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茨河镇陶湾村
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襄阳市 > 谷城县 > 茨河镇 > 陶湾村主页
〖陶湾村简介〗
谷城县茨河镇陶湾村位于茨河镇西南部3公里,距县城35公里,距襄阳市30公里,与白龙庙、下磨石、后庄村接壤,现辖3个村民小组,344户1422人,劳力784人,党员43名,版图面积10000亩,现有耕地面积2522亩,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450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12万元。是一个典型的丘陵村,同时,还是省级绿化建设示范村、市级生态村、县级文明新村、县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县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2014年陶湾村被谷城县委县政府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村,陶湾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借助上级有关职能部门的科学指导与有力推动,围绕“绘制山水画廊、建设美丽家园”的战略定位,从建设小康社会实际出发,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倡导文明融为一体,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建设具有陶湾特色的村容整洁、布局合理、建筑美观、设施配套、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现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陶湾村坚持以建设美丽乡村和生态种、养殖业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和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陶湾村实行的主要措施1、科学编制规划,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我们立足建设美丽陶湾的科学定位,坚持规划先行建设美丽乡村。突出“三抓”,一抓村庄规划和环境整治,我们聘请谷城县城建局规划设计院编制了陶湾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设施建设。二抓道路建设和花红园新区建设。我们抢抓国家各项政策机遇,加快村组道路建设,几年来,硬化道路11.8公里,80%的农户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启动了花红园新区建设,目前花红园新区的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三抓绿化美化工程。在茨承路和村内主干道两旁及农户房前屋后广栽香樟、桂花等风景树和生态林,今年共植树61645棵,做绿色板块400平方米,平整河道600米,河堤两边护坡做平台,平台上植垂柳,河堤上种香樟和红叶石楠,共投入资金386653元,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绿色示范村的称号。2、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产业支撑。陶湾村发展有机水稻和牲猪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紧紧抓住美丽乡村建设这条主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特色农业,实现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和谐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种养殖业。利用山场优势,大力发展油茶1000亩,年产值突破50万。同时,还栽种杨树、椿树等经济林木10万余株,形成了多元化绿色经济格局,实现了土地整体流转,种植有机水稻,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3、加强宣传引导,塑造文明新风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陶湾村注重从小事抓起,从小事做起,实实在在地塑造文明新风尚。一是集中收集处理垃圾。为创建一个净化、美化、亮丽的环境,陶湾村从2010年聘请了3名清洁工,对沿途及村庄的生活垃圾进行统一收集填埋,做到了垃圾不见面、污水不流河。农村环境大为改观,路边、田头再也看不到垃圾,水泥道路上几乎纤尘不染,到处清清爽爽,就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图。二是培育新型农民,在参与中树新风。除采用以会代训、电化教育、专家宣讲、集中办班等形式外,更多采用的是开展各种参与式活动,让农民在参与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质,增长本领。首先,把大道理放在生活中实践。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借助农民生产生活载体,不断引入新理念,改变群众生活方式。比如在整治村容时,引入“垃圾分类”的理念;在建村卫生室时,引入“合作医疗为大家”的理念,把这些理念与具体事情联系在一起,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其次,坚持群众自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引导农民制定乡规民约,内容包括社会公德、学法守法,计划生育细则,封山育林守则,森林防火守则,村民生态保护规范,文明常识等,并不断根据需要充实内容,把党的方针政策具体化。农民讨论制定乡规民约的过程,就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自己参与制定的规范,又是群众语言,农民好懂、好记、易于接受,自觉遵守。其三开展广泛的群众参与式活动围绕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争创活动,有利于农民增强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农户形成文明习惯,提高文明素养。4、实施“一建四改”,净化村庄环境近几年陶湾村经济发展了,人民物质生活提高了,90%的农户住进了楼房,拥有小汽车、摩托车和冰箱、空调等高档家用电器。与此不相适应的是人们沿习传统生活方式,房前鸡笼、楼后猪圈、人畜混居、杂物乱放。因此我们对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把改灶、改水、改厕、改圈作为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环境的切入点。目前,陶湾村农户把液化气和沼气作为最主要的生活燃料,即节省了大笔柴火钱,又保护了森林植被。大多数家庭做到了室内清洁整齐,厕所干净卫生,并实现了柴草归院,垃圾归点、禽畜归圈。目前,“一建四改”正在有序进行,农民居住环境焕然一新。通过努力,陶湾村共完成改厕330户、改水340户、98%的农户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安居才能乐业。为让农民回归自然,回归传统,我们更新理念,改变在生活方式上重物质,轻文化的状况,把相当的精力放在宣传教育、文化活动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氛围中,培植文化中心户,培养环境小卫士,大力彰显生态文化,努力建设具有陶湾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陶湾村今后的努力方向按照建设美丽乡村的规划,“绘制山水画廊、建设美丽家园”的科学定位,继续以科学规划为先导,围绕林、畜特色产业发展,建好美丽乡村,搞好美化、亮化工程,建好花红园新区,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把陶湾村建设成为市级美丽乡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集体经济纯收入在“十二五末”达到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以上。人们现在看到的陶湾,四通八达的水泥道路,青山绿水的新村新貌,生态环保型的农家生活,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文明新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家园。信息来源:谷城县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陶湾村附近有茨河承恩寺、鄂北手纺织训练所旧址、南河风景区、汉家刘氏茶园旅游景区、南河小三峡等旅游景点,有茨河贡米、茨河腐乳、茨河葡萄、襄阳高香茶、薤山叠翠茶等特产。
〖陶湾村特产〗
汉家刘氏茶
汉家刘氏茶产于湖北省谷城县。该县位于神农架、武当山交界地带,具有奇、险、美、雅、古五大特色的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南避暑山庄大薤山,就坐落在谷城七山三水之中,距襄樊市、十堰市均100公里,是神农架、武当山旅游带的重点景观之一。谷城在历史上是绿贡茶的主产地。宋朝大书画家米芾曾题“汉家刘氏茶坊&
玉带糕
玉带糕,系谷城县地方传统名点,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传,乾隆皇帝一次朝拜武当,途中停歇谷城,因路途劳累,不思饭菜,地方官员献出本地糕点玉带糕。乾隆略品,顿觉胃口大开,随口赞道:"玉带"仙品,糕中之尊,开朕脾胃,贡朝龙庭。"从此玉带糕被列为朝廷皇室贡品。 该品选用精糯米粉、高级白糖、上等麻油等为
石花空心奎面
“石花空心奎面”制作工艺:是谷城当地创造和传承的饮食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其工艺特点:精益求精,每根空心,细如发丝,养颜健身。“石花空心奎面”名称由来:清乾隆年间石花街林家开面铺谋生,且乐善好施。天上奎星神仙见林家忠实勤恳,厚道有德,决意帮他发家度人。于是,下凡化作“叫花子”来到林家,林家见他又脏又
茨河腐乳
对老襄阳来说,早上喝米粥、晚上吃面条,总离不了腐乳开胃。论口味与口碑,襄阳腐乳属茨河最佳。如今,浸润千年时光的茨河腐乳风靡荆楚,不再是经冬历夏的佐餐小菜,渐成襄阳的一张美食名片。溯源诸葛亮想不出来的难题,茨河人算出来了西出襄阳古城,驶上303省道穿越谷城县茨河镇,路边民居门口摆放腐乳的场面堪称景观。
襄阳高香茶
,“襄阳高香茶”日前获国家商标局批准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限为2012年1月14日至2022年1月13日。襄阳市茶叶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襄阳高香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对推进该市茶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将起到积极作用。据悉,襄阳茶区地处北纬32°左右的名优绿茶生产黄金纬度
薤山叠翠茶
玉皇剑牌系列茶——“薤山叠翠”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身份证”,襄阳市茶叶企业唯一一家获得此标志的保护产品。 据了解,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11月份发布的2011年第38号公告宣布:谷城“薤山叠翠”通过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审查,批准“薤山叠翠”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由各地质检机构实施地理标志产
〖陶湾村景点〗
古隆中
古隆中位于襄阳城以西15公里处,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隐居的地方,三国故事“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脍炙人口的“隆中对”的出典就在这里,被世人称为智者摇篮,三分天下的策源地。现在的隆中景区是一个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群山环抱、松柏参天,景色颇为优美,主要景点诸葛
米公祠景区
米公祠,原名宝晋斋,是国务院2006年5月公布的第五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位于无为市城内西北隅,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任无为知军时所建。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祖籍由山西太原迁居湖北襄阳,人称“米襄阳”。北宋崇宁三年至大观元年(1104-1107年),米芾任无为知军。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
水镜庄风景区
“三国名胜旅游区”水镜庄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隆中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之一。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城南,305省道由此经过,距襄阳市37公里。是东汉末年名士司马徽隐居地,因司马徽雅号“水镜先生”而得名水镜庄。“三国名胜”水镜庄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隆中
襄阳白水寺
白水寺风景名胜区,东邻随州神龙岩,西近襄阳古隆中,为“汉—十”根治线上的必经之地,被列为襄阳市级风景名胜区和外事活动参观点。景区分为白水寺古文化游览区、白水湖水上游乐区、香龙山风景游览区、山庄度假区等四大游览区。白水专坐落于狮子山之巅,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刘秀殿、娘娘殿、兵器殿、关公殿、青龙井、龙井
襄樊襄阳城
景点地址:襄樊市区汉水南岸门票信息:电话咨询交通指南: 襄阳古城面积比较大,经过的公交线路比较多,市内有1路、6路、14路、21路、24路、512路等公交车穿城而过。 简介: 在襄樊市区汉水南岸。南跨汉沔,北接京洛,地处要冲,水陆交通方便。春秋时为楚国之北津戍,东汉末为荆州牧刘表治所,是历代兵家必
中国汉城
简介:中国汉城位于湖北省襄阳枣阳市, 以青铜刘秀塑像为核心,自西而东设“光武省亲、昆阳搬兵、真定喜宴、二十八宿”等四组大型雕塑,是全国最大规模的青铜雕塑组团,全景再现东汉光武帝刘秀一生的重要节点,全方位展示东汉中兴历史文化风采。核心区项目占地1800亩,规划建筑80万平方米,投资22.87亿元,是一
〖陶湾村人物〗
周志红
周志红,女,湖北谷城县人,1971年10月出生,在职研究生文化,1993年7月参加工作,199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07-2000.09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辅导员(期间:1995.09-1999.06华中师范大学科社所攻读经济法硕士研究生)2000.09-2002.12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学工
杨洪胜
杨洪胜,(1875年—1911年),湖北谷城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出身农民家庭。1903年投入武昌防营当兵,后隶湖北新军第八镇第三十标为列兵,随即升正目,后结识刘公、孙武等革命党人,立志革命。1911年加入文学社,受命请长假离营,在武昌中和门正街右旗营房附近设小杂货铺为革命联络据点。武昌起义前夕,
刘德全
刘德全湖北省谷城县(今湖北省谷城县)人,进士,光绪十五年(1899)二月任洵阳知县。任内关心民疾,自奉节俭,做饭常以谷壳作薪。重视教育,到任后,见敷文书院经费拮据,就动员县内士绅为书院捐置学地。又把县城东门外官地所收租粮拨给书院,作为廪生生活费用。还拿出俸金为书院捐置学地半亩。从此书院诸生“观摩有资
马玉贵
马玉贵(1885~1957)回族。字青山。湖北谷城人。三岁丧母,五岁丧父,随长兄马玉山生活。清光绪末年为生活所迫入伍为新军,后由湖北调到西安,任陕西新军混成协二标一营左队正目。他在新军中加入了哥老会,是哥老会首领之一,常在西安回民中进行反清宣传,被视为西安回民中反清活动最有影响的人物。在钱鼎等的联络
延岑
延岑(?~36年),字叔牙,史书或称延牙,南阳筑阳(今湖北谷城县北)人。其始不详。更始元年(23)六月,延岑在冠军(今河南邓县西北)被更始帝的大将军刘嘉击败,降于刘嘉。更始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封刘嘉为汉中王,延岑随刘嘉来到汉中(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市)。由于更始政权腐败混乱,时隔不久,延岑趁机起兵
杨宏胜
杨宏胜(1875—1911)字益三,汉族,湖北谷城人,清末民主革命者。1875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杨宏胜一开始常耕种于田间,后来认为老死田间非大丈夫所为,因此于1903年离开家乡到武昌防营当兵。后来编入湖北新军,几经改编,最后属湖北新军第八镇第十五协第三十标,并由列兵升到正目(班长)。第十三标多革
肖日富
肖日富(1936.9-)湖北谷城人,擅长版画。1955年毕业于华钢技术学校。曾先后担任《一冶工人报》美编,《野笛》美编、副主编。武汉一冶俱乐部从事职工业余美术、辅导工作。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这里要盖起大工厂》编入《第三届全国版画展览作品选》、《编网》编入《中国新兴版画六十周年选集》。19
彭立勋
彭立勋 (1937~)湖北谷城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任华中师大中文系教授、系副主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深圳市社科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社科联主席、党组书记,深圳市社科院院长、教授。中华美学学会理事,国际经验美学学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
马忠静
马忠静 (1962~)女。回族。湖北人。1982年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曾供职于工商银行湖北省谷城支行。1998—2000年就读于鲁迅文学院作家班。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夏天,没有0》、《终极放逐》,并发表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共计200万字。短篇小说《植物
陈怀国
陈怀国 (1963~)湖北谷城人。中共党员。1980年应征入伍。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历任部队宣传干事、创作员,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部创作室副主任。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遍地葵花》,小说集《毛雪》、《黄军装黄土地》等。短篇小
王之望
王之望,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1170年冬卒,谥敏肃。有《汉滨集》六十卷(明焦竑《国史经籍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六卷。《宋史》卷三七二有传。(1102-1170),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
伍子胥
伍子胥(前559~前484)。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谷城冷集区沈湾(原系光化富乡村,1949年划归谷城)人,春秋时期吴国大夫(此时官分三等:上卿、大夫、士)。后为吴国破楚有功,被封于申(约在今黄浦江下游一带),又称申胥。楚太子太师伍奢次子。前522年,其父兄受谗,被楚平王杀死,他逃亡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