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
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运城市 > 河津市主页
〖河津市简介〗
河津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位置优越,人民勤劳。新一届市委、市0领导班子上任后,全市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河津市辖2个街道、2个镇、5个乡:城区街道、清涧街道、樊村镇、僧楼镇、小梁乡、柴家乡、赵家庄乡、下化乡、阳村乡。 【地理位置】河津市位于山西省的西南部,运城市的西北角,汾河和黄河汇流的三角地带。东迎汾水与稷山县为邻,西隔黄河与韩城市相望,南有台地与万荣县毗连,北依吕梁与乡宁县接壤。地理坐标,东经为110度32分15秒至110度50分45秒。北纬35度8分17秒至35度17分至15秒,海拔高度在367.5公尺至1107公尺之间。全市东西宽27.5公里,南北长35公里,管辖面积为593平方公里。【历史沿革】河津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集居,殷商时期商祖已在此建都七世,国都名耿,春秋时为耿国,秦置皮氏县,隋唐间为龙门郡治,邻数县,宋宣和二年(1120年)改名河津,因境内有黄河和禹门口而得名,公元1994年1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河津县,设立河津市。今全市总面积593.1平方公里,人口38.5万,分为2镇5乡2个街道办事处。铝矾土等20多种。原煤储量7亿吨左右,煤田展布面积68公里,埋藏浅,开采易,多矿藏。地面蕴奇养秀,梧桐树全国稀有,香椿树香溢四海,翅果油为国家级保护树种,平原绿化全国先进;各种中药材200多种,龙门麻黄,药材魁首;灰天鹅国内珍禽。水资源年总量3.2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近千方立方米,堪称华北一颗明珠。 河津山奇水秀。数万年沧海桑田,天造地设出人间奇景:黄河峡谷山崖壁立,水势汹涌,惊涛折岩,龙门、石门形如门阙,船行其中有惊无险,可与长江三峡相媲美,黄河三门游已波列入国际旅游热线。瓜峪清幽,万泉跳殊,虽处工业区而不闻喧闹,虽盛夏而不知暑热。几千年社会衍进,河津人-用白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境内现存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20多处,麟岛上真武庙的红墙蓝瓦处于绿树掩映之中,殿坡栈道依山势而上下,亭台楼阁随地形而参差,琉璃庙建筑奇巧,金碧辉煌;高庙人初之祖,遐尔闻名;镇风塔的回音似鸟鸣;薛仁贵寒窑雄距虎岗;卜干夏墓,司马迁坟,王通弹琴山,王绩隐居洞,古朴神秘各有千秋。禹门口钢桁铁路桥,悬索公路吊桥,斜拉钢丝桥,圆拱石桥,小半径高层引桥,五桥并架一处,世界奇观,加上禹凿龙门的优美传说,使得河津这块风水宝地更加瑰丽多姿,让人悠然神往。 河津人才辈出。春秋时晋国上大夫谷缺夫妻相敬如宾为人称道,河津别名“如宾乡”即源于此。隋代大儒王通,-授徒,造就了盛唐十名宰相。初唐四杰之首的大诗人王勃,一篇《滕王阁序》千古传诵。名将薛仁贵屡立战功,唐太宗欣喜地说;“联不喜德辽东,喜得彪将”。明代大理学家薛瑄是“河东学派”的缔造者。辛亥革命首义大原的总司令姚以价、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其武皆生于河津,都有过他们的辉煌。【自然气候】河津市于山陕高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凉温润,冬季寒冷多风,春夏多东南风,秋冬多西北风,全年平均气温13.5度左右,全年平均降水量544.9毫米左右,无霜期一般为200天左右。【人口资源】2004年末,全市总户数100433户,总人口37219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91942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95486人,女性人口176707人,人口出生率13.91‰,人口死亡率5.46‰,人口自然增长率8.45‰。【交通运输】河津市境内交通四通八达,水陆两便。209国道纵贯南北,108国道横穿东西。三条运煤专线(龙虎公路、上山公路、上固公路)公路,昼夜车辆川流不息。稷西、万苍、东张三条公路干线现已全面贯通。已实现乡乡村村通油路。侯(马)西(安)铁路贯穿全境,境内铁路长28公里。侯禹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有河津东和西两处出入口。【土地资源】河津市共有土地870154.3万亩,其中农用地403484.4万亩,含耕地35635.7万亩,林地32385.1万亩,园地14767.0万亩,牧草地16.6万亩,建设用地135678.0万亩,含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15013.7万亩,交通用地20664.3万亩,未利用地229477.2万亩,水域用地101514.7万亩。【水利资源】黄河北出龙门顺西缘流长15公里,年平均水流量为336.9亿立方米。汾河千里东来齐腰横贯,流经黄村乡、柴家乡、城关镇和阳村乡西入黄河,年平均流量为14.6亿立方米。泉水主要有遮马峪、瓜峪、神峪,俗称三峪,三峪总流量为0.268立方米,年经流量为940万立方米。洪水流量丰年为1377万立方米,枯水年为590万立方米。【矿藏资源】河津市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硫铁矿、石灰石等。煤田面积为68平方公里,地质储量为7亿吨左右,硫铁矿探明的面积为8.3平方公里,储量为2268万吨。石灰石储量在20亿立方米以上。还有铁矿石、沙等。【旅游资源】河津的湖潮村的汾河风光无比美丽!每年夏天吸引成千上万的天鹅野鸭,吸引了无数游人,被誉为“观年天堂”,河水清澈,有一年一度的捕鱼会!河津有被载入《中国名胜辞典》的“鱼跃龙门”-禹门口(大禹庙原址所在地),有“三箭定天山,滩留射雁名”的唐朝大将薛仁贵的寒窑,有孔子七十二贤之一卜子夏的墓祠,亦有代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成语“相敬如宾”的出处--清涧“如宾乡”。其它古建筑有:真武庙、高媒庙、抬头庙(西岳庙)、琉璃庙(玄帝庙)、原土庙舞台、樊村的明代舞台等,均在历史、艺术、科学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古塔有:镇风塔、汾阴塔、白虎塔(射雁塔),其中镇风塔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回音古建筑,它和樊村的明代舞台都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津市特产〗
糜子
糜子 糜子属禾本科黍属,又称黍、稷、禾祭 和糜。糜子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国主要制米作物之一。 糜子有软糜子与硬糜子之分。软糜子碾下的米称软米,著名的陕北米酒即用此米做成。软米压成面即可做糕,在陕北做炸糕、枣糕均用此面。硬糜子碾成米,称之为黄米,或小米。 糜子
翻鏊
翻鏊 把猪方油用刀背剁成泥,与用花椒炒后的葱白、花椒盐搅在一起成糊状,摊在擀好的精面片上,卷圈,拉成长条,切段,下鏊子煎熟。其特点是层如纸薄,软绵味香,可供主食,也可和菜肴。还有一个习俗,大年初一早上一定要吃翻鏊!
〖河津市景点〗
双峰山
双峰山自然风景区位于河津市樊村镇张家岭村北,距市区15公里,属吕梁山脉南麓、龙门山东端。北有连绵不断的吕梁山脉、与乡宁接壤,南望万荣孤山,西眺滔滔黄河,东临209国道,面积约3平方公里,交通便利。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更有晋南的悬空寺——江山庙,悬挂于悬崖峭壁上。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雄狮卧顶、
高媒庙
高媒庙位于河津市阳村乡连伯村,始建于夏,距今四千余年,是山西省屈指可数的一座以“高禖”冠名,以根祖文化为内涵的古建筑群。高禖不是人名,它是古代乞求子孙后代繁荣昌盛的一种最高形式的祭祀活动,同时也是古代部落族群青年男女聚会的场所,以其悠久的历史,精巧的建筑,美轮美奂的壁画,富有神奇色彩的历史传说,正被
河津玉泉寺
玉泉寺位于河津北张村祈福山上,距县城约10公里,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始建于隋朝开皇十四年,其前身为商周时期耿国宗庙,后为春秋时期赵家最早的家庙,《赵氏孤儿》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新建玉泉寺依山势而建,殿宇坐西朝东,占地十五亩,沿用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采用中轴对称的格局,依次有山门
河津市博物馆
河津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为全额事业单位。1990年迁至现址新耿南街63号,占地面积1044平方米。博物馆有十间三层的东楼和四间二层的南楼,建筑面积486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7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410平方米。该馆是河津市唯一一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254件(套),其中一级文物5件
禹门口抗日纪念摩崖石刻
禹门口抗日纪念摩崖石刻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禹门口抗日纪念摩崖石刻(第五批省保)时代:1939年地址:运城市河津市清涧街道办龙门村西2000米禹口吕梁山脉石崖上民国27年(1938)12月20日,驻荣河日军企图偷袭禹门渡河,25日拂晓,日军在飞机、大炮配合下,向驻防此地的国民党军61师某营阵地发起猛
阮氏双碑楼
阮氏双碑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阮氏双碑楼时代:清地址:运城市河津市小梁乡西梁村中阮氏双碑楼,为清代武德左骑尉阮廷实与其子阮凌云的德行碑楼,系父子双碑楼,西边为父,东边为子,两者相距1.27米,分别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和清光绪五年(1879)。两座碑楼坐西北朝东南,形制相同,均为仿木结构砖雕
〖河津市人物〗
师海云
师海云,1918年生,山西河津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民族革命通讯社晋西分社记者,《晋绥日报》随军记者,新华通讯社绥远分社记者、社长。1954年后,历任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社长、内蒙古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1965年11月任《光明日报》副总。1969年12月任《光明日报》临时办报小组组长。197
董恒宇
董恒宇,男,汉族,1956年1月生,山西河津人,1973年10月参加工作,民盟成员,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院长。1973.10-1975.12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茲佬公社知青1975.12-1978.1
邓国栋
邓国栋,山西河津人,1905年出生。1923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1925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担任平民小学教务主任。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底,中共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邓国栋负责太原地委职 动的工作。1926年1月,党派他到晋华纱厂开展建党工作,不久正式成立了晋华纱厂党支部。此后榆次
李镜蓉
李镜蓉(1880—1947),1912年2月至1912年5月出任山西大学校校长。李镜蓉,男.汉族,别号亮工,著名文学家、教授。山西省河津县人。辛亥前公费留学东京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农科修业,参加了同盟会,并授业于章太炎,时称“北李南黄”。辛亥革命后任临时大总统南洋教育司司长。1912年回晋任山西大学校长
严开元
严开元(1900-1980)山西河津人。1924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1926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化工系。次年获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研究院硕士学位。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员。1928年回国。后任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教员、山西大学理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山西大学教授、教务长,山西化工学院、太原工学院
张晔
张 晔(1907 )山西河津人。又名德一。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洪赵特委组织部部长,河北省委直属天津租界区委书记,天津革命互济会秘书长,中共保定特委、山东省工委书记。1938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任中共太南地委、冀鲁边区委组织部部长,滨海区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民运部部长,中共渤海区
姚以价
姚以价(1881——1947),字维藩,号龙门,山西河津县西毋庄人。他出身寒微,父姚名道除耕种几亩薄田外,兼作木匠,以养家糊口。以价七岁时父母双亡,幸赖叔父姚名魁抚养成人。因河津县古称龙门,为唐朝名将薛仁贵的故里,乡谈野老间流传着许多薛仁贵起于贫贱,立功异域,名垂青史的故事,薛仁贵成了姚以价十分崇敬
马德
马德(1916~1947)原名马启庆,曾用名天行、林坚。山西河津人。1934年在太原国民师范学校毕业前,国民党政府抛出“中学生毕业统一会考”制度,妄图打击、破孩参加反日反蒋运动的进步学生。马响应中共山西工委 会考的号召,暗示毕业班同学以交白卷的形式拒考,后与同学40余人被校方开除。1935年马到陕西
原芜洲
原芜洲(1903~1973)山西河津人。幼时在私塾和教会学校读书,15岁父亲病故后,家庭无力供他继续上学。他勤奋刻苦,第二年考上官费资助的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年期满,又考入山东曲阜大学预科。这时,他失去官费资助,家中又无钱接济,只读了一个学期就-退学;曾四处谋职,想积攒继续求学的费用。先在陕西府
柴启琨
柴启琨 (1919-2005) 山西省河津县人。一九三七年参加八路军。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苏鲁豫支队第二大队排长、连政治指导员,教导第五旅十三团营副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保卫股股长,滨海军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滨海军区警备旅第一团政治处主任,第二团政治
董其武
伟大的爱国主席者,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杰出的军事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董其武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9年3月3日13时55分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董其武同志,1899年11月27日(农历10月25日)出生在山西省河津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受
吴奇
吴奇,生于1913年2月,山西河津县人。1932年2月参加革命,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2月在山西运城中学读书,参加 、反帝大同盟、社科联等组织。1936年8月在燕京大学法学院学习。1937年10月在延安抗大学习,任高级军事队党支部书记、指导员。1939年5月任120师358旅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