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思经镇百家村
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全县 > 思经镇 > 百家村主页
〖百家村简介〗
百家村是四川省雅安天全县思经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1182520120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511825。邮政编码为625500,长途电话区号为0835 ,车牌号码为川T。百家村与思经村、民主村、新政村、马渡村、进步村、团结村、大河村、互助村、劳动村、黍子村、太阳村、山坪村、小沟村相邻。
〖百家村特产〗
砂锅雅鱼
雅鱼,为雅安周公河一种重要食用鱼,学名齐口腹裂鱼,又名嘉鱼。古称丙穴鱼。有肉多、刺少、质嫩的特点,为川中鱼鲜烹饪原料中之上乘者。 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云:“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盛赞雅鱼之美。四川雅安市设有雅鱼餐厅。雅安历史食俗,注意营养,讲求养身,喜原汁浓味,故以砂
干烧雅鱼
干烧雅鱼是用四川雅安特产雅鱼和猪肉炸、烧制而成。为宫廷宴席菜中的珍品。成菜色泽金黄带红光亮,鱼肉紧密细嫩,味道鲜香微辣。 雅鱼属雅安名特产之一,是中亚高原山区特有的品种,又称“丙穴鱼”。产于青衣江(雅安段)周公河,故称雅鱼。鱼形似鲤而鳞细如鳟,体形肥大,肉质细嫩,沙锅雅鱼为当
天全竹笋
“天全竹笋”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将进一步提升“天全竹笋”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拓宽我县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加快脱贫攻坚进程,带动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地域范围雅安市天全县所辖小河乡、鱼泉乡、思经乡、兴业乡、新场乡共计5个乡58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2′32″~103
天全笋干
天全笋干竹笋,是竹类的嫩茎和嫩芽。竹笋具有低糖、低脂肪、多纤维的特点。唐代名医孙思邀在《千金要方》中记载:“竹笋味甘,微寒,无毒,立消渴,利火道,益气力,久可食。”正因如此,竹笋历来被视为传统山珍,二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天全香谷米
天全香谷米,是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的著名特产,该品呈纺锤形,米质洁白、柔嫩,营养丰富。蒸煮普通米饭时,加入一小撮即使米饭变得洁白滋润、芳香四溢、沁人心脾、诱人食欲。据四川省雅安市的《雅州通览》记载,天全香谷米由于烹熟后浓香扑鼻,因而一直是历代“贡米”,是雅安市天全县“十八道水”的特产。素有“天全粮仓”
天全贡米
天全贡米产于四川省天全县家兴乡十八道水种植,过去曾是皇家贡米,米粒透明,有香味,叶色淡绿,叶片微皱,适宜在面积不大、常年有水的烂泥中种植。米呈纺锤形,米质洁白、柔嫩,营养丰富。蒸煮普通米饭时,加人一小撮,米饭变得洁白滋润、芳香四溢、沁人心脾、诱人食欲。是孕妇、婴儿、病人的理想食品。天全贡米又名香谷米
〖百家村景点〗
紫石关村
紫石关村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紫石关村位于雅安市天全县西南部,离二郎山遂道60公里,国道318线(川藏线)横贯全村。紫石关村空气质量全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植被种类多样,动物资源丰富。紫石关村起源于清末,文物保护单位众多,天德茶坑和紫石关城遗址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市级文保单位2处,县级文保
白君庙
白君庙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石头寨的小学里有一尊石雕的香炉。原来,这所小学所处之地本是明代高土司的家庙——白君庙。当时的大户人家,在地方上很有威望的,都会修建家庙,这尊石雕香炉纹饰精美,见证了主人曾经的荣耀和风光。据村里的老人们回忆,曾经的白君庙分前殿、大殿、后殿。前殿供着白君爷,楼上供的是天王爷,
西湖胜境石牌坊
西湖胜境石牌坊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明代“西湖胜境”石牌坊古朴雄伟,始建于公元1544年,边门宽2.9米,楼高4.3米,中门宽3.7米,中门楼高4.3米,牌坊为 红沙石质,抹角方栓,前有抱柱石,中门前额刻有楷书“西湖胜境”,后背刻楷书“父子忠良”,横额上下刻有双龙凤图案。它对研究明代建筑、石刻、书法
石头寨
石头寨位于我市天全县始阳镇破磷村,东与大坪接壤,西与河源毗邻,南靠大岗山,北临青衣江,方圆2000平方米,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寨子四周绿草茵茵,树木森森,景 色优美,传奇动人。 村名记趣 石头寨里的人们常说这样一句俗语:“破磷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在这里,人们出门入户,总是绕不开一块块的石头,就连村
杨家土司祠堂
杨家土司祠堂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天全县老场乡有一四合院名为杨家祠堂,历经100余年风霜,经历了繁华、衰落与寂寥。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历芦山地震后,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当地文化部门结合杨家祠堂的历史底蕴,将祠堂打造成了省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天全县老场乡群山环绕的平坝内,河水静静在场镇边流淌,老场
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群
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群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保护完好,均为四合院民房(清代建筑风格),基本保持了原始面貌。总政治部的墙上还保留着“天下为公”的红军标语,旁边还有一口“红军井”,现在井水依然清澈、甘甜可以饮用。据目前资料考证,仁义乡程家村红四方面军总部、总政治部遗址是保存较完好的红四方
〖百家村人物〗
刘伊农
刘伊农(1908—1985)四川陇县人,教授,曾任南京市第二届人大代表,江苏省第三届人大代表,长期从事农业教育与科学研究,教学上主讲土壤学等课程;从事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光电分析、钾肥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影响研究;参加由中央林业部组织的森林土壤调查,为改良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1958年参加江苏农业科技网,
洛克
洛克,陕西陇县人,1920年10月出生,1938年6月入伍,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学员、参谋、股长、团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广州军区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指挥所所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兼检察院院长、广州军区空军后勤部部长、广州军区空军司令部顾问等职。1960年晋升空军大校军衔。正
石锋
石锋,原名石启运,1910年10月23日出生于陕西陇县一个贫苦教师家庭。1935年12月参加革命,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西省荣和县人民游击队领导成员,延安交际处科长,晋绥军区副司令员续范亭同志秘书。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辽西工委宣传部长,冀察热辽十八
曹康泰
曹康泰,男,汉族,1944年7月生,陕西陇县人。1965年8月参加工作。196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干部专修科经济法专业毕业。1967年到宁夏工作。1983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处长。1987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法制局局长,办公厅副主任兼法制局局长,政府副秘书长
石雨琴
石雨琴(1894~1960)又名书润。陕西陇州(今陇县)人。1911年毕业于陇州高等小学堂,同年考入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堂。1921年由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回陕,先后在省立第一、第二、第三中学和西安高中任教。他主讲生物课,对各种版本的生物教材早已熟悉,但每次上课前都要认真准备,生怕误人子弟。在讲台上,
张仲实
张仲实(1903—1987)原名张安仁,又名张任远、实甫。陇县城关乡殿子村人。民国13年(1924)8月,在三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学习期间加入共青团。翌年1月转入共产党,任渭北特支书记,曾被选为省 主席。同年冬,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学生代表大会。民国15年(1926)在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陈招贤
陈招贤(1922—1986)陇县牙科乡预村后庄人,出身农民家庭。祖父陈善伍对皮影制作与皮影演唱均有研究,曾制皮影箱,自为箱主。陈招贤少年时代,千阳县皮影刻制艺人李西平常来他家刻制皮影,因而受到熏陶。后拜李为师,学习皮影刻制技艺两年。此后,认真钻研,技艺愈加精湛。1956年,他为县皮影剧团制作传统戏皮
杨树荣
杨树荣(1915—1980)陇县城关乡朱家寨村人。1951年参加共产党,同年在陇县组织起第一个变工组。1952年办互助组,1954年办初级社,1955年成立高级社,皆为全县最早。1958年起,先后任大队长、管区副主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党委委员、县人民委员会委员等职。他吃苦耐劳,积极肯干,又重视科
黄正忠
黄正忠(1916—1979)陇县新集川乡铁马河村北柳沟人。16岁外出讨饭,后给甘肃华亭县一家地主拉长工,学会了种植中草药技术。民国36年(1947)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带领3名老农到百草山砍荆棘、搭庵棚,创办铁马河药场。曾几次步行到甘肃省药材产区,买种苗、学技术,引种党归、大黄,取得成效。19
李天申
李天申(1896—1962)陇县牙科乡丁家沟人。出生于兽医世家,幼年聪明好学,上私塾三年。随父给牲口诊病时,常由他代开处方。16岁时,随父迁丁家沟务农,农闲勤学兽医,并行诊医治兽病,诊治很有疗效,受到群众称赞。32岁时,弃农从事兽医,到40岁时名声大振。他擅长医治牲畜的跛行、痛风、闪伤、扭伤、摔伤等
杨逖省
杨逖省(1906—1951)又名杨作楫,陇县牙科乡杨家坡人。民国9年(1920)毕业于陇县公立高级小学。民国13年(1924)在国民党第二军一师三团任录士、排、连长;民国18年(1929)起在杨虎城部炮兵营任军需3年。次年加入国民党;民国22年(1933)任陇县保卫总团团长及保安大队队副等职6年。在
周镐荣
周镐荣(1917—1950)曾化名周文林,陇县城关镇东街人。民国27年(1938)在陕西省立凤翔师范上学时,加入特务组织“党网”,又参加“县抗敌协会”、“西北抗敌协会”,从此开始了-活动。民国28年(1939)凤师毕业后,历任国民党陇县县政府区教育指导员、督学、小学校长、镇长、县政府指导员、国民党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