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街道集体村
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成都市 > 新都区 > 石板滩街道 > 集体村主页
〖集体村简介〗
集体村距离石板滩镇西北部2公里的丘陵地带,北临泰兴镇,西临木兰镇,东临龙泉,兴业大道穿境而过,交通方便。全村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34亩。该村辖区共有15个村民小组,村民931户,户籍人口3216。集体村党支部共有党员62人,其中预备党员1人、今年吸收积极分子5人。目前,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土城片区拆院并院项目,现已建成农民新居1个,规模301户、1000多人,其中土城村民157户,集体村村民144户,党员28人,残疾人5人,低保42户。一、建设目标集体村以土城片区拆院并院项目为依托,打破过去按照单位、地域、行业等设置党组织的传统方法。按照“党建带社建、产业促发展”的新思路来实现村民共同发展致富。集体村在发展定位上,该项目依托当地浓厚的客家人文基础,打造具有客家风情,、客家民俗特色的客家风情生态园,建设客家美丽乡村。通过旅游业的发展,繁荣当地商贸经济,增创新收。二、治理机制(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集体村党员干部以-精神为指导,积极开展“五好党组织”活动、“党员亮生份”活动、“千名干部下基层” 、充分结合“1+3”对口联系、“干部帮户”活动提高党员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认真学习-报告精神,牢固树立村干部奉献意识,开拓意识和为群众服务意识,努力做好基层组织建设。(二)、建立创新组织,加强基层治理。设立土城集体党总支部、实现跨村联合议事。土城、集体两个村成立了相应的联合总支和联合议事会、联合监事会。对涉及两村共同的利益交由联合议事会成员开联合议事大会来讨论、决议。此项工作加快了小区建设的进度和保障了各项工程的质量。集体村定期召开村民议事大会,按期公开了村务、党务、财务。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收集意见和建议,通报上级工作,报告集体村开展的工作,使村上所有工作都公开化、透明化,做到了大事知晓,小事满意。(三)、设立监督制度,强化管理。在土城集体小区的管理中探索推行“421” 民主决策管理监督制度。土城集体两村共有议事会成员58人,小区住户0有党员28人。针对集中居住区存在公共事务和社会管理事项等一个村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探索推行“421” 民主决策管理监督制度。(四)、引进产业发展经济。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为土城集体小区提供产业支撑。引进相关种植企业,栽种金银花、红枫、红杨、福寿瓜等,为土城集体小区提供产业支撑。(五)、建立网格化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站,提升社会管理效率。在土城集体小区建立网格化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片站,设立3个网格、15个责任区,由多名网格员、社会工作者和村两委干部共同负责土城、集体、新农片区社会建设。在土城集体联合总支部的带领下,社会工作者通过将网格员收集到的网格内民声、民情等信息进行分类、分流。并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最终实现社会管理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六)、加强社会建设,切实做好民生工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善了土城集体小区内基础配套,如:农机产业园区到土城、集体小区的道路建设,小区内的道路修建、路灯、绿化、健身器材等等。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做好兴业大道的拆迁和协调工作。二是全面做好集体村网格化管理的全面建设。走家入户了解集体村村民的生活情况和收集村民反映的民情,而且重点知晓集体村困难、-和特殊人群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和家庭的经济情况;调解集体村辖区内存在的矛盾纠纷,帮助解决集体村人员就业情况,切切实实的为集体村的村民办好实事。三是努力的做好和完善集体村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通过信息平台化的建设,全面将集体村居民的详细信息录入平台。从而增加上级领导的监管能力;将我镇辖区服务对象的网格化、数值化,以便于管理;实现集体村资源管理的共享,在各部门处理业务时,提高办事效率。四是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集体村文化惠民类设施包括“三室一厅一广场”,即图书阅览室、警务室、客家风情法律服务工作室、便民服务大厅、红枫小区广场。定期开展志愿者服务、百姓故事会、坝坝电影进乡村、文艺汇演、高血压和肺结核知识讲座以及厨司等培训活动。五是着力打造客家风情园计划生育广场和法制文化家园广场。广场在保留集体村客家民俗文化风情的基础上,重点融入现代计生文化和法制文化元素的基础设施,依托原有的客家建筑群落,新建了一批计生文化和法制文化精神堡垒走廊、亭、柱、屏、石等文化设施,内容涵盖计生宣传图片、二十四孝道文化,法制图片、漫画、案例、法律格言、警局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解答,将客家文化与计生、法制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让居住在小区的老百姓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感受计生文化和法制文化的熏陶。三、特色产业目前,集体村作为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示范点,集体村抓住“客家风情田园”优势,挖掘生态资源、拓展文化底蕴,突出自然人文特色。以客家文化为背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乡村会所为特色,打造集居住、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客家新农村综合体。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旅游业发展为重点,服务于农机产业园区,实现一三产业联动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繁荣当地商贸经济,创新增收,解决就业,继承“东山五场之首”的悠久传统。
〖集体村特产〗
成都水果特产新都柚
新都柚是成都市新都区地方名优特产,1994年、1996年、1997年、1998年度,连续荣获全国柚类“金杯奖”,1995年荣获农业博览会“国家银奖”,1999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四川名牌产品,并授予名牌产品证书。区内已种植新都柚84万多株,年产量8
新繁棕编
新繁棕编是成都的传统手工艺品,其原料主要采用四川山区的嫩棕叶,是经过采棕叶、制棕丝、搓棕绳、晾晒和编制等几道工序制作而成的。其中拖鞋堪称新繁棕编一绝,深受各地游客欢迎。
姜糖
姜糖是凤凰特产,手工精制而成,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凤凰传统的休闲食品。主要配料有:红、白砂糖、生姜、芝麻、优质茶油、山泉水等。集香、脆、甜、辣为一体,回味无穷,并具有暖胃、防治感冒、止呕吐、解表、化食、止咳化痰、开胃生津的功效。
杜仲腰花
五代时,终南山中,有一名杜仲之人,长年炼丹,希望求得不死之药,然而,数十年过去,头发依然在白,身体也一日老似一日,终日郁闷。某日,杜仲突然发现,自家门前一片茂林,从自已幼时至今,一直郁郁葱葱,生机昂然。乃取其皮叶,熬水饮之,后得道飞升而去。后人故将此树命名为杜仲,将杜仲熬水,与猪肾共烹,具有强腰肾,
新都泡菜
特定品质 新都泡菜以“不变形、不过酸、不走籽、不喝风、不过咸”,品种丰富,色、香、味、形、器俱佳,素以脆嫩芳香、风味独特而闻名于天下。“ 新都泡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新都叶儿粑
叶儿粑又叫艾馍,是川西农家清明节的传统食品,特色是清香滋润,醇甜爽口,荷香味浓,菜分两味,咸鲜味美。 简介 叶儿粑又叫艾馍,原是川西农家清明节的传统食品。1940年新都天全斋小食店将艾馍精心制作,更名为叶儿粑。因有其独特风味,盛名远播。新都解放后,制作技法更有改进。叶儿粑有甜、咸两种,采用糯米、大米
〖集体村景点〗
升庵故里文化小镇
升庵故里文化小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升庵故里文化小镇位于成都北郊、新都西北,毗邻成都的市北部商贸城,位于“成--德”重要区域经济和成都市南北发展主轴上的马家镇境内。景区内有杨升庵故居、尖锋旱雪场、北星花博园、四季0-花园、丁家大院、大爱城养老中心、夏河溪文创聚落、夏河溪湿地、微森林多肉基地、0-
泉映梨花旅游景区
泉映梨花旅游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泉映梨花旅游景区位于“国家级生态乡镇”、“四川省省级特色旅游镇”清流镇境内。景区内拥有梨花赏花基地、天然泉眼、青白江绿道、川西林盘等特色生态资源。每年定期举办木厂会、梨花节、采摘季等节庆活动,久负盛名的清流板鸭、“绿宝石”梨、黄金梨、美日红李、信农乐葡萄、富硒
锦门丝绸商贸旅游小镇景区
锦门丝绸商贸旅游小镇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锦门,地处南丝绸之路起点,位于成都市新都三河古镇。景区重塑成都北大门,以丝绸文化为核心,以成都百年商业、公馆建筑为底卷,再现老成都繁华记忆。是以“丝绸产业”为背景的,集文化、旅游、购物、美食和休闲为一体的丝绸商贸旅游小镇。景区由南丝绸之路起点纪念广场
旃檀寺
旃檀寺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旃檀寺位于新都区,年代为清代。2013年9月2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现占地面积;保护范围外四周延伸3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古典家居文化博物馆
成都市新都区古典家居文化博物馆(又称:香迪红馆),位于成都家具产业园成彭高速龙桥出口100m处,交通极为便利。展馆占地面积22780.24㎡,建筑面积约33000㎡,现有在岗职工25人,志愿者及临时工作人员25人。我馆前身只是一座老旧的家具工厂,在董事长曾道松战略思维:“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指导下,
艾芜墓
艾芜墓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在艾芜的故乡的新都区桂湖公园中的饮马河畔,距学士堰遗迹不远的翠竹丛中,人们修建了艾芜墓。艾芜墓由红砂巨石垒成,上端矗立着他的半身青铜塑像。身后的碑文记载着他的生平;胸前的碑面上“艾芜之墓”四个字,由巴金手书。墓前端有一块正方形大理石,上部刻着艾芜的一段座右铭:“人应像一条
〖集体村人物〗
邓绍先
邓绍先(1898~1971),名续成,男,四川省华阳县(今双流县境内)人。自幼聪颖好学,青年时期,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仰慕新学,崇尚科学,遂立志以科学救国。1916年考入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专攻化学。1919年毕业,任四川实业制革厂技师。1926~1929年,先后辗转于四川南溪、温江,崇庆等地
周文富
周文富(1903-1940)字绍尊,四川双流县城西街人,曾任双流县立第一小学校长。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因感于民族危机深重,毅然抛妻别子,投笔从戎,考入中央军校第一分校(南宁分校)第五期(比照黄埔军校第八期)高级班学习军事,毕业后历任排、连、营、团长。1940年4月,日本侵略军3千余人入窜湖北,由黄安(
白美清
白美清,1931年生,四川华阳(今双流)人。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川南人民出版社组副组长,四川人民出版社组组长、室主任。195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后历任中共四川省委研究员、组织部副处长、省委副秘书长,国务院秘书长助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秘书长,国务院副秘书长,商业部副部长兼国家粮食
屈谦
屈谦,男,汉族,1960年4月生,四川华阳人,大学,理学硕士,主任医师,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92年6月加入九三学社。1978.10--1983.07,重庆医学院医学二系医学专业学习1983.07--1993.06,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肺科医师1993.06--1995.08,重庆医科大学
杨兴平
杨兴平,男,汉族,1965年12月生,四川成都人,1994年3月加入致公党,1984年7月参加工作,四川教育学院历史系毕业,大学学历,副教授。1981.09--1984.07,四川省双流师范学校普师班学习1984.07--1996.08,四川省成都市第14中学教师、校团委书记、教务处副主任、校工会副
尹昌龄
尹昌龄(1869—1942)近现代。字仲锡,晚号约堪,四川华阳人。清翰林,官陕西关中道,有循声。工诗、善书,入民国,居成都,办理慈惠堂。先世居郫县(生于郫县两路口东风村“今属安德镇”),祖辈来成都经商,遂入华阳县籍。是成都的五老七贤之一,著名慈善事业家。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中举,十八年入翰林院
刘咸荥
刘咸荥,(1857—1949年),字豫波,成都双流人,“川西夫子”刘止唐的孙子。民国时期成都著名的五老七贤之一,室名静娱楼。刘咸荥给世人留下的印象,一是劝善,二是书画,三是教育。晚清到民国时期,因为百年来中华民族遭受的空前耻辱,文化精英们大多不遗余力吸收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过激地否定,有人甚至到了否
林山腴
林山腴,名思进,字山腴,别号清寂翁,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生于四川华阳。父亲毓麟,无心功名,却卓然诗人风范,曾著《澹秋集》。当时文人评价其诗有王维、孟浩然风骨。他关心民间疾苦,所吟咏的哀流民诗:“累数百言,词旨悲壮。”林山腴自幼聪敏,未及弱冠,已能将心中块垒发抒于诗篇,深得当时成都著名文人廖
徐炯
徐子休先生名炯,字子休,别号霁园。是清末民初成都“五老七贤”之一。1861年生于四川省华阳县——今天的成都华阳,1936年病逝。他青年时期也曾参加过科举考试,只是仕途蹭蹬,并不得志。从此开始了他一生“教、学和一”的生活,直到老衰病逝。这五十来年中,他的一生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教人的一生。孔夫子说的“学
颜楷
颜楷(1877-1927)学者、书法家。字雍耆。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华阳人。清建威将军后裔,世代簪缨。十四岁进京入“南学”,戊戌变法,回川入华阳县学。1902年中举,1904年连捷中进士,1905年派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劳务市场法政,1907年回国供职翰林院加侍讲衔,1909年调任广西抚署总文案兼办法政
郭印
郭印[约公元一一二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号亦乐居士,成都双流人。生卒年均不祥,亦乐居士,约宋钦宗靖康初前后在世。年在八十岁以外。宋徽宗政和年间进士。任仁寿、铜梁等地县令,左朝请大夫等。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刺史,年八十余卒。与秦桧虽曾同窗,然绝不与
张洪沅
张洪沅,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字佛宁,1902年出生于四川华阳县(今成都市)。他对接触法制硫酸的反应速率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他参与或主持创办了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和重庆大学的3个应用化学研究所,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他是我国化学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重庆大学第四任校长,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化工原理
『集体村』信息
地区名称:集体村 长途区号:028 区划代码:510114102 邮政编码:610500 车牌号码:川A 行政级别:村
〖集体村网点〗
〖集体村资讯〗
成都森林公园有哪些 成都国家森林公园名单 成都森林公园完整名录【成都景点】成都好玩的地方 成都旅游地图 成都旅游景点大全【成都旅游攻略】成都十大国家级旅游风景区 成都国家级旅游景点成都国家级景区有哪些 成都国家级景区名单大全 成都国家A级旅游景区名录成都5a景区有哪些 成都国家级5a旅游景区名单大全成都湿地公园有哪些 成都国家级湿地公园名单 成都湿地公园排行榜成都深度游攻略 成都10天深度游怎么玩 成都深度游最佳路线成都4a景区 成都国家级4a景区有哪些 成都国家级4a景区名单大全
『集体村』周边地区
『集体村』同名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