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镇王家桥村
位置:首页 > 上海市 > 浦东新区 > 金桥镇 > 王家桥村主页
〖王家桥村简介〗
王家桥村位于金桥镇东南方向,东傍上海外环A20高架道路,东南邻唐镇新虹村,南临唐镇新镇村,西近申江路,西北紧靠金桥出口加工区,北至金桥镇陆行村,南北平均1.3公里,东西平均1.2公里,村域面积大部分在外环高架道路与唐陆路之间,村域面积1.55平方公里。唐陆公路在村西部南北纵贯通过,南离龙东大道1.5公里,北距新金桥路2.2公里,金海路2.8公里。县级河道曹家沟在村境中部南北通过,南通川扬河,北达黄浦江;镇级河道许家沟境内长0.42公里;村级河道杨家浜西通曹家沟,东至浦东运河,村境内长0.5公里。王家桥村成陆于唐代,时属江南东道吴郡(苏州)华亭县管辖。宋代初年属两淅路秀州(嘉禾郡)华亭县域。按元代建置区划为上海县高昌乡第二十二保第4、5图境内。1938年上海沦陷后,属上海特别市浦东北区,抗战胜利后属上海市洋泾区,仍沿用保甲制。1949年5月17日,村境解放,1950年2月废除保甲制,设村建制,村境内分别有十二村、三村、四村、五村、六村共5个小村,隶属洋泾区陆行乡。1951年11月土改结束后,大乡置小乡陆行乡为陆行、振南2小乡,1954年8月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3月并小乡置大乡,由8个初级社合并成立新陆第一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隶属东郊区陆行乡。1958年9月27日红旗人民公社成立。嘴角、草屋、沈家宅、唐家宅、龚家宅、西王、孙家浜、滕圈、王朱10个生产队隶属浦东县红旗公社陆行大队王家桥生产队。11月析出顾家、倪家、新宅、瞿张、东张和原新陆三社胡家宅、前马、后马、南徐、陆家门10个生产队,隶属红旗公社畜牧部,成立公社畜牧联合委员会。1960年9月联合牧场改为地方国营牧场,陆行分场饲料基地。1961年1月,陆行分场、浦东牧场和张桥农场合并成立张桥牧场。1962年1月张桥牧场撤制分建张桥生产大队和果牧试验场。1966年4月撤消果牧试验场建制,顾家、倪家、新宅、瞿张、东张5个生产队同王家桥生产大队孙家浜、滕圈、王朱3个生产队组成王家桥大队,另划出王家桥大队有8个生产队组建新光大队。1983年10月王朱生产队分为王朱东队和王朱西队,此后,王家桥大队有9个生产队。1984年,撤社建乡,9月王家桥大队为王家桥村民委员会,隶属张桥乡。1994年5月金桥开发区征田,东张、瞿张撤制,王家桥村有7个生产队。2000年6月撤二建一,王家桥村隶属金桥镇,2007年7月,张家浜楔型绿地项目征田,顾家、倪家撤制,王家桥村有5个生产队隶属金桥镇。1984年9月至2010年12月,建制为王家桥村民委员会时,都是村民自治组织,经过九届村民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设主任、委员职务,另设农副、工会、妇女、文教、卫生、治保、共青团、民兵等条线,民主管理全村事务。 2010年底,王家桥村有建制的村民小组5个,户籍总数503户,总人口:1567人。历年,征地动迁撤消建制但户籍仍在本村的村民小组4个,总户数:282户,总人口815人。根据人口普查资料,1982年全村户籍总户数445户,总人口1869人,其中男性863人,女性1006人;1990年总户数512户,总人口1850人,其中男性818人,女性972人;2000年总户数522户,总人口1373人。 王家桥村1994年前有建制的生产队(村民小组)9个,有28个自然宅,有王、张、陈、谢、朱、瞿、周、孙等29个姓氏。1994年5月金桥开发征地,同年东张队张家宅、朱家宅、王家宅、小张家宅和瞿张队童张家宅自然宅动迁过渡。1997年1月定居东陆新村二街坊及七街坊。2001年5月,上海外环A20道路和绿化带建设,王朱东队沈家宅全部和朱家宅部分自然宅动迁过渡,同年4月定居东陆新村六街坊。2002年10月,外环高压走廊杨杨线动迁,王朱东队后王家宅全部和王朱东队朱家宅、陆家花厅、滕圈队滕家圈部分自然宅动迁过渡。2003年5月定居张桥永建路86弄。2008年11月外环高压带50万伏动迁,王朱西队王家宅、王朱东队朱家宅、陆家花厅自然宅全部动迁过渡。2009年5月,定居金杨路1055弄和1155弄。其时王朱东队村民已全部撤离,王朱西队存下新村37户村民未动迁。2007年7月,张家浜楔型绿地和陆行老镇瞿张队动迁,顾家队金、陈、钱家宅,张家宅、顾家圈,倪家队倪家宅、谢家宅、华藏桥自然宅动迁过渡,部分村民现房定居高行俱进路285弄,部分村民在2010年6月定居莱阳路1443弄或东靖路669弄。瞿张队瞿家宅、东张家宅自然宅全部动迁过渡,2009年6月定居张桥永宁路33弄。2011年8月上海轨交三线(金海路)停车场项目征地,孙家浜队孙家浜、曹家宅自然宅和滕圈队小陈家宅、周家宅、顾家宅、滕家圈自然宅全部动迁过渡。王朱西队新村有6户村民动迁过渡。至动迁结束后,王家桥村只有王朱西队新村一个村民居住原自然宅。王家桥村1984年实际耕地面积1292亩,1994年瞿张、东张、金桥开发区征田后,耕地面积999亩,2001年上海外环A20道路王朱东队征田28亩,绿化带征田74.4亩,滕圈队8.4亩,其时王家桥村耕地面积888亩。至2010年王家桥村耕地面积835亩,耕地面积减少原因主要用于批准村民建房和村民活动室等文明创建用地。解放前,王家桥村以传统农业为主,种植三麦、水稻、棉花、油料作物,产量低、收入少,农民生活贫困。初级社成立后小部分面积种植蔬菜,供应上海市场,60年代后不种蔬菜。1958年至1964年红旗人民公社畜牧部时顾家、瞿张等5个队种植奶牛饲料,以种植玉米(青玉米杆)、红萝卜为主。1965年后,王家桥大队以种植粮、棉、油为主作物布局,随着耕作制度、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新型农艺科学技术应用和优良品种推广。农作物产量明显增长,1977年三麦单产113市斤,1987年小麦单产270.4市斤,大麦单产382.1市斤。,1998年小麦单产318.4市斤。1977年早稻单产631.8市斤,后季稻541.7市斤。1978年早稻单产832市斤,后季稻单产635.5市斤。1987年单季稻942.3市斤。1998年1006市斤。初级社时集体饲养肉猪,1960年始以私养公助为主,1964年以公养私养并举,1976年大队建造猪棚300平方米,1979年饲养生猪1653头,平均每亩地1.05头。1983年后以私养为主。 1954年初级社时饲养蛋鸭,1956年停养。1979年县补贴在2个生产队建鸭棚900平方米,饲养蛋鸭1万只,1980年又有3个生产队建棚饲养蛋鸭,1984年蛋鸭收入81471元。1984年后,集体鸭棚承包给个人,私人饲养发展迅速,全村共有12户蛋鸭饲养户。肉鸭(北京填鸭)饲养在1968年至1978年各队相继饲养,根据各队工副业发展情况,饲养时间最长的生产队有10年。1978年始有3个生产队饲养肉鸡,以后逐步转化为私养为主,到1986年全村有较大规模饲养户3户。 1956年高级社时,作价收归私养奶牛6头,引进优良品种1头,到1957年底有大小奶牛24头。1958年红旗人民公社畜牧部成立,饲养奶牛200头。1993年集体奶牛停养后,私养奶牛专业户逐年增加,到1999年全村有9户专业户,饲养量517头。2002年6月退养,全村无一养牛户。 1959年,红旗公社畜牧部统一经营养鱼,利用倪家队园沟,开挖鱼塘,培育鱼苗,统一放养。1982年在原基础上开辟精养鱼塘,1983年后,大力发展水产业。1984年新宅队开挖鱼塘60亩,1985年顾家15.4亩,倪家17亩,承包给个人放养。王家桥村创办工业有较好的基础。1985年3月新陆一社时建土窑2座,年产砖200万块。1969年联合新光大队、陆行大队建轮窑。1971年5月转为公社企业。1968年王家桥大队开办红木雕刻,木模加工场。1974年开办冷作工场。1977年成立王家桥综合厂,有冷作、雕刻、木模车间,1978年发展木根、服装、小五金车间,工业总收入逐年增长。1971年1.76万元。1978年25.22万元,1982年36.06万元。1984年王家桥村开办玻璃制品厂、金属打磨厂、金属构件厂、热处理加工厂、联营上海起重工具厂、洋泾工具锚链厂,1987年工业总收入212.27万元。 1992年企业多元化发展,“三资”企业纷纷在镇村域内建立。1993年后引进合作企业享碧钟表公司、高士顿钟表公司、景丽高尔夫游乐村、明丽红木家俱厂、洋泾西漕综合厂、天工服装厂、申楚制衣厂、京丰制衣厂等。1995年工业总产值1.33亿元。在发展外企过程中,企业拖欠村集体资金,村级经济从1998年始衰退,进入低谷。2003年后,村党支部理顺经济发展思路,加强村级经济工作领导,加强村级经济管理,调整村级经济发展模式,在招商引资引税工作中有所突破。2010年村属企业20户,纳税企业124户。2006年完成销售收入7.67亿元,税收入库1780万元,村可支配财力450万元。2010年完成销售收入26亿元,税收入库1.9亿元,村可支配财力1600万元。王家桥村在1977年始大队出资,铺建村级钢渣路,以后逐年筑到生产队,共铺设14公里。1998年至2003年村、队水泥道路到户工程完成,长度9990米,建筑白色水泥路面29016平方米,村投入资金62万元。2003年至2010年完善水泥道路网络,拓宽村主道,修建水泥路面9064平方米,村投入资金82.8万元。改善村容队貌,整治环境。2003年以来,填土4840立方米,补绿17430平方米,村投入资金80万元。村主干道王家桥路、申欣路灯光工程,投入资金15万元。建造公共厕所20所,改建水冲式公厕12座,改扩建垃圾中转房6座,疏浚整治河道25条。落实民生保障,退休农民养老金每年提高,从2011年每人每月160元,至2004年提高到250元,2007年370元,至2010年提高到590元。畅通就业再就业渠道,解决“4050”就业困难群体就业。2004年以来推荐农村富余劳力上岗348人次。加大社会救助力度,517户(人次)贫困户村临补27.47万元;25户(次)困难户得到镇村二级定补。教育助学学生33名,助学资金17.04万元。2010年始考上大学学生每人奖励2000元。重阳节慰问80岁以上老人,中秋节慰问退休农民640人次,发放慰问金9.65万元及慰问品。2010年始本村农民亡故人员补助500元。2004年以来,参加新型合作医疗4909人(次)村投入资金55.52万元。参加农村养老保险1532人次,村投入资金37.32万元。参加合作医疗的村民每年组织一次体检。文明创建硬件设施不断完善,2004年改建重建村级活动中心,村投入资金30万元。2006年在村东片建造老年活动中心,村投入资金30万元,建造门球场、篮球场、乒乓房、图书室、阅览室等,建造室内外舞池,置办音响等设施,完善社区健身家园建设。2003年以来,王家桥村被评为“上海市卫生村”、“上海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浦东新区文明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科普村”等。由自然村1组成。总人口8390人。其中:本村户数72户,本村人口2390人,农保人口311人,镇保人口1542人,城保人口446人;外来人口6000人。其他人口91人。耕地20.00亩,粮田0.00亩,常年菜田10.00亩,林地10.00亩,鱼塘0.00亩,畜禽场0.00亩。我村2012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1200.00万元,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0.00元。王家桥村附近有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科技馆、上海海洋水族馆、卢浦大桥等旅游景点,有彭镇青扁豆、大白兔奶糖、三林崩瓜、浦东鸡、南汇水蜜桃等特产。
〖王家桥村特产〗
上海白斩鸡
白斩鸡是上海地区传统名菜。“说起白斩鸡,要数小绍兴”,这已成为了许多上海人的口头禅。由于“小绍兴”是精选上海浦东一带所产著名的“三黄鸡”,质量好、味道鲜美,而赢得了广大顾客的喜爱。“小绍兴”也成了上海久负盛名的名店,白斩鸡是上海地区的名菜。形状美观,皮黄肉白,肥嫩鲜美,滋味异常鲜美,十分可口。白斩鸡
大团水蜜桃
赵桥村位于浦东新区东南部,近年来,该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水蜜桃产业,全村桃树种植面积达2160亩,水蜜桃产值占全村经济作物产值的97%以上,是远近闻名的桃园村。在水蜜桃生产中,赵桥村坚持全部施用有机肥料,果颗套袋喷药。2009年,赵桥村出产的桃子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在&ldqu
上海酒酿汤圆
上海酒酿汤圆在醪糟酒中煮入特制的无馅小汤圆,或者再加入鸡蛋,就可以制作成为味道甜美可口的酒酿汤圆,这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夜宵,常流行在南方地区,但要注意的是过多食用酒酿汤圆容易上火,如果身体本来在节假期间已有上火情况,就要浅尝辄止了。
三林崩瓜
三林崩瓜是上海浦东的特产。据清同治《上海县志》载,沪郊西瓜最有名的还数三林塘崩瓜,形状与圆形的一般西瓜不同,呈长椭圆形,中部略粗,皮呈淡碧色有网络状花纹,枚不大,二、三斤左右,极脆薄,瓜熟时弹指可破,传说每当雷雨过后或在瓜田梗上走路,脚步稍重,该瓜常迸裂满地,故名崩瓜。皮薄瓤黄,籽红,其甜度高达17
南汇水蜜桃
南汇水蜜桃的品种除了有玉露水蜜桃、陈圃蟠桃外,还有早熟的“早生”、“雨化露”和中熟的“白风”、“凤露”以及晚熟的“白花”等。南汇水蜜桃以皮薄、汁多、香浓、味甜赢得海内外欢迎。每年6、7月份是桃子成熟的时候,可以直接到南汇桃园采摘购买,体验农家乐。
浦东鸡
肉质特别肥嫩、鲜美,香味甚浓,筵席上常作白斩鸡或整整炖煮。它单冠直立,胸阔体大,黄嘴、黄脚,体形硕大。成年公鸡可长到9斤,故有“九斤黄”之称,母鸡体重也有6斤左右。
〖王家桥村景点〗
新场信隆典当
新场信隆典当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新场信隆典当位于新场大街367号,新中国成立后,曾做过镇文化宫、工人俱乐部,2006年经过修缮后,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设计布展成“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陈列馆内共设有滄海桑田、煮海熬波、名人薈萃、生态古鎮4个展厅。信隆典当,三进,前一进为平房,后二进为楼房,建筑面积约
新场第一楼书场
新场第一楼书场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新场第一楼书场位于新场大街424号,也在一条水道边,可谓“扼守要道”,这也为它当年的繁荣热闹提供了便利的地理条件。这是一座三层木结构茶楼,建于清同治末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灰头灰脑的黯淡身影矗立在一座桥边,显得十分苍老落寞。但尽管如此,它却也是保存得不错的一座
高桥仰贤堂
高桥仰贤堂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高桥仰贤堂位于高桥镇东街81—93号,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基底面积约440平方米,主楼约640平方米,为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是“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免费供市民参观。住宅的建造人沈晋福,字佑臣,本地人士,1886年生,家境贫困,14岁出门当学
陈桂春住宅
陈桂春住宅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陈桂春住宅位于陆家嘴中心绿地的南侧。该建筑始建于1914年,建成于1917年,由当地绅商陈桂春建造的这座融东西方文化于一炉的中西庭院式民居住宅,当地人还称它为“绞圈房子”。陈桂春住宅又称“颍川小筑”,是浦东新区地域内一幢富有中西建筑特色的上海近代优秀民居建筑。住宅由天
翊园
翊园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翊园俗称陈家花园,又称小哈同花园,园主是哈同管家横沔人陈文甫。其父是“天下第一琵琶”陈子敬。陈文甫回乡后,效仿哈同花园格式建造。此园兴建于1921年,1924年竣工。1933年立铅字《翊园记》汉白玉碑(后面有图)。2002年5月29日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园三
渔乐湾生态园
渔乐湾生态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渔乐湾生态园坐落在于浦东新区新场镇笋王路1688号,交通便捷,紧邻南汇交通枢纽沪南公路和A2高速公路。距市区约35公里,距离浦东国际机场25公里。渔乐湾生态园占地面积地350亩,水域面积约50亩,集自然景观、农业景观、渔业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每年要接待数十万来自
〖王家桥村人物〗
赵豪志
赵豪志,男,汉族,1965年5月生,山东东明人,大学学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09月至1987年07月,山东工业大学第一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学生;1987年07月至1988年09月,任山东机械学校机械厂技术员;1988年09月
张冀凯
张冀凯,生于1919年l0月,山东东明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太行区林北县马鞍山区区长、区委书记;太行山区汲淇县宣传部长;皖西区舒六县,六合县公安局长、宣传部长;六安地区寿县公安局长、宣传部长、县委副书记;六安地委纪委办公室主任、组织部部长;安徽医学院副院长、党委
乔子扬
乔子扬,1924年出生,山东东明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苏北军区连长、华中野战军纵队通讯科副科长、华东野战军团参谋长。参加了苏中、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任空军混成旅团参谋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副团长。后任空军副师长兼参谋长,空军参谋
穆文熙
穆文熙(1532—1617),字敬甫,东明人,明代文学家。于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举进士,官历任工部郎中、尚宝寺寺丞、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广东按察使、户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文熙精通史略,文武兼备,且为官清正,崇尚名节。著书八种:史评五种有《四史洪裁》、《七雄策》等;诗文三种有《逍遥园诗文集
石星
石星(1537年—1599年),明大名府东明县石家井村(今山东省东明县解放街仁义胡同)人,字拱辰,号东泉。明嘉靖已未进士,擢吏科给事中。隆庆时,因劝谏皇帝而被施以杖刑,贬斥为民。万历初复职,万历十九年(1591年)官至兵部尚书。日本侵略朝鲜,朝鲜求救,明军赴援,逼迫日军放弃王京,退守釜山。后因战事陷
孟站立
孟站立(1964-2001)籍贯山东省东明县。1982年6月入伍,1990年3月入党,历任通信兵、通信员、通信长等职,生前系空军航空兵第37团飞行2大队副通信主任(副团职),空军中校军衔,一级空中通信员,累计飞行3463小时,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多次受到嘉奖。2001年1月4日在部队组织的本
王金书
王金书山东省东明县武胜桥镇玉皇庙村党总支书记,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1957年1月出生,1977年9月入党,高中文化。王金书同志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6年来,以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己任,奋力开拓,勇创一流。在经济发展方面,玉皇化工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化工企业500强和中国化工企业经济
张希钦
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张希钦同志是山东省东明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他率国民党军队一部参加我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敢死纵队,后受党组织委派在杨虎城将军部做-工作,参加了西安事变,为促成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山西战地总动员会参谋主任,山西晋绥分区游击支队
郝福云
郝福云(1880—1971)艺名“六丑”。东明县郝桥村人。大弦子戏演员。13岁学戏,工丑行。出科后参加滑县大弦子戏班,在豫东、豫北和鲁西南地区演出。后参加定陶县曙光剧团。他嗓音洪亮,吐字清晰,尤以道白见长。表演泼辣细腻,幽默风趣,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代表剧目有《借靴》《张大德游寺
王焕亭
王焕亭(1919—1966)又名洪涛。东明县大屯乡王屯村人。剧作家。幼年在本村读私塾,后入乡村高小,因经济拮据辍学入中药铺当学徒。抗日战争爆发后,弃医从军,参加八路军东进纵队宣传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春,任东垣县抗日民主政府教育科代理科长,创办抗日初级小学10余处,组建县立高小旭光
杨芳江
杨芳江(1918—1948)东明县大屯乡杨庄村人。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成立义合乡抗日自卫大队, 7月,改为范筑先部的三十五支队独立大队,他任参谋长。1946年11月任菏泽县长后,坚持“县不离县”斗争。1948年在与国民党军队作战中牺牲。
孙自端
孙自端(1900—1947)字正斋。东明县东孙楼村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本村创建第一个党支部, 担任支部书记, 并兼任直南特委的地下联络站站长。“七七” 事变后,直南特委派共产党员李怀道在东明扩充武装,孙自端组织100余名贫苦农民奋起响应。不久,以“聚众谋反”罪名被国民党东明县当局逮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