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
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间市主页
〖河间市简介〗
河间市位于今河北省内,属沧州市管辖。面积1333平方千米,人口77万人。邮政编码062450。市人民政府驻瀛州镇。河间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居住。三皇五帝时颛顼创制九州,河间本属高阳国,到夏商周时,河间又属冀州。河间古郡的名称已久,取名河间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在徒骇河、大史河、马颊河、覆釜河、胡苏河、简河、絜河、钩盘河、鬲津河等九河之间。河间在春秋属燕国之域,战国时期分属燕、赵二国,秦属巨鹿郡。秦始皇废封建为郡县,沿袭春秋战国旧县名置武垣县,这就是河间县的前身。直到隋炀帝大业初,以武垣县境介于沙(子牙河)唐(古寇水)两河之间,才把武垣县改为河间县。从西汉文帝至武帝400余年间,4次建河间国,其间时国时郡。隋至唐属河间郡或瀛州。五代时瀛州归契丹辖。宋置高阳关路安抚使。大观二年(1108年)罢瀛州改府,河间属之。元改府为路,仍领河间。明去路存府,河间属京师河间府辖。抗日战争时期伪政府和抗日民主政府并存,伪县政府先后属伪河北省津海道尹公署、渤海道尹公暑、河间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938年2月建立,先后属冀中区一、三、九、八公署。建国后河间属河北省沧县专区。1958年改隶天津专区,后又改隶天津市,1961年5月津、沧分后,称沧州专员公署,河间属之,1990年10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河间撤县设市,由沧州地区代管。1992年沧州地市合并,河间市由沧州市代管。河间市地处华北平原,盛产多种粮棉瓜果,尤以金丝小枣、天津鸭梨等著名。工业产品种类很多,化工、纺织、电缆均较突出。 近年来,河间已形成了以电线电缆、保温材料、汽车配件、建材、花卉、餐具为主的六大支柱产业,乡镇企业已有5个跨入国家级先进行列,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电线电缆生产基地”。市内交通发达、通讯便利。1990年,河间撤县设市,1997年通过国家小康验收。全市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至1998年河间辖7镇13乡,615个行政村,179241户,总人口745557人,人口密度为559人/平方公里,有汉、回、壮、满、蒙古、朝鲜、苗、土家、藏、彝、布依、侗、瑶、白、傣、黎、傈僳、纳西、达斡尔、仫佬、羌、仡佬、京族等23个民族,以汉族居多。另有中国籍日本人2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在河间逐步发展1980年县委总结并推广了后念祖等大队的经验,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全县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改革了“大锅饭”的弊端,但仍坚持土地、大型电力设施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仅是改变经营方式,以家庭经营为主。1984年,县委为贯彻好《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培训县乡宣传骨干1100多人,到农村中广泛宣传中央政策,继续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同时大力支持专业户、重点户发展。1979年以后,按国家规定,所有企业实行“利改税”,税后自负盈亏,1985年以后县属企业中实行厂长承包经营责任制;鼓励发展乡镇企业,乡镇、村、联合体、个体一齐上,陆续形成了保温材料、汽车配件、化纤制品、拉丝模具、食品加工、通讯器材、建筑材料、工艺制品、服装鞋帽、化工仪表、塑料制品等行业。河间之名始于战国,因处九河流域而得其名,古称瀛洲。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居京(北京)、津(天津)、石(石家庄)三角中心。总面积1333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总人口78万。河间历史悠久,英才辈出,历代在此设郡立国,建州置府,涌现出许多对我国文明史起到重要影响的人物素有“京南第一府”之称。 河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的古城。春秋时代的鲍叔牙封地束州,东汉张衡曾任河间相,三国时魏国名将张郃官拜征西车骑将军、封鄚侯,当代诗人刘长卿,世称“五言长城”,宋代名臣包拯作过知州,汉博士河间人毛苌在诗经村传授《诗经》,使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流传天下。汉武帝钩夫人,唐代大诗人刘长卿、金元医学家刘完素、民国代理大总统冯国璋、著名作家刘流等均居河间。 河间属环渤海经济区,大北京经济圈内的京津冀中心带。独特的区位优势,宽松的开放环境,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人际资源已成为河间经济腾飞的显著优势。河间以工业为主导的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形成电线电缆、保温材料、汽车配件、新型建材、餐具、通讯器材、轻纺化工等七大特色支柱产业。河间特产丰富,资源充足。地下蕴藏的石油、天然气和地热资源总储量巨大。农业正在向现代化迈进,形成粮棉林果畜牧瓜菜等十大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河间市特产〗
河间驴肉火烧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驴肉肉质红嫩、口感劲道,比牛肉的纤维要细,口感更好,没有猪肉的肥腻,也没有羊肉的膻味,所以说驴肉是走兽肉的上品的确不为过。 河间市地处广阔的华北平原中部。古代曾为河间国,汉代封河间王,是为诸侯,后又设府,地处京南交通要道,明代以后,为通往南方各地
河间饸饹面
河间饸饹面 饸饹,也叫河漏,是将豌豆面莜麦面、荞麦面或其他杂豆面和软,用饸饹床子(一种木制或铁制的有许多圆眼的工具),把面通过圆眼压出来,形成小圆条。比一般面条要粗些,但比面条坚、软,食用方式和面条差不多。豆面有时候需要加入面丹来调节面的软硬度和口感。
河间熏肉
河间熏肉 熏肉的制作大体分备料、煮肉和熏制三个阶段。备料时,选用膘肥约一寸的 二级猪肉一百斤,切成五寸见方的大块,厚度一般在寸半左右。头锅中配料:大料、花椒、茴香、桂皮、丁香,砂仁。另备大葱、生姜、蒜、甜面酱、煮肉时,先入脊肉,其它带皮肉块分层码在上面。另加大葱二斤,大蒜半斤,盐适量,最后加水淹住肉
〖河间市景点〗
左敬祖墓
左敬祖墓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左敬祖墓位于河间市大渔庄,为清古墓葬。 1993年7月15日,左敬祖墓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光明戏院
光明戏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明戏院,又名“和平剧场”,俗称老戏院子,位于市瀛州镇十一街。始建于1934年,仿天津“大舞台”形式建筑,具有中西结合的建筑特点,该院座北朝南,南北长48.4m,东西宽25m,占地1150m2,落成后,先后有戏曲界名门派名剧种的名流到此登台献艺。1945年,河间解放后
刘完素墓祠遗址
刘完素墓祠遗址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刘完素墓位于河间市东南约10公里的西九吉乡后刘守村南。“刘完素墓祠遗址” 地上封土用砖包砌,为磨砖对缝六棱枣核形塔式形状,高约5米,顶部有一球形体,底部、顶部收束,中间最大直径约2米。刘完素祠遗址为北高南低坡形台地,台地南北长100米,东西宽60米,北侧高约4米,
河间冀中烈士陵园
河间冀中烈士陵园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冀中烈士陵园位于河间市曙光西路,正门面北,大门东侧的“冀中烈士陵园”六个大字是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题写的。正门迎面为冀中烈士陵园广场,纪念馆在广场南面。陵园南端是无名烈士墓,在纪念馆与无名烈士墓之间的中轴线上,巍然矗立着高11米花岗岩饰面的冀中革命烈士纪
白求恩手术室旧址
白求恩手术室旧址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白求恩手术室旧址位于河间市东北32公里的卧佛堂镇屯庄村内。原名真武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929年重建,1939年四月,加拿大国际友人白求恩大夫率医疗队,随贺龙指挥的120师转移到河间县东北齐会地区战场,地区医院就设在真武庙内,白求恩在此工作了
河间市水上公园
河间市水上公园内绿化疏密有致,沿湖以垂柳为主,水中栽藕植莲。公园风景优美,再加上划船、游艇等各种水上活动,构成了河间水上公园的独特风格。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水上公园已成为白天赏心悦目,夜晚五彩缤纷,让人流连忘返的综合性公园。地址: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
〖河间市人物〗
柴宝良
柴宝良,男,汉族,1972年7月出生,河北省河间市人,199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7月参加工作。天津大学工业工程硕士。1990.09——1994.07河北工业大学无机化工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94.07——1998.04河北省河间市委组织部科员、办公室副主任1998.04——200
俞林
俞林(1918-1986)河北河间人。原名赵凤章,笔名俞林、任文、赵北、燕南等。1938年入燕京大学。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后在华北联大及其他单位从事宣传、教育和党的工作。解放后加入中国作协,历任中南文艺学院副院长,中南作协副主席,《长江文艺》副主编,《人民文学》专职作者
钱树樵
钱树樵(1894-1972)河北河间行别营乡钱各庄人。自幼好武,1911年拜在形意八卦名家张占魁门下,技艺精纯,登堂入室。曾随师先后在冯国璋步兵营、冯玉祥将军驻天津文庙部任武术教官。1944年,钱树樵携眷南下徐州先住富贵街福水井,后迁居林家巷。为古彭徐州培养了众多后继人才。人物传人张仁甫、宋庭顺、耿
张占魁
张占魁,字兆东,同治四年(1865年)八月生于河北省河间县后鸿雁村。民国二十七年仲夏(1938年7月),因患食道癌在天津去世,享年73岁。形意八卦掌大师,一生传授门徒学子达数千人,知名者有:韩慕侠、王俊臣、刘晋卿、裘稚和、李剑秋、赵道新、姜容樵、钱树樵、张雨亭等众多。为后世形意拳、八卦掌的发展与传播
郭子建
郭子建,化学生物学家。南京大学教授。1961年10月出生于河北河间市,河北沧州人。1982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1994年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学获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CoordChemRev副主编。主要从事金属及其配合物的化学生物
蒋雁行
蒋雁行(1875—1941),字宾臣,直隶河间人,勋二位、靖威将军、陆军上将。1875年(光绪元年)出生于直隶阜城,1895年入新建陆军,后入北洋武备学堂幼年班,1898年冬选派日本留学,入日本成城学校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队第一期步兵科,后入日本近卫步兵第四联队见习士官,1902年3月毕业,回国后
吕晓韬
吕晓韬(1893—1938),河北河间人,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三期毕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副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四师五二一团上校团长。汉族,1893年出生于河北河间,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三期毕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副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陆军第八十四师五二一团上校
张树桢
张树桢(1898-1937年),字启大,又名树一、峙轩。河北省河间市南留路人。他家是明、清两代的乡村富户。他幼时在家念私塾,后到沧县天主教会办的学堂读书。1919年8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3年8月毕业后到晋军服役。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等职。1937年,任国民党陆军第七十二师四一六团上
毕群
毕群同志生平(1939-2005)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政协北京市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毕群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8月9日1时1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5岁。毕群同志,河北省河间县人,1939年11月15日出生,1962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7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群同志1962年12月从
张守信
张守信,生于1928年4月,河北河间县人,1941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河北冀中行署、皖南皖北行署、安徽省财政厅等单位工作,历任中共安徽省委财贸部政治部办公室主任,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信访处处长,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副主任、主任,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委员,1993年12月离
石青
石青,河北省河间县人,1938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东区宁武宝联合县委书记、宁河县委书记,冀东十八地委宣传部长,东北局组织部党员管理处科长、副处长,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副处长、处副政委、处政委,哈尔滨市委组织部长,哈尔滨市香坊区委书记、动力区委书记,哈尔滨市委候补书记,哈尔滨
王峰
王峰,河北河间人,生于1917年6月,1938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中军区新华印刷厂战士,八路军120师教导团学员、师政治部组织部巡视员、师卫生部指导员,晋绥军区二野医院政治指导员、教导员,西南军区后方总医院、军区-疗养院、军区后勤部卫生部41医院政治处主任,陆军19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