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六安市
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六安市人物

六安市人物

英布
英布(?—公元前195年),六(今安徽六安县)人,因受秦法被黥(刺面),又称黥布。初属项羽,被封为九江王,后归刘邦,被封为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英布出身平民,少时有人给他算命说他在受刑之后会被封王赐爵。到壮年果然犯秦法遭黥刑,黥布认为自己成名的日子不远了,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
朱蕴山
朱蕴山(1887~1981)中国政治活动家。又名朱汶山。安徽六安人,1981年4月30日卒于北京。早年加入光复会、同盟会,曾参加辛亥革命、讨袁运动和反军阀斗争,曾参与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以-左派的身分参加了-第二次代表大会。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通电反蒋,被-开除党籍并通缉。
江承新
江承新(1909~1931)又名振民,六安城区人。民国14 年(1925 年),考入安庆六邑中学。因积极参加-,遭北洋-搜捕,遂潜回六安。不久,在城区开展工人运动和-。民国17 年春,受中-组织指示,入六安县立中学读书。民国18年春,他与窦克难等在六安城区组织“读书会”,在青年中广泛传播革命思想。8
关盛志
关盛志(1916~)今六安市高皇乡人。民国20 年(1931 年)参加六安县河西农民-。民国21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青团,民国25 年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七团政治处青年干
李书全
李书全(1917~1986)今六安市凤凰台乡人。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少年先锋队,同年参加六霍农民起义。民国19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20 年加入中国共青团。民国23 年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七十五师政治部青年干事、青年科科长,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
徐选和
徐选和(1918~1982)曾名徐传宗,六安市郊望城岗乡十里铺村人。民国19 年(1930 年),徐选和时年12 岁即参加六安县苏区游击大队。翌年编入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二一七团,转战于鄂豫边区。民国23 年,随红二十五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
胡浩川
胡浩川(1896~1972),原名本瀚,曾名有涣、蕴甫等,今六安市张家店镇胡大湾人。幼读私塾,民国7 年(1918 年),考入安庆省立第一中学,不久转学到芜湖省立第五中学。“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民国11 年,赴日本留学,在静冈县农场茶叶部当见习生。在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13
高一涵
高一涵(1885~1968),原名永浩,别名涵庐、梦弼,今六安市南官亭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 年)生。幼时聪颖好学, 13 岁能作诗文,14 岁中秀才。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于安徽高等学堂。民国元年(1912 年),自费留学日本,入明治大学攻读政法专业。民国5 年回国,与李大钊同办《晨报》
刘希平
刘希平(1873~1924),原名畹蘅,字兰香,号希平,今六安市施家桥人。刘希平幼读私塾,后入六安中学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毕业后,考入日本明治大学法政经济系。不久,加入同盟会。民国元年(1912 年),学成回国。安徽省府拟委任他为司法筹备处处长兼高等检
储鸣谷
储鸣谷(1908-1988)男,六安县南官亭人。早在青年时代就信仰马列主义,1926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协会,参与 、农运的组织领导活动,并积极参加了六霍起义。1934年3月正式入伍,历任党的情报员、六安抗日白卫军大队长、皖西军分区独立团团长、六安专署建设科副科长、霍山县文化馆馆长、霍山县政
熊一本
熊一本,为中国清朝官员,本籍安徽。他于1834年接任台湾府知府,后又于1837年(道光17年)奉旨担任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并辗转担任三次该项职务,为台湾清治时期这阶段的地方统治者。字以贯,号介臣,六安州城关(今六安市)人。幼年聪敏好学,十岁即能写文章,二十岁考上秀才,二十九岁中举人,清嘉庆十九年(
李梦樵
李梦樵(1907年~1986年),名钧节,南官亭人。1936年,李梦樵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先后在六安县中、省一临中、八临中、十二临中、六安高中等校任教;抗日战争间,创办私立广城中学;1954年调入安徽师范学院(今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任讲师,有“安徽平面几何王”之称,李梦樵文学造诣也深,著述中《安徽
胡苏明
胡苏明(1897年~1980年),原名胡本树、胡澍,后改为胡苏民、胡苏明,张家店胡大湾人。中共六安特区委员会首任书记,为安徽省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书法家之一。历任安徽省书法学会副会长,金石学会副会长,晚年转任安徽省文史馆馆员,从事文史资料研究工作。1980年病逝,享年83岁。1、经历胡苏明少年读书时期
洪晓岚
洪晓岚(1866—1953年)名人纪,字伦五,别号愚谷,寿县三十铺人。自幼随父读书,光绪十三年(公元1886年)入泮。清末,历任阜财商业学堂堂长、寿州公学监学、劝学所所董。辛亥革命,淮上军起义,任革命军司令部文牍。民国期间,历任寿县公署学务科长、寿县公学校长、劝学所委员会委员、教育董事会保管董事、教
王奎先
王奎先(1916~)霍邱孙岗人。民国19 年参加红军,民国22 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二二四团连指导员、第七十师独立团营教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抗大第一分校干部训练队队长、胶东支队营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旅十五团副团长、代团长、山东军区第五旅十三团
曹丕堂
曹丕堂,1916年7月出生,河南省固始县陈淋子汪岭村(今属安徽省霍邱县叶集)人。1929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曹丕堂历任红四方面军战士、班长、排长、12师35团政治处团委书记、红9军26师团委书记、27师团委书记、军交通队指导员
黎光
黎光(1918~)霍邱县孙岗人。民国19 年(1930 年)参加革命,次年参加红军,民国21 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霍邱县儿童团县团部委员长、红二十五军团、师、军共青团书记、师宣传科长、团政委、政治处主任、旅副政委、副师长、师政委、中共四川剑阁地委书记、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局长、-、武汉铁路局书记、
王士举
王士举(1930 ~ )霍邱县叶集人。民国38 年(1949 年) 6 月参加工作,195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上海财经学院。历任芜湖县政府审计、安徽省财政厅科员、秘书,省财办副处长,省农业银行行长、党组书记、省农业银行农村金融学会会长、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咨询员。
谢纲有
谢纲有(1937 ~ )霍邱县叶集人, 中共党员。 叶集工艺厂厂长、党支部书记。1989 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参加了国庆40 周年观礼。1992 年荣获中国改革功勋纪念章。
袁家新
袁家新(1948 ~)霍邱县洪集乡人。1965 年12 月入伍,在陆军第二十军五十八师一七四团八连服役,1975 年12 月晋升为团参谋长,1977 年至1979 年先后入武汉军区军政干校、解放军军事学院深造;1980 年12 月任陆军第二十军一七三团团长,1983 年5 月晋升为五十八师副师长;1
李德宏
李德宏(1941 ~)霍邱县叶集人。中共党员。 1962 年毕业于河南省百泉农业专科学校,同年去新疆支援边疆建设。历任新疆疏勒县人委农牧科、人委办公室工作人员、英尔力克公社党委副书记、书记、县人委办公室主任、副县长、喀什地区行署副专员、地委书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委农工部部长。
韦素园
韦素园(1902~1932),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六月十八日出生在霍邱县叶家集北大街一个小商家庭,其父韦美堂。韦素园兄弟5 人,排行老三,大哥韦崇华(凤章)、二哥韦崇义(少堂)、韦素园原名韦崇文(乳名文魁)、四弟韦崇武(丛芜)、五弟韦崇斌,还有1 个妹妹韦崇贤。韦素园自幼聪明,8 岁入私塾,
韦丛芜
韦丛芜(1905~1978),霍邱叶集人,原名崇武,又名立人、若愚,韦漱园之弟。民国7 年(1918 年)春入湖南法政学校。民国9 年入阜阳省立第三师范。民国11 年赴安庆,与李霁野合办《微光周刊》和《微光副刊》。后又去湖南岳阳湖滨大学附中、北京崇实中学、燕京大学求学。民国14 年与韦漱园、曹靖华、
台静农
台静农(1902~1990),名传严,字伯简,霍邱叶集人,小学毕业后考入汉口大华中学,未毕业。民国9 年(1920 年)去北京大学中文系旁听,并加入青年文学团体“明天社”,发表新诗《宝刀》、小说《负伤的鸟》及搜集整理《淮南民歌》167 首。民国14 年4 月会见鲁迅后参加未名社。民国18 年始,先后
李霁野
李霁野(1904~)霍邱县叶集人。民国8 年(1919 年)秋,考入阜阳安徽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在该校,由于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和《共产党宣言》等书籍的熏陶,初步接触了革命思想。民国10 年秋,因受到学校顽固势力的压制和排挤而退学离校。此后,转学安庆未成,即与韦丛芜共同为《评议报》办了一个《微光
赵善甫
赵善甫(1902-1948),名赤坪,霍邱县叶集北大街人,1902年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一岁时,父患结核病辞世。母子二人孤苦零丁,相依为命,迫于生活,母给地主帮工,终日劳累,所获甚微。童年的赤坪饱受艰辛,更无力求学。当他十二、三岁时,常常思考着懒惰的地主老财为什么能丰衣足食,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勤劳
花其南
花其南(1913—1934),汉族,籍贯是安徽霍邱,牺牲日期是1934年7月,历次与敌战斗中,果敢顽强,英勇杀敌,屡建战功。四川巴州与敌战斗中,身负重伤而牺牲。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参加革命,并于叶集一带开展地下革命活动,经常和地下共产党员廖杰吾一起,冒着生命危险,夜晚外出贴标语、散传单,进行革
余武溪
余武溪原名久章,霍邱平岗乡人,幼年就读于叶集明强小学,中学毕业后考入武汉大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接受马列主义。民国14年(1925)毕业返乡,参加袁新民等领导的尧岭地区农民治安会,并参与领导农民抗租抗税斗争。混进农民治安会的士绅子弟阎树凡、台育祥,向区董胡子义密报余武溪等搞“-”活动。当晚,警备
王殿朝
王殿朝(?—1933),祖籍颖上,因家境贫寒,后随全家逃荒至霍邱吴阳落户。受革命思潮影响,于1931年在洪集参加革命,不久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任红二十五军粮食管理科科长,随-战霍邱、六安、英山、麻埠等广大地区,参加皖西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1月、3月,随军参加商南战役和苏家埠战
梁从学
梁从学(1903.5.~1973.4.),六安县淠联乡人,家境贫寒,世代务农。梁从学年少就开始放牛,11 岁随父学种田。一家老小终年辛勤耕作,还常常缴不齐地租,长期负债无力偿还。为改变现状,他曾弃农学过制酒、做挂面手艺。民国18 年(1929 年)秋,在中共安徽临时省委的领导下,皖西地区农-动风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