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
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武鸣区 > 双桥镇主页
〖双桥镇简介〗
双桥镇位于南宁市北部,面积207平方公里,辖15个村委会,1个社区委,总人口5.3万人。区位优势明显,距县城和首府南宁市分别为6公里、20公里。交通网络发达,210国道、南武一、二级公路贯穿全镇南北,过境长十多公里的水任——南宁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黔桂与云桂国道交汇于此,成为南宁至贵州、云南、百色、河池等地的重要通道。通讯网络完善,村村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覆盖镇区;电力网络密集,有35千伏变电站两座,可保证生产生活用电;供水充裕、供水管道为400mm。经济资源丰富,为广西著名的水果之乡,水果种植面积达5.7万亩,产量达31251吨,居武鸣县首位。龙眼、芒果、香蕉等水果不仅产量大,而且品质好。双桥龙眼每年有60%远销上海、广州、海南、香港等地。目前,已建立了以下渌、平陆、平福、杨李等村的5000亩“猪——沼(气)——果”立体生态果园,集约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还建立了广西十大农业园之一的伊岭现代农业观光园,万亩花卉苗木基地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锰、铅、锌矿、重晶石和石灰石,锰矿总储量达5000万吨,目前开采量10万吨,石灰石总储量达亿万吨,开采方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闻名区内外的“伊岭岩”,当年郭沫若畅游伊岭岩时曾留下“群峰拔地起,仿佛桂林城”的诗句。现已建成集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九洞山、淀罗湖、伊岭现代观光农业园、绿都花卉基地,秀丽风光与伊岭岩相得益彰,成为姐妹景点。竭诚欢迎国内外客商到双桥镇来投资。全镇85%以上单位和行政村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杨李、下渌两村获创建全国文明村先进单位;伊岭村、镇政府获区级文明单位(村),九个县级文明村(单位),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几年来,镇党委、政府按照区党委提出的“南宁市要在全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托首府,面向市场,以发展城郊型经济为主线,按照巩固提高种植业发展壮大养殖业的总体要求,加大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招商引资力度,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2002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119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6元,农业总产值28403万元,财政收入680万元。
〖双桥镇特产〗
武鸣沃柑
武鸣沃柑是晚熟杂交柑桔品种,成熟期在1-3月,自然留果时间较长。沃柑原产于以色列,2004年引进四川,在2012年的时候四川沃柑被移植到了广西武鸣。武鸣沃柑的特点是果肉橙红色,汁胞小而短,囊壁薄,果肉细嫩化渣,多汁味甜,有香味,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基本介绍武鸣沃柑属于晚熟杂交柑桔品种,成熟期在1-
灵马鲶鱼
“灵马鲶鱼”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灵马镇的一道本土佳肴,也是武鸣乃至整个广西饮食产业的一个响亮的品牌。“灵马鲶鱼”这道菜的制作并不复杂,讲究原汁原味,没有红烧清蒸等做法,一律土法烧,更能体现正宗灵马鲶鱼细腻鲜美味道。基本介绍“灵马鲶鱼”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灵马镇的一道本土佳肴,也是武鸣乃至整个广西
两江“璇力威”酸辣椒
节日里持续多日的大鱼大肉,让很多人吃得没了胃口,腻得“望肉生畏”。这时只要你吃上几个两江镇生产的“璇力威”酸辣椒,就会顿然觉得胃口大开,食欲大增,上下通畅,精神焕发。近年来两江镇利用本地盛产的土椒,通过利用传统工艺加工而成酸辣椒,清香细腻、甜脆爽口、酸
特色灵马鲶鱼
“鸿福特色灵马鲶鱼”是壮乡武鸣灵马镇的一道佳肴,采用生长在河流一带的野生鱼类为原材料,此菜嫩、爽口、肥而不腻、滑而不融、色味迷人,色香味俱全,为名贵的营养佳品,是一道深受顾客好评的美食。
特色白切土鸡
鸿福特色白切土鸡是壮乡十大特色菜之一,原材料采用灵马农家放养在山间野林中白天吃虫子、玉米、稻谷、土生土长的土鸡,煮鸡要求慢火煮浸,熟至八九成即可;配料用沙姜、蒜茸、花生油、香菜、酱油等调制而成。人常食不厌,原汁原味,皮爽肉滑,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容易被人体的消化器官所吸收,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温中
炒田螺
田螺与石螺不同,它的特点是壳薄肉厚。与一种叫紫苏的芳香草同炒一镬,便会产生一种香中有辣,辣中带甜的怪味。这一怪味,不但南方人喜欢,连北方人、港澳同胞以及外国朋友都十分喜欢,常常在街头小食档(也可在高级宾馆酒楼里),围着小木桌津津有味地品尝紫苏炒田螺。炒时,还可放上辣椒、葱或蒜、豆豉、盐等调味料品,使
〖双桥镇景点〗
文桐戏台
文桐戏台为武鸣区文物保护单位。文桐戏台位于武鸣县陆斡镇文桐村谢桐屯,时代为1830。2013年,文桐戏台被公布为武鸣县文物保护单位。文桐村:文桐村有3568人口,15个自顽屯,24个生产小组,文桐村建立1个党总支部,共有正式党员83人,预备党员3人,男69人,女17人,其中大专文化6人,中专文化12
罗波庙及其周围石刻
罗波庙及其周围石刻为武鸣区文物保护单位。罗波庙及其周围石刻位于武鸣县罗波镇罗波潭东岸,时代为清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1988年,罗波庙及其周围石刻被公布为武鸣县文物保护单位。罗波镇:罗波镇位于武鸣县东部,距县城24公里,东与宾阳县交界,西邻陆斡镇,南邻太平镇,北邻马头镇。宾(阳)武(鸣)公路贯穿中
〖双桥镇人物〗
陆兵
陆兵,壮族,1944年10月生,广西武鸣人,197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68年9月广西师范学院历史系历史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1964.09-1968.12广西师范学院历史系历史专业学习1968.12-1970.03湖南江永县0547部队农场劳动锻炼1970
杜易
杜易,原名启廷。男,壮族。1930年生,广西武鸣县人。1948年毕业于广西省立武鸣中学。1949年9月参加革命,1952年10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武鸣专区农协会于事,共青团隆安县工委部长、副书记,中共隆安县乔建区委书记,中共隆安县委会副部长、部长,1956年后任县委副书记.书记、县长,隆安
石怀瑜
石怀瑜(1921—1979),壮族。里建(今武鸣华侨农场)人。1938年在城厢乡翠英村任小学教师时, 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任广西军民合作站武鸣分站总干事, 为合作站军民阅览室购置《论持久战》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进步书刊,供读者阅读,传播
黄炯钊
黄炯钊(1889—1976),壮族。城厢乡夏黄村人。青年时毕业于广西省立交通专科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后在上林、隆山(今马山)、隆安、武鸣等县任中学教师。1945年春在中共武鸣县特支的组织下,与李钊等一起发动组织夏黄、邓广、从广、马香、赤旗、平等、串钱、太平等乡村青壮年及学生共120多人枪, 组成武鸣人
苏希洵
苏希洵(1890—1970),字子美。壮族。马头乡全苏村人。幼年读私塾,由于聪敏过人,得到陆荣廷的青睐,将养女与他订婚并送他读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入广西公立政法学堂就读。 宣统三年(1911年)与陆荣廷养女完婚。民国2年(1913年)春,始赴法国巴黎大学法学院攻读7年, 取得法学博士学位
李华芳
李华芳(1900—1968),别号向荣。汉族。原籍本县城厢乡文合村。高小毕业后,在村间小学任教。1926年3月,到中国国民党党立广西农-动讲习所第一届(在南宁)学习6个月,在中共党员和国民党左派的教育下,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与农-动的理论。学习结束任省农运特派员。1926年11月,后受委派
韦冠英
韦冠英(1887—1961),原名韦栋材。壮族。两江乡明山村人。幼年在家乡读小学。17岁到桂林读中学。18岁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编入步兵专科。清宣统元年(1909年)军校毕业,到天津马厂第四镇见习,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次年被委任广西新军混成协第四队任中尉职,驻扎桂林附近。宣统三年四月,混成协响
韦鸿恩
韦鸿恩(1882—1959),字咏宾。壮族。太平乡文坛村人。其父韦开宗,清朝庠生,在县内乡村私塾执教。韦鸿恩幼年随父攻读,勤奋好学,聪明伶俐,并立志要继承父业。11岁县试为童生,14岁被选为佾生。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两广初师范毕业。次年任县高小教师。 宣统二年(1910年)任隆安小学教师;民国
陆福祥
陆福祥(1872—1950),原名陆祖光。壮族。双桥乡平福村人。年幼时家境贫穷,只念一两年私塾。结婚后与兄弟分家各自谋生。由于懒隋,生活日窘,开始学, 捞钱,, 输则偷鸡摸狗,成了村内外闻名的小偷。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加入王特燕、陆彩邦的“天地会”,闯南走北,打家劫舍。某日傍晚,陆福祥团伙埋
李静诚
李静诚(1867—1944),字洁斋,府城圩诚意街人。幼年随任惠泉书院院长的父亲李亿年到院就读。 清光绪十年(1884年)考取贡生,以后应3次乡试皆落第。25岁学刑务,进身仕途,先后在府、厅、州、县衙门充当幕僚,掌管刑务、钱粮、文案达10余年。光绪三十三年陆荣廷当左江镇总兵时,李静诚在上思厅办刑务。
蒙仁潜
蒙仁潜(1868—1926),字若陶,蒙泉镜之子,清末举秀才。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毕业于广西陆军讲武堂。民国元年(1912年),署理上恩县知事及陆军步兵中校。民国3—4年任容县知事和广西右军第二军副司令。民国5年3月起,任广西陆军第二军第四路司令,同年11月袁世凯以大总统令补授陆军步兵少将五等
蒙泉镜
蒙泉镜(1833—1897),字芙初。壮族。府城乡寺圩村人。清咸丰五年(1855年)考取秀才。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九年(1893年)的30多年中,共赴乡试14次,终不中举。其间,于同治七年(1868年)以拔贡身份入京赴朝应考,落选而归。同治十三年先后主讲阳明书院及今马山县三潮、那林、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