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河北镇
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晋城市 > 阳城县 > 河北镇主页
〖河北镇简介〗
阳城县辖镇。1958年为河北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12公里。面积61.6平方公里,人口1.7万。阳(城)杨(柏)公路过境。辖河北、南井沟、九甲、赵沟、圪桃洼、下交、洞底、天岭、元岭、西头、史家岭、炭窑、孤堆底、六甲、南梁、向阳坡、土孟、匠礼、北梁、槐庄、圪涝掌、庙甲底2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产品有缸瓦、缸砖、水泥、钢塑门窗。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盛产蚕茧。为明代右都御史原杰、佥都御史杨继宗、御史杨新期故里。
〖河北镇特产〗
高平黄梨
高平素有梨乡之称,这里的梨有大黄梨、削梨、夏梨等十多个品种,早在隋朝时期就曾经被皇室封为进贡珍品。高平黄梨的特点主要是味浓,味香,香甜适口,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高。其中陈土区镇铁炉村产的大黄梨品质最优,俗名“铁炉梨”。
陵川核桃
陵川县核桃湾山位于丈河乡丈河村东7公里处,盛产核桃。该地核桃仁含蛋白质15.4%,含脂肪40%~63%,含碳水化合物10%,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锌、胡萝卜素、核黄素及维生素A、B、C、E等。味美多脂的核桃仁不仅营养丰富,还有其特殊的疗效。
陵川党参
“五花芯”党参受特定地理、气候、土壤、矿物质含量等局限,只产于陵川县,年产30万公斤。参的横断面呈五花形,油性大,无渣滓,含糖量和药用价值比一般党参高出1~1.5倍,有“一棵五花芯,强如十斤参”之说。
高平烧豆腐
说起高平,就不得不提起高平烧豆腐,高平人吃烧豆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当年,赵括被秦将白起一举打败,40万赵军降卒被白起坑杀。白起的残暴激起了后世人们的憎恨,便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火烧水煮而食之,以泄心中之愤。不料,人们食后颇觉新鲜,别有一番风味,于是“烧豆腐&rdqu
高平“十大碗”
“十大碗”是山西高平待客的一碗碗独特的菜,共10道菜:水白肉、铬桃肉、碗子肉、川汤肉、肠子汤、豆腐汤、鸡蛋汤、天河丹、软米饭、扁豆汤。一碗一个味道,犹如南北大菜系列,但餐具不用盘而用碗,碗中之菜也可称“汤”,素有“碗汤菜”之说。
陵川羊肉火烧
陵川羊肉火烧是陵川一种传统名吃。 羊肉火烧的特点是香酥可口,软硬适宜,暖胃祛寒,风味独特。是当地一道让人食后难忘的美食。
〖河北镇景点〗
上伏大庙
上伏大庙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上伏大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阳城县润城镇上伏村上伏大庙,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明清建筑。坐北朝南,北高南低。占地面积约231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66平方米。共有三庙、五院、十六殿组成。大庙北为民居,南为村中文化广场,东西皆为民居。上伏大庙分别为成汤庙、
屯城古村
屯城古村又名“虎谷”,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东15公里处,西临山西省第二条大河——沁河,因长平之战时秦将白起在此筑城屯兵屯粮得名“屯城”。现有1100口人,辖区总面积3.85平方公里。村落依山傍水,卧虎盘龙。古村在金代渐渐崛起,元、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元代郑家祖孙四代两封国公,二世平章;明清两季张家
下庄李家大院(李思孝故居)
李家大院即李思孝故居,有东西两大院,东院由十个院落组成,规模宏大,结构奇妙,最大的院落是三进院,中间有厅房,最小的院落只有几十平方米,为配院或小跨院;现存门楼匾额是明末进士、陕西朝邑知县李番致仕后扩建的,二院门额刻有“钦赐归田”四字,有四个大院,六个小院,均为传统的四合院。西院由三个四合院组成。在2
下庄杨家大院
下庄杨家大院为晋城市文物保护单位。杨家大院,又称“老狮院”,是八百余年文采风流、薪火相传的杨家之宅院。杨家在金、明、清三朝出过五名进士、数名举人,其中代表为杨枢、杨植分别官至河南、陕西按察使等,民国年间杨念先、杨兰阶是著名金石学家、书法家。其宅院初建于明前朝,为一进五院,两个偏院,数个附院,建筑形制
下庄五帝庙
下庄五帝庙为晋城市文物保护单位。下庄五帝庙,因在牛王庙基础上扩建而成,也称牛王庙,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地处村之正北、尖山脚下,南与村南神庙隔河相望,东依可乐,西临洎水,雄姿恢宏,丈韵深邃,乃白巷里境内古建之冠,庙内供奉着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位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们开发农牧,躬耕垅亩;尝遍百草,
杨柏大峡谷
杨柏大峡谷 位于阳城县河北镇境内,海拔1800多米,最深垂直高度700多米,大约有30公里长,峡谷幽深而奇险,谷底流水潺潺,两岸壁立千仞,远观群山连绵,近看飞瀑溅玉,岩层叠叠似天书一般,绿树茂密如锦衣加身,处处是景,风光绝美,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河北镇人物〗
白继承
白继承,1927年生,山西省阳城县人,1945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西省人大环境保护委员会主任、省轻工业厅厅长、党组书记。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因病于2013年7月16日在太原逝世,享年86岁。
吉来喜
吉来喜,1922年10月生于陕西省阳城县,1942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4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连指导员、营长、师后勤部政委;1958年6月转业,先后任东风农场党委书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1师副政委、云南省农垦总局副局长,1983年4月离休。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
苏木林
苏木林,1922年生,山西阳城人,1937年2月参加革命,1937年10月入伍,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干事、指导员、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大队政委、组织科长,广州军区司令部直属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炮兵副政委、广州军区第三局政委等职。副军职离休干部,因病于2013年6月28日在广州逝世,享
郝远
郝远,男,汉族,1957年6月15日生,山西省阳城市人。无党派,1975年3月参加工作,甘肃工业大学(今兰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一系铸造专业毕业,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系铸造专业工学硕士、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教育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栗红连
栗红连,女,汉族,1953年1月生,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凤城镇东关村村民。1990年3月,一场车祸让栗红连成为残疾人。但坚强的她,拄着双拐开起理发店。此后20多年间,她拖着一条残疾病腿,风里来雨里去,到过400多个村庄窝铺、10多家敬老院,为偏远山村的乡亲们和孤寡老人义务理发。1992年,一个偶然机会
李张茂
李张茂(1918.10~2010.8),汉族,山西省阳城县人,小学文化程度,中共党员。抗日救亡参战人员。1942年9月前在家务农,1942年10月至1944年9月在华北军区军队皮革厂当工人,1944年11月至1945年10月回家务农。194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参军入伍,至1947
田从典
田从典(1651—1728)字克五,山西阳城人,清朝大臣。父雨时,明诸生。寇乱,挈子及兄之孤徙避,度不能兼顾,弃子负兄子以走。贼退,求得子草间,即从典也。从典笃学,以宋五子为宗。康熙二十七年,成进士。旋居父丧,事必遵家礼。服终,就选。三十四年,授广东英德知县。县地瘠,赋籍不可稽,诡寄逋逃,民重困。陋
张泰交
张泰交(1605—1705)字公孚,号洎谷。山西阳城人。康熙二十一年进士,官至浙江巡抚。著有《受祜堂集》,有泉水诗《游趵突泉》(二首)《王中丞招游珍珠泉拜瞻宸翰》(三首)《舜井》。
李平社
李平社,中共山西省忻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男,汉族,1955年12月生,山西省阳城县人,197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12月参加工作,1995年7月中央党校脱产研究生班世界经济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共忻州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1974.12,阳城县委通讯组干事,山西日报组长1
李章宏
李章宏,男,汉族,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出生,阳城县人。二OOO年五月山西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一九七四年三月参加工作。现任晋城市副市长。一九七四年三月任阳城一中教师、团支部书记; 一九七九年一月任阳城县五七大学农机教员;一九八一年一月任阳城县职技术教员、校办工厂厂长、总务处副主任
陈德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原山西省政协副主席陈德贵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9月26日8时20分在太原逝世,享年83岁。陈德贵同志1930年1月生,山西省阳城县人,1944年11月参加工作,195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后历任太岳区财贸公司业务员,阳城县贸易公司会计,山西省百货公司物价科科
王国光
王国光(1512~1594)字汝观,号疎庵,明泽州阳城(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 明万历初期的政治家和财政家,历世宗、穆宗、神宗三帝,从事政治活动达四十余年对明王朝的“万历中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他撰写的《万历会计录》是大学士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改革税赋制度的理论依据,后成为明清两代田赋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