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
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南沙区 > 黄阁镇主页
〖黄阁镇简介〗
黄阁镇概况 全镇常住人口约11500多户,35600多人,外来人口16000多人。经沧海桑田,历经演变,原是一片冲积平原的黄阁,变成"一山三水六平原"现镇域面积70多平方公里,面向浩瀚的狮子洋和珠江出海口,毗邻港澳,与东莞市隔江相望,是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群的中心和枢杻。镇辖下14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 个农场。2007年上半年,我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3亿元,同比增长403.82%;工业生产总值246.49亿元,同比增长509.22%;全镇税收总额25.28亿元,同比增长1395.86%,镇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18万元,同比增长34.37%,各项指标增长幅度在广州市各镇(街)名列前茅。大虎炮台遗址大虎炮台遗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小虎村大虎山(大虎山岛东边偏北),属虎门炮台。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在大虎山岛东边偏北,坐西南向东北,炮台始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由两广总督……详情黄阁麦家祠在南沙区黄阁镇莲溪村,发现这里竟还隐藏着一座鲜为人知的大型宗祠建筑群———麦氏宗祠,其规模和建筑布局、用料、工艺等在当时堪称一流,在广州地区四大名祠中,仅次于陈家祠和沙湾留耕堂,位居第三。当……详情莲溪村麦氏大宗祠莲溪村麦氏大宗祠位于南沙区黄阁镇莲溪村宿国新街,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东侧相邻建筑西墙,北至北侧池塘南边线,南从宗祠外延5……详情麦公进夫妇墓麦公进夫妇墓位于南沙区黄阁镇东里山塘大鹤山(犁头嘴),年代为元,类别为古墓葬。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北从墓(华表)边线外延10米,南、西从麦必达、……详情蕉门烽火台蕉门烽火台位于番禺黄阁镇蕉门村蕉门山上。古时蕉门山东临虎门水道,西临蕉门水道,蕉门滘横贯东西。蕉门山居滘北岸正中,地处水路要冲,故设烽火台。台高4米、台底宽10米,台顶直径2.50米,成圆锥……详情黄阁镇特产与美食小虎麻虾小虎麻虾小虎麻虾是黄阁镇小虎、沙仔一带所产的名优水产品,其虾型靓,肉质爽脆,味道鲜甜,蛋白质高,熟虾色泽鲜红油润有光泽,深受消费者的欢迎。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该品种需求日趋量大。19……红番薯红番薯糖份高、淀粉低、纤维少、味香浓、软滑可口。 “蕉门红”番薯产于黄阁镇蕉门村,并因薯块皮肉均呈红色而得名。已有一百多年的栽培历史,据说清末期间曾是贡品。“蕉门红”番薯具有薯体偏小而均匀,含糖份高、……蕉门红番薯清末期间曾是贡品。个小,皮红,肉似蛋黄,糖份高,淀粉低,纤维少,薯香味浓。其香、甜、滑的品质是其它番薯所不及的。因土质关系,番禺只有黄阁镇蕉门村一片几亩大的土地能产这种番薯,故称“蕉门红”一年生或多年……黄阁镇民俗文化黄阁麒麟舞“黄阁麒麟”已盛行一百多年了。百多年来,每逢佳节喜庆,神诞醮会,秋色出游,农民就舞起麒麟表达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故民间有“麒麟献瑞”一说。黄阁麒麟舞来自民间,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经民间艺人……黄阁镇名人张友良黄阁大井村张姓始祖,南宋时人。至今子孙不断繁衍达数万人,遍及黄阁大井、乌洲、亭角、蕉门等村以及番禺石碁镇石岗村等地。……
〖黄阁镇特产〗
增城丝苗米
增城丝苗米,广东省增城市特产。增城市朱村街是丝苗米的原产地,该品种属优质籼稻品种,稻谷细长、米泛丝光得名,素有米中碧玉、中国米王之称,与增城挂绿荔枝齐名,在清朝末年已驰名海内外。“丝苗”是增城市的特优水稻品种。丝苗米米粒细长,无腹、心白,透明晶莹。丝苗米饭软硬适中,芬香可口,素有“米中之碧玉”、“饭
从化荔枝蜜
从化荔枝种植面积就达30多万亩,荔枝产量占广东5成以上,是荔枝蜜的重要蜜源。从化荔枝花期较晚且长,开花期较晚,其花期从3月下旬至4月下旬,持续有一个多月。丰富的蜜源资源,不仅满足了本地蜂群采集荔枝蜜需求,每年荔枝花开还吸引大批外地蜂农踊跃到从化放蜂采蜜。从化荔枝蜜,广东省从化市特产,该产品以荔枝主要
钱岗糯米糍
从化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地势自北向西南倾斜,北部为山区,中南部和西部为河谷平原、丘陵、小盆地、台地交错。太平镇位于从化市的南部,是著名荔枝品种“糯米糍”的主要生产基地,地势较平坦,形同天然小盆地,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灾害相对较少,气候环境极其适宜荔枝等水果的生长。色泽鲜红,外形美观,果大核
老火靓汤
老火靓汤又称广府汤,属于粤菜系。是广府人传承数千年的食补养生秘方,慢火煲煮的中华老火靓汤,火候足,时间长,既取药补之效,又取入口之甘甜。广府老火汤种类繁多,可以用各种汤料和烹调方法,烹制出各种不同口味、不同功效的汤来。具有地方特色的“靓汤”,阿胶红枣乌鸡汤、山药茯苓乳鸽汤、玉竹百合鹌鹑汤、黄精枸杞牛
云吞面
云吞面又称竹升面,是广州特色小吃,起源于广州,粤菜系。主要分汤面(大地鱼上汤搭配猪油韭黄)、捞面、炒面(需要将面先蒸后炒)。云吞面是一种在中国十分普遍的食品,以煮熟的云吞和竹升面,加入用大地鱼、虾皮、瑶柱、鸡煲成的清汤配上猪油韭黄即成。一般来说,云吞面由三部分组成,以汤和面为重,其次云吞,评价一碗云
沙河粉
沙河粉,简称河粉,外文名Shahe noodles,是广东省广州地区一种大众化的传统名吃之一,主要食材为大米。属于粤菜,口味滑,爽软韧柔劲道。因此粉最早出自广州市沙河镇而得名。用米浆蒸成薄粉皮、再切成带状,烹饪时间为15~30分钟,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铁、磷、钾等营养元素,易于消化和
〖黄阁镇景点〗
蝴蝶楼
蝴蝶楼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蝴蝶楼位于南沙区东涌镇鱼窝头村广州市双钱糖业有限公司内,年代为20世纪30年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建筑外墙外缘外延5米,西北至相邻建筑外墙线。建设控制地带:东、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0米,北
荷兰鲜花王国
一个充分展现荷兰风情,以“郁金香”为主题的荷兰鲜花王国落户南沙。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奉上新年最美丽的礼物,从此为南沙新区增添了一个以荷兰人文风情为主题的旅游景点。荷兰园是一个真正拥有欧洲文化底蕴的花卉公园,浓郁的欧洲风格、热情幽默的荷兰人文风情、多姿多彩的犹太人商业本色,为花园的国际化铺满了美轮美奂的七
〖黄阁镇人物〗
张友良
黄阁大井村张姓始祖,南宋时人。至今子孙不断繁衍达数万人,遍及黄阁大井、乌洲、亭角、蕉门等村以及番禺石碁镇石岗村等地。大井村大井村位于黄阁镇的西南面,是黄阁镇城镇中心村之一,由大井旧村、南湾村两个自然村和一个中心村组成,是一个全征地村。全村共分22个生产队。现时全村总户数1435户,总人口4719人。
麦必达
黄阁村麦姓始祖。南宋咸淳九年(1273),中原汉人南雄珠玑巷麦必达兄弟5人携眷南迁黄阁定居,是为麦氏黄阁始迁祖,也是南迁黄阁的开山鼻祖。必荣一脉后迁东莞,祠在乌沙,官至奉政大夫、再升朝议大夫。麦必达,字尚礼,在黄阁垦荒、筑堤、护田。麦必秀,字尚义,官至江西南康县正堂,后携眷迁南沙。有子名倜,字挺芳,
朱中阳
南沙开村朱姓始祖。朱中阳的祖父朱羡,号粤山,原籍徐州古丰郡。因护送宋帝赵罡南下,到新会崖山勤王。宋亡,朱避居东莞归德山门(即今宝安福永镇),死后与赵氏合葬于新安上山门叶姓村后山。朱中阳迁居南沙深湾村约在元代至顺年间(1330年左右),距今约有680年,传至四世朱南峰,生下四子,取名依次为“宝、碧、金
李敬达
黄阁大塘村李姓元代始祖(1341—1403),字公用。后裔至少有26代数千人分布在黄阁大塘村及国内外,其中现居大塘村的就达3000人之多。其墓位于黄阁大塘村大仁山,建于元代,原墓碑已毁,1997年秋重修,新碑书“显四世祖敬达李公之墓”,墓穴保存完好。
罗文秀
据传,罗氏族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从中原南迁广东南雄珠玑巷,再而南迁番禺罗边、傍岗、罗家,继迁往东莞厚街。明朝天启年间(1621—1627),罗文秀从东莞县厚街出发,以贩卖小食麻糖为生,游走四乡,随后到今南沙大岭界村定居,建立村落。是南沙罗姓之祖。罗文秀生有二子,长子罗圣进后人主要居住罗屋,有
吴祖胜
吴祖胜, 鸦片战争抗英爱国烈士。南沙横沥镇人。1839年,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为加强珠江口沿线防备,招募渔民、疍户壮丁5000人。横沥村民吴祖胜、张凤、赵某,出于爱国义愤参加壮勇。初驻南沙大角山炮台,继调至虎门参与烧毁鸦片,后在鸦片战争的抗英战斗中壮烈牺牲。1840年,村民为纪念这三位义士,在村里
朱灿华
朱灿华,大革命时期革命烈士。南沙区塘坑村的朱灿华、朱建勋、朱倩如,板头村的黎本生、黎维新,东井村的黎七凡,林傍岭村的罗良,于1925年1月由东莞县农民协会选送赴广州参加农-动讲习所第三期学习。同年2月结业回乡,以塘坑、板头、东井、林傍岭等村为据点,发动群众成立农会,开展农-动。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进
陈燮霞
陈燮霞,中国女子举重队队员,来自八一队,属于典型的女子力量型身材。2007年首次参加世锦赛,就夺得女子48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冠军。2008年奥运会获得48公斤级金牌,这是中国代表团在-上夺得的首枚金牌。职业生涯2004年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48公斤级季军;2005年全国女子举重冠军赛48公斤
冼星海
冼星海(1905-1945),广州番禺人(现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贫苦渔民家庭。父亲早逝,童年随母亲和外祖父生活,常受母亲唱诵的儿歌、粤曲的熏陶,自幼萌生了对音乐的爱好。冼星海在广州岭南大学附中宣统三年(1911),外祖父病逝,冼星海随母亲至新加坡,靠母亲做佣人维持生活和读书。民国7年(1918)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