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官道镇
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渭南市 > 临渭区 > 官道镇主页
〖官道镇简介〗
官道镇位于渭南市临渭区以北17公里处,东靠固市镇,南邻辛市镇,北接下吉镇,西连田市镇,属渭北平塬地带。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辖区总面积5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9600亩。2001年12月,因撤乡并镇,原周家乡和原官道乡合并成现在的官道乡。政府驻地位于渭阳路与故田路十字西二公里处,现辖23个行政村,1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451人,其中劳动力19462人,非农业人口1215人,辖区总面积5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9600亩。少数群众信奉天主教,辖区张南韩家村建有天主教堂两所。境内交通便利,除渭阳公路穿境而过之外,北邻双官路,南接渭富路,有通往渭南、临潼、三原、咸阳、华山、富平、蒲城等地的客车。全乡村村通沙石路。邮政、电讯设施齐全,程控电话已开通1653部,广播电视普及率达到92%以上,辖区有1所供电站,1所变电站,2所供电所,电力供应充足,基本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求。近年来,官道乡紧抓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狠抓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迅速发展。以农业为主发展资源优势,挖掘潜力,在巩固传统优质小麦、高产玉米等种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冬枣、酥梨为主导的种植业,以秦川肉牛、奶牛、鸡等养殖为主的畜牧业正在迅猛发展;第三产业以集市街道为主体迅猛增长,其它社会服务业也正在加速发展。2003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9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650万元,企业总产值147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16元,财政收入完成291.5万元;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取得长足的发展,人口出生率控制在4 以下,社会秩序井然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到处呈现一派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全乡人民在十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正在为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而奋力向前。农业资源。辖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左右,平均降雨量542.7毫米,年日照2280小时,无霜期242天,地处东方红灌区的中游,水利资源优厚。境内已步建成粮(小麦、玉米)、棉花、油(花生、芝麻、油菜)、果(冬枣、酥梨)、菜(辣椒)、林(速生杨、杂果)等六大农业商品基地。目前全乡冬枣面积1.6万亩,酥梨面积3750余亩,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
〖官道镇特产〗
南七饸饹
南七饸饹,也称下吉饸饹、下邽饸饹,是渭南的特色小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陕西省内乃至西北地区都小有名气。南七饸饹所用面为荞麦面,对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均有食疗功效,是上佳的保健产品。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南七村,这个已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南七村原名南寨村,清代道光年间改称为南七里村,沿用至今
老城油糕
老城油糕是渭南地区特色小吃之一,是使用油炸的一种糕点,呈椭圆形状,馅一般是红糖或者白糖,吃起来既甜又软绵。老城油糕色泽金黄,细腻柔软,经久而不变色不变质,属天然绿色食品,是油糕中的上品佳作。
渭南biangbiang面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吃一老碗biangbiang喜气洋洋,油泼辣子少了嘟嘟囔囔。”煮过几滚的面被捞起盛入陕西人称之为“老碗”的粗瓷大碗里,撒上盐、辣椒面、花椒面、生姜末、葱花、蒜末,然后将半铁勺烧得焦热的清油“呲啦&r
时辰包子
时辰包子,是渭南市最有名的地方风味小吃。据新编《渭南县志》记载: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渭南城就有了卖包子的,但因质量不稳定,时卖时停。到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出了一个卖包子的名家,叫张懦坤,他的包子味道特别香美,远近驰名,以致供不应求,时辰一过,便买不到,这才由顾客口里传出“时辰包子&
渭南南七荞麦饸饹
渭南南七荞麦饸饹 饸饹,分为小麦面饸饹和荞麦面饸饹,而荞麦面饸饹比小麦面饸饹更美味,陕西大多数县市的老百姓都会做,各地的制作工艺也大同小异,口味自然有所不同,至于起源于那朝那代已无从考究。 改革开放后,和许多创业者一样,渭南市临渭区南七乡南白村普通农民白学林,响应国家号召,为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乘着
水盆羊肉
介绍:水盆羊肉据传起源于明朝崇祯年间,慈禧太后赐名“美而美”,是西安夏季的应时小吃,由一千多年前的“羊羹”发展而来的,吃时下辣面子(辣椒粉),吃得汗流泱背,西安人认为可祛暑。因其在农历六月上市,故称“六月鲜”。1简介 陕西人食用
〖官道镇景点〗
渭南市博物馆
渭南市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陈列展示、宣传教育和考古勘探、发掘清理、学术交流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博物馆。博物馆位于乐天大街中段南侧,总占地90亩,建筑面积35874平方米。博物馆建筑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设置展厅11个,面积11576平方米。当前,当前,渭南市博物
桃花源民俗文化园
桃花源民俗文化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园,位于临渭区南8公里处,三张镇紫阳村的零河河谷。景区总体规划占地面积5000亩。渭南桃花源民俗文化园,依托零河自然水系打造的河道自然景观游憩区,园中有亭台楼阁、古塔、寺庙群、城楼、四合院、陕商大会馆、美食街、传统手艺作坊、书画院、特色民宿
渭南文庙大成殿
渭南文庙大成殿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渭南文庙大成殿·明~清·渭南市临渭区老城街95号。保护范围:大成殿及其基址四面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5米。2003年,渭南文庙大成殿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信义石牌坊
信义石牌坊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信义石牌坊时代:清地点:渭南市临渭区信义乡南焦村保护范围:牌坊四周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10米。2008年,信义石牌坊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十三墓
李十三墓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李十三墓时代:清地点:渭南市临渭区吝店乡李十三村保护范围:以墓冢边缘为中心,四周各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5米。2008年,李十三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焚书台遗址
焚书台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焚书台遗址时代:秦地点:渭南市临渭区党校保护范围:西至河,东至西张村耕地,北至临渭区党校围墙,南至临渭区林业站围墙。 建设控制地带:A区南、北外延150米,东、西外延100米。2008年,焚书台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官道镇人物〗
梁午峰
梁午峰(1894~1971)名俊章,字午锋。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幼读私塾,后入县高等小学堂读书,1911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2年入西安省立第一中学,1914年由西北大学预科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理化专业,其间参加了五四运动。1919年秋毕业返陕,任西安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物理教员。1920年
校明济
校明济(1906~1928)字士良,化名肖和鸣。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自幼家境贫寒,后考入西安省立第三中学,1925年冬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毕业后到渭南县赤水职业学校以教师身份作掩护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冬校到中共陕西省委秘书处工作,1928年4月22日深夜被捕。在狱中始终严守党
王文宗
王文宗(1904~1928)字子清。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1921年入西北大学读书,1927年入西安中山学院学习,毕业后任县立中学教员和校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国民党渭南县党部执行委员。1928年2月渭南中学、东关小学、宣化小学的进步青年学生联合部分农民群众打死恶霸豪绅刘铭初和国
张希文
张希文原名福幸,字寒松。陕西渭南县张贵村(今向阳街道办田家村)人,1911年出生。1926年前在赤水职业学校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参加农民协会等革命活动。1928年在渭阳中学转为共产党员,参加渭华起义。1930年考入南京中央军校九期,毕业后分配到杨虎城十七路军教导营任职。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随部
赵守一
赵守一(1917.2.16——1988.6.13)乳名汉阳,学名守义,1917年2月生,渭南县渭文乡(今临渭区田市镇)楼赵村人。1935年5月,投奔陕甘边根据地,在苏维埃政府工作,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大学步兵学校教员、中共陇东特委宣传干事、延安《解放日报》、西北局宣传处处长等职
李藩侯
李藩侯(1894~1977)原名树屏,字藩侯。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少入陕西陆军小学堂学习,临毕业时适逢辛亥革命爆发,即随焦子静、井岳秀等人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同盟会,任秦陇复汉军游击队第四营营长、秦军第十团十连连长。民国建立,复考入陕西陆军测量学校。1915年毕业,任陕西省测量局制图科科员。
高双成
高双成(1888~1945)字立卿。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清宣统二年(1910)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陕北镇守使井岳秀部连长、卫队营营长、骑兵团团长。1925年升任旅长,驻肤施(今延安),一面扩军,一面整顿。1926年春率部入关中,协同友军击败刘镇华的麻振武(老九)部,收编数百人。19
苏士杰
苏士杰(1903~1936)又名醒民、继善。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幼时先后就读于家乡初小、县立象峰高小和华县咸林中学。在咸林中学受进步教师魏野畴、王复生影响,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社会活动。1924年夏考入北京大学,同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共产党员。1926年3日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杨晓初
杨晓初(1894~1977)原名东升,字振铎。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1918年秋考入北京大学。在五四反帝-中,积极参加反对北京政府-行径的斗争。1921年至1922年,同陕籍进步青年李子洲、刘天章、杨钟健等创办了以反对封建军阀、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为宗旨的《共进》半月刊及共进社。1923年7月从
蔡屏藩
蔡屏藩(1891~1973)字江澄。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8岁起入私塾读书。废科举后,参加县学考试名列前茅,遂入三原宏道高等学堂深造。受宏道学堂中国同盟会会员传播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经同学曹世英介绍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陕西辛亥起义中,蔡随张钫参加多次战役,
张性初
张性初(1902~1971)原名张炳仁,化名醒初、秉人,笔名冰人、兵刃、每雨。陕西渭南(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人。1920年考入华县私立咸林中学,受魏野畴、王复生影响努力阅读革命书刊。1922年随魏野畴转入西安成德中学。1924年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先后任团西安第一支部书记、第二支部干事。与此同
李茂堂
李茂堂(1906~1953)原名李自靖,又名李自清、李子静,化名杜清。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因家贫,幼年时只念了几年私塾。1921年经亲友介绍到西安电报传习所学习,毕业后在陕西省电报局当报务员。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当选为陕西省总工会常务委员。同年6月参加西安人民慰劳宣传团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