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杨桥镇杨桥村
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邯郸市 > 大名县 > 杨桥镇 > 杨桥村主页
〖杨桥村简介〗
杨桥村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杨桥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区划代码为1304251012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130425。邮政编码为056900,长途电话区号为0310 ,车牌号码为冀D。杨桥村与房头村、程子村、后黄庄村、前黄庄村、白庄村、前齐庄村、后齐庄村、沐浴庄村、赵庄村、冯屯村、边村村、李村村、马村村、程马寨村、前桑圈村、后桑圈村、李马寨村、刘马寨村、胡马寨村、黄马寨村、小庄村、东司庄村、北马头村、西马头村、南马头村、祝村村、黄安庄村、乔庄村、未庄村、王庄村、安庄村、小霍庄村、大霍庄村、东周庄村、西周庄村、东海子村、后海子村、前海子村、武庄村相邻。
〖杨桥村特产〗
二毛烧鸡
“二毛烧鸡”创业于一八○九年前后。因第一代开业人社会 地位低下,没有人叫他真实姓名,直呼他的浑号“二毛”。于是,他煮的烧鸡也就称为“二毛烧鸡”了。相传当时文武科选时的应试才子府道官长,及富商大贾,都 喜欢吃他的烧鸡,吃后赞不绝口
郭八火烧
“郭八火烧”有着悠久的历史。创业人郭致忠,祖籍大名城西大韩道村,曾到北京(原叫顺天府)学艺。清光绪二十一年,即一八八七年回到大名,在县城开业,经营火烧。因他从顺天府学艺而来,堂号首取“天”字,并希望买卖兴隆,又取“兴”字,故立店
芝麻焦烧饼
芝麻焦烧饼为大名县风味食品之一,已有百年之久。芝麻焦烧饼为圆饼形,两面沾有芝麻,有咸、甜之分,现今为了满足不同口味消费者的需求,开发、研制了豆沙、枣泥等系列加馅产品。其特点是:入口香脆,落口回香,焦而不硬,香而不腻,为老少皆宜和馈赠亲友物美价廉之食品。芝麻焦烧饼的制做原为吊炉烘烤,现多为烤炉烘制,原
孙甘店花生
孙甘店乡位于大名县城东南17千米,面积63.6平方千米,人口3.40万,辖南石冲村等22个行政村。孙甘店乡属于沙质土壤,适宜花生种植,因此这里花生资源丰富。孙甘店乡利用花生资源优势,从花生加工为切入点,办起了烤花生厂,吸纳村里的劳动力,使全乡经济有了很大增长。
大名花生
大名花生生产规模52万亩,总产量 130000吨,总产值2.6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3%,利税1200万元,覆盖的农户总数达70000户,加工企业达6家,成规模的运输组织达 20个,运输从业人员3500多人,已注册的花生商标有名龙牌、乐花牌、大名府牌等品牌。
羊肉卤馓
羊肉卤馓(本地回族念sá),是大名县回族传统早餐食品。它是将熬稠的油浓“麦仁”浇上羊肉卤,泡入馒头或火烧,吃时浓香,肉味极佳。每年秋季开卖,入夏停。
〖杨桥村景点〗
大名县博物馆
大名县博物馆自开馆以来,致力于传播优秀文化,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致力于文物发掘与保护,让陈列在博物馆的藏品活起来,讲述地方历史故事;致力于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组织文化活动,开展主题教育,发挥博物馆文化阵地作用。几年来,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大名博物馆汇集了全县文物精华、珍贵藏品、非物
郭隆真故居
郭隆真故居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郭隆真故居位于大名县金滩镇,年代为民国。郭隆真故居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金滩镇:大名县辖镇。1953年建金滩镇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1996年元月上马头乡并入。位于县城东北,相距16公里。面积60.6平方公里,人口4.1万。京开(封)公路过境
龙王庙旧址
龙王庙旧址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龙王庙旧址位于大名县,年代为明。龙王庙旧址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泰山行官庙遗址
泰山行官庙遗址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泰山行官庙遗址位于大名县金滩镇,年代为明。泰山行官庙遗址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金滩镇:大名县辖镇。1953年建金滩镇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1996年元月上马头乡并入。位于县城东北,相距16公里。面积60.6平方公里,人口4.1万。京开(封
宣圣会医院旧址
宣圣会医院旧址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宣圣会医院旧址年代为1925年,位于邯郸市大名县县城。 2008年10月20日宣圣会医院旧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沙圪塔诫碑
沙圪塔诫碑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沙圪塔诫碑年代为清,位于邯郸市大名县沙圪塔乡沙圪塔村。 2008年10月20日沙圪塔诫碑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桥村人物〗
王达三
王达三(1894~1965)王达三,本名尊荣,达三为其字,1894年生于本县西魏村一个中农家庭。10岁在本村读私塾,13岁入本村蒙养学堂,14岁升入城内高小,1913年考入广平府实业中学,后转入永年中学。1915年,为了反对袁世凯签订的- 条约2l条,在暑期联合广大同学组织宣传队分头下乡演讲,揭露袁
纪清贵
纪清贵(1903~1986)五、六十年代,在成安县一提起东范疃,都知道该村是农业先进典型;一提起纪清贵,都知道他是东范疃的一位好带头人。纪清贵,1903年9月29日(农历八月初九)生于东范疃一个贫农家庭。1929年,迫于生计曾带领全家到磁县太平村讨饭和打短工。1939年,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
李同云
李同云(1911~1978)李同云,字子同,南甘罗村人,地主家庭出身,幼年读私塾,练就一笔好字。1926年考入城内高小,后到永年和大名中学学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目睹祖国大好河山的沦陷,激起了无比的义愤,积极组织同学上街下乡宣传抗日救国。1933年他中学毕业后,于1935年任本村小学教师
史鸣球
史鸣球(1903~1962)史鸣球,名钦泽,字鸣球,生于1903年农历2月13日,徐村乡亦村人,进步民主人士。1922年,赴河南省许昌教会中学学习,后考入开 安得烈英文专科学校继续深造。因军阀混战,政局动荡,毕业后回乡务农。他十分重视农田改良,动员群众打井,兴修水利。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
王雅南
王雅南(1907~1955年)王雅南,名学献,河疃六排人,本县县立高小第十三班学生,毕业后,为求深造,考人大名法文中学。王雅南家道小康,虽有土地300余亩,但生活俭朴。见本村儿童因家贫不能入学读书,甚为惋惜。于1931年,将家中8间房腾出,置桌凳黑板,自任教员,创办了“新民初级小学校”。对贫寒儿童,
张荫三
张荫三(1883~1948)张荫三,名庭槐,荫三是其字,商城镇张辛庄人。其自幼天资聪慧,热爱学习,经常阅读古典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逐步养成了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侠肝义胆。民国九年(1920年)冀南一带大旱,颗粒不收。为了帮助乡亲解决生计,他发起举办了有900人参加的纺织厂,用旧式纺车
连庆昌
连庆昌(1891~1946)连庆昌,字景五,北徐村人,生于1891年。家道富裕,有田400余亩,骡马车辆齐全。笃信基督教,为人忠厚、温和、善良。且行善好施,不论本村,还是三里五乡,行人过路的,只要有困难相求,慨然应允。尤其对有孝行者,不论为父母医疗疾病,还是买棺材殡葬,必解囊相助,从无吝惜。过去,穷
贾栋
贾栋(1914~1939)贾栋,字良才,1914年出生于成安县李家疃村一个农民家庭。父母以农为业,家境比较贫寒。本人自幼在本村上私学,少年时在县城内上高小,聪明伶俐,智慧过人,善于团结贫苦同伴,每次学校考试都是前三名。幼小的心灵种下了民族仇恨,对当时的社会非常憎恶。1930年,贾栋7岁时,以优异成绩
张俊
张俊(1885~1939)张俊,河疃村人,1885年生于贫农家庭。迫于生计,于1918年赴法国做劳工。在此期间,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回国后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积极参加党的活动,秘密发展了白光、陈瑞、陈岱、刘荣廷等十多名党员;先后在道东堡、东关北、河疃等地建立了地下党支部。他善于做
乔瑞生
乔瑞生(1910~1938)乔瑞生,成安县最早的共产党员,成安县党组织的创始人。原名书麟,字瑞生,1910年农历4月22日生于大霍村。8岁,开始在本村上小学,1925年15岁时考入县立高小十六班。在校刻苦勤奋,品学兼优,深得老师和学友的爱戴。他很小就爱看《水浒》、《岳飞传》、《杨家将》等歌颂民族英雄
李鹤云
李鹤云(1883~1920)李鹤云,字冲霄,后杨寺村人,民国初成安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三烈士之一。性沉静,有毅力,自幼喜爱读书。稍大,受父兄教诲,议论超群,常阅读历代史学,批评政治得失,因学业好,他被选为廪膳生,参- 试,名列前茅。但平素鄙视功名,遂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入保定师范学校,以
李兰
李兰(1885~1920)李兰,字香亭,成安县城内北街人,民国初成安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三烈士之一,生于1885年。天性勇猛,自幼不避危险,常与小伙伴比量武力。稍大,入学读书,他不畏权贵,抱着改革封建政治的思想,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考入保定警务学校,以期增加新政知识。正好遇同盟会有会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