1986年正式成立的行政村,也就是现在的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工程村,新垦镇成立后,于1986年成立工程村至今。工程村虽然地少人稀,但如果你身在其中,你会慢慢被这里朴实的民风吸引住。多年来,村两委在区、镇人民政府的带领下,在全体村民的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种方针、政策,积极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执政方针,带领全村人民积极奋斗,努力摆脱困境,走向致富之路。工程村的每一位村民,都有着一颗纯朴的爱心热爱着我们这条村,都有着一双勤劳的手为未来奋斗,都有着一脸灿烂的笑容迎接变幻莫测的将来,他们所有的这一切,共同描绘出一个和谐美好的工程村大家园。工程村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大蕉、玉米、蔬菜、木瓜、石榴等。月劳平纯收入700元。随着南沙区大开发,我村经济有了明显提高,村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现在我村从炼化一体化收地款银行利息中,每年发放利息800元每人,大大的保障了村民的基本生活。从2008年年初开始,工程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七十年代的旧瓦房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范围内,相继拔地而起是舒适的二、三层现代楼房,时尚的外观,精致的设计,加上温馨的一家子。这是由于在2008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在我村征收了271亩的土地,所得的安置费,平均每人四万三千多元,这一笔可观的资金。使村民盖新房子的梦想实现。这样,一间又一间新房子在工程村这块小小的土地上建立起来了,台风、暴雨来临时,村民不再需要东藏西躲,他们都有这样的感概:“有块坚实的瓦砾遮头,感觉就是安全”。工程村附近有百万葵园主题公园、南沙湿地公园、南沙十九涌渔人码头、南沙水鸟世界生态公园、南沙永乐农庄、万顷沙原野庄园等旅游景点。
〖工程村特产〗
增城丝苗米
增城丝苗米,广东省增城市特产。增城市朱村街是丝苗米的原产地,该品种属优质籼稻品种,稻谷细长、米泛丝光得名,素有米中碧玉、中国米王之称,与增城挂绿荔枝齐名,在清朝末年已驰名海内外。“丝苗”是增城市的特优水稻品种。丝苗米米粒细长,无腹、心白,透明晶莹。丝苗米饭软硬适中,芬香可口,素有“米中之碧玉”、“饭
从化荔枝蜜
从化荔枝种植面积就达30多万亩,荔枝产量占广东5成以上,是荔枝蜜的重要蜜源。从化荔枝花期较晚且长,开花期较晚,其花期从3月下旬至4月下旬,持续有一个多月。丰富的蜜源资源,不仅满足了本地蜂群采集荔枝蜜需求,每年荔枝花开还吸引大批外地蜂农踊跃到从化放蜂采蜜。从化荔枝蜜,广东省从化市特产,该产品以荔枝主要
钱岗糯米糍
从化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地势自北向西南倾斜,北部为山区,中南部和西部为河谷平原、丘陵、小盆地、台地交错。太平镇位于从化市的南部,是著名荔枝品种“糯米糍”的主要生产基地,地势较平坦,形同天然小盆地,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灾害相对较少,气候环境极其适宜荔枝等水果的生长。色泽鲜红,外形美观,果大核
老火靓汤
老火靓汤又称广府汤,属于粤菜系。是广府人传承数千年的食补养生秘方,慢火煲煮的中华老火靓汤,火候足,时间长,既取药补之效,又取入口之甘甜。广府老火汤种类繁多,可以用各种汤料和烹调方法,烹制出各种不同口味、不同功效的汤来。具有地方特色的“靓汤”,阿胶红枣乌鸡汤、山药茯苓乳鸽汤、玉竹百合鹌鹑汤、黄精枸杞牛
云吞面
云吞面又称竹升面,是广州特色小吃,起源于广州,粤菜系。主要分汤面(大地鱼上汤搭配猪油韭黄)、捞面、炒面(需要将面先蒸后炒)。云吞面是一种在中国十分普遍的食品,以煮熟的云吞和竹升面,加入用大地鱼、虾皮、瑶柱、鸡煲成的清汤配上猪油韭黄即成。一般来说,云吞面由三部分组成,以汤和面为重,其次云吞,评价一碗云
沙河粉
沙河粉,简称河粉,外文名Shahe noodles,是广东省广州地区一种大众化的传统名吃之一,主要食材为大米。属于粤菜,口味滑,爽软韧柔劲道。因此粉最早出自广州市沙河镇而得名。用米浆蒸成薄粉皮、再切成带状,烹饪时间为15~30分钟,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铁、磷、钾等营养元素,易于消化和
〖工程村景点〗
蝴蝶楼
蝴蝶楼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蝴蝶楼位于南沙区东涌镇鱼窝头村广州市双钱糖业有限公司内,年代为20世纪30年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建筑外墙外缘外延5米,西北至相邻建筑外墙线。建设控制地带:东、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0米,北
荷兰鲜花王国
一个充分展现荷兰风情,以“郁金香”为主题的荷兰鲜花王国落户南沙。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奉上新年最美丽的礼物,从此为南沙新区增添了一个以荷兰人文风情为主题的旅游景点。荷兰园是一个真正拥有欧洲文化底蕴的花卉公园,浓郁的欧洲风格、热情幽默的荷兰人文风情、多姿多彩的犹太人商业本色,为花园的国际化铺满了美轮美奂的七
〖工程村人物〗
张友良
黄阁大井村张姓始祖,南宋时人。至今子孙不断繁衍达数万人,遍及黄阁大井、乌洲、亭角、蕉门等村以及番禺石碁镇石岗村等地。大井村大井村位于黄阁镇的西南面,是黄阁镇城镇中心村之一,由大井旧村、南湾村两个自然村和一个中心村组成,是一个全征地村。全村共分22个生产队。现时全村总户数1435户,总人口4719人。
麦必达
黄阁村麦姓始祖。南宋咸淳九年(1273),中原汉人南雄珠玑巷麦必达兄弟5人携眷南迁黄阁定居,是为麦氏黄阁始迁祖,也是南迁黄阁的开山鼻祖。必荣一脉后迁东莞,祠在乌沙,官至奉政大夫、再升朝议大夫。麦必达,字尚礼,在黄阁垦荒、筑堤、护田。麦必秀,字尚义,官至江西南康县正堂,后携眷迁南沙。有子名倜,字挺芳,
朱中阳
南沙开村朱姓始祖。朱中阳的祖父朱羡,号粤山,原籍徐州古丰郡。因护送宋帝赵罡南下,到新会崖山勤王。宋亡,朱避居东莞归德山门(即今宝安福永镇),死后与赵氏合葬于新安上山门叶姓村后山。朱中阳迁居南沙深湾村约在元代至顺年间(1330年左右),距今约有680年,传至四世朱南峰,生下四子,取名依次为“宝、碧、金
李敬达
黄阁大塘村李姓元代始祖(1341—1403),字公用。后裔至少有26代数千人分布在黄阁大塘村及国内外,其中现居大塘村的就达3000人之多。其墓位于黄阁大塘村大仁山,建于元代,原墓碑已毁,1997年秋重修,新碑书“显四世祖敬达李公之墓”,墓穴保存完好。
罗文秀
据传,罗氏族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从中原南迁广东南雄珠玑巷,再而南迁番禺罗边、傍岗、罗家,继迁往东莞厚街。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罗文秀从东莞县厚街出发,以贩卖小食麻糖为生,游走四乡,随后到今南沙大岭界村定居,建立村落。是南沙罗姓之祖。罗文秀生有二子,长子罗圣进后人主要居住罗屋,有
吴祖胜
吴祖胜, 鸦片战争抗英爱国烈士。南沙横沥镇人。1839年,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为加强珠江口沿线防备,招募渔民、疍户壮丁5000人。横沥村民吴祖胜、张凤、赵某,出于爱国义愤参加壮勇。初驻南沙大角山炮台,继调至虎门参与烧毁鸦片,后在鸦片战争的抗英战斗中壮烈牺牲。1840年,村民为纪念这三位义士,在村里
朱灿华
朱灿华,大革命时期革命烈士。南沙区塘坑村的朱灿华、朱建勋、朱倩如,板头村的黎本生、黎维新,东井村的黎七凡,林傍岭村的罗良,于1925年1月由东莞县农民协会选送赴广州参加农-动讲习所第三期学习。同年2月结业回乡,以塘坑、板头、东井、林傍岭等村为据点,发动群众成立农会,开展农-动。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进
陈燮霞
陈燮霞,中国女子举重队队员,来自八一队,属于典型的女子力量型身材。2007年首次参加世锦赛,就夺得女子48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冠军。2008年奥运会获得48公斤级金牌,这是中国代表团在-上夺得的首枚金牌。职业生涯2004年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48公斤级季军;2005年全国女子举重冠军赛48公斤
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广州番禺人(现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贫苦渔民家庭。父亲早逝,童年随母亲和外祖父生活,常受母亲唱诵的儿歌、粤曲的熏陶,自幼萌生了对音乐的爱好。冼星海在广州岭南大学附中宣统三年(1911),外祖父病逝,冼星海随母亲至新加坡,靠母亲做佣人维持生活和读书。民国7年(1918)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