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海龙街道
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荔湾区 > 海龙街道人物

海龙街道人物

江沛扬
江沛扬,男,1930年8月生,广东省南海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930年8月出生于广州一个书香世家,原籍南海县,在澳门、香港读过小学。自幼受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图案系的母亲影响,并师从广东著名漫画家叶因泉。读中学时开始画漫画,1949年5月第一幅漫画处女作发表于香港星岛日报。50年代初在中山大学中
宁焕美
宁焕美,女,山东人。1947年出生,共产党员,是广州市公安局荔湾区分局昌华街派出所责任区民警。她1964年参加公安工作至退休,己在责任区民警岗位上工作了三十五个春秋。在这平凡的专区工作中,虽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有平平淡淡的琐碎,但她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穿街过巷,深入辖区,做群众的贴心人。
陈铿
陈铿,1962年生,198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8年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课程结业,2006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研究生课程结业。任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大学
大汕和尚
大汕(1633-1705)俗姓徐,字厂翁,号石濂,江苏省吴县人。他的挚友曾灿说他"幼而警敏诡秘"。画仕女,作诗有佳名,有故出家,踪迹诡秘。后当长寿寺住持。与岭南名士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等结交朋友,后偕构恶。康熙三十四年(1695)不畏艰险,前往安南(今越南)顺化,主持佛事,深受尊崇,被尊封为"国师
郑绮文
郑绮文,出身于粤剧世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在中山文联的红旗剧团与古耳峰、李自由、关文峰、王芝兰等常到农村演宣传戏,任花旦。由于年纪尚小,其母不时随团照料,后回广州参加靓少佳的新世界剧团,并拜著名的粤剧演员郎筠玉为师。在靓少佳、郎筠玉的悉心指导下,艺术上大有进步,很快成为粤剧著名演员。郑绮文的
郎筠玉
郎筠玉:(1919年-2010年8月12日)女,广州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粤剧名伶。出生于广州粤剧世家。她父亲在广州曲艺界当掌板师傅,且是二胡高手;母亲是双目失明瞽师,以唱《小青吊影》、《仕林祭塔》成名。郎筠玉自幼喜爱戏曲,师从“大喉泰斗”熊飞影学唱大喉。年稍长,随父到广州各大公司天台演出场所跟全
麦杰初
麦杰初,1954年8月出生,西塱村人。少年时便在家务农,青年时已掌握娴熟的蔬菜种植技术。1984年,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麦杰初便在自己承包的责任田里种植1.8亩蔬菜,由于种植技术好,获得可喜收成。1985年,他将菜田面积从1.8亩扩展到3.6亩。1988年,蔬菜种植面积更达7.8亩(2000年已减
霍应波
霍应波,芳村人,1958年11月出生,农艺师,中国花卉协会理事。1996年被评为全国青年星火计划带头人。1998年被推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芳村地区第一位全国人大代表。1987年,霍应波在东漖镇海南村创办广州市波园观赏植物园(后改名为广州市波园花卉有限公司)。至2000年,波园花
叶志德
叶志德,1938年出生于芳村,少年时代就非常喜爱栽花,常常学着大人的样子扎作菊花。青年时代,叶志德到花场拜师学艺,他勤于钻研,把房前屋后的空地作为提高自己技艺的实验场,研究菊花在不同季节的生长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叶志德已掌握不同季节、天气的栽种、扎作、花期调控等技艺。他不断扎作艺术感较强的艺菊,终
陆学明
陆学明,1922年12月出生,祖籍广东省南海县(区)南庄,其祖父辈迁居花地后开设翠香园,成为有名的盆景世家。翠香园以栽培中高档艺术盆景出名,陆学明的父亲是一位擅长栽培盆景的园艺老艺人,陆学明自幼随父学习盆景栽培技艺,耳濡目染,也爱上盆景栽培这一行。陆学明从事盆景栽培50多年,他栽培盆景讲究技艺,讲究
郭兴荣
郭兴荣,1951年10月出生,东漖村人。他于1989年辞去海南省三亚市某总公司总经理职务,回到家乡东漖村,被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兼村长,1991年被选为党支部书记。他富有进取精神,对发展经济有着独特的思路。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以土地为根本,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率先在广州市的村一级实行股份合作制,创立东鹏集
杨润
杨润(1928—1998),出生于东漖镇茶滘村三丫涌。年轻时当过搬运工人,常在大冲口码头、仓库搬运货物,练就健壮的体魄。他性格平易近人,许多搬运工人愿与其共事。后来,他回到农村,先后在沙冲、坑口做长工。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后,芳村区进行了土地改革、清匪反霸和收缴黑枪等运动,苦大仇深的杨润,积极
叶树
叶树(1924—1990),东漖镇葵蓬村凤溪人。1940年,凤溪村成立中国共产党凤溪党支部,并成为珠江纵队的活动据点之一。叶树于194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成为支部最年轻的共产党员,也是珠江纵队的交通员。由于他个子小,不易引起敌人注意,支部有情况要向上级紧急报告时,都由他送到交通站。他经常到南海县的平
吴耀南
吴耀南(1915—1996),1915年出生于白鹤洞。1939年起在白鹤洞、梯云路、芳村等地从业中医。1958年6月在广州市郊区联合诊所任中医师。1966年6月起在芳村卫生院任中医师。1979年4月,广州市革命委员会授予他“名老中医”称号。1980年4月晋升为中医主治医师。1988年1月晋升为副主任
刘奕鹏
刘奕鹏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分局昌华派出所副所长,1974年8月出生,1998年4月入党,大学文化。刘奕鹏同志担任西关大屋社区民警以来,在日常工作中,从帮扶社区特困救济户、照顾社区孤寡老人、解决社区邻里纠纷等一系列涉及群众利益的平凡琐碎事做起,获得了群众的信任。他不断探索社区防范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马万祺
马万祺,1919年10月21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南岸村,大学学历,澳门东亚大学工商管理荣誉博士学位,暨南大学名誉博士。马万祺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澳门中华总商会永远会长,澳门镜湖医院慈善会永远主席,澳门大华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马
陆铎生
陆铎生(1944.3---)1959年至1962年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因病退学,1965年至1978年荔湾美术社设计,1978年1995年荔湾美术设计公司行政副经理,1995至今荔美广告装饰工程公司行政副经理,1985至1988年华南成人文艺大学绘画专业大专毕业。 主要成就:1964年水彩《大北新貌》参
曾喆
曾喆(1972—2001),1972年9月30日出生于广州。曾喆的祖父母、父母亲曾居住在荔湾区逢源北街25号。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然而在美国纽约遭遇2001年“911”-后,曾喆的名字和他舍身救人的事迹,传遍中国、美国和全世界,这一闪耀着光辉的名字,永存于世人心中。曾喆的父亲曾柱华在东风印刷厂当美工
邝如章
邝如章(1945—1992),广东省南海县人。1965年在广东省电力学校电力专业毕业后,在荔湾区黄沙街黄沙仪表组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1992年,先后担任过东风电器厂生产领导小组副组长、荔湾区东风电工合金厂负责人、东风电工合金厂厂长和广州市电工合金厂厂长与党支部书记等职务。曾当选
李少芳
李少芳(1920—1998),女,广东省南海县(今荔湾泮塘)人。她自幼酷爱粤曲,13岁时(1932年)师从莫志勤学唱平喉。同年起在广州、佛山等地演出,并在广州市河南(今海珠区)大基头的建南茶楼演唱。16岁时,得小明星、徐柳仙、张月儿、张惠芳等曲艺名家的指导,在省、港、澳等地同台合演。抗日战争期间,她
黄志坚
黄志坚(1919—1994),祖籍广东省台山县,1919年生于今荔湾区西关的一个华侨家庭。父亲是一位能诗能文,与书画艺术界来往密切的开明绅士。1932年以前,黄志坚随父母辗转于广州和香港两地生活与学习。1932—1942年,黄志坚定居香港,曾先后在建邦学校、英陶书院、汉文师范中学和岭南艺院读书。19
廖奉灵
廖奉灵(1903—1994),女,祖籍广东省番禺县。1903年3月20日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长大。其父廖德山曾是孙中山的同班同学,毕业后又与孙中山同时在澳门行医,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多年,他主张教育救国,曾开办过一所中学,10个子女中有8个当过校长。廖奉灵年幼时即受其父教育救国民主主义思想影响
黄志文
黄志文(1929~1983),广州市人,家住荔湾区逢源路宝源中约。1952年毕业于岭南大学农学院,分配到普宁县流沙葵潭农场搞农业科研工 作。1956年调到广东省农业局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曾任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广东省内的惠来、东莞、梅县、普宁、新会、潮阳、澄海、乐昌、兴宁等县和白杨村柑桔场的柑园里,
楚岫云
楚岫云(1922~1980),女,原名谭耀銮,广东东莞县人,生于广州,住多宝街宝义二巷。童年时期经伍式贤介绍到香港随粤剧名流巢雪舟学戏,后又跟粤剧武打家伍冉明练基本功,从低层的 “梅香”角色做起。不久廖秀芳把她介绍到落乡班和下四府班,很快就成为第二花旦。后又由她推荐到上海,跟小生白驹荣拍档。民国27
朱庸斋
朱庸斋(1920~1983), 原名奂,字涣之。原籍广东新会县,世居西关。出身书香世家,为晚清秀才朱恩溥的儿子。幼时研读古典文学,尤酷爱词章,随陈洵学词,13岁能吟诗,深得老师喜爱。青年时以词知名,长期系统研究词学,提出填词以“重、拙、大”作标准,后又加“深”字,对词学发展作出了贡献。除词学外,偶作
林堃
林堃(1917~1985),原籍广东新会,出生于西关十八甫南路。少年时在桨栏路信兴颜料店当“后生”(见习生),后跟扁担木偶师傅流浪江湖学艺。民国26年(1937)广州沦陷前参加广州少年抗日先锋队,参加“奔风剧社”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后在韶关广东儿童-任语文和戏剧教师。民国28年开始研究并编演木偶戏
罗广荫
罗广荫(1913~1988),广东南海县人,出身中医世家。自幼随祖父罗萼初学医,尽得祖传治疗“脚气”之秘诀,医术驰誉南海县西樵一带。民国23年(1934)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后在广州光复北路540号挂牌开业。1956年带头组建光复第一中医联合诊所,任中医师、所长。1957年8月任健全联合诊所常
杜明昭
杜明昭(1913~1966),广东南海县人,民国16年(1927)在广东省中医药专门学校肆业。民国22年大学毕业后,在龙津东路开设诊所行医。民国35年任广州市中医师公会理事。民国37年任广东省中医师公会理事。1951年任广州市中医学会筹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区医务工作者抗美援朝行动委员会广州分会委员、
崔强
崔强(1912~1980),广东南海县人。13岁在佛山叶吉旦店当学徒。16岁开始进入饮食业学艺,曾在香港镇海楼当学徒。民国21年(1932) 在香港延香茶楼当服务员,后随崔焰师傅学艺,研习点心制作技术,不久便能独立操作。翌年在广州西濠饭店(六国饭店)当点心师。民国26~32年间,先后在澳门中央酒店、
欧钊
欧钊(1912~1975),人称金鱼钊,原籍广东顺德县陈村,世居广州西关和坚里(今龙安里)。13岁开始学玉雕,其师傅林鸿光是当时玉器行业的大师,因出产花鸟、狮子等工艺品而驰誉同行。欧钊学艺专心、刻苦,学师4年,颇受器重。40年代,玉器行业能造立体玉雕的人不多,为雕凿出逼真的玉石金鱼,他购买真金鱼回家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