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
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永兴县人物

永兴县人物

廖书仓
廖书仓(1891年10月14日—1955年3月),字大酉,湖南省永兴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廖书仓是“五四运动”发起人和领导人之一。“五四运动”后,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1891年10月14日,廖书仓出生于湖南省永兴县十八都山下村(今鲤鱼塘镇联盟村),父亲系前清拔贡。年少时,廖书仓师从当地名师清代廪生廖
龙厚生
龙厚生(1891-1937),名承桃,字辛桃,乳名毛徕,生于永兴龙形市乡龙江坪一富裕人家。父亲是一位有名的武术师,家中开有经馆和武馆。龙厚生从小受父亲的影响,一边学文一边习武。他,更酷爱武术,15岁时就学熟了多种拳术和当地红、黄、青、花四种舞狮法,能跟班出场。父亲见他有习武天赋,便将祖传秘绝传授给他
朱显名
朱显名(1910-1962),湖南省永兴县人。生于郴州裕后街,13岁丧父,因家道贫寒母亲改嫁,从此失学。后经同乡介绍到南街祥和馆杂货店当学徒。朱吃苦耐劳,脑筋灵活,做事认真,期满之后,又帮留数年。1932年他22岁时,自己在西街租了一间小门面,向亲友借贷光洋50元,开设了祥光百货店。朱显名是一个很有
郭通熊
郭通熊(1920-2005),永兴县柏林镇马桥村花屋组人。小学毕业后,他跟随别人到江西、上海、南京等地淘金。1949年随父去香港,去港后生活无着落,跟人家做工,挑石头、河沙,还是不能解决父子的生活,后来发现有个山脚下有泉水,他就挖了一个井,父子二人靠卖水为生。1956年前往台湾,开始从事金银冶炼行业
郭永昌
郭永昌(1924-1994),永兴县柏林镇马桥村人。13岁时随父亲郭通郡、伯父郭通州、叔叔郭通理到香港淘金谋生,饱受生活的艰辛,多年的淘金生活练就他能写会算、交朋结友、左右逢源的能力。1947年携新婚妻子李清定居香港,结束往返香港和永兴的奔波生活。1952年与伯父牵头联络几个在香港的柏林老乡在石硖尾
曹定文
曹定文(1927-1997),永兴县柏林镇塘家冲人。1947年春考入省立三中;1950年考入湖南大学工厂管理系,担任学习部和宣传部部长;1953年秋,随全国院系调整到中南财经学院工业经济系纺织专业学习,1954年毕业分配到纺织工业部基建局计划处工作。1958年下放到河南农村劳动锻炼,被评为劳动模范。
邓亦文
邓亦文(1916—1994),永兴县三塘乡人。生于一富裕开明的小工商业主家庭。学生时代追求进步,曾因参加爱国-被学校勒令退学。1945年,毕业于重庆警官学校,先后供职衡阳市局、南京市孝陵卫 所。1948年参加中共南京地下公安团,1949年4月参加起义,迎接解放,留任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十分局副科长。
王远泽
王远泽(1929-1995),笔名王少颖,永兴县柏林镇茅屋里村人。年少时家贫,8岁时入私塾念书,聪慧好学,头脑灵活,是班上唯一没有挨教书先生板子的学生。小学毕业后,在母亲力主支持下,考入省立三中。中学阶段正值国难当头的抗日战争时期,他随学校东搬西迁,由于家贫交不起学费,面临缀学的困境,幸得家庭富裕的
王朝垠
王朝垠(1936-1993),原名王朝银,又名蓝宇,永兴县高亭乡人。《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家。幼时,母亲早逝,留下朝金、朝银两兄弟,父亲开一小饭铺维持生计,给孩子们的取名带上了金字银字,希望他们改变贫穷的命运。“文革”破“四旧”,别人开玩笑说:“朝银他这名字有拜金主义的味道”。他爽朗
刘乙光
刘乙光(1899-1986),又名书之、昌校,别字耆五,永兴高亭乡泥秋塘村人。1917年,刘乙光在资兴县读高小。1918年,考入衡阳第三师范,毕业后在县内湘阴堡口黄家当小学教师。1924年,考入国民党广州陆军学校学习,1926年转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是年冬毕业分配到南京军校任上尉指导员。1927
邓昊明
邓昊明(1904-1998),又名邓裕斌、邓光汉、邓亮,永兴县程排源人。父亲邓启光耿直敦厚,读书多年,未获功名,替他取名裕斌,希望他长大后文武双全,光宗耀祖。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思想进步的二哥将他改名为邓光汉。1919年春,考入衡阳私立成章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接触进步民主思想,阅读大量
尹子韶
尹子韶(1896-1938)字美五,永兴悦来乡南桥尹家村人。1920年,尹子韶高小毕业,考入衡阳船山中学。1922年结业回家,在油麻廉溪书院任教,他经常鼓励学生奋发读书,做一个有为青年。1924年,在县城高等小学担任体育、地理教师,常到城郊找农民促膝谈心,问寒问暖。1926年,“五卅”惨案后,尹子韶
何昆
红军第14军军长 何昆(1898-1930)罗少彦何昆,又名何坤,化名李维森,1898年9月出生在湖南省永兴县。从小性格刚强,见义勇为,并练就一身好武艺。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在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熏陶下,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何昆因暴露了共产党员
曾锦云
曾锦云(1908—1944),八路军晋绥军区塞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江西省永兴县人。家境贫寒,学过缝纫。1924年便开始独立谋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带领二百多名农民参加永兴-,任队长。并在方圆四十余里建立起了根据地。后当选为苏维埃政府主席。失败后,率七十多人参加红军。历任支部书记、指导员、
马恭志
马恭志湖南省永兴县柏林镇农村电影放映员,1973年10月出生,1997年3月入党,大专文化。马恭志同志克服身体残疾,坚韧执著、甘于奉献,走村串组送电影下乡,24年来矢志不渝地宣传党的政策、传播科技文化知识,为当地群众送去丰盛的“精神食粮”。他走遍了1000多个村寨,累计行程20余万公里,放映1.1万
王晏清
王晏清(1910~1992) 湖南永兴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军职干部。民国16年(1927)3月考入黄浦军校第六期。历任排长、连长、少校参谋、上校参谋处长、团长、师参谋长,少将科长、处长、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等职。抗日战争中,参加淞沪、南京、宜昌等战役。民国38年3月在南京率国民党首都警卫九十
曹作嘉
曹作嘉衡州花鼓戏(永兴)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曹作嘉,男,1947年出生,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南分会会员,湖南省戏曲音乐协会会员,郴州市戏剧家协会理事,郴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永兴县著名演员,国家二级演员。12岁考进永兴县花鼓戏剧团演员培训班,三年期满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拜师于唐
许维汉
许维汉(1913~1955)原名孔钤,湖南省永兴县仁勇乡下唐村人。1934年在湖南省立第5中学高中部就读时,借用同学许维汉的毕业证,考入了湖南大学政治经济系,从此改名“许维汉”。次年转入国立武汉大学,加入了中国国民党。1939年毕业。先后任国民党军委会西安办公厅第四处少校视察专员、国民党第七分校政治
左观澜
左观澜别名绣泉,又名画舫,江西永兴县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考取副贡生,五十一年(1786)与其兄观海同时考取举人。六十年(1795)大挑一等(即在举人中择优录用),以知县分发西安府五郎厅通判。接钤视事后,深感五郎关(厅治)为川陕扼要,不可无城郭。劝募人民捐工捐钱,自己也捐俸并雇员修筑土城堡(今
曹子丹
曹子丹原名曹崇禧,(1929年~),湖南省永兴县人。1950年考入北京大学,2年后院系调整转入北京政法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55年由国家选送去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读研究生,专攻刑法学。1959年获法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北京政法学院、安徽劳动大学、广西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任教。历任广西大学中文系
许文
许文 (1920~不详)笔名放平、集风。湖南永兴人。中共党员。1936年毕业于湖南郴郡联立师范学校。历任中小学教师,《桂林日报》助理,东北解放区行知师范高师部教师,艺术师范班主任,天津教育局调研员、,中国音协研究部支部书记,中央乐团创作组副组长,湖南省文联委员,湖南郴州地区文联主席,地区文学工作者协
何大祥
何大祥(1929—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防化研究院政治部主任。湖南省永兴县人,1929年2月出生于永兴县碧塘乡一个贫苦农家。幼时父母双亡,由大哥抚养成人。1941年始读初小,插读四年一期。1942年以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进入高小读书。受校内中共地下党员的教育,对抗日救亡运动有初步认识。1944年考入郴
梁瑞郴
梁瑞郴 (1954~)笔名梁力。湖南永兴人。中共党员。1977年毕业于湖南师大中文系。历任涟邵矿务局中学教师、校长,矿务局党委宣传部部长,《涟邵工人报》社长,《文学风》杂志主编,湖南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秘书长,湖南毛泽东文学院管理处主任。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
何坤
何坤(1898—1930)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军长,革命烈士。湖南省永兴县人, 化名李维森,1898年9月生于永兴县金龟乡牛头下村一个农民家庭。幼年读私塾,做店员,习武强身。1924年考取黄埔军校第四期预习生。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南宁分校第一期。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
黄克城
黄克城(1902.10.1-1986.12.28)湖南永兴人,辈名时暄。1922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1923年3月参加了三师-,接触到了进步的革命思想,立志为国家、族、社会找出路,于1925年在衡阳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和湘南起义,1926年7月 随北伐军前敌政治部宣传队抵衡阳,任唐生智
刘昌孝
刘昌孝(1942.04.01- )药理学家,药代动力学家。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人。196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获学士学位。现任天津药物研究院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昌孝同志是我国该交叉学科的带头人和开拓者之一,于1968年建立第一个药代实验
曹日晖
曹日晖(1900~1955),字耀卿,碧塘乡碧塘村人。八岁读私塾,十五岁考入省立第三中学。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任教导第三团排长,参加东征,升为连长。北伐时任第二十一师六十一团少校营长,旋赴浙参加桐庐之役,晋升中校团副。1927年夏,随军抵徐州,后回师龙潭。1928年升任国民党第二十
雷名扬
雷名扬(1910~1937),原名裕称,又名雷声,油市乡田心村人。1925年,雷名扬考入湖南郴郡联立初中,因经济困难,中途辍学。后在湖南省政府当通讯兵。因文章出众,又练得一手好字。不久,任通讯连文书。1927年,雷名扬考入黄埔军校第七期步兵科。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侵略
上一页1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