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人物大全 > 王泉笙

王泉笙

所属地区: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 发布时间:2024-04-29 03:23:55

王泉笙

(1886~1956年)

王泉笙,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字逢源,号梵庵,洛阳镇上田村人。

泉笙自幼有服务桑梓及救国大志。青年时期,先后就读于厦门鼓浪屿寻源书院及福州法政讲习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泉州、晋江教书时,毅然参加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

民国5年(1916年)泉笙南渡菲律宾,参与倒袁运动,失败后避居上海。嗣奉孙中山之命,重返菲律宾,献身教育,以确立革命基础。民国8年于马尼拉市创办普智学校,任校长,并附设普智阅书报社,极力从事学校及社会工作。民国13年任中国国民党吕宋支部及国民党驻菲律宾总支部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

民国24年,泉笙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旋即被选为常务委员,兼海外党务计划委员会委员、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菲律宾中华青年会名誉会长等职。民国28年与郑汉荣等在菲律宾创办华侨女子学校,被推为常务校董兼校长。太平洋战争期间,学校停办。民国27年10月、民国30年他曾两次代表旅菲侨团赴新加坡出席南侨筹赈总会会议。民国30年他途经香港前往重庆开会。会后,由重庆到福建视察侨务工作。此外,他还回到家乡惠安,督理修葺唐广武王王潮墓及其碑记、墓志铭。民国32年夏,泉笙任国民政府--兼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泉笙辞职返菲与庄竹林全力复办中正中学,得到中正中学董事谢荔圃、林师万、杨启泰、郑汉荣的鼎力支持和赞助。复办未及3年,济济多士,云集影从,负笈从学者超过战前数倍,成为规模较大的侨校之一。与此同时,泉笙又在马尼拉市创办华侨师范专科学院,解决侨教师资问题。

1952年秋,泉笙去台湾参加“侨务委员会”,后兼任国民党驻菲律宾总支部评议员。1956年3月16日泉笙在菲病逝,终年70岁。旅外华侨感其一生办学劳绩,捐资20万元建“泉笙文教纪念馆”,并勒石:“泉笙先生,浮海图南,异乡垂教,为民启智,阅四十年”。

所属地区

● 汉语拼音:Hùi‘ān Xìan ● 邮政编码:362100● 代码:350521● 区号:0595● 地理位置:惠安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泉州市东北部,介于泉州湾和湄洲湾之间,东临台湾海峡,西接洛江区,北邻泉港区,南隔泉州湾与晋江市、石狮市相望。北纬24°49′-25°15′,东经118°38′-119°05′,土地面积755平方公里。● 方言:通用闽南语。● 人口与民族:全县总人口921794人(2003年末),其中非农业人口129396人。以汉族为主,还有回族、畲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897381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螺城镇 90319、螺阳...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

=∣更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