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城郊镇香铺村
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南平市 > 邵武市 > 城郊镇 > 香铺村主页
〖香铺村简介〗
一、政区概况1、地理位置香铺村东与朱山村相邻,南与山口村、大埠岗镇相交,西与高南村芹田村接壤,北与紫金居委会、邵武经济开发区相连,距邵武市区10公里。2、地名由来香铺原名为香林铺,称邵武境内的30都。这个古老的村庄,除史册有记载的话,如今的村民对乡邻铺具体从哪个朝代开始无人知晓。相传很早之前,此地就居住了近百户人家,村庄呈长形,房屋分两排而建,中间用青石板铺设的街道贯通南北,是邵武至泰宁县的必经之路(当时尚未开通公路),沿街两边修建的房屋,家家户户门口都设立了一个7—8尺长的木制铺位,用于各种农产品的交易。由于村庄人气旺盛,开店铺的人多,商品交易繁荣。当时村里每天都能消费一头生猪。加之村庄周边都是参天大树,茂盛的树林,就取名为香林铺。3、政区沿革:香铺村辖区在解放前分为两个堡管区:上片叫香山堡,管辖山坊、黄泥乾、里南源、外南源、小南源、危家坪、香林铺、高基坊8个村庄。下片叫寺合堡,管辖寺前、许坑、宁家墩、紫金山、合许、吞源、百步岭7个乡村。解放后,1958年初,两堡合并,成立了香林铺大队。1956年,国家修建鹰厦铁路,许多莆田县工人搬迁落户到香林铺,划分为三个小队,即莆光一队、莆光二队、莆兴队。1965年莆田东圳水库建设,又搬迁了一个组(现在的香三组),所有搬迁落户到香林铺的莆田移民,成立了莆光大队,由此辖区内有两个大队,1969年合并到香林铺大队统一管理。1998年香林铺老村庄部分房子因特大洪水冲毁,受灾户20余户。1999年政府规划7亩田地,新建安置倒塌房屋农户,共建20座房屋。2008年新农村建设,镇政府投资征地15亩,新建中心村,让40余户无住房和偏远农户住上新房。2011年底,香铺村辖区内有里南源、外南源、小南源、危家坪、香三组、香二组、香一组、香铺组、高基坊、寺前、许坑、宁家墩(原来在河边,1982年因洪水冲毁,迁移到百富兴)、莆兴、合许、吞源一组、吞源二组共16个村民小组。2011年底,全村总人口3214人,882户,其中男性1617人,女性1597人,劳动力2082人,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2011年人口出生率为10%,死亡率6%。60周岁以上老年人380人,辖区面积4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181亩,林地面积5.7万亩(其中毛竹山林5000亩)。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香铺村地处山区丘陵地带,境内南北间距11公里,东西最大间距3公里,四周环山,地势南高北低,地面海拔280米,最高山峰坪家山海拔1260米,气候属暖温带陆地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夏季最高气温达39.5oC,冬季最低温约—9 oC。2、水文河流境内有同青溪一条,自山口村入境,由南而北蜿蜒曲流,至朱山辖区,全长5公里。在入境口处有危家坪大坝,两端设有灌溉渠道,灌输几千亩耕地用水,是香铺村9个小组农田水利灌溉的大动脉。3、自然资源辖区内资源主要为木材、毛竹。5.7万亩林地,其中生态阔叶林1.3余万亩,拨交给山口采育场管理4950亩。木材蓄积量30万立方米,年均可采伐量1283立方米,毛竹林年均采伐量10万余根,年均人工造林860亩,林业资源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三、经济概况1、农业全村拥有水田耕地4205亩,人均1.31亩,以种植水稻、烟叶、蔬菜、水产养殖等多种经济作物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共2860吨,其中早稻237吨,中稻1639吨,晚稻178吨,玉米235吨,甘薯212吨,大豆181吨。蔬菜种植面积2248亩,产量2741吨,烟叶371亩,产量43吨。水产养殖面积 365亩,产量213吨。茶叶170亩,产量58吨,畜牧业以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出栏9392头,年末存栏3346头;山羊出栏405头,年末存栏216头;家禽鸡出栏4467只,年末存栏2439只,鸭出栏12089只,存栏8118只。辖区内个体工商户13家,其中餐饮服务业3家,民营企业主要产品为木材加工,竹制品加工和活性炭生产。2009年市政府开发香林工业平台,涉及宁家墩、许坑、寺前三个小组被征耕地1380亩,林地2150亩,失地农户280余户,人口846人。2011年村财收入52.3万元,以林地、林木为收入主要来源。村民人均收入9120元。四、基础设施1、交通境内有武邵高速公路,途经合许、莆兴、小南源、外南源、里南源5个小组,全长 3公里,在许坑建有一个西互通口收费站。有205省道南北贯通,全长9公里。16个村民小组全部通水泥路,其中通往吞源两个小组的水泥路最长,全程3公里,于2003年修建。2、供水16个村民小组都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吞源两个小组、莆兴、小南源4个小组自来水安装了成套净水设备。2011年有线电视用户873户,固定电话用户463户,移动通讯用户2123门。五、社会发展1、文化2010年村投资80余万元新建一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筑面积606平方米,设有农家书屋一个,各类文化、科技类图书460多册。辖区内有三座香火旺盛古寺,分别为危家坪的伏灵寺,香铺的乐师寺、百富兴的香林寺。2、教育境内有香铺、寺前两所小学。20世纪70年代学生达700——800余名,随着社会发展,现只有香铺一所小学,学生也寥寥无几。大多适龄儿童都到镇区“八一”希望中心小学或市区择校就读。村内建有香铺、寺前两个卫生所,专业卫生从业人员3名,2006年至2011年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民全部都参加新农合,参合率100%。2011年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0人,年享受保障金额71712元,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6周岁以上人数2165人,参保率99%。 香铺村附近有邵武南武夷药博园、南源寺、和平古镇、邵武云灵山、天成奇峡景区等旅游景点,有邵武蜜桔、邵武碎铜茶、邵武笋干、脚跟糍、邵武小瓜子等特产。
〖香铺村特产〗
邵武红米
邵武红米邵武市晒口街道办事处农业技术推广站近年来红米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受到了“吃货们”的青睐。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红米中富含的微量元素锌、铁、硒、钙等含量比普通稻(白)米高0.5-3倍,能够有效改善营养性贫血,增强免疫力,同时还具有降血脂、 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功能。目前,
和平豆腐
勤劳的和平人民在长期的生产耕作中还保留着稻田养鱼、田埂种豆的习俗,不但充分利用了土地,还产生了闻名遐迩的特产:和平豆腐。因为田埂种豆的传统,和平盛产优质黄豆,又因昔日繁华的集市,和平豆腐远近闻名。和平豆腐制作据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而独特的制作工艺却是世代相传,许多人以此为生。和平的游浆豆腐最具特色,
脚跟慈
脚跟慈状如脚跟,色金黄,味香,是邵武人十分喜欢的小吃。 具体做法是:选上好的粳米与籼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浸泡后磨成米浆放入热锅内搅拌成半熟状起锅。在搅拌过程中要边搅拌边倒入适量的天然咸水。当地人将富含碱的植物烧成灰,放水浸泡,过滤出天然碱水,供做脚跟糍之用。接着将半熟的米浆团搓成条,用刀切成半厘米厚
食抓糍
食抓糍是南平邵武名小吃,用优质晚籼白米加肉丝等配料精制而成。拿抓糍,因用手拿抓而成,故又称“包糍”。尻,方言即“脚跟”,尻米庄糍外形像脚跟踩制一般,故又称“脚跟糍”。
邵武碎铜茶
介绍:碎铜茶地理位置:福建省邵武市和平古镇西北部一座海拔1414米的观星山武阳峰上一处悬崖绝壁露水充沛的陡坡阴湿处.这里远离工业,土质、气候无污染,为碎铜茶无公害和有机茶园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是福建茶的骄傲,世界两大“奇茶”之一。碎铜茶的特点: 碎铜茶又名"观星茶"
山西糖醋鲤鱼
糖醋鲤鱼为山西的传统菜肴,是用正宗山西老陈醋、黄河天桥鲤鱼,烹制出的美味佳肴。黄河天桥鲤鱼嘴大鳞少,肉质脆嫩,味道纯正,鲜嫩肥美。《诗经》载:“其岂食鱼,必河之鲤。”说明早在3000多年以前,黄河鲤鱼就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食了。柳宗元在《晋问》中云:“河鱼之大,上迎涛波。”可见,黄河鲤鱼古今驰名。这
〖香铺村景点〗
武夷山九曲溪
景点地址:福建武夷山风景区南部门票信息:竹筏漂流票价:100元/人,保险费2元/人,每筏乘坐6人。门票均为旅行社团票,散客凑不齐六人无需排队,在码头会有很多导游主动要求凑人。在旺季最好预订好门票,游客自己可预定,无需付钱给当地人代订。漂流电话:0599-5233755发排时间:星村1号码头7:20、
天游峰
景点地址:福建省武夷山九曲溪六曲溪北门票信息:已包含在武夷山景区门票之中开放时间:06:30-18:00(夏季);07:00-17:30(冬季)。交通指南:1、度假区至九曲竹筏码头8公里。2、古人游九曲逆水而上,从一曲到九曲,现代人乘竹筏游九曲从九曲至一曲,即从星村码头顺流而下至武夷宫上岸,全程9.
大红袍
景点地址:福建南平武夷山市大王峰路印象大红袍剧场门票信息:普通成人票 218元贵宾席成人票 298元普通席成人票 218元身高1.1米以下的儿童免费。开放时间:20:00—21:15交通指南:武夷山—景区:S303—过上浦后调头—公馆桥—S303—大王峰路—行驶1.3KM—印象大红袍剧场 简介: 年
一线天
门票信息:已经包括在武夷山门票内简介:位于武夷群峰的西南端,是武夷的最奇的岩洞,素有“鬼斧神工之奇”的称号。一线天,存在在九曲溪二曲南面的一个幽邃的峡谷中。里面一座巍然挺立的巨石,长数百丈,高千仞,名“灵岩”。岩端倾斜而出,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岩洞:左为灵
虎啸岩
景点地址:福建南平武夷山门票信息:23开放时间:7:30-18:00交通指南:从天游峰路口乘坐前往星村的中巴,行驶5分钟左右到。 简介:虎啸岩位于二曲溪南,怪石崔嵬,流水迂回,是一个独具泉石天趣的佳境。“虎溪灵洞”4个大字高勒于岩上。“虎啸”之声,来自岩上的一个巨洞,山风穿过洞口,便发出怒吼,声传空
《印象大红袍》
门票信息:普通席:218元,贵宾席:298元,尊宾席:688元。开放时间:2017年3月15日-2017年9月30日:第一场20:00开演,第二场21:30开演,第三场22:50开演。简介:《印象大红袍》是由著名导演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共同组成的“印象铁三角” 领衔,继《印象
〖香铺村人物〗
黄建发
黄建发,男,汉族,1965年1月生,福建邵武人,198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8月参加工作,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地质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副研究员。1980.09浙江大学地质学系区域地质专业学习1984.08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地质专业硕士研究生1987.08国家地震局地
张兆民
张兆民,男,汉族,1962年3月生,福建邵武人,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8月参加工作,省委党校大学学历。1979.09——1981.08,福建省南平师范专科学校物理专业学生;1981.08——1985.02,福建省建阳技工学校教师、副校长;1985.02——1989.08,共青团福
施宜生
施宜生(1091年—1163年),原名施逵,字必达;后改名宜生,字明望,晚号三住老人,福建邵武人。北宋至金朝时期大臣。博闻强记,少时即由乡贡入太学。政和四年(1114年),擢上舍第,试学官,为颍州教授,从赵德麟游。金兵入汴,投顺刘豫,入金为翰林学士。从范汝为义军,后获罪愆,乃北上仕伪齐,复入金,官至
冯观国
冯观国,宋代道士。邵武(今属福建)人,幼聪颖敏悟,读书多有所解,能写诗着文。长大成人后,反而厌恶世俗尘缘之纷扰污秽,于是离家出走,游于方外,浪迹江湖,逍遥山野,矢志追寻清虚妙境。尝遇异人,且授之以内丹法“凡天文、地理、性命、祸福之妙,不学而精”。餐霞饮露,内炼之功甚深。能坐于树上,仰面向天吐纳,吸太
杜西书
海军北海舰队原副政治委员。杜西书是福建邵武人,1932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班长、副政治指导员、团政委、支队政委、师政委、海军第一航空学校政委、海军航空兵政治部主任、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等职。他1961年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革命战争年代,他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五次
卢忠亮
卢忠亮(1961~1985),邵武拿口镇人。他从小热爱劳动,勤奋好学。在中学期间,品学兼优,1977年加入共青团,1979年7月毕业于邵武三中,1980年参军,分配在解放军第九十二师二七六团一连。他在当战士期间,由于能吃苦耐劳、遵守纪律、积极支援农村夏收夏种,受到连队党支部的嘉奖;在部队射击训练中,
傅国洪
傅国洪(1958~1979),邵武桂林乡上岚村人。桂林曾是个老苏区,他从小就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的熏陶,立志长大后要当人民解放军,保卫祖国,杀敌立功。1976年春天,征兵工作开始,傅国洪就积极应征,多次找民兵营长、村支书、公社武装部长表示自己的应征决心,但因年小体瘦、身高不够而未能如愿。次年1月,征兵工
陈连伙
陈连伙(1942~1981),惠安县松溪村人,出生于贫农家庭。1964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8年退伍,1971年到邵武铜冶炼厂当炉前工。陈连伙在部队时,两次被评为五好战士,3次受营、连级嘉奖。到铜冶炼厂后曾5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铜冶炼厂在他的事迹介绍上写着“不怕累,经常加班加点,勤勤恳恳,
徐祺
徐祺(1929~1986),邵武萧家坊乡登高村人。他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在登高读完初小,即在家务农。民国32年(1943)到建宁县简易师范学校读书,于民国36年毕业后分配到邵武金石中心小学任教。1949年12月,经组织调配到邵武县人民政府小教训练班学习,后在邵武县人民政府财政科工作。1951
张博
张博(1911~1971),字彦文,祖籍山东冠县,清宣统三年(1911)出生于邵武城郊。毕业于南京黄埔军官学校第八期步科。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张博与一批知识青年一起远赴印度拉姆加尔训练基地,接受伞兵训练。归国后,被当时国民党陆军突击总队任命为伞兵大队第一大队长,参加湘粤桂总-。民国34年,日军为了集中
吴世昌
吴世昌(1909~1968),原名吴世焯,曾用名吴荣光、曹伯健,原籍广东省海南岛琼海县。他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勤奋学习。民国14年(1925)春,考入琼海县立初级中学。在校时思想进步,积极参加-,于次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1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1日为响应秋收起义,吴世
王火发
王火发(1905~1972),祖籍浙江,邵武是他第二故乡。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6岁时开始替人放牛。民国11年(1922)随父流落到福州一带靠租种客田和帮人打短工为生。民国27年抗战爆发,福州沦陷,又举家迁到邵武,在郊区屯上乡洛田村落户务农。继又迁邵武城关,先后在东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