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县龙虎乡
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恭城县 > 龙虎乡主页
〖龙虎乡简介〗
龙虎乡位于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北部,东与湖南省江永县粗石江镇毗邻,南跟嘉会乡交界,西同栗木镇相连,北和观音乡接壤,乡政府所在地离县缄34公里。全乡辖4个行政村,24个自然屯,10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900多人,土地面积58平方公里。龙虎乡森林资源丰富。全乡森林面积4915.9公顷,森林覆盖率62.3%,活木蓄积量145874立方米,乡境内有大型国营林场棗马林源林场。全乡有水库6座,容积392万立方米,地头水柜48个,容积4320立方米,并有5.7流量的龙虎渠贯穿全乡。2003年投入100多万元,兴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1个。境内有嘉会—龙虎二级公路通过,交通十分便利。2003年全乡粮食总产量6582吨,水果总产量15250吨,生猪出栏10950头,农民人均收入2030元。工业总产值1028万元,企业收入3911万元,工业增加值829万元,新增固定资产650万元。财政收入138万元。龙虎乡盛产优质沙田柚,全乡有沙田柚13818亩,年产沙田柚9550吨,所产沙田柚连续三年在全国柚类评比会上荣获优质金杯奖。2001年,龙虎乡被评为全区“科技进步”考核合格乡镇。全乡有1所初中,7所小学,在职中小学老师79人,在校学生1203人。有村级图书馆1个,藏书2500多册,有线电视用户480户,村集体综合楼4栋,群众性文娱体育活动丰富多彩。龙虎乡境内有雄伟险峻、号称“五岭第一关”的龙虎关;有自然含酒度3度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牛井”泉;有水质优良、富含多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桂花井”泉;有极富盛名、充分体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之古朴民风的龙虎渠中满篓鱼。著名壮族文学家、《刘三姐》剧作者之一古笛先生1995年游览龙虎渠,诗如泉涌,即兴所赋之诗“龙虎街边龙虎渠,家家都有满篓鱼,世外桃园在哪里,我说就在龙虎圩”便是龙虎淳朴民风的真实写照。
〖龙虎乡特产〗
桂林腐乳
桂林腐乳属于桂林三宝之一。以黄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分有五香腐乳和辣椒腐乳两种。它的特点是皮薄肉嫩,质地幼细,味道鲜美,辣中有甜,甜中喷香,香中又能品辨出川椒、桂酊、八角、蒜泥以及三花酒的混合馥郁,可以说是滋味无穷。“花桥”牌桂林腐乳和“象山”牌园枝腐竹均为老桂林的传统食品,特别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一直
桂林三花酒
“桂林三宝”之一的三花酒,是中国米香型白酒的代表,被誉为白酒之王,是桂林人的骄傲。桂林三花酒以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品质优良而倍受中外游客的青睐。三花酒之所以优质,除了与采用清澈澄碧,无怪味杂质的漓江水、优质大米、精选的酒曲有关外,还因为桂林冬暖夏凉的岩洞所构成的特有的贮存条件,才使酒质愈加醇和芳香
荔浦马蹄
中国马蹄之乡——青山,桂林市荔浦县青山镇马蹄久负盛名,它以个头大、皮薄肉嫩,水分充足,清甜无渣,爽脆可口既做蔬菜也可做水果,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维生素C,还有钙、磷、铁、质、胡萝卜素等元素;马蹄作用价值甚大,能清热润肺、生津消滞、舒肝明目、利气通化作用。马蹄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粗脂肪、钙、磷、
桂林辣椒酱
桂林辣椒酱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它鲜而稍辣,很刺激食欲。根据不同顾客的口味,桂林辣椒分为豆豉蒜蓉辣椒酱和蒜蓉辣椒酱两种,各有各的特色。桂林辣椒酱不仅开胃,而且酱中还含有丰富的维他命A、B、C、G,及钙、磷、钾、铁等微量元素。桂林酱料厂制的辣椒酱多次被评为自治区、桂林市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畅销东南亚各国
荔浦芋扣肉
荔浦芋扣肉是广西荔浦及桂北地区的地方传统名菜,广西各地传统宴席名菜,曾获“全国名菜”之称。也上过《舌尖上的中国》;此菜肉质细腻,熟后松软芳香,具有特殊风味,营养丰富,含有粗蛋白、淀粉和一定的无机盐、维生素,具有补气益肾、健脾胃之功效,是制作饮食点心、佳肴的上乘原料。荔浦芋和五花猪肉做成扣肉,历来成为
尼姑素面
尼姑素面与桂林米粉堪称姐妹小吃,是广西桂林地方风味小吃之一。桂林的尼姑面有悠久的历史,据传100年前,月牙山隐真岩有一位尼姑,做得一手味道特别鲜美的素面,久而久之,后人就称它为尼姑面了。现在七星公园内的月牙楼,仍经营这种小吃。桂林尼姑面,精华也在汤里。这汤的做法与米粉不同,是用黄豆芽、草菇、香菇脚、
〖龙虎乡景点〗
遇龙河竹筏漂流
遇龙河是漓江在阳朔境内最长的一条支流,是指白沙世外桃源至大榕树工农桥段。人称“小漓江”,不是漓江胜似漓江。 遇龙河古称“安乐水”,传说东海一龙巡游至此被这里胜景吸引,留下不走了,因此该河改名“遇龙河”。遇龙河主要游览景色有:富里桥、遇龙桥、归义古城遗址、仙桂桥、旧县民居等。遇龙河畔的阳朔胜迹——旧县
龙脊峡漂流
龙胜龙脊峡漂流引位于龙脊梯田景区内, 距桂林市区77公里,漂流河段为4.8公里,落差达300米,漂程为2.5小时左右。河谷两岸是高耸入云的山崖和叠障的梯田,从山脚到山顶分布 着苍翠茂密的原始森林。两岸植被保护良好,流量、流速相对稳定。除具有原始古朴、幽野的特色外,更富一种灵动、秀丽之美。船行其间忽左
九马画山峡谷漂流
九马画山峡谷漂流是兴坪镇2006年招商引资的项目之一,全程3.5公里,从高空俯瞰,宛如一条玉带深阙峡中,整体落差80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兴坪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九马画山峡谷险峻奇特的漂流路线。同时,投资者别出心裁,历时一年多,基本建成了一个集漂流、露营、徒步游、攀岩、守猎为一体的综合型休闲
龙胜龙脊梯田景区
龙脊梯田景区包括平安北壮梯田和金坑红瑶梯田两个景区,是一个以梯田稻作农耕文化为主体,集自然景观与少数民族人文景观相结合的风景名胜区。两处梯田既有大刀阔斧的砍削,又有丝丝入扣的精雕细啄;既显得气势磅礴,又含着清秀的艺术情调,由于山行各异,呈现两种互不雷同的诗域画境,村寨的吊脚木楼依山而建,远远望去整个
七星景区
七星景区,位于桂林市区漓江东岸,占地面积约134.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84%。景区因七座山峰的分列恰如苍穹高悬的北斗七星而得名。桂林七星景区是桂林市面积较大、历史悠久、景致多且集中的综合性景区,也是桂林山水精华景观的缩影。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七星汇聚,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在七星展现,堪称桂林山水与文
桂林西山景区
西山景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西山路,是桂林较早被开发的旅游景区,也是桂林市第二大综合性公园。景区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由西山群峰、西湖及隐山组成,区内群峰环绕耸立,西湖、桃花江相映带,形成山重水复的奇景,每近黄昏,夕阳斜挂山峰,云林变幻、金光万道、紫气蒸腾,主要有隐山六洞、西峰、观音峰
〖龙虎乡人物〗
胡德琳
胡德琳,字碧腴,一字书巢,广西临桂人,乾隆十七年进士,转任多地地方官,历任什邡县、历城县知县,简州知州,济南知府等职。乾隆三十五年(1770)任东昌知府,四十年官满,短期任青州、莱州知府后,四十二年复任东昌知府。他是唯一东昌籍外在七贤祠享祭的人。他是位勤政爱民的官员,每到一地任职都流下了不可磨灭的文
黄明懿
黄明懿,字秉直,广西临桂人。乾隆五年(1740)聘为岳麓书院山长。主教期间,乾隆皇帝亲赐“道南正脉”额。又协助蒋溥重修书院,自大成殿至楼堂斋舍,装修一新,为岳麓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蒋瑾
蒋瑾(生卒年不详),广西临桂人。道光十三年癸巳科(1833年)殿试金榜第三甲第78名进士出身。同名同姓的有元朝镇江人武略将军蒋瑾。蒋氏洞天公荣五公志贤公宗祖后人,四川官籍迁居临桂。
李幼邻
著名爱国人士、原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之子李幼邻(1920年2月—1993年5月),男,汉族,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两江镇,生于广东省新会县(今江门市新会区),其生母为李秀文;相继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州贝莱特学院、芝加哥大学,1993年5月在美国去世,享年73岁。
谢济舟
谢济舟(1901~1983年) ,又名润保,临桂两江镇人。高小文化。民国4年(1915年)开始彩调艺术生涯,师从当地彩调界前辈邓木福、廖连华。勤学苦练,善于博取众家之长,表演技艺精熟,生、旦、净、丑都能胜任。在唱、做、念上造诣较深,善于舞蹈,扇花、站桩及各种行当的表演程式均优美,有鲜明的艺术特点。谢
海竞强
海竞强(1906~1982年) ,又名玉明、代澄。六塘镇新街人。其母是白崇禧的胞姐。他6岁丧母,8岁丧父,由曾祖母抚养成人。幼时读私塾10年。民国13年(1924年) 到梧州进广西讨贼军干部养成所受军事训练,15年毕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任少尉排长。在北伐战争中参加汀泗桥、贺胜桥之战并升中尉排长
刘立道
刘立道(1900~1981年),会仙乡邦山底村人。民国14年(1925年)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任海丰农民自卫军干部训练所队长,同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5年参加北伐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干事、湖南农军辎重营营长、十一军二十六师七十七团参谋长。次年参加“南昌起义”后,赴广东任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
张威遐
张威遐(1906~1980年),六塘镇黄家庄人。出生于乡绅家庭。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六塘高小。14年考入桂林第三中学,未毕业即由广西省政府教育厅保送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由于牵涉“托派”问题,18年被苏联政府驱逐。回国后逗留于上海。21年返广西任国民党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南宁军校政
文大荐
文大荐(1902~1978年) ,又名官日,绰号“郎当师傅”。两江镇人。读过7年私塾。自幼喜爱彩调艺术,宣统元年(1909年)开始拉二胡伴奏。成年后成为知名彩调琴师,擅长拉二胡和吹唢呐。文大荐对彩调各种腔调和剧目情节非常熟悉,伴奏时善于跟踪演员的行腔吐字和动作表情,演奏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丰富多彩的
郭任吾
郭任吾(?~1974年)别名天军、赤血。六塘镇竹园里村人。小时家贫,16岁小学毕业。民国7年(1918年) 考入广西师范,毕业后曾在本乡及梧州当小学教师。13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14年经黄锦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以共产党员身份加入国民党,派到广东省农会工作。年底派往莫斯科深造,后调红军步校、列
粟豁蒙
粟豁蒙(1901~1968年),原名粟丰。渡头乡粟村人。出生于乡绅家庭。民国5年(1916年)考入省立桂林第三中学。 7年任三中学生自治会会长。次年作为桂林学生代表参加全国 在上海的成立大会。“五四”时期投入反帝-。11年考入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次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因领导 被开除学籍。13年考入
白少兰
白少兰(1884~1967年),原名济苍。回族。临桂县六塘镇人。出身小贩家庭。15岁丧父,常去赶圩做小买卖添补家用。自幼好学,深得叔祖喜爱,教其识字、读书。虽为生活所迫不能上学,但仍勤奋自学,19岁能文能诗,并在家设私塾课童。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取广西大学堂(后改为简易师范)预科,享受津贴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