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中和镇
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邕宁区 > 中和镇主页
〖中和镇简介〗
广西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中和镇位于邕宁县东南部,镇政府驻中和街,距县城34公里。中和镇以种植甘蔗和制糖为主要经济来源。 邕灵公路纵贯全境。行政区域面积17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373.07公顷,其中,水田1810.07公顷,畲地563公顷。有林面积8652.6公顷,森林覆盖率52.1%。2003年,辖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7个村民委员会共37个自然坡、332个村民小组。年末总人口31987人,其中农业人口31094人。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829万元。财政收入34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23元。全年水稻种植面积2866.67公顷(含变种),其中优质谷种植面积占80%以上,粮食总产量1.66万吨;甘蔗种植面积1200公顷,2002年~2003年榨季进厂原料蔗8.3万吨。 全乡总面积1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万亩,其中水田2.7万亩;森林面积13.2万亩,面上山塘水库面积1590亩。经济以农业为主,粮食、甘蔗是全乡的支柱产业,是邕宁县典型的产粮大乡。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中和乡紧紧抓住机遇,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到具体上、实实在在的项目上,按照"市场引路,政府指路,典型带路"的工作思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中和镇特产〗
石锅鱼
石锅世家餐饮有限公司作为一个以制作河鲜为主的四川地方知名品牌,被授予“四川绿色餐饮示范单位、地方名特菜品、优秀餐饮企业”,目前全国有20余家加盟店。 石锅采藏珠峰奇石,高僧讼经手工打制成锅,取巴河之水美肥鱼,舀一勺甘泉溪水,烹煮出巴蜀一绝)——石锅鱼。
岭南石锅鱼
岭南石锅鱼 在岭南国际大酒店的众多美味佳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岭南石锅系列,不但色香味俱全,且食后香味持久,多吃不腻,食而忘返,何以这石锅有这么大的神效呢?原于冰山雪莲石和漓江上的石墨石都富含硒、锂、锌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用此石锅煮食,具有解毒、消炎、抗衰老、防癌等功效。
秘制蛇禄狗
秘制蛇禄狗 此菜精选蛇与狗肉为原材料,并配以桂皮,陈皮,八角,南乳,姜,酒,糖,秋制酱汁等调味料秘制而成,色香味俱全,口感好,营养丰富!
五彩鱼片羹
五彩鱼片羹 五彩鱼片羹采用新鲜鱼片并佐以野生黑木耳、银杏、南瓜、丝瓜等配菜,经过精心熬制后,做出鲜甜浓白的鱼汤,因配菜五颜六色,故整个菜的出品可为是色香味俱全。
吴圩王府牛杂
吴圩王府牛杂,一道极具南宁地方特色的名菜,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王府牛杂主料选用的是新鲜的牛杂,还有牛舌、牛肚、牛百叶等,配上广西特制的酸笋、辣椒,以及本地种植的紫苏爆炒而成。生炒牛杂,未经过复杂的过油,保证了牛杂之原始香味,王府牛杂味道酸辣适中,有一种独特的口味!推荐:吴圩王府饭店电话:0771
“一条龙”花生
“一条龙”花生“一条龙花生”咸脆花生是南宁市众人皆知的名牌食品,味道南宁略咸,口感干脆,清香持久,深受顾客欢迎。另外,一条龙花生还有系列姊妹品牌“老乡”香脆花生、“双象”咸脆花生、“小巷”咸干花生等,美味各异,感觉迥然不同。这一食品由位于邕宁区的外资企业金泉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一条龙花生”在遍布南宁
〖中和镇景点〗
龙门水都
龙门水都景区位于南宁市高新区振宁路,是以文化主题体验、旅游休闲度假、中草药种植、绿色农业种植、娱乐养生健身为主要功能的生态旅游景区。龙门水都以“自然、观赏、休闲、康乐、保健、养生”为特色,形成“可游、可玩、可居、可尝”的休闲大型旅游综艺项目。景区内有多处温泉泉眼,温泉资源十分丰富,富含多种矿物质。别
南宁二王庙
南宁二王庙始建于北宋哲宗年间,此庙因二王关朗灵而得名。从四月初七中午十二点钟村民和戏工、师工、道工还有清道们就开始报到二王庙,下午18:00准时开戏,直到丑时演出才告一段落。初八早上师公唱正神、道公为二王夫妇诵经超度。佛教大师带领身在娑婆心系极乐的居士,以及持戒念佛的善男信女为佛祖沐浴,还有如愿以偿
南宁市乡村大世界景区
南宁乡村大世界位于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蒙村,占地850亩,是一个以绿色、健康、休闲为基调,集会议培训、餐饮住宿、运动休闲、乡村旅游、农业观光与示范为一体的多元化、多功能度假村。度假村内住宿、会议室、餐饮、休闲娱乐等设施配套齐全,同时,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乡村休闲旅游、农业文化体验、户外运动休闲
更望湖
更望湖源头来自布泉河,位于布泉、南圩、屏山三乡镇交界处。更望湖是个季节性天然湖,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是典型的“变脸湖”。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这里种植的上千亩三角麦(荞麦)花遍野盛开,白茫茫一片,微风吹拂,麦浪滚滚,仿佛世外桃源、人间天堂。初夏还在枯水的时候,这里绿草如茵,牛羊满坡,就像是一个天然大草场
南宁石门森林公园
南宁石门森林公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东段,是一个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森林保健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公园。园内林木葱郁,环境幽静,是以森林游憩、休闲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城市森林公园,被称为“城市之肺”。1.6万亩原始次生林,在郁郁葱葱的森林浴场中吸氧,吸负离子,既可防病健身,又可怡情养性。
南宁市狮山公园
狮山公园位于广西南宁市五村岭大转盘旁边,南临邕宾路,西靠邕武路,北临厢竹大道。园内山体起伏和缓,属典型丘陵地形。是南宁市八大公园之一。公园以植物造景为主,注重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以原有地形及条件,努力营造丘陵特色突出的自然山水景观。公园有“绿色翡翠”的美誉,每年到狮山公园游玩的游客达80万人次。别名
〖中和镇人物〗
张声震
张声震,男,壮族,1924年2月生,广西南宁人,194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期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广西邕宁县国民中学地下党支部书记,南宁邕北镇支部油印员,钦县南路特支分支书记,邕宁八尺区支部负责人,上林县支部委员会书记,永淳地区特支书记,桂中南地委委员、民运部部长、上林县特支书记、粤桂边区纵队五团
黄希文
黄希文(1917~1947),女,原名黄悦卿,1917年12月出生广西邕宁县杨美镇一户贫农家庭。1936年春在广西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幼师班读书时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37年春在贵县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黄希文转回南宁工作,10月任中共南宁市委妇女委员,改名黄为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8年,中共
麻启宣
麻启宣(1885~1950),又名麻镜明,外号麻九,那楼乡那楼街人。民国初年毕业于灵山县团警传习所。民国13年(1924年)在广州加入国民党。历任灵山县第三区区长兼三凝民团管带、南路讨贼军第四别动队司令部少校参谋、灵山县政府参议、钦廉守备指挥部谘议、联乡联防办公所及那楼区田粮办事处主任等职。麻在乡里
苏汝民
苏汝民(? ~1950),又名植森,邕宁县刘圩乡苏村人。国民党南宁军校毕业,曾任国民党三十一军军械处上校处长(一说任第四集团军分监部上校参谋长),是三十一军军长韦云淞的亲信。解放前夕,任广西禁烟督办署科长。1949年11月,解放大军长驱直入广西,苏率领禁烟督办署缉私大队100多人枪逃回乡里的镇南圩潜
李超同
李超同(? ~1949.6),字群生,南晓乡雅王村福海坡人。早年入伍生团习武。民国22年(1933年),在国民党中央军校广西分校初级班学习毕业。民国24年任象县民团司令部上尉参谋。民国26年任邕宁县民团司令部上尉参谋。民国28年~34年,先后任邕宁县金城区、三官区长。任三官区长期间,曾配合上思县民团
黎汉威
黎汉威(1917~1985.5),原名黎文雅,壮族,大塘乡那罗村人。中共党员。1936年为逃避国民党征兵, 他离家出走,后考入南宁警官训练所。1941年3月,他参加国民党军队,先后任营部中尉文书、中尉排长等职。1942年11月18日,梁德昭率全营官兵弃暗投明,在东莞厚街起义。黎汉威随军参加了中共领导
钮昭
钮昭(1914~1985),又名徐云,壮族,那陈乡那陈圩人。中共党员。解放前,他一家七口,靠其父母担运和种桑养蚕维持,生活十分困难。但钮昭人穷志不穷,13岁高小未毕业就离家到南宁一家石印作坊当学徒。在此期间,他勤奋好学,自习英语,阅读进步书刊,接触进步工友和知识青年,遂萌生革命思想。民国18、19年
李翘然
李翘然(1783~1843),字秀峰,壮族,清灵山县中宁练那马村(今邕宁县那楼乡罗马村)人。曾为县学武生,后补授千总,钦授武骑尉。翘然平生性刚直,勤俭起家,富至数十万。他为人慷慨乐施, 扶贫恤困,在所不惜。对公益事业亦甚热心,他曾出资兴建桥梁3座,名为“皇赐桥”、“清廉桥”、“狮子桥”。其中以皇赐桥
张汉杰
张汉杰(1956~1979),壮族,蒲庙镇孟连村人,出征前是生产队农科组和大队民兵排骨干。对越自卫还击战命令下达后,他争先报名,坚决要求支前参战。1979年2月17日, 自卫还击战总攻开始后,他心想:杀敌立功的机会已到,便积极请求参加先头部队。 批准后,张汉杰和战友们扛着沉重的弹药箱向5公里外的我方
何进溢
何进溢(1945~1979),壮族,中和乡贵德村人。复退军人,共产党员,中和乡供销社干部。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 何进溢担任邕宁县支前民兵四连指导员。1979年2月17日上午,攻打同登战斗开始后,上级-指示民兵四连派两个排配合某部三营打穿插。连里考虑指导员何进溢当时身体不好,打算由连长带队,但何进溢坚
吴长学
吴长学 (1956~1979) ,壮族,新江乡华联村那花坡人。1974年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1977年参加大队武装基干民兵排,并被委任为排长。1978~1979年,越南当局在中越边境不断制造流血事件,危及我边境军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吴长学对此义愤填膺,决心戍边御敌。1979年当-作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
梁开急
梁开急(1957~1979),壮族,新江乡华联村那威下坡人,1977年参加大队武装基干民兵排。平时集训,他为了练就一身杀敌本领,不怕苦,不怕累,表现了新中国年轻一代热爱祖国、爱憎分明的精神风貌。1979年2月17日, 党中央决定对越南的武装挑衅进行自卫还击。动员令一下,梁开急一马当先,报名支前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