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
位置:首页 > 上海市 > 金山区 > 廊下镇人物

廊下镇人物

陆龙飞
陆龙飞(1906-1928),生于枫泾镇长安村。一九二五年在松江二中求学时,受著名共产党人侯绍裘影响,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受党组织派遣,他以教员身份作掩护,回到家乡开展革命斗争。他与袁世钊等一起建立了中共枫泾独立支部,并组织贫苦农民,成立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数千人,一时成为浦南革命活动的中心。党的
叶雪安
叶雪安(1905~1966),又名安素。江苏金山人(现上海金山区)。192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系。1933年公费留学德国,习测量。1935年获慕尼黑工业大学特许工程师文凭。后转入柏林高等工业学校深造,并在德国汉沙航空公司、蔡司航空测量部实习,同时至瑞士、奥地利两国考察测量技术。1937年回国,任教
干志坚
干志坚同志生平(1927-2010)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干志坚同志,因病于2010年5月27日19时3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干志坚同志,男,汉族,1927年12月27日生于上海市金山区(原江苏省金山县)。1949年
丁聪
丁聪(1916-2009),1916年生于上海,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曾任《人民画报》副总。作品有《鲁迅小说插图》;《丁聪插图》;老舍《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众多作品的插图。中国著名漫画家,舞台美术家。1916年生于上海,祖籍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笔名小丁。擅长漫画、插图。2009年5月
朱学范
朱学范(1905~1996),是我国杰出的爱国民主战士和政治活动家。浙江嘉善枫泾人(今上海金山枫泾人)。1933年上海法学院毕业,后留学美国哈佛大学。1938年与陕甘宁边区总工会等共同发起组织中国工人抗敌总会筹备会。1936年至1945年曾8次任中国劳方代表出席国际劳工大会,争取国际工人援华抗战,参
王日藻
王日藻(1623~1700年)[清]字印周,号闲敕,却非,一号无住道人,江南华亭(今上海金山干巷)人。顺治十二年(一六五五)进士,授工部主事,累官至河南巡抚,先后上疏请改折捐粮(以银代粮)、赈饥平狱、定盐引(盐的计量单位)、免堡课(军粮)等事,均被采纳施行。又请开垦荒田44万余顷,悉成良田。擢刑、户
朱开轩
朱开轩,1932年11月生于上海市金山县。1949年11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积极投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热潮中。1951年1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195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人物履历1951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航空学校学习。1952年至1958年先在北京大学干部补习班学习,后考入北京航
顾建中
顾建中(1906—1963)字锡朋。生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曾入天津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上海南洋公学(即交通大学前身)学习,与徐恩曾为同学,后入中央训练团党政高级班毕业。1930年起顾建中在“中统”前身调查科任职,他参加“中统”特务组织,一说是徐恩曾的同学关系;但也有说顾原来是“改组派
朱守忠
朱守忠(1920~1970)朱守忠,原名朱守中,江苏金山(今属上海市)人。民国32年(1943年)复旦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后入复兴中学任教。1949年8月任复兴中学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教工支部书记,1950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上海市教育局视导员、市初等教育师资训练班副主任、上海市第一速成师范学校(
丁悚
丁悚(1891—1972),字慕琴,枫泾镇人。幼年去上海老北门昌泰当铺当学徒,业余上美术专门学校进修,师承周湘,初攻西画,擅素描,又研习国画。后入上海美术学校教写生画,继而受聘于上海英美烟草公司广告部,从事香烟招贴画的绘制。1912年,第一个在《申报》上发表漫画,揭露权势人物只顾自己享受,不顾人民和
何鄂
何鄂 (1937.3—)笔名岩石,女 ,上海金山人。擅长雕塑。1955年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曾在甘肃省美术服务社、兰州艺术学院美术系、敦煌文物研究 所、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1994年创办何鄂雕塑院任院长、高级工艺美术师。甘肃省美术 家协会副主席。 大型城雕《黄河母亲》获全国美展优秀奖。作品有《边塞
陈寅生
陈寅生(1899~1972年),漕泾乡东海村人。务农为业,兼事近海捕捞。1949年12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漕泾二十七军八〇师二三八团九连指战员,水上作战演习时,遇风暴失踪。他受部队-之聘,与另一位船老大驾舢舨,带领战士找遍了近海10多个小山,历时6天未获消息。此时,浙江镇海发来电报,得知九-士困
蔡振
蔡振(1889~1972年),又名毓中,字亮工。朱泾镇人。民国9年(1920年)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今河海大学前身)毕业,投身于水利事业。民国18年起先后在导淮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等单位任技正。民国22年黄河决口,参加堵江复堤、导淮入海和苏北滨海区整治等工程。抗战时期,导淮委员会迁至四川
李一谔
李一谔(1898~1929年),乳名雪元,金卫乡长春村人。19岁考入上海文治大学,攻读文学专业。民国9年(1920年)冬,离校归乡,变卖田产,筹款办学,力图教育救国。翌年秋,接办甪里小学(原云溪小学),自任校长,学生多为贫苦农民子弟。在校内创办进步刊物《社会钟》,撰文揭露和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在此
沈世骐
沈世骐(1896~1988年),字思期,朱泾镇人。11岁丧父。母子相依为命,毕业于南洋中学。民国4年(1915年)起,在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明强小学及县立女子高小执教。民国9年,任金山县国语指导员,开办国语讲习会,自任主讲。后任县视学员。翌年,参加江苏省教育总会、江苏省义务教育期成会,并于中华职业教育
程夷谷
程夷谷(1895~1951年),枫泾镇人。民国16年(1927年)起,任枫泾南镇自卫团团总。翌年勾结北镇豪绅、自卫团和嘉兴、松江、青浦-,偷袭大方庵,使枫泾农民军副指挥陆龙飞和吴志喜等被捕牺牲。是年秋,率保卫团到浙江里泽、姚庄一带捕杀农民协会会员5人。民国19年3月18~19日,又率保卫团配合嘉善-
陆愚青
陆愚青(1895~1980年),新农乡新范村人;金愚云(1914~1983年),新农乡长浜村人。两人都是先学泥工,后学雕塑、绘画。他俩长期合作建造亭园第宅,擅长于雕塑历史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也工山水、花鸟;并善水粉画,如灶面画“天官赐福”、“寿星献仙桃”、“鲤鱼跳龙门”、“聚宝盆”和“万年青”等。他
李海霞
李海霞(1893~1980年),又名时霖,枫泾镇人。自幼勤学,善书画。民国初,就读于上海法政大学,后考入外交部工作。民国13年(1924年),在瑞士日内瓦国际联盟工作。以外交官身份宦游法国、意大利、墨西哥等国。民国19年,任智利代办,任职期间,促使中国与阿根廷建交。并为在智利的无籍华人转为智利籍公民
姚光
姚光(1891~1945年),一名后超,字凤石,号石子,又号复庐,张堰镇人。世代书香,为金山望族。清宣统元年(1909年),南社始创时,即为骨干,并与高天梅、高吹万、柳亚子等人同创“国学商兑会”。民国7年(1918年),柳亚子辞南社主任职。乃推举姚继任。就职后,曾于上海徐园举行雅集。社中经费缺乏,他
顾水如
顾水如(1890~1971年),名思浩,小名寄龙,枫泾镇人。9岁学奕,对家藏棋谱悉心研究。后渐悟棋理,便不再满足于读谱摆局。时枫泾某布店有一老者,棋艺甚高,他初与之奕,屡战屡败,但毫不气馁,回家后把棋盘画在帐顶上,反复推敲,复与老人奕,则每奕皆胜。老人称赞不已,时年14岁。两年后,他的棋艺在乡里已无
孙雪泥
孙雪泥(1889~1965年),名鸿,号枕流居士。亭林镇人。出身贫寒,为人慷慨豪爽。6岁学画,诗、书、画皆善,尤以画梅擅长。他的诗清新活泼,如“送穷有赋何须续,人比梅花更耐寒”、“雨余石笋龙鳞活,风过瓷盆佛手香”等佳句。曾刊有《雪泥诗集》。30年代初,曾为冠生园广告宣传员,后独创生生美术公司,出版《
徐乐同
徐乐同(1888~1970年),又名桂八,字仰高。松隐乡浩光村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上海中国公学读书,翌年参加“乙巳同盟”,经孙中山介绍进钮永建办的紫冈武备学堂,因学堂被清廷查封,后毕业于广西讲武堂。宣统三年(1911年),响应武昌起义,在钮永建组织下,徐乐同等50多人,以两个 包夺取
高平子
高平子(1888~1970年),名均,字君平,别署在园,因慕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字平子),故自号平子。本县张堰乡秦望村人。出身书香门第,父高煌为清末举人。延顾莲芳为塾师,深植国学之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入上海震旦学院,攻读拉丁文及法文,并学习物理、几何及西方哲学。民国元年(1912年)大学
蔡模
蔡模(1887~1930年),字恕一,号韬庐。松隐人。因排行居长,故又号大道,与其弟蔡权、舅陈陶遗等同为南社社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陈陶遗奉命谋刺两江总督端方,从日本携带枪枝0回沪,他前往接应秘密转移乡间。翌日,因叛徒告密,陈在沪被捕,他即将 沉入黄浦江,当局因找不到证据而将陈释放。他秉性
陶芑生
陶芑生(1885~1965年),号大。枫泾镇人。少时随父习医,后又拜外科名医倪云桥为师,刻苦攻读《外科正宗》、《洞天奥旨》等专著,尤对《疡科心得集》潜心研究。20岁在枫泾开业行医,以“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为宗旨,遇贫困者求医,不收诊金,免费送药,时有士绅汪周南,患脑疽久治不愈。后请他诊治,霍然而愈。
周士桢
周士桢(1882~1944年),字瞻岐,亭林镇人。曾就读于上海沪南三等公学,与蔡鹤卿、林长民等结成忘年之交,在他们的影响下,热心国事。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后历任镇江中学、皖江中学教员。宣统元年(1909年),因母病辞归,后入南京法政学堂深造。民国3年(1914年)以第三名的成绩毕业。赴北京任
高燮
高燮(1879~1958年),字时若,号吹万,又号寒隐、黄天、葩叟,别署志攘,出生于张堰乡秦望村,世代书香,家道殷厚,一生嗜读,藏书十余万卷,尤以《诗经》最为详备,有注疏、论辩、纂述、宋元铅椠、善版孤本千余种,为江南著名藏书家。他早年不满晚清腐败统治,赞赏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与柳亚子、胡石予、钱梦鲸等
高旭
高旭(1877~1925年),字剑公,别字钝剑,号天梅,又号江南快剑,笔名秦风、爱祖国者等。张堰乡人,青年时代立志推翻清王朝统治,热情歌颂太平天国革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唐才常在汉口起义失败,他愤然写下了“热血横飞恨满腔,汉儿发愿建新邦”的诗句。光绪二十九年,在张堰镇主办,《觉民》期刊。
张新
张 新(1874-1916),字瑛如,上海市金山县吕巷镇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生。父母早丧,迁家廊下,致力于学问。画学南田,书法宗板桥,动、植物等科学则崇尚实践,于水彩、铅漆及油画、篆刻等均能极其工致。其作品,曾于巴拿马各赛会上展出。宣统三年(1911),迁返吕巷,时沈叔眉筹建养中学校,他竭力
黄继曾
黄继曾(1872~1911年),字公续。家资富厚,急公好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和光绪三十四年,皖南休宁等地水灾,他集资10万缗(千文)以作救济。后云南、山西、徐州、淮北等地饥歉,复捐银10万余两。八国联军侵华以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竞以兴学救亡。他慨然以培植人才为己任,光绪三十一年独创明强两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