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界山镇
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泉州市 > 泉港区 > 界山镇主页
〖界山镇简介〗
界山镇是泉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镇。现有10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1375户,人口5131人,土地总面积11070亩,其中耕地面积1696亩,山地面积8456亩。界山镇,本为兴化府(今莆田市)仙游县之地,现为泉州市泉港区。界山镇接莆田的枫亭镇,通用莆仙话,现在界山镇范围内的村一直隶属于兴化府仙游县下区连江里(即今莆田市枫亭镇),讲的是莆仙方言,流行的是莆仙习俗——至今,这些村落的婚丧节庆的诸多繁文褥 节,还保留着浓厚的莆仙色彩。但由于地理位置邻惠北,明万历年间,曾任湖广按察副使的惠安籍的李恺,把现在界山镇范围内的的村连同同在枫亭境内的二村岑兜、秀溪(今属涂岭镇)与惠安北边邻,便于管辖为名,提议把这些村从仙游县划出,划给惠安。尔后,李恺出面筹得一笔资金,把这些村买下,从此这七个村落计有10000多亩土地、几万多人,便划给惠安县管辖,并把原先位于白水坑的惠仙两县界碑北移几公里到本来属于兴化府(今莆田市)的现在属界山镇界山村的交界塘,后属南埔镇,1999年从南埔镇分出设立界山镇。据《莆田县志》、《枫亭志》载,那时上述七个村落虽划归惠安管辖,但这些村税粮再解放前仍然为枫亭负责[1]。界山村充分利用山多、林多、果林生长条件好等优势,大力种植芦柑、晚熟 界山镇龙眼等特色果树,发展果林、蔬菜、畜牧、花木等产业,年产值600多万元。同时,积极引进服装、针织、鞋业等劳动加工密集型企业20多家,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农民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经济发展2005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4亿元,村财收入1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50元。近年来,界山村的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2002年被泉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先进单位”,2003年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第八届“文明村”称号。
〖界山镇特产〗
泉州面线糊
走在早晨的泉州街头,随处可见面线煳摊和正在喝着热乎乎面线煳的人。面线煳是泉州本土乃至泛闽南地区的经典小吃,汤头清甜爽口,面线丝丝分明,煳而不乱,如果配料也是上乘,加在一起就有锦上添花的感觉。食用时可与油条搭配,并以炸葱花、胡椒粉调味,气味更浓烈可口。
泉港涂岭卤猪脚
如果你来到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做客,当地人会热情地给你端上一道色泽鲜艳、酱香扑鼻、肥而不腻的卤猪脚(如上图),食后总让人回味无穷。因独特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今年,涂岭卤猪脚入选泉州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在闽南地区,吃猪脚被赋予了“否极泰来、延年益寿、福禄双全”的寓意。
改良竹编
泉州改良竹编是对传统竹编结构进行改良制成的新型主编工艺品。其主要特点就是吸取古今优美器皿形式,采用外插花与器物结构相结合的作法,改变传统的平编素织。产品外表着色,古朴浑厚。目前改良竹编产品已有瓶、盘、篮、罐、盒、盂、花盆套、灯罩、杯套、竹编动物形器具、动物挂屏等十一大类,花色品种达3000余种。
涂岭猪脚
最惹人垂涎的要属红烧猪脚。酱红酱红的汤汁上漂浮着微微泛黄的油晕。轻风微拂下,油晕在汤里轻轻地来回荡漾,仿佛陶醉在自己的梦里。几颗快乐的葱油头,调皮地晃荡在油晕周围,时不时大胆地闯进去,搅碎了油晕的清梦,又大摇大摆地荡开。轻倚在盆壁上的几片树皮,颇有点“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rdq
口酥
口酥 将花生、芝麻炒熟、捣碎,和糖成为内馅;以面粉调水,再加少许肉油,揉成面团,取一小团,以圆木棍或酒瓶等圆滑的东西擀平,平摊于手,将馅置于其中,捏拳使面团合拢成鸡冠状。一个个捏成之后,分批放入油锅炸熟,即成又酥又脆又香又甜的口酥。
涂岭龙眼
涂岭龙眼是福建泉州泉港区的特产。涂岭龙眼泉港涂岭龙眼行业协会13392586龙眼
〖界山镇景点〗
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
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为泉港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三朱村后宅自然村后的北才穴山上。惠安县人民政府1990年立。碑高7.1米,碑体为白色花岗岩方柱。碑正面镌刻原交通部部长彭德清同志题写的碑名“三朱革命斗争纪念碑”,背面镌刻介绍三朱革命斗争的碑文。三
吴敦仁烈士墓和纪念碑
吴敦仁烈士墓和纪念碑为泉港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吴敦仁烈士墓和纪念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林角村。吴敦仁,生于1906年,涂岭林角村人。1921年秋,考入集美学校师范部,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1926年2月,参加共产党员王德彰、吴国珍领导的由多位进步学生组成的“集美同
陈平山烈士墓和纪念碑
陈平山烈士墓和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陈平山烈士墓和纪念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樟脚村。陈平山,1904年出生于涂岭乡樟脚村犁壁岭一个穷苦的基督教徒家庭。1925年秋末,前往广州投考黄埔军校,被录取于第五期步科。入校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12月11日
三朱中共闽中地委会议遗址
三朱中共闽中地委会议遗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朱中共闽中地委会议遗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三朱村后宅自然村大湖寿间石洞。这是距离三朱闽中地下交通站1公里多半山中的一个天然石洞,两个隐秘洞口,洞内上下两层,可容纳十几人居住。自从交通站建立以来,石洞一直成为党组织开展隐蔽活动的地方。1947年10
中共惠安特支隐蔽点和联络站旧址
中共惠安特支隐蔽点和联络站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共惠安特支稳蔽点和联络站旧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小坝村甘蔗园自然村出福元故居。1934年3月,中共惠安特支书记曹海等在甘蔗园出福元家建立隐蔽点和联络站。1936年8月,中共惠安特支书记曾炉被敌通缉追捕,转移到三朱村隐蔽,后转移到涂岭后头(住
惠安暴动红一团集结地旧址
惠安暴动红一团集结地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惠安暴-动-红一团集结地旧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涂岭村恒德堂。恒德堂是一座小庙。1930年9月14日夜,准备参加由中共福建省委、泉州特委、惠安县委领导发动的惠安武装暴-动-的福建红军独立第一师第一团500余人在这里集结。惠安县北部地区(现大部属泉港
〖界山镇人物〗
黄松禄
黄松禄同志生平(1939-2005)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福建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黄松禄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5月13日18时50分在福州逝世,享年67岁。黄松禄同志1939年11月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196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7月应征入伍,
刘赐贵
刘赐贵,男,汉族,1955年9月生,福建泉州人,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1973年2月参加工作,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1973.02—1976.10,福建省邵武县洪墩公社外石大队知青、大队党支部书记1976.10—
陈超英
陈超英(1958年4月——2011年6月),中建五局土木公司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和工会主席。福建省泉州市人。1978年入党。为企业发展忘我工作,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是国企基层党群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优秀的女干部。2011年6月13日因公殉职。2011年9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追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
连于妹
连于妹,女,汉族,1931年11月生,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山腰盐场退休职工。60多年的坚守,是一个弱女子对邻居两代人的庄重承诺,是一份延续了半个世纪的大爱。连于妹用真、善、美为他人撑起生命的天空,诠释了不求回报的付出和博大无私的胸怀。上世纪50年代初,在山腰盐场工作的连于妹夫妇已有6个孩子,加上大伯寄
清豁
清豁(?—976)泉州(今福建泉州)人。年少聪颖,素蕴孤操,志探祖道。礼鼓山神晏国师,落发禀具。初参大章契如庵主,次谒睡龙山和尚而颖悟玄旨。悟道后住漳州保福院。晚岁将寂,嘱言勿置坟塔,遂入山坐化。刺史陈洪进表奏,赐号性空禅师。
杨嘉种
杨嘉种(1865~1932年,(附陈清源)1853~1922年)杨嘉种,别名阿苗,泉州南门外亭店村(今属鲤城区江南乡)人。清同治四年(1865年)生于晋江县园坂村蔡姓人家,10岁时卖给亭店村杨孙獭为长子。孙獭与其弟孙椷先后往菲律宾,在独鲁万开设零售商店,兼收购苎麻、椰干等土产。孙獭于30多岁去世后,
黄光升
黄光升,字明举,号葵峰,泉州人,秉性好学。明嘉靖七年(1528年)中举人,嘉靖八年中进士。授浙江长兴知县。因“贤声蔚著”,被调入朝廷任刑部给事中。后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制,服满后,补兵部。因两次得罪当政夏言,被逐出朝廷,任浙江佥事三年,又进参议。后调任广东副使,转任四川参政,广东按察使,四川布政使等。在
张美莉
张美莉,1945年生,福建省泉州市人,196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家学会会员、世界书画艺术家研究会副主席、世界金奖艺术家。现迁居深圳。 二十多年来,张美莉的水彩画频频入选参加中外重要美术大展,屡次获奖,并被美术馆收藏,选送美国、日本、香港等地展览,被美国、日本收
卢琦
卢琦(1306~1362年),字希韩,号圭峰、立斋。泉港区峰尾镇打银村人,元大德十年(1306年)生。少时专心读书,经学诗文无不认真推敲,穷究奥妙。元至正元年(1341年),卢琦随师余子贤前往浙省乡试,师半途病故。“琦不顾试期,与其友陈彦博经纪其丧以归。迨得禄,视子贤家如师在时”,情深义重。至正二年
林子亮
林子亮(1933—)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湖南省委主委,高级规划师。福建省泉州人,印度尼西亚归侨,1933年9月26日出生于印尼龙目岛安班澜一个商人家庭。1951年归国后在北京上高中。1954年9月考入天津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到建工部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建工部北京给水、排水设计院任技术员。1970
李幼平
李幼平(1935.5.1- )电子学家,出生于福建泉州一个小学教师家庭。1953年至1957年在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学习,1957至1959年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研修通信与遥测,此后在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担任助教、讲师。1964年10月,被调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从事电子系统的设计与研究。70至80年代,在
宋程
曾官台州通判,大理评事。其文章在当时受追捧,蒙当朝宰相厚爱,把他作为国家栋梁。因其性格刚直,触怒权贵,官终著作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