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澳前镇
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平潭县 > 澳前镇主页
〖澳前镇简介〗
澳前镇地处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海坛岛东南突出部,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直线距离68海里,南靠坛南湾,西北与潭城镇紧邻,面积28.39平方公里。澳前镇耕地6876亩,林地6304亩。澳前镇下辖21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9306户,4.09万人,镇址设在澳前村,距城关10公里。澳前镇位于福建省平潭县平潭岛东部,三面临海,东濒台湾海峡,距县城8千米。澳前镇大沙澳就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本岛的最近点,往东68海里,快艇两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台湾新竹。面积2 8.3平方千米,人口4.28万人(2004年)。辖21个行政村。牛山岛渔场为全省三大渔场之一,牛山灯塔为国际级灯塔。景点有潭南湾、国家级海岛森林公园和龙凤头海滨浴场、度假村等。-气候与资源澳前镇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自然资源,不仅 澳前镇适宜发展林、茶、果、食用菌、蔬菜等种植业,还适宜于发展牛羊等草食性动物的养殖业。澳前镇有可放牧山地3333公顷,塔头顶草场可成片开发面积达1100多公顷,列为平潭县草食动物养殖综合示范园区。澳前镇盛产枇杷、日本甜柿等名特优水果和巴西菇、蘑菇等食用菌。澳前镇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是平潭县重要商品用材林基地,主要矿产有叶蜡石、伊利石和石英等。-代码350128103:~201澳前村 ~202东澳村 ~203岭前村 ~204龙山村 ~205官姜村 ~206龙北村 ~207玉道村 ~208玉楼村 ~209井边村 ~210光楼村 ~211光裕村 ~212紫兰村 ~213上井村 ~214龙南村 ~215磹角底村 ~216前进村 ~217东星村 ~218中甲村 ~219磹报村 ~220东光村 ~221南赖村[1]-沿革1958年设潭东乡,同年更名平潭公社潭城分社,1961年析置潭东公社,1984年改镇,同年更名澳前镇。 澳前镇1997年,面积38.4平方千米,人口4.1万,辖澳前、东澳、岭前、龙山、官姜、龙北、玉井、光裕、光楼、紫兰、上井、龙南、肒角底、前进、东星、中甲、肒报、东光、南赖19个村委会。澳前镇地处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海坛岛东南突出部,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直线距离68海里,南靠坛南湾,西北与潭城镇紧邻,面积28.39平方公里。耕地6876亩,林地6304亩,滩涂3300亩。1995年,下辖21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9306户,4.09万人。镇址设在澳前村,距城关10公里。民国元年,属高平区,共有45个自然村。民国20年,属一区辖下的潭东乡。民国26年属一区辖下的东澳乡。民国38年9月16日,属一区辖下的潭东乡。1961年设立潭东人民公社。1984年9月撤销公社建制,成立潭东乡人民政府,12月更名为澳前镇人民政府。澳前镇东面有牛山渔场,盛产大黄鱼、带鱼和梭子蟹等,是福建省最大的渔场。观音澳依傍镇西,是天然良港,也是平潭县重要渔港,拥有发展水产业的优越条件,并建有500吨级深水码头。1979年1月,观音澳被国务院批准为台湾渔轮停泊点,成为海峡两岸交往的重要窗口。全镇以渔业为主,捕捞、养殖及水产品加工是全镇经济的三大支柱。90年代后,大力发展砂石加工业和以龙凤头海滨浴场为依托的旅游服务业。动工兴建少雄山开发区。199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8542万元,其中渔业总产值6214万元。[2]-特色产业澳前镇东面有牛山渔场,盛产大黄鱼、带鱼和梭子蟹等,是福建省最大的渔场。观音澳依傍镇西,是天然良港,也是平潭县重要渔港,拥有发展水产业的优越条件,并建有500吨级深水码头。澳前镇观音澳被国务院批准为台湾渔轮停泊点,成为海峡两岸交往的重要窗口。澳前镇以渔业为主,捕捞、养殖及水产品加 澳前镇工是澳前镇经济的三大支柱。澳前镇大力发展砂石加工业和以龙凤头海滨浴场为依托的旅游服务业。动工兴建少雄山开发区。澳前镇工农业总产值达8542万元,其中渔业总产值6214万元。澳前镇优质水稻、无公害蔬菜、蘑菇和枇杷己逐渐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特色产业,成为大洋的支柱产业。外地客商云集,农副产品以高产、优质、低残留而远销上海、浙江、广东和福州、厦门、泉州等省市,得到了广大消费者青睐。澳前镇优质稻系平潭县优质稻的主产区,常年种植水稻面积1.75万亩,其中优质水稻面积达1万亩,主要品种为台农67、粳汕961和部分甜糯品种,直链淀粉含量高,整米率高,垩白度高,胶绸度强,质优可口。优质菜。常年种植蔬菜面积达1万亩,主要品种有夏阳大白菜、菜椒、台湾扁豆、豌豆、莴苣、马铃薯等,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糖分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风味鲜美,十分适宜鲜食和深加工。澳前镇还有种植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是著名的药材之乡。枇杷、板栗、水蜜桃、杨梅等水果和野生红菇、香菇等菌类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澳前镇特产〗
福州鱼丸
福州鱼丸是富有福建福州地方特色的小吃之一,具有天然、营养、保健的美食特色。其做法是用鲨鱼、鳗鱼或淡水鱼剁茸加薯粉搅拌作外皮,再包以猪瘦肉或虾等馅心,捏成丸状食物,皮薄均匀,色泽洁白晶亮,食之滑润清脆,汤汁荤香不腻,味道鲜美,具有特殊的海鲜风味。基本介绍福州鱼丸是富有福建福州地方特色的小吃之一。具有天
平潭马鲛鱼面鱼片
平潭鱼面鱼片之美味亦有过之而不及。以黄鱼或马鲛鱼为主料。将鱼肉捣成稀煳状,加入少量食盐和调味品,粘上适量研细的薯粉,再辗成薄皮,切成细丝即为鱼面;切成块状,则为鱼片。入锅煮熟,捞起冷却。烹调时,配以肉丁、虾仁、葱段、胡椒粉等佐料,入汤煮沸即可。其色香味俱佳,嫩中带脆,烹炒皆宜。着实让人感叹平潭人民的
时来运转
平潭本地的“时来运转”.时来运转的性质类似汤团,皮是用地瓜和着地瓜粉做的,薄而柔韧。里面的馅一般是:包菜、紫菜、猪精肉、鲜虾、鱿鱼、蟹肉等等。有煮的,也有蒸的。时来运转原名“咸米时”(米时合在一起为一个字),后来菜馆为了便于推广,给起了这个名称。时来运
平潭油羮
平潭人称它“油羮”,用地瓜和地瓜粉做皮,内包豆沙或砂糖八果馅,状如水饺,入锅油炸,呈金黄色,即成天香可口的美食,入口香甜,别有风味。
八珍炒糕
八珍炒糕是福建地区(平潭)地方糕类美食,采用精白薯粉搅成煳状,放入油锅煸炒,再加入虾仁、咸肉丁、蟹肉、蟹黄、酥花生片、鱼丁、黄花菜、葱花等佐料及调味品,经温火搅炒成胶状即成,色晶莹有似玛瑙,爽滑嫩软,清香可口。
平潭海蛎饼
海蛎饼是平潭、福清地区的叫法,泉州地区也有但是材料和叫法都不一样,泉州称之为“浮粿”,平潭的早餐除了油条包子之外,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海蛎饼和三角糕,传统的平潭早餐店可以没有油条,但一定会有海蛎饼。海蛎饼中的素菜主要是包菜为主,还会加点紫菜海蛎饼中最不可缺少的就一定是海蛎了,但有
〖澳前镇景点〗
福州温泉公园
温泉公园位于五口路,园内草坪翠绿,场鸽逗人,福州广场、古罗马柱廊和露天音乐广场,突出体现欧式风格。 温泉公园是一座具有欧式风格的休闲公园,是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专家们设计的,分为北半部和南半部两大部分。北半部以人工景观为主:分为古铁思源区、茶花园区、桂花园区、榕芳游憩区、竹园区、珍稀树木园区、热带
福州开元寺
福州开元寺始建于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原称“灵山寺”,后改为“大云寺”,唐初又名隆兴寺,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改为今名。开元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曾为皇家寺院、宗庙,是福建省现存较为古老的寺院。开元寺铁佛殿内珍藏有五代后梁贞明四年所铸的千年特大型铁佛,即10万斤重的“阿弥陀佛”坐像,其
福州金鸡山地藏寺
福州地藏寺座落在福州市东门外的金鸡山麓,相传建于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年),是福建省较早的佛教寺院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现存的地藏寺是清朝同治年间(1862一1874年)由信徒鹤山被者集资重修。清光绪年间和民国初年按照旧制进行了维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藏
福清黄檗山万福寺
万福寺位于福建省福清县渔溪镇的黄檗山。万福寺创建于唐贞元五年(公元789)。自唐以后,历代兴废不一,明朝时期多次修建,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皇帝御赐"万福禅寺"匾额。1928年,寺被山洪冲毁。福建省佛教协会成立了修建委员会,对万福寺进行了修复。1983年,万福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别名:
福州旗山万佛寺
福州旗山万佛寺原为旗山石松寺,始建于宋大中祥符年间,经明成化、万历年间两次修建,颇具规模,曾是福州佛教圣地之一。惜因年代久远,寺殿损废失修,胜概不再。一九九九年政府批准重建石松寺,并更名为旗山万佛寺。今天,耗资庞大的万佛寺重建系列工程已经初具规模,全部仿照大宋祥符兴盛时期建设的佛教圣地——旗山万佛寺
福州市福清天生农庄景区
福清天生农庄景区,位于福建省福清市新厝镇棉亭村,与石竹山、黄檗寺相毗邻,是集特色农业无公害蔬果、林木、花卉的种植与销售、科普教育基地、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考察为一体的特色农业生态观光园。天生农庄占地1078亩,建设有科普教育区、DIY创意园、农事体验区、游乐休闲区、住宿餐饮区,还有福园(千年
〖澳前镇人物〗
曾焕干
曾焕干,1920年6月16日出生于福建省平潭县中楼乡坪楼村农家。7岁半进学堂式的私塾念书。1936年秋,曾焕干考进福州私立英华中学,积极参加地下党创办的夜校与《萤火》刊物宣传抗日救亡的活动。不久加入沈钧儒、邹韬奋创立于上海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将“救、救、救中国”的歌声响遍校园。1940年曾焕干加入
林亿
林亿,男,汉族,祖籍福建平潭,上海升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升龙集团)董事局主席,澳洲中华经贸文化促进会荣誉主席。升龙集团由中国著名的企业家林亿先生于1999年创建,总部位于东方金融中心—上海。是一家集房地产开发、商业运营、金融投资、资产管理为一体的多元化公司。截止2013年底,其中房地产开发面积近
吴咸用
吴咸用(1928-1949),福建省平潭县苏澳镇玉屿村人。参加革命后任平潭人民游击队队员,参加了创建平潭游击根据地的斗争和第一次解放平潭县城等战斗。1949年5月平潭县人民游击队奉命到闽中革命根据地整编,随后在闽中参加游击战争。同年6月,福清县国民党军保安团“清剿”闽中根据地,闽中支队在福清蔡安阻击
吴翊耀
吴翊耀(1925-1949),福建省平潭县白青乡伯塘村人。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曾任闽中抗日游击队战士,参加了闽中沿海地区抗日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当局对闽中抗日武装发动大规模的“清剿”,吴翊耀随队转移到福清、长乐、莆田边界山区发动群众,坚持游击斗争。1948年受命回到平潭组建革命武装,任
吴国彩
吴国彩(1923-1949),福建省平潭县白青乡伯塘村人。抗日战争期间参加革命,为闽中抗日游击队战士,参加了闽中沿海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当局对闽中抗日武装发动大规模“清剿”,吴国彩随队转移福清、长乐、莆田边界山区发动群众,坚持游击斗争。1948年受命回到平潭组建革命武装,时任平
欧吓辉
欧吓辉(1892-1949),福建省平潭县潭城镇夏致街人。时为船工。1949年9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一部渡海再一次解放平潭。9月19日,国民党第73军残部200多人抢劫欧吓辉所驾木船从海上逃跑。在行驶到东庠观音礁海面时,欧吓辉把船弄翻,消灭溃敌200多人,自己也同归于尽,壮烈牺牲。
林正树
林正树(1923-1949),福建省平潭县敖东乡大福村人。1923年4月出生,1948年参加革命,时为平潭人民游击队队员,参加了平潭县的游击战争和第一次解放平潭县城等战斗。平潭县人民游击队主力调闽中根据地后,留在平潭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1949年7月3日,南逃的国民党第73军侵占平潭后,随新生的人民
高名英
高名英(1911-1949),福建省平潭县平原乡江楼村人。1948年参加革命,时为平潭县人民游击队队员。参加了平潭县的游击战争和第一次解放平潭县城等战斗。平潭县人民游击队主力调闽中根据地后,留在平潭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1949年7月3日,南逃的国民党73军侵占平潭,高名英随人民政府转入地下坚持革命斗
高哲让
高哲让(1903-1949),福建省平潭县苏澳镇看澳村人。1948年参加革命,时为平潭县人民游击队队员,参加了平潭县的游击战争和第一次解放平潭县城等战斗。平潭县人民游击队主力调闽中根据地后,留在平潭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1949年7月3日,南逃的国民党73军侵占平潭,高哲让随人民政府转入地下坚持革命斗
吴章合
吴章合(1923-1949),福建省平潭县白青乡伯塘村人。1923年7月出生,1948年参加革命,时为平潭县人民游击队班长,参加了平潭游击战争和第一次解放平潭县城等战斗。平潭县人民游击队主力调闽中根据地后,留在平潭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1949年7月3日,南逃的国民党73军侵占平潭,吴章合随人民政府转
吴谨忠
吴谨忠(1920-1949),福建省平潭县白青乡伯塘村人。1949年参加革命,时为伯塘村民兵班长。1949年7月3日,南逃的国民党73军侵占平潭,吴谨忠随人民政府转入地下坚持革命斗争。同年8月22日在国民党军的大搜捕中不幸被捕,9月14日在潭城镇右营村被敌活埋,壮烈牺牲。
林文兴
林文兴(1925-1949),福建省平潭县澳前镇斗垣村人。1925年5月出生,1948年参加革命,任平潭人民游击队战士,参加了创建平潭游击根据地的斗争和第一次解放平潭县城等战斗。平潭解放后,调任斗垣村民兵队长,参加地方政府建设。1949年7月3日,南逃的国民党73军侵占平潭,林文兴随平潭县人民政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