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东城街道
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咸阳市 > 兴平市 > 东城街道主页
〖东城街道简介〗
东城街道办事处成立于二OO一年十二月,位于兴平市区,是兴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1年由原兴平市东城街道办事处和兴平市大阜乡合并而成,东邻西吴街道,南依庄头镇、阜寨镇,西与西城街道相连,北与南市镇、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南位镇相接,陇海铁路、西平铁路、西宝高速、104省道穿境而过。据说,东汉时期的大将军吴汉,从江苏吴县起兵追随汉光武帝刘秀光复汉室江山,驰聘疆场,英勇奋战,屡建战功,以身殉国。当时刘秀为表彰民族英雄,派名流风水先生在吴汉行营附近看了穴位,号称“神龟望海”之穴,陵墓高大、气势恢弘,人称“大塜疙瘩”,村名为多(音大的意思)埠村,后改大埠村。辖区总面积31平方公里,人口9.6万人,其中城镇居民5.1万人,农业人口4万人,农业总户数7181户,城镇居民总户数19852户,辖17个行政村和7个社区居委会,东城街道党工委辖85个党支部,党员1267名,其中:“两新”支部56个,农村党组织17个,机关单位党组织1个,社区党(总)支部7个。【经济发展】东城街道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咸市决策部署,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确保东城发展始终处在全市第一方阵。辖区规模以上企业16户,规模工业年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近40%,年均增速10%。拥有陕西润泽橡胶制品有限公司、陕西吉利轩食品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知名企业。【重点工程】东城街道作为全办重点项目建设的主战场,我办举全办之力,勠力同心,全力保障全市重大项目在我办顺利实施。兴渭大道周村段建设、344国道工程、兴礼路拓宽工程、东晟路东兴路建设、南环路建设、小阜大道南延、湿地公园建设、新汽车站工程建设、碧桂园项目、新建市幼儿园项目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依托兴渭产业园启动以农家乐为主的周村绿色生态乡村旅游示范村项目,完成辖区水、电、路、绿化等农发项目建设工程。近年来,累计共征租地余7200亩,拆迁房屋122余户。【民生实事】东城街道坚持把群众的需求和期盼作为努力方向,依托市精准脱贫项目、小型农田水利项目、通村公路建设等项目,扎实解决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真正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近年来,东城街道全力推进“五化”(即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建设工程,着力推进农村“一统三改四化”工作,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脱贫攻坚】坚持脱贫攻坚工作每月有安排、每周周例会,定期召开培训会、汇报交流会、现场观摩会和工作推进会,每周下发工作要点,随时组织人员深入各村进行脱贫攻坚工作督促检查指导,逐级分解任务、层层压实责任。通过修订村规民约、规范红白理事会、开展道德评议和文明创建活动,加大宣传、树立标杆,增强贫困群众见贤思齐的“正能量”,不断激发脱贫户的内生动力。【美丽乡村】东城街道全力打造美丽宜居家园按照“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公共服务健全、产业特色鲜明、民风乡风文明”的总要求,围绕“农民生活的幸福家园、市民向往的休闲乐园”两大目标,遵循“以净为底、以美为形、以文为魂、以业为基、以人为本”五条原则,以三革命一提升为核心内容,初步形成了以正东村、惠址坊村、窑尹村等11个示范村为引领,辐射带动全办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农业产业化】东城街道坚持把转方式、优结构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积极推动“三变”改革,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流转土地1300余亩,形成适合东城地域特色的灵活发展模式。农村现有耕地面积23879.45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59万亩,经济作物7000余亩,全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万元。近年来,形成了三产经济、大棚花卉、大棚蔬菜等支出产业,培育时下手工挂面、“秦雨牌”蘑菇和“福康牌”虫草土鸡蛋等特色品牌。东城街道连年荣获兴平市先进党工委、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农村环境卫生观摩一等奖,多项工作获省市先进单位殊荣,始终站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领头雁位置,为助推兴平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东城街道特产〗
秦刀剁面
两千多年前,一场波澜壮阔的统一战争,缔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秦。甲骨文中,秦,意为密植丛生禾穗向天。崇尚五谷与土地的秦人自有雄心壮志,那气吞山河一统天下的气魄让他们沿着渭河一路南下向东,定都咸阳。渭水之滨,沃野千里,不仅为秦一统天下提供了丰实的粮草,也喂饱了秦人的胃。秦
兴平乒乓干馍
陕西兴平传统风味食品。又称疙瘩馍。因其形状宛如圆形的乒乓球,故名。千年盛名不衰。相传始于唐代。因其干酥荃香,耐嚼味长,便于携带,又耐久贮,原为各地往返京都长安(今西安)递送公文的差役和出外长途旅行者必备的干粮。唐天宝年间偶然由传递文书的差役带入宫廷,更使干馍身价倍增,广为流传。一位外国朋友在古城西安
秦川麻食
本品源流可上溯至元代。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所着《饮膳正要》中载:“秃秃麻食,一作手撇面。以白面作之。羊肉炒后,用好肉汤下,炒葱,调和匀,下蒜酪香菜末。”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说:“秃秃麻食,又名秃秃么思,如回族食品,用水和面,剂冷水浸,手搓成薄片,下锅煮熟,捞出
兴平醪糟
兴平醪糟是汤式食品。选用高级糯米,经筛、捡、淘、泡、蒸后,并拌入特制曲母,利用一定温度储封发酵而成。以气味醇香、清甜质绵、耐饥止渴、益脾健胃而著名 ( 咸阳)
兴平云云馍
系古老民间食品,起始于唐代的店张。( 兴平)
兴平赵家醪糟
兴平赵家醪糟 陕西兴平赵家醪糟始于清代,祖传至今已是-传人。该系列产品有忆寿牌醪糟罐头和醪糟汁,采用传统工艺下曲发酵,加上现代科学技术,产品营养丰富、绵甜可口、舒筋活血、健胃增食、消暑祛寒,形成了该厂独特风味,畅销西北五省,远销台湾、美国、日本等地,被人们称为“兴平一绝”。
〖东城街道景点〗
杨双山墓
杨双山墓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杨双山墓时代:清地点:兴平市桑镇桑镇小学内保护范围:墓冢边缘起南、北各延伸8米,东、西各延伸13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向东延伸11米,向西延伸30米,向南延伸30米,向北延伸8米。2008年,杨双山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桑镇:桑镇地处兴平市西南,
班昭墓
班昭墓为文化旅游景点。班昭墓时代:东汉地址:咸阳市兴平市丰仪镇大姑村保护范围:墓葬东西36米,南北36米。建设控制地带: A区外延24米。2014年,班昭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班昭(约49—约120),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曹世叔
窦马遗址
窦马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窦马遗址时代:西汉地址:咸阳市兴平市西吴镇窦马村保护范围:窦马村村北,遗址东西500米,南北80米。建设控制地带: A区外延50米。2014年,窦马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子宜墓
张子宜墓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张子宜墓时代:近现代地址:兴平市南位镇南韩村保护范围:墓冢四周外扩10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外扩10米。2018年,张子宜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于右任曾说,陕西有三位受社会称赞的人,一是水利专家李仪祉,二是报人张季鸾,三是慈善事业者张子宜。张
丁兰墓
丁兰墓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丁兰墓时代:汉地址:兴平市南市镇子孝村保护范围:墓冢本体外扩100米。2018年,丁兰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文物保护单位。丁兰,原籍河南野王(今河南省泌阳县)人。西汉中叶,因河南战乱和饥荒而母子二人逃荒避难来到丰县城东张桥(集)谋生。丁兰是木匠,幼年丧父,事母至
清梵寺塔
清梵寺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梵寺塔 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来东土,徒经陕西省兴平市时,两位高僧在此驻锡止步,为大众宣讲.大众受此法化,为纪念二位高僧及佛法东来,特建"清梵寺"以纪念.梵即指天竺
〖东城街道人物〗
耿广
耿广,官至中郎将。耿况之子。耿恭之父。
程步云
程步云同志生平(1936-2016)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青海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程步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3月12日19时30分在山东济南逝世,享年80岁。程步云同志1936年9月出生于陕西省兴平县,1951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
黄文若
黄文若,女,陕西兴平人,生于1919年1月,1936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关中鲁迅师范学校教员,晋西北妇救会宣传干事、抗战学院指导员,兴县教育科科长,兴县市市长,临汾妇干校校长;西南妇女联合会副部长,川东工人政治学校主任,四川省总工会政研室主任,女工部部长、文教部部
马得骏
马得骏,1918年9月出生。陕西省兴平县南马张村人,1937年4月参加革命。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就读西安第一师范,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参加西安学生乡村工作团任团员。1938年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0年2月任冀中五分区政治部宣传干事、科长。1940年6月任安次县三
任戈白
任戈白,1916年1月生,陕西省兴平县马崽镇张村人。1937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1933年在家上学、务农;1933年1935年在杨虎城部某补充团当司书。1937年4月至1939年6月任中共陕西省委文书和巡视员、西府工委组织部部长,汉中地委青年部长。1939年6
南风薰
南风薰(1891~1916),陕西兴平人。县立高等小学堂毕业。“二次革命”后和吴希真一起奔走讨袁,在西安被捕遇害。
张元勋
张元勋(1863-1955),陕西省兴平县庄头镇庄头村人。清同治二年(1863)生。其兄张元际,为清末贡生、国子监学正,光绪十九年(1893)在兴平县城南庄头村创建宏仁书院,初名爱日堂。张元勋自幼读书,后师从泾阳书院刘古愚先生。光绪二十一年(1895),入西安大学堂学习。光绪二十八年(1902),应
李可易
李可易(1906~1967),字岗柏,陕西兴平人。民国10年(1921年)入陕西易俗社学艺,初习旦角,旋工花脸。多年悉心钻研,刻苦磨砺,丰富和发扬了秦腔花脸表演艺术。嗓子刚劲浑厚,道白铿锵有力,善于犟音、喘音,唱腔高亢狞厉。功架精美,演技娴熟,表演热情、泼辣,特别是双眼精巧运用炯炯传神。戏路宽广,秦
任自斌
任自斌 (1923~1984)曾用名任自立,陕西兴平人。1936年至1939年,因家境困难,半耕半读于本村小学。 1939年9月,离开家乡投身革命,在泾阳县云阳镇经堂兄任戈白介绍,参加八路军,在一一五师后方留守处教导营三连当战士。1940年4月, 国民党向陕甘宁边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和经济-,任自斌随连
杜守信
杜守信(1893~1916)字友梅。陕西兴平人。1911年西安起义后奉命回兴平,促成兴平光复。民国成立后,入保定军官学校。愤恨袁世凯称帝,弃学回陕,同张渊、王绍文、南南轩等密谋讨袁,并赴省西各县发动,计划在兴平东关复豳园举事。因事泄被捕,凛然就义。
张渊
张渊(1868-1916),字深如,号少房、思任阁主,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县庄头镇岳阜村人。清同治七年(1868)6月28日生。父张德秀,字润轩,经商,以乐善好施闻于乡里。张渊少年时聪明异常,从孝廉高凤冈先生读书。光绪九年(1883),应童子试,知县王权以张渊学业优异,补为县学生员。不久,张渊放弃举业,
韩光琦
韩光琦(1894~1972)字威西。陕西兴平人。五岁丧父,母亲靠纺线织布持家,在艰难困苦中把他抚养成人。韩14岁考入县第一高等小学堂。在校长张渊、教员南兆丰等人的教育与熏陶下,接受新思想。清宣统元年(1909)张渊在西安任实业学校校长,韩即随张入该校学习。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陕西同盟会员联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