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苞社区人物
凌寒
凌寒 (1971~)原名李海慧。女。祖籍广东三水,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92—1997年在广告公司从事文案工作,1997年辞职专事写作至今。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红唇游戏》、《一个人跳舞》、《大王莲》、《伴游夫人》、《独自狂欢》,多部长篇被报刊连载。中篇小说《流
卢绍武
卢绍武 (1943~)笔名雷皿、大朋。广东三水人。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新闻专业。历任陕西省《西安晚报》、记者,西安市委组织部、团市委干部,西安市委办公厅《西安通讯》室、市委办公厅秘书,中央-委员会纪检二室借调干部,《深圳特区报》文艺部主任,高级。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评论
黄祝蕖
黄祝蕖(1877~1945),原名黄荣康,号凹园,广东三水县芦苞人。18岁赴南海平地堡当蒙馆教师。民国9年(1920)正月,在广州河南冼涌(今海珠区堑口附近)办学塾,初时学生只有9人,四年后迁校到西关冼基东,与岑立峰、岑荔圃三人合馆设教,学生百余人,改名南阳学塾。馆内庭院雅洁,培植棕葵,盎然翠绿,因
陈晖成
陈晖成(1885~1973),字誉礼,广东三水县人。光绪二十五年六月往日本横滨侨办大同学校读书至毕业,光绪三十年(1809)八月留校教书。翌年八月在日本大森体育会体操学校学习。光绪三十四年在日本医则补习学校补习,同年八月经考试获得清朝官费在东北帝国大学医学专门部留学,毕业后在该校宫城病妇产科当研究生
区金浦
区金浦(1905~1988),字明远,广东三水县人。幼年家境清贫,13岁随叔父到香港一间机器厂当学徒,满师后就返广州跟随叔父学造皮箱、皮件,从事小手工业。期间目睹劳苦大众贫病交加的惨状,决心学医为贫苦大众治病。民国15年(1926),区金浦考入广东省中医药专门学校,于民国20 年毕业,在带河路朱存德
黄棨
黄棨(1908~1976),原名黄耀棨 ,字广厦,号少痴,广东三水县芦苞人。自幼勤奋好学,少时从三水县立中学转广州南海中学读书。25岁毕业于广东国民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与父亲(黄祝蕖)开办祝蕖补习学校,任校长。广州沦陷时,回家乡继续办祝蕖国文专科学校。芦苞失守后,举家迁入曾洲茶园村,被推选为三水中学校
何慧明
何慧明,女,1948年8月出生,广东三水人,中师学历,中共党员。1969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广州市横江农场新星小学、从化流溪小学任教,1995年8月调西宁小学任校长。任西宁小学校长期间,她带领全校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开展数学科珠心算课题研究取得突出成绩。1995年9月,被广东省人事厅、广东省教育
梁朗生
梁朗生(1907~1987年),广东三水人。民间剪纸艺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师。生于祖传剪纸手工业之家,父兄在佛山福禄路开设“泰昌号”,经营剪纸、木版年画等。少年时跟随其叔公学习剪纸艺术,擅长于剪花鸟、纹样图案、民间故事等。梁朗生对佛山剪纸的发展历史、技术方法及其特色、纸料和颜色的运用,以及作品的使用与
杨启泉
杨启泉(1956~1992 年), 三水市大塘镇人。佛山市-城区分局永安派出所所长。1992 年12 月7 日晚, 他在盘查犯罪嫌疑人时牺牲。1975 年, 杨启泉参加大塘镇社教工作队, 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应征入伍。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战斗中表现突出, 先后5 次受到嘉奖。在一次激烈战斗中
陆伟东
陆伟东(1968年~1991年),南边陆坑村人。1983年7月,在南边镇中学初中毕业后,在家乡务农。1987年11月至1990年5月,陆伟东在南边镇水泥厂工作,他爱厂如家,任劳任怨,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陆伟东在他不长的23年人生岁月中,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这种乐于
陈伯赐
陈伯赐(1896年~1991年),字奕民,西南杨梅西村人,基督教徒。幼年在村中读书,稍长就读于西南镇。以勤学纯朴,得西南美籍传教士罗姑娘之赏识,偕赴美国并助其入医科学校学医。经十年半工半读,获美国医学博士。30岁时归国,初在广州公立医院当医生及执教。数年后在广州市惠福路自设医馆行医。擅外科手术,与当
邓碧云
邓碧云(1926年~1991年),原名芍芙,白坭清塘村人。独生女,家富裕,自幼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邓自小喜爱戏剧,投于粤剧名伶肖兰芳门下习艺,与罗艳卿、芳艳芬、林家声等乃同门师弟妹。民国33年(1944年)首次在陈锦棠的锦添花剧团担任正印花旦。民国35年~36年(1946年~1947年)间参加宝鼎剧
李冲
李冲(1921年~1988年),幼名日新,笔名李小云,南边李坑村人。先后在香港土木工程学院和香港中国新闻学院肄业。民国31年(194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香港“八·一三”剧团副团长兼编导,中共东江纵队《前进报》。民国35年(1946年)在香港《华商报》工作。翌年参加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先后任该社
杜梅和
杜梅和(1905年~1987年),字冠卉,白坭周村人,北京通才商业专门学校毕业。初为广东省银行行员,得广东省银行行长顾翊群的赏识,历任广东省银行稽核、经济研究室主任、汇托部经理、总稽核、总管理处主任秘书、总秘书。后更得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的信任,任中国茶叶公司协理、总经理、中国农民银行襄理。民国3
谭维汉
谭维汉(1896年~1986年),芦苞谭基村人。1918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学堂(中山大学前身)。民国15年(1926年)考取庚戌赔款留学金赴美国深造,初入士丹佛大学,后入加州大学。因留学金不多,只有半工半读,且甚间歇,八年始毕业,获硕士及教育学博士学位。留学时期被选为世界学生联合会主席。民国25年
梁锡鸿
梁锡鸿(1889年~1984年),原名英才,字育之,祖籍清远县,世居西南镇。父炽甫乃清末秀才,在西南镇开信孚银铺,为县内名流。锡鸿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敏。稍长,入学广州时敏学堂,以优异成绩毕业。清宣统二年(1910年),自费留学日本,攻读于明治大学,获法律学士。民国2年(1913年)归国,与叶咏林等
苗秀
苗秀(1920年~1980年),原名卢绍仪,三水县籍人,生于新加坡。著名作家,笔名有文之流、闻人俊、军笳、夏盈、苗毅等。父摆摊卖药,母摆档卖烟,家境困窘,仍勉力供儿入学。苗秀自小受英文教育,通过勤奋苦学,17岁便用华文在郁达夫主编的《星洲日报》副刊《晨星》和《星光画报》上发表短篇作品,甚得郁的赏识并
郑志安
郑志安(1955年~1979年),乐平大旗头村人,父亲早逝,靠母亲和哥哥郑宏安抚养长大。哥哥郑宏安很关心志安的成长,经常教育他要学习文化知识,志安读到高中毕业。郑宏安是共产党员,经常教育弟弟要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乐于助人。老师的教育和学习英雄模范公而忘私、舍已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志安逐渐懂得了人
叶朝章
叶朝章(1881年~1978年),字襄挺,芦苞叶洲人。在广州圣约翰医学校毕业后,任两粤医校讲师。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任博济医院西医师,翌年与友人创办光华医学院,亲任教授,为培养医学人才不遗余力。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广州组织西医同业会,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叶擅长内科、外科治疗,对传染病
赵念堂
赵念堂(?~1976年),又名赵强,西南张边村人。1930年广东航空学校毕业。抗战初期,任福建厦门空军教官,其后任福建航空队队长,统领战机30余架。1942年至1947年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胡宗南座机机长。1949年在香港参加“两航”起义驾机回归大陆。后在广州、武汉、昆明等民航部门工作。60年代,升
叶启芳
叶启芳(1896年~1975年),金本安溪村人。燕京大学毕业,受聘于香港合一堂孤儿院当干事。香港海员大-时,受新思潮影响,于民国14年(1925年)返广州,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主讲经济学。后调任广东武装团体训练班政治部副主任。民国18年(1929年)赴上海,应商务印书馆之约,翻译德国毕尔《社会斗争史
欧芳
欧芳(1890年~1974年),原名汉章,芦苞欧边村人。幼丧父母,姑母怜其孤独,携回抚养。稍长,在广州一小店当童仆。18岁时,远走越南。因多年在海外受民主革命宣传影响,当闻孙中山义师讨袁,遂加入华侨 营,回国参加北伐。初任班长,后在姚雨平部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营排长。孙中山逝世后,退伍回乡,在芦苞镇
邓警亚
邓警亚(1890年~1973年),白坭镇清塘村人,邓慕韩胞弟,好学擅文,才华独具。受胞兄影响,早年加入同盟会和进步文学团体南社。曾跟随孙中山奔走革命,长期在海外南洋一带办报,担任,从事宣传活动。清宣统二年(1910年),任广州《平民日报》主笔。清宣统三年(1911年)7月与潘达微在广州合办《平民画报
陈乐舟
陈乐舟(1948年~1972年),芦苞虎眠岗村人。家贫,年幼时在虎眠小学就读。因家中劳力不足,又有两个弟弟,生活较困难。当他刚读完初小,就只好停学务农,以减轻父母的负担。由于从小参加劳动,使陈乐舟养成了勤快的习惯和俭朴的品格。父母经常教育他要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乐舟很早就树立了爱国家、爱集体、关心他
陆焕光
陆焕光(1943年~1971年),金本江根村人,他一家在旧社会受尽资本家的剥削和欺凌,过着悲惨的生活。1949年10月,家乡解放。陆焕光受到苦难家史的教育,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对旧社会的恨,对新社会的爱。父母亲要他听共产党的话,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谆谆教导,这些为陆焕光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为社会
钱亮存
钱亮存(1894年~1971年),原名照明,南边大远坑村人。幼丧父,家清贫。稍长随叔父瑞庭往东北,在营口县立商业专门学校毕业后,助叔往东北的牛庄、海参威及苏联西伯利亚等地采购参茸回粤发售。几经寒暑,渐有积蓄,并发明生晒野山人参,在药行初露头角。民国10年(1921年)与亲叔父星晃合资,在广州开设宁济
邓慕韩
邓慕韩(1881年~1953年),白坭清塘村人,世居西南镇。从祖父辈起经营茶叶、典当业,乃县中富户。邓少年时代就读于广州,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东京弘文学院,与当时留日学生中的胡汉民、朱执信、廖仲恺、胡毅生、何香凝等交往密切。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邓
程鸿博
程鸿博(1893年~1953年),又名达夫,西南上九村头村人。初在佛山和香港当工人。民国14年(1925年)参加省港大-,并入广州劳动学校学习。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5年(1926年)初派回三水县组织工农运动,10月,调任中共广州市金属业总工会支部组织干事。民国16年(1927年)任中共香港支
苏子衡
苏子衡(1876年~1954年),乐平禄步村人。早岁从商,民国13年(1924年)成立香港油麻地轮船有限公司,为创办人之一,任该公司董事多年。并开设苏衡安药材号数十年,经营有术,业务兴盛。为香港中药联0创办人,连任多届主席。子衡热心社会公益,对家乡尤具热忱。抗日战争时期及三水县历次水灾、战祸的救助皆
陆兰培
陆兰培(1893年~1956年),金本九水江村人。兰清胞弟。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安南(今越南)加入同盟会,后随兰清返广州参加辛亥革命,先后任国民革命军副营长、营长、团长等职。参加北伐战争,任第二旅旅长。民国19年(1930年)卸甲从商,在广州市开设陆兰培药房,其创制的行军油行销一时。在此期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