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徐悲鸿故居

徐悲鸿故居位于宜兴市屺亭街道屺亭桥塘河西侧,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因河道拓宽,徐悲鸿故居被拆除。现在的故居是1994年屺亭桥镇政府通过民间集资按原样复建的。
故居座西向东,面向运河。大门的右侧挂有“宜兴徐悲鸿故居”竖匾。整座故居面阔三间二进,江南普通民居风格的二层矮楼。主房门上方挂悲鸿夫人廖静文书写的“悲鸿故居”匾额。两侧墙上分别挂着宜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无锡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两块铜牌。
正厅上方挂着一块周恩来题写的匾额“悲鸿故居”,字迹苍劲凝重,饱含深情。下面摆放着徐悲鸿的半身雕像,墙壁上挂的是徐悲鸿生平事迹介绍。左侧一间屋前半间墙壁上挂的是廖静文和她的儿孙们历次参加纪念徐悲鸿活动的照片。后半间屋是灶间,一座两眼砖灶,保留了过去江南农村的生活气息。二进只有一间矮楼,其余是院子。小楼的前半间是徐悲鸿父亲徐达章办的私塾,五、六张破旧的桌子和几张凳子。正面墙上挂的是徐悲鸿为父亲画的像。后半间屋是徐悲鸿幼时的卧室。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 徐悲鸿
所属地区
历史沿革宜兴简称宜。古称荆邑,春秋时属吴。秦置阳羡县,属会稽郡。东汉顺帝四年(公元129年)改属吴郡。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以表周玘(周处之子)三兴义兵之功,设义兴郡,辖阳羡,国山,临津,永世,平陵,义乡六县。隋废郡,改为义兴县,属常州。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避讳,取“义者宜也”之义改名宜兴县,仍属常州。元初升宜兴府,元贞元年(1295年)立宜兴州,属常州路。明复称宜兴县,属常州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分置宜兴、荆溪二县,1912年省荆溪县入宜兴县。1914—1927年属苏常道。1949年属苏南行署区常州专区,1953年1月26日属江苏省苏州专区,1956年2月17日属...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