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白沙镇
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阳朔县 > 白沙镇主页
〖白沙镇简介〗
白沙镇地处阳朔县中部,北距桂林市56公里,南下阳朔县城9公里。全镇辖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万人,辖区面积15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万亩,其中水田2.3万亩。白沙镇始建于宋(960~1279)时,原在现址西北方1公里,清道光年(1821~1850)迁现址,因其地近白沙塘,遂更名白沙。1950年为第1区,1954年改为白沙区, 1958年改为白沙人民公社, 1984年10月更名为白沙镇至今。白沙镇交通十分便利。321国道、建设中的南梧高速公路从北至南贯穿全境,与东西两方延伸的白富、白金公路,形成白沙镇“大十字”型的交通网络。镇境内基础设施完善,村村通四级公路、通电话。白沙镇是桂北最大的水果、苗木集散地,对周边诸乡镇、县的商贸都有影响,成为桂北最大的商贸市场之一。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投资9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100亩第一期农贸市场,现已投入使用,第二期占地140亩的市场正在建设之中,利用世行贷款项目投资400多万元,全镇的排污系统工程的建设已接近尾声。集镇范围内新建房屋林立,设计独特,镇容镇貌整洁,参加广西小城镇建设“南珠杯”活动中曾获“优秀城镇奖”称号。电力充足,集镇区有35千伏2000千伏安变电站一座,完全能满足全镇工农业生产、加工和生活的需要。有日供水量达3600多吨的自来水厂,可满足集镇区内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需要。程控交换机电话容量达10000门,各村委都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发射塔4个,全镇移动信号覆盖面广。全镇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8%以上,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集镇市区接通与县城联网的光缆有线电视,有线电视节目达20套。开通了信息网络,建立了“数字村镇”。镇上设有图书馆、影院、歌舞厅、宾馆、饭店、茶座,文化、娱乐、旅游等设施齐全。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粮食作物以优质水稻种植为主,经济作物以金桔、沙田柚、板栗、柿子、橙子、温州柑、生姜、辣椒、玉米、花生等为主,金桔、沙田柚、板栗、柿子堪称白沙镇四大名果。其中金桔2003年荣获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3年种植面积达15000亩,年产1.8万吨,为全国最重要的金桔产区之一;全镇优质苗木培育达5000多亩,成为全国有名的优质苗木培育的生产基地。
〖白沙镇特产〗
桂林田螺
桂林田螺是桂林特色风味小吃,桂林田螺长期生长在水稻田里,所以称之为田螺。桂林田螺大个肉肥、味道鲜美。煮田螺配以桂林特制的酸辣椒,添加葱、姜、三花酒等各种配料炒煮而成,吃时其味酸辣鲜美,特别开胃。煮时须将螺尾敲掉,便于煮时进味,亦便于吸食螺肉。螺丝肉性寒味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维生索C、钙质和其他矿
阳朔画扇
阳朔的工艺画扇在西街随处可见,多以桂林山水为主题,颇有纪念意义。工艺:扇骨以当地楠竹制成,扇面为宣纸或绢帛,再经过画、染、裱、糊、穿、漆等工序制作而成。特点:扇面图案为本土的农民画家创作绘制,内容多为桂林山水、花鸟虫鱼、田园风光、古典仕女、奔马猛兽和诗书篆刻等题材,且大小均有,小者盈尺,大者1-2米
阳朔红皮栗
红皮栗又称阳朔板栗。阳朔是广西产板栗最多的县,中果红板栗品质最好,主产于阳朔平洞口、古板等地。果皮赤褐色,有油亮光泽;质重、饱满、颗粒大,果肉味甜,细腻,带清香。是广西传统出口商口之一。生食清香脆口,熟食常用于包粽子、蒸年糕、做八宝饭、焖肉等。沙爆板栗,具有特别的香甜味。因其是多年生木本粮食植物,一
酿田螺
将田螺去掉屎肚,酿入姜葱肉酱等味料,清蒸后食用,爽口味正,更衬出螺香原味,具山区风味。
阳朔酿菜
阳朔的酿菜,特点鲜明,品种很多。酿菜既是阳朔人的传统,又折射出阳朔人的饮食爱好。特别是在阳朔农村的许多大小宴席上,几乎是无酿不成席。什么都敢酿,酿什么都成,的确,阳朔人对酿菜情有独钟。而且,阳朔酿菜正随着旅游的发展而声名远扬。中外宾客都非常喜欢吃阳朔酿菜,使这些纯粹的民间菜肴登上了大雅之堂,其中如田
漓江啤酒鱼
阳朔一道亮丽的饮食文化风景,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大名如雷贯耳,如果不试一下就真的枉费到此一游。啤酒鱼有点像川菜中火锅鱼的做法,先把鱼在油里煎一煎,再放啤酒及各种调料烧制而成。烧的器具很特别,鱼放在一个平底的盘子里,盘子下面是一个盆子,放了些水,再下面才是火,而不像是川菜火锅直接将锅放在炉火上面。
〖白沙镇景点〗
鲤鱼挂壁
从杨堤往南航行约半公里,一道石壁横亘江头。壁上近水处有一块由岩石斑纹组成的鲤鱼,人称鲤鱼挂壁。鲤鱼挂壁是漓江杨堤道九马画山码头精华路线中从杨堤出发一个距离比较近的景点了,不过其实也算不上景点。这个离得近了看就越不像了,远的时候才非常像。乘坐竹筏会路过这里,可以让开竹筏的师傅讲一下介绍一些这些景点的来
阳朔燕子湖
清波荡漾的燕子湖镶嵌在大片的绿野平畴之中,宛如少女的明眸脉脉含情。湖岸边垂柳依依,轻拂水面。一架巨大的水转筒车,吱吱呀呀地摇着岁月,也吟唱着乡村古老的歌谣。放眼望去,远方群山耸翠,村树含烟,阡陌纵横,屋宇错落,宛若陶渊明笔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桃源画境。乘坐小船游览燕子湖
兴坪老街
兴坪古街是一条长1公里多的石板街。从古镇东南至漓江榕树潭、古渡码头,便于居民、客商来往,各省的会馆建筑于古街的两旁,现各类砖瓦结构的古建筑大部分保存完好。古街的东南侧狮子旦为熙平县城遗址。现城墙轮廓尚清,随处可见古砖瓦陶瓷残片,只是原来“车马来往人看人”的繁华县城,现呈现出一派青山幽幽、村舍几座的肃
阳朔卓笔峰
阳朔景点之卓笔峰位于阳朔县城东南面的漓江边上,山势下圆上尖,形如笔峰直指天际而得名。山下就是《印象刘三姐》的演出场地。从阳朔大桥放眼东望,卓笔峰在群山中鹤立鸡群,一山独秀,漓江两岸翠竹山影相映成趣,青山融入碧水中,景色十分秀丽。这里也是在阳朔拍摄日出的最佳景点之一。许多在此拍摄的作品获各类影赛的入选
阳朔天籁·蝴蝶泉
阳朔天籁·蝴蝶泉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蝴蝶泉位于桂林阳朔月亮山风景区“十里画廊”的精华旅游地段,源于景区内一岩洞中有一酷似蝴蝶的钟乳石而得名。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活蝴蝶观赏园,景区里有上千种数万只蝴蝶与人和谐相处,亲切、自然,是一个生态旅游风景点;且集奇山、秀水、幽洞、田园风光为一体,有“不到蝶山顶
归义县旧址
归义县旧址为文化旅游景点。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在遇龙河畔的仙桂村边设置归义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止。遗址旁仙桂村(现为旧县村)为阳朔名村之一,历代达官显贵层出不穷,现村中仍保存有部分古建筑,城墙残垣、归义古井等值得一看。
〖白沙镇人物〗
何玥
何玥,女,壮族,2000年7月生,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金宝乡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年仅12岁的何玥因患脑瘤去世,生前她作出无偿捐献器官的决定,使得三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她的无私与大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她被称为“最美女孩”,她的遗愿被称为“最美遗愿”。何玥生前是一位品学兼优、心地善良
林伟雄
林伟雄(1916—1950),又名林俊贵,绰号林猛,福利镇林家榨村人。高小毕业后,即参加国民党军,历充班、排、连长,并任南宁分监部少校科长。1945至1947年,充任碧莲乡、福利乡乡长, 大肆征兵、征粮、征税,得到上级赏识。1948年重新起用为广西保安第5团营长。后编入46军330师任团附。1949
黎新
黎新(1906—1950),浑名老石头,福利镇枫林村人。16岁开始为匪,民国16年因分赃不均,在源头[山厄]杀死同伙黎国亮,夺得驳壳枪投靠匪首刘光弟(木山口村人),刘见黎年少胆大,每次行劫,必带他同行。黎平日滥, , 输打赢要。又是一个色鬼,娶3个老婆,有两个是0霸占他人之妻。民国19年刘光弟到黎维
罗祥忠
罗祥忠(1914—1982),化名杨凡。葡萄乡罗明村人,1947年11月入伍,194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桂北游击纵队队员、-员、军需员、第七大队大队长,率部在葡萄、杨堤等地开展武装斗争。建国后,历任阳朔县人民政府财粮科科员,区长,粮食支库主任,财政科长,农产品采购局、财政局副局长,乡党委副
何承纪
何承纪(1924—1981),高田乡东岸村人,壮族。出生于农民家庭。1942年考入阳朔国民中学简师班,毕业后从事小学教育。1946年8月考入桂林师范学校。1948年间,桂师进步学生自发组成了全校性秘密的核心小组,何承纪是核心小组负责人之一。核心小组成员领导全校同学举行“反内战、反饥饿、反破孩”的-斗
吴以基
吴以基(1926—1975) ,又名郭生,白沙镇吉庆街人。1947年2月考入桂林师范学校。在革命思想影响下, 积极参加进步活动。1948年6月参加中共桂师地下党 组织——爱国民主青年会。 同年12月3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4月任桂师地下党支部宣传委员、支部书记。1949年6月10目,受桂林城
林责夫
林责夫(1908—1937),字庆先,阳朔县城人。15岁投奔在湖南长沙任绥靖公署少将参谋长的舅父程继川,得保送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学习。毕业后在湖南军队中充当排、连长。因家中无人照顾,程遂专函介绍他回广西,任广西第四集团军上尉参谋。1928年入南宁军校高级班深造,后历任少校营附、营长、团附、中
朱尧元
朱尧元(1905—1960),原名朱芳辰,金宝乡金宝街人。桂林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毕业。该校校长李任仁对他的品学颇为赏识,委任他当二师附小校务主任。李任仁出任广西省教育厅长时,委朱尧元为富县教育局长,继任阳朔县教育局长。他任阳朔教育局长时,制订阳朔小学发展规划,改造私塾,培养初小师资,自兼县城高小国
程继川
程继川(1886—1930),原名程宗洛,阳朔县城人。幼小丧失父母,由街邻林桂芳照看并共同生活。1904年考入陆军小学。毕业后被保送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继入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1年毕业回广西,陆荣廷拒不录用,遂投奔湖南部队,历任排、连、营、团长、少将旅长和少将参谋长。参加过护国、 和北伐战争
张国权
张国权(1880—1944),字震欧。阳朔县高田乡乐响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清朝宣统元年(1898年)考入河北保定陆军第一中学。毕业后回广西陆军小学堂任教官。1912年陆荣廷任广西都督,其部属对新军青年军官十分岐视,张国权乃离开广西,在湖南军队任师长。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为了笼络广
覃梦榕
覃梦榕字榕士。高田乡朗梓村人。幼小勤奋攻读,才思敏捷,考试常名列前茅。由廪生登举人,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中进士,派往贵州省,历任普安、定安等县知县,贵州乡试同考官。因居官廉洁,治理有方,有较高的声誉。在任知县期间,亲自主持书院月课考试,以甲乙丙等评定优劣,使县书院的学习风气得到振兴。后因丁忧回
邬廷豳
邬廷豳字偕五,号宝峰。兴坪乡书家堡人。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考中第二名举人。历任江南卢江、桐城知县,为政清廉公正。废弊政,治偷盗,使人民安居乐业,诉讼的事很少。他对乡里的老人很敬重,说:“这些人是前辈,经验丰富,要争取他们支持,才好维护地方安定”。对学校教育很重视,说:“学校和我们关系很大,后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