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戏院

光明戏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明戏院,又名“和平剧场”,俗称老戏院子,位于市瀛州镇十一街。始建于1934年,仿天津“大舞台”形式建筑,具有中西结合的建筑特点,该院座北朝南,南北长48.4m,东西宽25m,占地1150m2,落成后,先后有戏曲界名门派名剧种的名流到此登台献艺。1945年,河间解放后,冀中行署,冀中军区机关设在河间,一些重要会议也在光明戏院召开。1947年11月2日晚朱德总司令来冀中视察时在此观看了中央旧剧实验院的演出。光明戏院自建成至1958年一直是河间唯一的一座较大、较完备的文艺演出场所,解放后曾一度改名为“和平剧场”。自建国至1965年,戏院又先后接待了中央至地方文艺团体数十个;1983年天津电影制片厂在此拍设了反映旧社会艺人遭遇的故事片《闯江湖》内景。1995年6月24日,被沧州市政府公布为“沧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2月7日,河北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光明戏院修缮工程正在施工。
2013年5月,光明戏院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属地区
河间市位于今河北省内,属沧州市管辖。面积1333平方千米,人口77万人。邮政编码062450。市人民政府驻瀛州镇。河间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居住。三皇五帝时颛顼创制九州,河间本属高阳国,到夏商周时,河间又属冀州。河间古郡的名称已久,取名河间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在徒骇河、大史河、马颊河、覆釜河、胡苏河、简河、絜河、钩盘河、鬲津河等九河之间。河间在春秋属燕国之域,战国时期分属燕、赵二国,秦属巨鹿郡。秦始皇废封建为郡县,沿袭春秋战国旧县名置武垣县,这就是河间县的前身。直到隋炀帝大业初,以武垣县境介于沙(子牙河)唐(古寇水)两河之间,才把武垣县改为河间县。从西汉文帝至武帝400余年间,4次建...河北省沧州市河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