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
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平舆县人物

平舆县人物

陈全国
陈全国,男,汉族,1955年11月生,河南平舆人,1973年12月参加工作,197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委。1973-1977年陆军一军三师炮团服役197
陈祗
陈祗(?―258年9月23日),字奉宗,汝南(今河南平舆)人,大司徒许靖兄长的外孙,受费祎的赏识而被提拔,董允死后接替其为侍中,逐渐成为蜀汉后主刘禅的宠臣,权利甚至超过大将军姜维。陈祗支持姜维的北伐,但因为逐渐与宦官黄皓交好,使得黄皓开始干预政事。陈祗死后黄皓操弄权柄,导致蜀汉覆国。官至尚书令、镇军
王本祯
王本祯(1923.10~1977.5),河南省平舆县人。1953~1954年在信阳农业机械厂工作,1954~1961年在开封机械厂工作,195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改进各种工具100多种,做到千日无事故、无废品、无缺勤,被开封市委命名为技术革新家。1958年提出合理化建议345项,实现304项
韩景隆
韩景隆,幼名午晨,字兴州,化名胡凌云、王子斌,1916年5月5日出生于河南省平舆县西洋店乡后岗村一个地主家庭。父亲韩道南,粗通文墨,性格豁达,为人正直,在当地颇为开明。母亲胡氏,为人善良,乐善好施,常常周济穷苦人家。韩景隆7岁时,被送到私塾读书,练就了一笔好字。14岁考入新蔡县立中学。在方圆数里也难
陈泽华
陈泽华 (1969~)河南平舆县人。中共党员。199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在部队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政治部编研室正团职处长,中校军衔。1989年开始文学创作。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报告文学集《一湾星河》、《本色》、《梦回连营》、《农民的未来不是
张金西
张金西(1094-1948),字长庚,平舆县郭楼乡王栋桥张小庙村人。出身较富裕的农民家庭,自幼读书。1918年考入省立汝南第六中学,在校期间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1926年投身国民革命,参加了北伐军叶挺独立团,在湖北汀泗桥战役中左腿负伤,离开火线。1927年夏,加入中国0。同年秋,随部队赴皖西参加
周燕
周燕,宇少卿,西汉汝南郡安城(今属平舆)人,是汝坟侯周仁之五世孙。汉宣帝时,燕任郡决曹掾。一次,汝南郡守正准备枉杀一囚徒,作为监斩官的周燕向太守直言劝谏。狡诈的太守置之不理。杀了囚犯,又罢了周燕的官职。当看到被囚的家人到处-,又都被太守抓去拷打,周燕再次向太守求情,说:“我甘愿把这些囚犯的冤屈都写出
周嘉
周嘉,字惠文,汉汝南郡安城人(今属平舆),周燕四世孙。西汉末年汝南郡主簿。王莽末年,天下大乱。叛军攻入汝阳城,嘉随太守何敞前去征讨。在战斗中,敞被飞剪射中,生命垂危,所率官兵大多向北奔逃。在敌兵的重重围困下,嘉率部从与对方展开白刃战,始终奋身保护何敞向外突围。他怒斥敌兵道:“你等皆为别人卖命,做贼已
许扬
许扬,字伟君,东汉汝南郡(今平舆县)人。青年时期爱好数学、医学,对科技兴趣浓厚。王莽辅政时任酒泉都尉;至于新朝,乃弃官潜逃,改名易姓,行医民间。待刘秀登基,扬复回本郡。郡内有大型水利工程鸿隙陂,初为郡守郑当时主持修建,弊除兴利,百姓安居乐业。然年久失修,水患频发,民声渐沸。光武帝恤察此情,使汝南郡守
贾子郁
贾子郁(1901-1932),又名贾学义,化名李子久,平舆县郭楼乡聂寨人。幼年受私塾教育,1919年秋考入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现信阳师院)。在校期间接受了新思想,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影响,积极投身争民主、争自由的-。1924年毕业后因成绩优秀留校任教。1925年7月,经秦君侠介绍加入中国0,并任校支部
廖扶
廖扶,字文起,东汉汝南郡平舆县人,历史上有名的术士。廖扶精通韩《诗》、欧阳《尚书》,教授门徒常数百人。其父为北地太守,汉安帝永初年间,羌人攻陷北地郡城,太守负有失地之罪,被逮捕入狱,后来死在狱中。廖扶有感于其父以法丧身,从此视仕途如猛虎,更不要提为吏做官了。等到为父亲服丧期满,廖扶心有所感,喟然长叹
陈蕃
陈蕃,字仲举,东汉汝南郡平舆人。蕃少时独居一室而院内龌龊,父友薛勤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答曰:“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 此言被后人传颂为少年壮志的经典。桓帝时举孝廉,后任太尉,乐安、豫章太守。陈蕃从政数十年,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名重当时。针对当时皇帝巡游无度、封赏逾
陈大喜
陈大喜(1832年—1865年),字泰和,今平舆县东皇庙乡老围子村(时为陈家寨),为清末著名的捻军首领之一。陈大喜幼读私塾,11岁拜江湖艺人“老泰山”为师,学武卖艺于豫皖结合地带。师傅病逝后,乃回乡务农。咸丰初年,陈大喜曾怒赶土豪冯天杰指派到佃户五王某家催租的家丁,并对王某解囊相助,受到群众交口称赞
万道同
万道同(1870-1958),字慧清,号懒园居士,万冢乡万寨人,晚清贡生,人称万拨贡。祖上为明朝汝宁知府万孟雅,道同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好学,熟读经诗,十六岁中秀才,十八岁为贡生,以其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享有“汝宁才子”美誉。因其十二岁时丧父,母亲苏化主持家务,曾独家出资开办梆子戏班,使得少小
上一页1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