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湘桂边境,蒋介石集中了30万部队,在桂北湘江以东地域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线。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七天七夜,终于以折损过半的巨大代价突破了湘江线,继续北上抗日。经聂荣臻元帅建议,国务院批准,于1993年在广西桂林兴安县修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1996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
碑园坐落于兴安县城狮子山,占地10万平方米,主要纪念建筑有大型群雕、纪念碑、陈列馆、闽西革命烈士雕塑、廉政清石园,在建的项目有湘江战役新陈列馆和湘江战役烈士碑亭。群雕为灰白色花岗岩雕凿,长46米,高11米,由四个巨型头像和五组浮雕组成,它艺术地再现了当年红军突破国民党第四道-线的壮烈场景;纪念碑高34米,耸立于狮子山顶,上部为三支直插蓝天的步枪造型,象征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下部为圆拱型碑亭;纪念碑和群雕由一线四折共184级台阶连接,陡峭的台阶寓意中央红军突破湘江-线的曲折过程。陈列馆位于狮子山北山脚,馆内陈列着湘江战役军事模型图、红军长征过广西路线示意图、中央领导人的题词及红军部分实物等。
1997年6月,中宣部将碑园列为首批百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2010年全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2011年全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碑园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所属地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因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而得名。兴安盟东北与黑龙江省相连,东南与吉林省毗邻,南部、西部、北部分别与内蒙古的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相连。西北部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26公里,兴安盟在国内处于东北经济区,在国际上处于东北经济圈,地理位置优越。兴安盟南北长380公里,东西宽320公里,总面积近6万平方公里。全盟总人口近160万,是以蒙古族占主体,汉族占多数,由蒙、汉、朝鲜、回等20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兴安盟地广人稀,密度平均为每平方公里26人。兴安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盟无霜期为95天-145天,大部地区在110天-130天,年降水量平均400毫米-500毫米...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