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绪口村人物
王爱英
王爱英 (1952~)笔名刘铭。河北蠡县人。农工党成员。1969年赴内蒙古五原县插队。先后在内蒙古一机厂、天津历史研究所资料室、天津社科院文学所工作。1999年后任天津作协《天津文学》室主任、《通俗小说报》主编、《青春阅读》副主编兼《通俗小说报》主编,天津作协创研室主任。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王扶
王扶 (1938~)女。河北蠡县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二十七中。历任中国青年出版社、《-》丛刊创刊人(之一),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人民文学》杂志、副主任、主任、副主编、常任编委,编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散文集《桃花船》,科学童话集《绿色
吴金良
吴金良 (1955~)河北蠡县人。大专毕业。1972年参加工作,历任北京电机总厂工人,北京精计数器厂工人,北京第五十五中学职员,《中国红十字报》副刊、记者,《博爱杂志》、记者。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报告文学《人生黑洞》(合作),长篇传记文学《蒋氏家族全传》,长篇
张新蚕
张新蚕 (1952~)女。河北蠡县人。中共党员。1976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1968年下乡插队。1970年以后历任吉林省四平市城建局团委干事,市建筑设计室技术员,省人防工程设计院室主任、支部书记,北京人民邮电报社记者,《北京文学》杂志社,《北京纪事》杂志社副社长。2002年以后任中国网通集团
郑法清
郑法清 (1938~)笔名管蠡。河北蠡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1963年参加工作,历任天津师范学校教师,天津市革命委员会第一办公室干部,天津市委宣传部秘书,天津市出版局党组秘书,百花文艺出版社、室副主任、主任、副总、总、社长,副编审。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
郭光
郭光 (1917~1995)河北蠡县人。中共党员。保定中学毕业。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冀中挺进支队宣传干事、科长,警备团宣传股长,冀中7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干事,冀西4军区政治部宣传科干事,晋察冀军区10旅政治部秘书,晋察冀军区4纵队政治部宣传部教育科副科长、科长,驻兵第6师政治部宣传科长,西北
胡采
胡采 (1913~2003)原名沈承立。河北蠡县人。中共党员。1938年后历任山西第二战区文化抗敌协会《西线》、《西线文艺》主编,延安《大众习作》主编,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创作组组长,《群众文艺》主编,西北文联副秘书长,《西北文艺》主编,西安市文化局局长,陕西省对外友协副会长,中国作协西安分会专职副主
冉平
冉平 (1953~)河北蠡县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历任内蒙古国营9149厂技工,内蒙古铸锻厂行政干部,内蒙古电视台编剧。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电视剧剧本《东方商人》(22集)、《武则天》(30集)、《水浒传》(43集,合作),中短篇电视剧《沟里人》、《烟事》、《狗不吃回村》等,电影《一代
张俊国
张俊国(1945—)河北蠡县人。擅长中国画。1970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美术教材出版中心主任,《中国小学美术》杂志主编。1994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主办《张俊国画展》。出版有《皓月——张俊国中国画作品》。作品《蜀山黄龙景观》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山
田叔
田叔是西汉赵国陉城(今蠡县)人,,他的祖先是齐国田氏的后代。田叔喜欢剑术,曾在乐巨公的住处向他学习黄、老的学说。田叔为人刻峭廉洁,并以此自得。喜欢和那些德高望重的人交游。赵国人把他推荐给赵相赵午,赵午又在赵王张敖那里称道他,赵王任命他为郎中。任职几年,他峻切刚直清廉公平,赵王虽赏识他,却没有来得及提
田仁
田仁(?—前91年)田叔之子,田齐后裔,西汉赵国陉城(今蠡县南)人。汉武帝时,仁因体魄壮健成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多次随卫青出击匈奴,智勇兼备。经卫青举荐命为郎中。数年后,升为二千石丞相长史。后使刺三河,仁上 书说:“天下郡守多为奸吏,而三河尤甚。”当时,河南、河内、河东多是丞相御史的亲戚子弟,相互勾
贺建国
贺建国 (1940.1—)河北蠡县人。擅长油画、水彩画。196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作品《导洪穿运》入选全国美展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银滩百里》入选全国美展;《黄山》、《山魂》入选全国油画展;《啊,神女峰》入选第 七届全国美展、《泉声》入选第二届全国油画展。出版有《水粉画技法》
李从
李从(?—946)后唐、后晋时凤翔节度使。原籍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因其父李茂贞于天佑四年(907)以凤翔为都建岐国,故其家居凤翔。后唐同光二年(924)任凤翔知府,翌年改称节度使,以蓄积馈后唐伐蜀大军,不久解任。934年因舍家财助李从珂凤翔兵变而复任。936~946年,后晋仍以其原任。他“厚文人
梁鉴堂
梁鉴堂(1897-1937)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3军69师203旅旅长字镜斋。男,1897年出生,河北蠡县人。1920年入日本士官学校第13期炮科学习。毕业后,到第15混成旅孙岳部任职。历任参谋、团长、旅长等职。1931年12月,所部被编入第33军69师,任第203旅旅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梁鉴堂奉
李塨
李塨(1659-1733) 清朝思想家。字刚主,号恕谷。清河北蠡县人。康熙举人。师承颜元之学,弃八股,专治礼、数、射、御、兵法、乐诸学,时称“颜李学派”。年32中举后游学南北,结交万斯同等名士,研讨学术,使颜李之学广为传播。其学以反对宋明理学空谈性命,讲求经世致用,改良封建制度为旨。注重实事实学。在
刘秉彦
刘秉彦(1915~1998)别名李立元、张章,笔名冰言、兵言。蠡县潘营村人。早年在保定育德中学读书,1931年冬在进步思想影响下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了30年代学生救亡运动。1934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并根据党的安排投身抗日战争。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
张逊之
张逊之(1909~1986)蠡县北白楼村人。192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下从事党、团秘密活动,任蠡县高级小学党支部委员,带领党、团员和进步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集市演讲、街头宣传、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砸盐店等活动。1932年8月底高蠡暴-动失败后,被迫停止党、团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孟庆山
孟庆山(1906—1969)河北省蠡县人。一九二五年人冯玉祥部,任排长、连长、副营长,国民革命第二十六路军副营长。一九三一年参加宁都起义。一九三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三军八师二十四团副团长,-教导第四团团长,红三军团干部队队长,红十五军团七十五师二二四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
王璞
王璞(1917—1995),河北省蠡县人;1937年参加冀中人民自卫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人民自卫军三支队排长、冀中军区一分区连长、冀中军区十六团营副教导员、营长、区队长,延安党校警卫队队长,教导营营长,晋察冀三纵队三十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野战-卫团团长兼阜新市
楚溪春
楚溪春(1896~1966)字晴波。蠡县北高晃村人。早年就读于定兴姚村直隶陆军小学堂、北京清河第一陆军中学。1918年9月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历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教官队长、山西省军干学校教育长、山西第七师参谋长、北平(今北京)宪兵司令等职。1934年到南京陆军大学学习,后留校任教官。
高特
高特(1911~1939),河北蠡县人。民国25年(1936)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6年,随八路军抗日工作团到盂县开展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工作。民国27年,出任盂县抗日自卫队指导员、基干游击队政委,在打击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巩固抗日根据地,发展抗日武装方面颇有建树。民国28年,在盂县西烟镇附近与日伪军激战
陈幼云
陈幼云(1879~1909)原名陈兆雯,字幼云。蠡县潘营村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春,考入保定直隶师范学堂。同年秋,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读书。当时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留日学界蓬勃高涨,陈幼云亲历其境,深受影响。翌年暑假返回乡里,倡导和赞助创建乡村小学近百所。光绪三十一年(1905)七
刘观澜
刘观澜(1820~1910)号老观。蠡县赵锻庄村人。出身于武术世家,兄弟三人自幼随父习武练功。清道光八年(1828),与其兄攀贵、其弟俊杰、张村高擎天、前刘市魏老方等人,跟随武术大师冯克善、杨景、唐有义学习戳脚(文武十八趟,内含八十一腿法)、地躺拳、太极十三形,成为武术名家。他身材矮小,精干伶俐,动
贾珍
贾珍(生卒不详)字袭什。蠡县人。诸生。幼年即有文名,曾随叔父遍游曲阜,探访孔孟遗迹。后因厌倦城邑纷嚣,迁往城西北荒芜野地,随其迁徙者20家,名之为廿家庄。贾珍为人有主见,不逐世俗。清初士人学子用字为文竞尚乖僻,使人难以辨认,文句无法句读,贾珍则不以为然,后此风渐衰,严肃文体复兴,人们都称其有先见之明
李明性
李明性(1615~1683)字洞初,号晦夫。蠡县人。明代时与其兄成性、弟尽性均为蠡县诸生,颇有声誉。明亡后,明性闭门家居,谢绝交游,不求闻达。清顺治八年(1651),被郡县以“学行兼优”推举参加选考,但推辞不就,仍隐居家中,立意一心诵法先王圣学。明性慨叹学人只在古人所编摘的书中“穷致物理”、“注事说
彭之灿
彭之灿(?~1658)字了凡。蠡县人。明诸生。擅文,工书画。家贫绝炊,妻子敲案哭嚎,之灿仍挥毫不辍。明亡后,携家室寓居饶阳,作村塾师为生。不久,妻、子相继饿死,之灿乃至苏门(今河南辉县)与孙奇逢相交。但其性不合俗,爱独自-。有人请入家中,因街市喧哗,便立即离去。之灿曾渡河南游,住僧馆一年有余,又离去
韩春
韩春(生卒不详)蠡县南大留村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中进士,授睢宁知县,因有治绩,当年即升为北台御史。他巡查百官善恶,对-污吏、危害百姓者依法惩治。因监修紫荆关一带1700多里长城,并为孝宗督建陵寝有功,受到武宗的嘉奖。韩春秉性刚直,居官清正。任陕西御史时,曾查办宦官李兴的大-案。升内台御史后,
冯贯
冯贯(1433~1496)字大用。蠡县大百尺村人。少年时曾在家务农。18岁时发愤读书,因家贫无钱买灯油和蜡烛,就经常拿着书在月光下诵读。明天顺八年(1464)中进士,被授任为御史,出巡边关。成化年间(1465~1487)上疏论时事,有“慎爵赏,卹穷民,处流移,修兵政,广储蓄,禁盗贼,平刑狱,息边患,
刘禹
刘禹(1431~1503)字汝器,号静庵。蠡县北忠卫村人。明成化二年(1466)中进士,初授监察御史。当时,陕西科举考试舞弊现象严重,刘禹受命莅陕西监督科考,整肃选才秩序,到任后,趋利避害,革旧布新,重用公正清廉官员统掌“三法”,查处殉私舞弊的腐吏,深得民心,被任为苏州知府。在苏州任职期间,秉公办事
张贯
张贯(生卒不详)蠡县人。明成化十一年(1475)中进士,授河南知县,从政慈祥简易,受到百姓的爱戴。后任至陕西按察司佥事,整军讲武,边境安然。弘治十一年(1498),哈密兵乱,张贯带兵讨平,被赐彩币。擢贵州按察使,因得罪宦官刘谨,改任参议。后起用为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整饬边关武备,修城防,建墩堡,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