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龙家镇
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遵义市 > 余庆县 > 龙家镇主页
〖龙家镇简介〗
一、镇域基本情况龙家镇民国21年建镇,民国34年改为龙家乡,解放后,1953年复设镇,1961年建立龙家人民公社,1984年又恢复为镇,位于遵义余庆县西北面,地处余庆、湄潭的交界处,距遵义市180公里,余庆县城76公里,204省道5公里。全镇总面积114.9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177个村民组,21000余人,土地总面积175665亩,其中耕地面积26640亩(田15045亩,土11595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51.1%。我镇传统文化渊源流长,素有“文明古镇”之称,2008年人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20元。二、经济发展水平龙家属典型的农业大镇,农业生产历年来都是农民增加收入和发展致富的产业支柱,全镇主产以水稻、玉米、油菜、烤烟茶等为主要经济作物,畜牧业以发展猪、牛、羊为主。截止2008年底,全镇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41万亩;完成秋粮面积3.40万亩,产量12345.6吨;完成水稻种植面积1.4万亩,产量7000吨,;;玉米种植面积0.65万亩,产量3380吨;红薯面积0.8万亩,产量2086.9吨;完成油菜种植面积1.4亩,产量2016吨;落实烤烟种植面积8757亩,收购烟叶213.5万斤;种茶面积4530亩,实现产值680万元。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电讯、交通、新农村建设:1990年每1万人有电话4门,2008年底每1万人有电话4000,通村通组公路达100%,村组公路与镇村公路连接成交通网。2008依托通村公路建设,做大做强公路文章,打破制约镇域经济发展的公路建设“瓶颈”,完成公路建设27公里,修建候车亭4个。至0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来,镇党委、0以“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载体,按照“品位求高、示范求精、内涵求深、方式求活”的目标,采取“党政引导、村组自治、农民自愿、部门帮扶”的工作思路,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截止目前,我镇已建成文家湾示范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黄金榜、市级新农村建设高规格示范点上庄、坑上、坪上等示范点,全面完成示范点“五通三改三建”、沼气池建设以及道路硬化工程,从而大大推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发展:全镇有1所初级中学,9所小学。其中中学16个教学班,学生956人,教职工55人(专任教师46人);村级以上中心小学5所(完全小学3所),村级中心小学分校4所,共有51个班,1798名学生,在编教师加上教育工作志愿者共86人(专任教师76人),初中师生比为1:21,小学师生比为1:24。龙家小学、钟山中学分别于2003、2004年成为县级示范性学校。龙家小学于1995年中央教科文研究所批准为全国德育实验学校,并承担了德育“九五”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2000年教育部授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集体”称号。2004年中央五部委授予全国“尊老、爱老、敬老、助老”先进单位,钟山中学1994年—2008年连续14年,中考成绩均居县前三名,曾6次获市级、20次获县级先进集体奖,1998年获县0授予文明学校称号。近代才子李光斗、当代作家冉正万,他们用小说、散文、诗歌、对联等多种形式反映本镇风土人情。1989年由岳良武主编的《龙家对联》第一集出版。民国15年(1926年)川剧艺人马兴武、魏志林等莅临龙家清唱川剧“打玩友”,川剧传入龙家。解放后五十年代期间,“龙家川戏班”多次与湄潭的义泉、永兴、黄家坝、高台,-的草塘、牛场等乡镇交流演出。镇业余川剧团、老年门球队等业余文体团体长期开展各种对外交流活动,营造了一种崇尚科学、崇尚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全镇有1所卫生院,近年来不断规范农村卫生室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先进的仪器、培训优秀医疗人才,在广大群众中开展医疗保健服务和妇幼保健服务,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镇内群众体育活动项目有蓝球、乒乓球、门球、跑步、板手劲、拔河、挑沙袋、象棋、跳棋等。1960—1990年间,镇蓝球队除逢节赶场竞赛表演外,还外出与凤冈县琊川、湄潭县抄乐以及本县乡镇球队切磋球技,1994年荣获“贵州省体育先进乡镇”称号。
〖龙家镇特产〗
小叶苦丁茶
与广西、广东、海南等地生产的“大叶苦丁茶”不同,产于余庆的小叶苦丁茶,系采摘木樨科粗壮女贞的幼嫩芽叶加工而成,是不含咖啡碱的代用茶饮品。这种小叶苦丁茶生长在贵州境内乌江河流域,良好的气候条件,无任何污染的生长环境,使得余庆县生产的小叶苦丁茶品质优良、甘冽去火。
乌江豆腐鱼
原料:鲜活乌江鱼1尾1千克,乌江豆腐500克。 调料: 豆瓣酱、盐、味精、五香粉、胡椒粉、糍粑辣椒、猪油、姜、大蒜、葱、鲜汤等适量 刀工成型: 将鲜鱼刮去鱼鳞,剖腹去内脏洗净,两面打上花刀;豆腐切成4厘米方块入沸水中氽过后滤干水分;姜、大蒜切片、葱切成2.5厘米长的节;豆瓣酱切细。 烹调方法: 煮。
乌江鲢鱼豆腐火锅
从贵阳驱车遵义途中,在乌江边的小镇吃晚餐。乌江鲢鱼豆腐火锅是当地的一道名菜。主人挑了一条三四斤重的活鲢鱼,当场宰洗。服务员端上液化气燃具,将切块的鲢鱼及豆腐等佐料放入一小铝盆里,开始加热。我惊异的是煨具怎不用砂锅或铜锅,用铝脸盆的?大概当地不产砂锅,就地取材的缘故。虽少放点辣,但仍辣得鼻涕直流,张嘴
灌粑
灌粑 主料:糯米、新鲜猪血、猪大肠 辅料:花椒、盐、胡椒、或加半肥瘦猪肉 制作:先将糯米蒸熟,然后把新鲜猪血、花椒、盐、胡椒、或加半肥瘦猪肉与糯米饭一同拌均匀,再将猪大肠洗净滴干水。最后把拌好的糯米饭灌进猪大肠,用细绳将两头系紧,放置于通风干燥处。要食用时再用蒸锅蒸熟即食之,也可以加蒜、干辣椒筒筒煎
遵义烤烟
遵义地区种植烟草历史悠久,据《蚓庵琐语》等史料记载从明代中叶开始,至今近四百年历史,当时种植的烟草称为“叶子烟”,即土烟,也被后人称为晾晒烟。据《遵义府志》和《遵义县志》等资料记载,烤烟于1940年引入遵义县引种成功,后得到进一步发展,团溪也一时成为遐迩闻名的美烟集散市场。1943年烤烟在遵义、湄潭
余庆红金橘
余庆红金橘是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的特产。红金橘具有皮薄汁多、味甜化渣、食药皆佳、色泽鲜艳、易于保鲜等特点,是家庭食用和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红金橘”又名“红军橘”。据《余庆县志》记载,红军长征过余庆时,有百余名受伤、失散红军被地方反动武装俘虏和杀害,其中有1名小红军被龙家横担山一个庙里的小和尚救了出来
〖龙家镇景点〗
余庆回龙场红军抢渡乌江遗扯
余庆回龙场红军抢渡乌江遗扯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余庆县回龙场红军强渡乌江战斗遗址位于遵义市余庆县境中部大乌江镇红渡村,以回龙桥为中心,上至构皮滩,下到沙水湾,长约15公里,面积为28平方公里。1934年12月30日,红第1军团、第9军团当日到达白塘、白泥、龙溪一线。1935年1月1日,红1军团军团部
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云贵高原、乌江中游的余庆县境内。2009年,随着国家"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构皮滩电站下闸蓄水,贵州省第一大人工湖泊正式形成,形似飞龙,故取名为飞龙湖。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人工库塘型湿地,常水位610m,对应水域面积19km2;最高水位海拔6
飞龙寨景区
飞龙寨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飞龙寨景区为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余庆县花山苗族乡境内的飞龙湖畔西侧,是飞龙湖休闲度假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由三个部分组成:天下第一飞龙长廊、荷花园、民族风情园。该景区以苗族古寨为中心,以龙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体验为核心,以荷花园和飞龙湖山水景观
余庆红渡景区
余庆红渡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余庆县大乌江镇红渡村坐落在乌江边上,距大乌江集镇2公里,因1935年1月红军在村中廻龙渡口率先突破乌江、北上遵义而得名红渡。该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四周群山环抱,小溪流淌,四季风景如画。在这片红军当年浴血奋战的土地上,目前正在探索“旅居农家”建设的新路径
余庆廻龙溪风景区
余庆廻龙溪风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景点名称:遵义市余庆廻龙景区地址:贵州省贵州省余庆县中华中路廻龙溪风景区自1995年就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岩脚古镇更有“百泉古镇”之称。景区内,山峰奇秀,水质碧绿,有“一溪源两院,八仙定九狮,九狮拜一象”的优美民间传说。廻龙溪风景区自1995年就成为省级风景名胜
万丈坑红军烈士墓
万丈坑红军烈士墓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万丈坑红军烈士墓万丈坑红军烈士墓在龙家镇光辉村一溶洞旁,距县城82公里。建于1956年8月,墓座西北,向东南.细錾青石精砌。长4.7米,宽3.2米,高2.1米。前墓壁前顶部正中,雕一五角星徽,凸出描红,星徽下方.框立一长方形青石墓碑,镌刻"红军烈士之
〖龙家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