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旅游度假区
查干湖旅游度假区位于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景区,已成为东北重要渔业生产基地、吉林省西部草原旅游风景区。查干湖在蒙语中为“查干淖尔”,意为白色圣洁的湖,水域面积506平方公里,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中国北方较大的草原湖泊,也是吉林省较大的内陆湖泊,吉林省著名的渔业生产基地、芦苇生产基地和著名的旅游胜地。
别名:查干湖,前郭查干湖旅游度假区
门票参考:25元
开放时间:8:00~18:00
适宜季节:春季,夏季,秋季
建议游玩时间:2~3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4A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级(2006年第六批)
自然保护区等级:国家级(1986年建区)
所在地/隶属: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乾安县及大安市境内
基本介绍
查干湖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有狐、兔、獾等野生动物20多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白鹤、白头鹤、金雕、白尾海雕、大鸨、中华秋沙鸭等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白天鹅、黑脸琵鹭等35种。珍贵鸟类80多种,野生植物2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149种。查干湖盛产鲤鱼、鲢鱼、鲫鱼、武昌鱼等15科68种鱼类,年产鲜鱼6000多吨。其中“查干湖胖头鱼”经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为2A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远销省内外。
湖区资源
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生境以湖、泡、江、河以及沼泽湿地为主,但还有林地、田野、草甸、灌木丛和居民点等,因此,赖以栖息、生存的鸟种也较多。据考察有239种,隶属于16目17科,占吉林省鸟种数(334种)的71.6%。在这239种鸟类中,以水禽类居多,计101种,占区内鸟种数的41.3%,其中包括有鸊鷉目、鹈形目、鹳形目、雁形目、鹤形目、鸥形目及佛法僧目翠鸟科的鸟类;另外,雀形目鸣禽类鸟种也很丰富,计100种,占41.8%;再者是猛禽类23种,占9.6%。
按鸟类居留型来分析,本区鸟类以旅鸟种类居多,计109种,占45.6%;其次是夏候鸟,计97种,占40.6%;这说明本保护区是候鸟的重要繁殖地和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再者留鸟17种,占7.1%;冬候鸟9种,如鵟、毛腿沙鸡、白腰朱顶雀、北朱雀、铁爪鹀等占3.8%;还有7种游荡鸟,即金雕、大斑啄木鸟、煤山鸟及沼泽山雀等,仅占2.9%。区内这些种鸟类,除了东方白鹳等8种国家I级保护物种,黑脸琵鹭、白琵鹭等35种国家II级保护物种,以黄脚三趾鹑、小沙百灵、小嘴乌鸦、鹪鹡、领岩鹨、沙即鸟和小蝗莺、普通鸦等20种鸟外,均为国家要保护的“三有动物”,计175种,占73.2%。
保护区有哺乳类兽类动物25种,隶属于5目12科。占吉林省兽类总数(81种)的30.9%。在这25种兽类中食肉类动物计5种,占33.3%。包括狼、赤狐、貉、黄鼬及艾鼬。啮齿目种类最丰富,计15种。占区内兽类的60%。包括草原黄鼠、三趾跳鼠、黑线仓鼠、布氏田鼠、麝鼠、草原鼢鼠及巢鼠等。此外有兔形目的草原兔,食虫目的达乌尔猬。有8种为国家要保护的“三有动物”,占区内兽类总数的53.3%。
历史沿革
1986年8月2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1986)131号文〕批准建立吉林省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设立吉林省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由前郭县政府领导,吉林省环境保护局负责业务指导。
2004年,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吉林查干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2007年4月6日,国务院(国办发[2007]20号)正式批准查干湖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价值
查干湖湿地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不断的补充大气中的水汽,对调节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气候具有重要作用。湿地大量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区域的温室效应,净化环境,促进污染物沉积或被吸附,多样化的厌氧环境,通过多种化学反应可去除污染物。
查干湖特殊的地理环境,大面积的湿地,以及周边的高草丛沼泽、沼泽化草甸、草原,使这里的湿地鸟类和草原鸟类居多。周边林地面积小,依附森林的鸟类较少。众多的鸟类维系着湿地,湿地又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繁衍场所。因此,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意义。
所属地区
吉林省简称“吉”,省会长春市。在中国东北中部,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几何中心地带。北接黑龙江省,南接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相接,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300公里。东南部高,西北部低,中西部是广阔的平原。吉林省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有比较明显的大陆性。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吉林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汽车与石化、农产品加工为三大支柱产业,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医药、冶金建材、轻工纺织具有自身优势特色。吉林省辖长春(副省级市)、吉林(较大的市)、四平、通化、白山、...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