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小河镇
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浚县 > 小河镇主页
〖小河镇简介〗
小河镇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的腹地,地处中原,路通四方,省道永定线、大海线在此交汇,京广铁路、京珠高速毗邻镇界,交通便利。全镇辖62个行政村,116.7平方公里,10.8万亩耕地,7.3万人,其中镇区人口2.3万人。卫河、共产主义渠穿境而过,排灌体系畅通。大理石、石灰石等建材资源丰富。小河镇文教、科技、卫生事业比较发达,有 “文化之乡”之美誉,近年来,被评为国家级“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河南省千万农民健身先进单位”、“河南省优秀文化乡镇”、鹤壁市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六好先进党委、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卫河沿岸污水治理突出贡献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双拥模范乡镇等荣誉称号。医院、银行、学校设施完备,村村通上了有线电视,通上了柏油公路,万门程控电话载机量,可以满足与世界电话全部程控化。近几年来,小河镇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力度,成效显著。五横四纵的镇区框架已经形成,镇内基础设施良好,一个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心镇在迅速崛起。小河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主要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花生,“蔬菜之乡”久负盛名,素有“大碾萝卜、香菜葱,小河白菜进北京(自明代起即作为贡品晋北京)”之美誉。在全省2000多个乡镇中,粮食、蔬菜、养殖均挤身于全省百强乡镇。加入世贸组织后,小河镇按照“农业立镇,畜牧业、工业富镇,商业活镇”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畜牧业,全面推进乡镇企业,强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上,高效园区面积达到3.3万亩,建成了万亩蔬菜园区1个,大白菜基地1个,草莓基地1个,紫针玫瑰繁育基地1个,冬桃繁育基地1个,形成了一区一品,特色经营的发展模式。畜牧业迅猛发展,全镇生猪存栏7万头,年出栏12万头,4个万头养殖小区初具规模;2座年出栏30万只的肉鸡场已建成投入使用;蛋鸡存栏达到100万只,年产鸡蛋1200多万公斤,全镇拥有各类养殖专业村23个,2002年全镇畜牧业产值达到1.1亿元,形成了豫北最大的生猪、鸡蛋销售市场。第三产业初具规模。全镇从事运输、机电维修、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商户达2200户。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民营企业达26家,个体工商户达到1500户,年产值2.3亿元,实现利税2000万元,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制镜基地,有制镜厂百余家,销镜车千余辆,日产、销镜万余块。
〖小河镇特产〗
王桥豆腐
王桥村位于浚县县城西北一公里处,素以"豆腐之乡"闻名豫北各地。远在清代,这里始设立豆腐作坊,近三百年来经久不衰。1983年,农村贯彻党的富民政策以后,家家户户从事豆腐制作,全村日产豆腐30,000余斤。产品销往附近各县及安阳、鹤壁、新乡等市。 王桥豆腐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多为手工操作。加工过程分选料
角场营元宵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黎阳镇角场营村有470余户村民,是远近闻名的元宵之乡。 场营村元宵色泽洁白,无杂点,形状浑圆,柔软细嫩、皮薄馅儿多、味道甜美,吃到嘴里松软细腻,有一种清香。元宵馅浓稠香软,细小的微粒在入口即化的同时也保留了一定的咀嚼感。元宵皮口感细腻黏糯,有弹性。而质量差的元宵入口粗糙缺乏弹性,无明
浚县大碾萝卜
浚县大碾萝卜因产于小河镇大碾村而得名,其个头大而长,皮薄而青,尾部浑圆而白中透青,尾根细而短,质细而脆,肉质丰富细腻,嚼之无渣,纤维质少,汁多而甜,味道爽口,生吃熟食俱佳,素有“大碾萝卜赛白梨”之美称。感官特征浚县大碾萝卜个体圆润较长,根型周正,上半部皮色翠绿,青长白短,耐贮藏、商品性好。生食脆甜适
浚县小河白菜
浚县小河白菜球型好,结球紧实,软叶多,叶色鲜嫩,干烧心少,耐贮性好。生食味微甜,烩炖汤浑,渣少,绵软适口,具有白菜固有的鲜香。外在特征浚县小河白菜球型好,结球紧实,软叶多,叶色鲜嫩,干烧心少,耐贮性好。内在品质浚县小河白菜,生食味微甜,烩炖汤浑,渣少,绵软适口,具有白菜固有的鲜香。可溶性总糖1.8-
善堂花生
一.产品介绍善堂花生一果两粒、果粒饱满、大小均匀、亮丽白净、网纹清晰;籽仁光亮,呈粉红色,未见裂纹;质地细腻,口感香甜。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善堂花生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地域保护范围位于河南省浚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223天,年均日照时数为2393.7小时,全
淇河酒
淇河,中国北方迄今唯一无污染的河流。《诗经》载:“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淇水悠悠,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淇河水以其清澈纯净,并含有丰富矿物质而得名。淇河酒,是淇河儿女继承先贤遗风挖掘古酿秘方,利用纯净水源,以高粱、小麦、大麦为主要原料,结合现代科技工艺,精心酿制而成,其酒体丰满,无色透明
〖小河镇景点〗
石佛寺造像碑
石佛寺造像碑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石佛寺造像碑,位于河南省浚县,始建于北齐,2006年11月14日,石佛寺造像碑入选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黎阳故城遗址
黎阳故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黎阳城遗址位于浚县黎阳街道办事处河道村。年代为西汉至北宋。考古工作者对与黎阳仓关系密切的黎阳城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调查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发现了黎阳城城墙、排水设施等相关遗迹,并采集到大量汉代至隋唐时期的陶瓷器物标本,尤其是隋唐时期的瓷器标本较为丰富,器形
西街村传统民居
西街村传统民居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西街村传统民居位于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西街村。年代为清。西街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西街村在元代已现雏形,形成于明洪武年间。西依交通要道大运河(卫河),南有供人祭祀的浮丘山,村内“古时官道”纵横,600年来,该村一直是浚县的行政、经济
中共卫西工委旧址
中共卫西工委旧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中共卫西工委旧址位于浚县屯子镇原厚村。年代为1940年。 中共卫西工委旧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卫西指河南省卫河以西、平汉线以东。现河南浚县、汤阴、淇县、淇县、汲县、延津五县。约40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抗日战争时人口120余万。卫西是是连接南北交通以及冀
大伾山古建筑群
大伾山古建筑群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大伾山不仅自然景观优美,而且文物古迹荟萃。唐宋以来,历代寺庙亭阁星罗棋布。现存古建筑群9处,王阳明、王铎历代名人摩崖题刻460余处,古柏426株,新建景点4处。山门在伾浮路东端大伾山西麓,为仿汉阙式,面阔16米,高9米,山门座东向西对称分布,两端为仿汉石阙,两层单
常仙甫故居
常仙甫故居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浚县国防教育基地—常仙甫烈士故居,位于浚县屯子镇裴庄村,是著名抗日爱国志士常仙甫烈士 一生从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活动和牺牲的地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现存的两间瓦屋,是“中共卫西工委”的办公旧址及地下党有关领导生活、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室内现存木桌、木椅、木床就是当时使
〖小河镇人物〗
林耀
林耀(1911—1944),广东省鹤山市址山镇昆华人。出生于澳门,后在香港华人书院读书。1935年春,为抗日救国,毅然放弃即将出洋留学的机会,回广州考入广东航空学校学习。1936年夏,进入中央航空学校第七期继续深造。1938年3月毕业后,被分配到空军驱逐机队服役。1939年5月3日,日空军45架轰炸
宋尔卫
宋尔卫,临床肿瘤学家。男,1970年4月生,广东鹤山人。1995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2000年获中山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19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在国内早期开展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术,并发现保乳术保留
梁赞
梁赞(1825-1894)广东省鹤山市人。出生于佛山清正堂街家中。其父在佛山筷子大街市场内开设赞生堂药材店,精通岐黄医术。丧父后,开始在店中行医,深得病家称道。人们惯称他为“佛山赞先生”。梁少年时便喜爱习武。父亲生时,曾广聘名师传授武功。继承父业后更求深造,得友人梁佳介绍先后礼聘咏春拳术传人黄华宝及
黄宇
黄宇(1915——1994),原名吕良、吕梁,广东鹤山人。13岁时因家贫辍学,翌年赴越南谋生,做印刷工人。1930年在越南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越南堤岸(今胡志明市)侨共印刷支部书记、华侨特委职工部长、侨共临时支部书记等职,从事党的工作和工人运动。1931年至1937年间,在越南带领进德书报社、海燕
易焕兰
易焕兰(1912-2014),女,汉族,1912年2月出生,广东省鹤山县人。1938年11月参加革命游击队,从事一线卫生、情报工作,曾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部江南指挥部任卫生队长。194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佛山市卫生局局长等职,其事迹被收入2007年8月中国工人出版社
李淑桓
李淑桓,(1894—1941),原名壶娴,广东省鹤山市古劳维塾乡人。人物经历婚后在广州开设“时修”女塾,亲自执教。因丈夫姓郭,人们习惯称她为“郭太”。“9.18”事变发生后,李淑桓义愤填膺地在《哀国难》的文章中写道:“今日为我国最悲痛之日也。最悲痛之日即吾人0雪耻之时。”其时“时修”女塾已迁到香港,
冯文凤
冯文凤(1906~1971),女。名鹭,别署瘦梅鹤山人。广东鹤山人。冯汉之女。5岁时从父习书法,由楷入手,上溯北魏、汉隶。13岁能对客挥毫,后经苦练,工篆、隶、真、行书风遒劲古朴。又与中外美术家结交,自学绘画、雕塑,艺有成就。1931年,上海《新闻报》徵求女子书画,在八百余参赛者中获得书法首奖。曾在
冯汉柱
冯汉柱(1911-1994)1911年生于广州。富商冯柏燎次子。中学文化程度,毕业于香港有名的官立学校,加入利丰初期作见习生,后任办公室助理。职业生涯1931年参与其家族生意,1935年任利丰行经理,并被派往香港成立办事处。他为人稳重,办事果断,有其父之风,故往港成立利丰分公司之重担就落在他的肩上。
梁培友
梁培友(?~1875) 广东省鹤山市古劳镇上升头度桥人。早年加入天地会,为西江水上天地会首领。1855年3月与陈开、李文茂所率之洪兵于肇庆会师。5月中遭清兵攻剿,3人率部众4万余人,弃城乘船千余艘溯江西征,沿途击退尾追清军。进入广西,攻梧州,破藤县,过平南,到浔州,附近反清武装纷来归附,军力大增,建
易剑泉
易剑泉(1896~1971)易剑泉,广东鹤山人。他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小商家庭,幼年酷爱音乐曲艺,更好读唐宋诗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就读于南海高等小学和韶舞讲习所,课余阅读大量民族民间音乐、曲艺书籍,结识了众多塾师和民间艺人,常向他们请教音乐曲艺等有关方面知识。民国2年(1913),毕业于广州
杨铨
杨铨(1898~1967)杨铨,广东鹤山人。他16岁时,即随父入工厂做工。在太古船坞当“后生”时,常代一英国人购买古董,因而开始对历史文物有所认识,觉得祖国的珍贵文物不应流失到外国。他开始自己收集文物。经过长期的积累,文物储量相当可观。与此同时,他又悉心研究中国历史,广泛学习各种文物知识,由是酷爱古
冯祝万
冯祝万(1879~1954)冯祝万,广东鹤山人。少时家境甚贫,清末,冯参加县试,获中,后考入广东陆军小学,与李济深等同学。毕业后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习骑科。毕业后派往陕西督军陈士藩幕下任职,旋又被保送考入陆军大学。辛亥革命爆发时,冯与李济深返粤投奔革命军。民国10年(1921)任大元帅府军务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