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村人物
aaa
中文名:王兴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福建龙岩职业:CEO毕业院校:清华大学信仰:佛教代表作品:人人网、饭否网、美团网王兴,校内网、饭否网、海内网的创始人,毕业于清华大学。2010年创办团购网站美团网。2010年,王兴频繁出现在各大商业财经媒体上。之前更多的人知道校内网、海内网、饭否,却不一定知道
陈伯丹
陈伯丹名景枫,亦名树寒,号伯丹,又号默丹,张家界市永定区大庸所乡水溪头人,后徙居市区永定镇沿河街,是张家界清末民初时期最有名的画家。举凡今日永定城中的书法晚辈、没有哪个不知道陈伯丹的。
杨显德
杨显德,字浮麓,永定人,曾任安徽霍邱知县。是志参照明万历初年邑司训邵锺美所修未竣志稿,纂辑而成。正文分二十六门,计二万馀字,卷四艺文未成书。是志乃卫志首创,记录久远,不惟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以前邑事收录详尽,即所考明万历十年(1582)以後秩官人物亦常为後人援引。荒乱一门,详记明末李自成部马守
宋德清
宋德清(1923—1953) 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湖南省大庸县(今张家界市永定区)人,土家族,1923年生于大庸县桥头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20岁当保丁。1950年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临津江258高地挖坑道时,奋勇掘进,被团部授予“掘进尖兵”。1953年春参加了激烈的老秃山战斗。
范子瑜
范子瑜(1914—2002)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商业部部长。湖南省大庸县(今张家界市永定区)人,土家族,1914年11月出生于大庸县沿河街一个教师家庭。曾就读敦谊小学和县立第一小学。1934年12月在大庸县参加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文书、巡视员、省财政部财产科科长
汤子模
汤子模(1889—1925) 建国川军第二军军长兼前敌总指挥。湖南省大庸县(今张家界市永定区)人,1889年出生于大庸县岩口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喜欢舞枪弄剑。1907年到云南临开广兵备道王正雅部下当兵,后到黔军中当排长。1910年脱离黔军,自己拉起了一支200多人的队伍,在川黔交界的西阳、
汤祖坛
汤祖坛(1902—199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副参谋长,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大庸县(今张家界市永定区)人,1902年11月出生于大庸县岩口村汤家坪。早年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投笔从戎,追随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参加了北伐战争。1936年考入陆军大学深造。1949年在甘肃酒泉率部起义,投身人民革命,并
汤祖堉
汤祖堉(1912-1997) 湖南旅美联谊会名誉会长,经济学家。湖南省大庸县(今张家界市永定区)人,1912年生于大庸县北固乡岩口村。慈利县中学初中毕业,湖南省立第一中学高中毕业,18岁考取国立武汉大学法学院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由朋友推荐,先在南京蒙藏委员会任秘书,后调-任职,得到院长覃振的器
侯鸣珂
侯鸣珂(1834~1898)宇韵轩。湖南永定(今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人。历任署陕西孝义厅(今柞水县)同知,韩城、勉县、兴平、凤翔、保安(今志丹)、渭南、咸阳、平利、白河等县知县。清同治二年(1863),孝义厅阴雨60多天,庄稼霉烂在地,加之洪水冲淹,收获甚微;三年(1864)六月,蝗虫自东而西,遮天
邹启祥
邹启祥泼水龙习俗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尹家溪邹氏家族中历史上供奉着一位“祖先神”称为“黑宝大神”,其神像是黑脸面、黑服装、身盘黑色龙,它位居北方,其色主“黑”,它属于周易八卦坎宫,而坎主“水”,坎属于周易八卦象数的“一数”,所以又称黑水大神。一数就是老大之意,所以称“黑宝大神”。
秦太林
秦太林(张家界高花灯)“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秦太林,男,1929年生,秦太林从小在长辈的影响下,幼时就喜欢玩高花灯,小学、初中时就一直坚持,只要有红、白喜事都参加,并通过博取众家之长,拜师学习高花灯,艺术精湛。上初中时,曾被以特殊人才调入宣传队,担任高花灯领头主演,多次参加巡回演
符奇男
符奇男 张家界阳戏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张家界阳戏的传统戏班多为一家班制,人数最多者也只有十-、二人,少则七、八人,故而戏班演员多数都具有一专多能的表演技艺,而符奇男正好是目前张家界阳戏剧团具有-专多能的表演技艺的代表人物。符奇男1976年参加大庸文艺工作队担任演员,1978年
覃子斌
覃子斌(1891—1944),湖南大庸县关门岩乡,今张家界巿永定区关门岩乡三潭坪村人,土家族。家境贫寒。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被清军抓去编入新军。辛亥革命时刺杀队官后起义。中华民国成立后,被选送到云南讲武堂学习,1918年返湘参加湘军。1926年北伐战争时任连长,转战武汉、郑州等地。1930年到
张海清
张海清,1918年6月出生,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人,1934年8月加入红军,193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949年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52年-1954年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转业到青海省机要交通局任科长,1955年调任青海省机要通信局任副局长。1979年6月离休回张家界,正厅
张升初
张升初,1904年出生,湖南省张家界永定区人。原名张启暹。1927年参加革命,193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张升初生于贫农家庭。1927年,在党的领导下湘西各地相继成立农民协会、店员工会,张升初曾多次参加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张升初任湘鄂川黔革命委员会财政科科员。1935年3月,张升初任龙桑
吴世杰
吴世杰(1871~1920年)吴世杰,宁洋县城厢(现双洋城内)人,清末拔贡。1913年(民国2年)任福建省议会议员。热心乡梓文教事业;捐资创建“大罗天”汉剧社;创办保萃小学及双洋高等小学堂,大胆破俗招收女生,并拨麟山寺寺租作办学费用;置刻《东莱博议》,免费供人拓印,为乡人所景仰。
陈国华
陈国华(1904~1928年)陈国华,又名朝全,漳平县中甲上郭畲村(1942年划属龙岩)人。他在龙岩溪南登高小学毕业后,考入省立龙岩第九中学读书,参加邓子恢、陈明等人发起组织的“奇山书社”和《岩声报》活动,思想进步。1924年(民国13年)他转学到厦门集美师范。时值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
陈月娘
陈月娘(1910~1931年)陈月娘,女,漳平县永福镇内洪村人。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少时先后两次被卖到卓村、陈村农家当童养媳。18岁与陈村农民叶进如结婚。1930年3月23日,永福农民总-后建立总区赤卫队,陈月娘夫妻一起参加赤卫队。当陈月娘受到革命教育后,对照自身实际,懂得工人农民只有跟着共
陈朝攀
陈朝攀(1909~1937年)陈朝攀,漳平县中甲郭畲村(1942年划属龙岩)人。家贫穷,少年时期为地主雇工。1927年龙岩县共产党员张双铭到郭畲宣传革命道理,他接受教育后,同年加入青年团,任团支部书记;不久又加入共产党,成为中甲一带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28年3月龙岩后田-后,在中甲成立中共蕉坑区
陈性初
陈性初(1871~1939年)陈性初,又名庆善,字嘉祥,以字行。漳平县菁城镇福满村人。少年聪明好学。及长,应清代漳平县和龙岩州举行的三场考试,均名列榜首,被誉为“小三元”。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恩科秀才。得当时福建提督学政王锡蕃器重,赠给一部《輶轩语》(张之洞著)以为奖励。性初为人耿直,富有正义
蔡起八
蔡起八(1917~1946年)蔡起八,漳平县新桥西埔大山村人。三岁丧父,全家靠寡母劳动维持生计。幼时得病,家贫无法医治,右手致残。7岁起凭单手跟着母亲劳动。10岁到山下西埔小学读书,早出晚归,往返三十余里。一年后辍学。此后劳动之余,勤奋自学。在村里塾师指点下,16岁已学会用左手写字,被称为左手书法先
曾文光
曾文光(1896~1951年)曾文光,吾祠乡厚德村人。出身豪富。军阀混战时,投靠民军杜有清,任营长,恃势横行乡里, 百姓。1943~1946年间积极-,率部围剿共产党闽中游击队,杀害武陵游击队人员和家属40多人,被委任为福建省保安处咨议,漳平县民众自卫总团团副。1949年4月,他迫于形势,在刘子熙、
刘万里
刘万里(1875~1953年)刘万里,字斗南,桂林乡人。武庠刘龙飞的长子。19岁入庠,23岁补廪。光绪壬寅科(1903)中举,是漳平县最后一个举人。依例截取盐场正堂,加同知衔。但他无意仕途,家居不出。1913年(民国2年)被选为国会众议员,1923年参加曹锟贿选。1927年被举为县参议。同年应聘到厦
龙均爵
龙均爵(1932~1958年)1932年出生于贵州省锦屏县的一个侗族村寨——冲沟寨。两岁丧父。十岁时为维持生计,龙-给地主放牛。原定一年工钱350斤大米,但到年终却只给能买15斤盐巴的4000元法币。小龙有苦无处诉,回家对母亲说:“今后,就是饿死,我也不再给地主做工了!”1949年11月,侗寨解放了
王金周
王金周(1937~1963年)王德纪、王金周,祖籍福清。抗日战争初期,其父母不堪日军侵扰迁居双洋赤水。均因家境贫寒,德纪出生方4个月,即被卖给香寮王章弓为养子;金周父母亡故后,为王清收养。德纪从小吃苦耐劳,年长勤劳奋发。在生产队任会计时,一心为公,认真负责,账目清楚,被社员誉为“放心会计”。1959
刘子熙
刘子熙(1912~1969年)刘子熙,菁城镇人。早年就读于集美学校和复旦大学。1932年(民国21年)“一·二八”事变后辍学回乡当小学教员。后在任漳平县第一区工作人员时,协助区长平息匪患。任县田赋处第一科科长时,民苦赋额过重,他亲自赴省申述,求得减免,受民称赞。1942年刘任三青团龙岩分团漳平区队联
张芳
张芳(1892~1969年)张芳,赤水乡人。从小以木工为业,虽识字不多,但聪敏过人。他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能用力学原理设计、装修、建造各种大型水车及桥亭式木桥。双洋、赤水一带此类工程多在他主持下建成。30年代,双洋下桥脚柱腐朽,他带领工匠,不拆瓦盖,不起桥板,换好桥脚柱。群众称奇,成为远近闻名的能
唐永魁
唐永魁(1893~1970年)唐永魁,漳平县菁城镇人。读过3年私塾。15岁投永春师傅学艺,勤学善思,心灵手巧。青年时所编青丝竹篮远销日本。1936年其作品获日本国际博览会“感谢奖”,后又选送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出,得到好评。1956年唐永魁一家加入漳平县竹藤工艺社。他曾去福州、泉州等地观摩学习,技
苏兴松
苏兴松(1955~1979年)苏兴松,漳平县象湖乡杨美对坑村人。1955年7月出生于贫农家庭。初中文化。1975年1月应征入伍,在厦门守备区十三团农场当保管员。197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受部队嘉奖4次,荣立三等功2次。1979年2月中旬,对越自卫还击战开始后,苏兴松以一个非战斗人员的身份,再
陈祖康
陈祖康(1904~1979年)陈祖康,字绍文,号宜安,漳平菁城人。出身于殷富之家。1916年(民国5年)入龙岩九中读书。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4年得乌灵大学理科硕士,次年获法国西方工学院土木工程师职称。被该校聘为助教。在留法期间,由熊雄介绍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1926年春回国。同年冬由熊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