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平南镇
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灵山县 > 平南镇主页
〖平南镇简介〗
位于灵山县城西部,距县城16公里,面积112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100个自然村,总人口53078人,其中农业人口51296人。有耕地面积2023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486公顷。粮食产量22836吨。农业总产值7612万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07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12.5%。财政收入3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1元。 在桃禾、白花建有茶叶生产基地,塘肚-勒菜公路沿线建有荔枝、龙眼、板栗等名特优水果长廊。1999年,茶叶种植面积590亩,产值286万元,水果种植面积43360亩,产量6043吨,其中:荔枝21883亩,龙眼14525亩。1999年该镇加大对竹编生产管理,年内实现竹编产值4670万元。
〖平南镇特产〗
灵山荔枝
灵山荔枝是指产于广西灵山县的荔枝,灵山县种植荔枝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据灵山县志记载,荔枝种植始于唐朝,宋朝已有较大发展。截至2015年,灵山县荔枝种植面积55.53万亩,产量12.5万吨,品种有三月红、妃子笑、黑叶等35种,其中以三月红、妃子笑、黑叶、灵山香荔的面积和产量最大。灵山荔枝以果大、色美、
灵山凉粉
凉粉草,又叫仙草、仙人草、仙人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坡地、沟谷的小杂草丛中,分布广。在当地山区的山沟河边都有野生的凉粉草生长。凉粉草株型形态有直立型、半直立型及匍匐型等。叶有卵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叶沿锯齿状,叶色有黄绿色、浅绿色及浓绿色。茎呈方形,颜色为绿色、淡紫红色、深紫红色等;茎蔓长可
灵山大粽
大粽 灵山大粽是采用灵山优质龙渊野生大糯米,野生粽叶,板粟,虾米,猪肉等配料。根据民间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民族特色产品。该产品“糯而不糊,肥而不腻,美味可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小吃及送礼佳品。 据中医文献记载:包粽子的材料有“补中益气,固肾缩
灵山奶水牛
一.产品介绍灵山奶水牛生鲜乳色泽纯白,奶香浓厚,质量优良;肉色泽较深,多呈深红色,有紫色光泽,肌间脂肪含量少且黏性小。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灵山县地处广西南部,是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腹地,具有“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县境地貌以丘陵为主,属六万大山和十万大山余脉。灵山县属
灵山绿茶
灵山县种植茶叶历史悠久,据记载,自元朝开始灵山县就有零星茶叶种植,大面积栽种也已有 500 多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粤西溪漫琐记》上就记载了灵山双凤茶是壮乡地方上负有盛名的茶品。灵山绿茶以形秀、色美、汤亮、味醇、香高、耐泡等特色著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赞誉。 曾荣获1988年“农业部优质产
大红梅杨梅
大红梅杨梅选育单位:广西灵山县水果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品种来源: 在灵山县太平镇九冬村野生杨梅林中发现的优良单株,经选育而成。特征特性:树冠近圆头形,主干明显,较光滑,树皮灰白色;新梢青绿色,枝梢分枝角度中等;叶革质互生、倒卵状长椭圆形,长5.7-11.1cm,宽 1.6-2.6c
〖平南镇景点〗
苏村古建筑群
苏村古建筑群为灵山县文物保护单位。苏村古建筑群位于灵山县石塘镇苏村村委会苏村,年代为明至清,类别为文物建筑。2017年12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苏村村:苏村村…… 苏村村
萍塘村古建筑群
萍塘村古建筑群为灵山县文物保护单位。萍塘村古建筑群位于灵山县新圩镇萍塘村,年代为清,类别为文物建筑。2017年12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萍塘村:萍塘村…… 萍塘村
仇氏古建筑群
仇氏古建筑群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仇氏古建筑群位于灵山县太平镇太平村、永安村,年代为清,类别为文物建筑。2017年12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平村:太平村…… 太平村
〖平南镇人物〗
葛国科
葛国科,男,汉族,1977年8月出生,广西浦北人,199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7月参加工作,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作物学专业毕业,农学博士学位。1996.09--2000.06广西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学习2000.09--2003.06广西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学专业
范略
范略,1916年10月16日出生,广西浦北县人,大学学历,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广州医学院的创办人之一。1958年9月学院正式成立,主持学院党委工作。曾任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越秀区委副书记。离休干部,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2012年4月12日凌晨3时30分不幸在广州逝世,享年96岁。
冯恩珍
冯恩珍,女,汉族,1978年4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张黄镇卫生院妇幼专干。付出青春时光,用心照顾身落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和瘫痪在床的公婆,抚养两个年幼的儿子……冯恩珍用自己的不离不弃和无怨无悔谱写了孝老爱亲的赞歌,用朴实的行动诠释了“孝义”的大爱美德。22岁,冯恩珍在最美的年纪,与关少
刘文辉
刘文辉(?~1951),女,樟家乡高坡村新担塘地主谢普荣之妾。谢家有用玻璃瓦建造且雕花画凤的房屋几十间,每年收田租谷达四十多万斤。雇佣的长短工7人,其中丫环4人。刘文辉为人苛刻暴戾,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压迫。对雇工尤其是丫环进行肆意奴役、谩骂和毒打,人们对她非常愤恨,叫她为“咸水婆”。她每年除了向
庞荫平
庞荫平(1906~1951),原名庞俊均。别名庞隆、庞炳锐、庞兆炜,北通乡北山村明隆人。1937年毕业于国民党第一集团军军事政治学校。曾任连长、营长等职。抗战期间,在潮汕一带转战多役, 旋母病危而乞归奉侍,母殒留家治丧再无心复出。1945年1月任合浦县北塞乡(今浦北北通,下同)剿共委员会中队长;19
刘耀山
刘耀山(?~?)小江人,善长造瓷技艺。民国时期,赴越南芒街在吴仕华先生创办的协华成碗厂当师傅。传授造瓷技艺。民国30年5月14日, 越南总督德古将军蔚临芒街,视察边防,当地侨商以隆重仪式,通街搭彩门悬旗迎接。越督偕同随员数人参观协华成碗厂,琳琅满目,尤其观赏耀山作品——“八仙过海,图大金鱼缸为精妙绝
宋以梅
宋以梅(1874~1933),字伯芳,是江城乡六新村公所龙湾坪村人。幼读诗书,聪颖好学。光绪二十年(1894)他应廉州府考取廪生。宣统元年(1909)拨贡,钦授东三省盐知。孙中山革命之声兴起后,以梅东渡日本,进宏文书院攻读化学科,时与胡汉民、邹鲁诸先生结纳聚集同志创八属学会,并加入了同盟会。学成回国
吴风友
吴风友(1850-1928),字仪亭,排行第三,人称三公。福旺乡黎洞村人。自小随福江书院(现福旺中学前身)任教的父亲就读,性格刚强憨直,好习武,同治十一年(1872)投奔镇南关刘永福黑旗军,历经苦战,而积军功升授琼崖镇守使。时值琼崖海盗土匪狂乱,他剿抚兼施,以抚为主,平定匪乱,嗣后,又向琼州陈州官提
林苑生
林苑生(1836~1898) ,字敏立,号翰国,福旺乡人。从小机警、有智略,曾做过小买卖,后入学,成绩甚佳。同治九年(1870)中举人,由同知加升知府衔。历任营务、管理营部的文武事工作,干得很称职。光绪十一年(1885)随广西提督冯子材克复谅山,表现出色,得同事推荐以补知府留在广西待用,后代理凌云县
阮德光
阮德光(?~?)字载锡,系福旺珠砂塘村人。同治丙寅年(1866)拔贡,候选教谕,他敦品力学,先后任教于归德、福江两书院,曾任福江书院山长(校长),成就多材,乡里称他为祭酒,著有《啸庐遗稿》一卷。
谢兰仪
谢兰仪(1921~1961),又名王云,龙镇乡新担塘村人,出生于工商业者家庭。他在家乡读完小学后,考入省立第十一中(廉州中学),这时和进步同学秘密组织读书会,阅读革命书报杂志。1937年他捐助开办费在钟屋湾村办起农民夜校,宣传抗日。1938年秋,毕业回家后,在龙门小学当教师,和寥世儒(共产党员)等开
朱玉光
朱玉光(1886—1954),原名朱玹山。大成乡北村人。乡里尊称他朱三叔。1938年秋冬,他儿子朱澜清和张世聪等共产党员回到偏辟的白石水山区,开辟革命根据地,他经常从家里拿钱拿粮资助中共地下党的活动。并利用在地方上的威信协助地下党建立群众组织和农民武装。1940年5月他卖了一部分田地,用之购买枪弹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