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宏克力镇
位置:首页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依兰县 > 宏克力镇主页
〖宏克力镇简介〗
宏克力镇位于依兰县东部与佳木斯市交界,是依兰县的东大门。地势东高西洼,南岗北沙,属第三积温带,全镇共辖13个行政村,40个自然屯,总面积23万亩,总人口25143人,其中:农业人口20300人,非农业人口4843人。
〖宏克力镇特产〗
依兰丝饼
依兰丝饼 制作方法: 1.把面粉650克倒在案板上,与盐、325克温水合成的溶液,和成温水面团。 2.把剩余的100克面粉用50克沸水烫熟,晾凉。 3.将这两块面揉在一起,和成面团,要揉匀揉透,一饧40分钟。 4.把饧好的面团搓成长条,可先摔摔面,用手抓住面的两头,离开案子溜大条,将条慢慢地抖动,抻
〖宏克力镇景点〗
抗联三、六军基地
抗联三、六军基地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抗联三、六军基地位于依兰县,年代为1936-1938,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86年12月17日,抗联三、六军基地被公布为第2批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依兰清真寺
依兰清真寺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依兰清真寺位于依兰县,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1999年1月10日,依兰清真寺被公布为第4批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巴彦通抗俄要塞
巴彦通抗俄要塞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巴彦通抗俄要塞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处,东距珠山乡3.5公里,年代为清,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81年1月27日,巴彦通抗俄要塞被公布为第1批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桥南遗址
桥南遗址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桥南遗址位于依兰县,年代为战国——汉,类别为古遗址。1999年1月10日,桥南遗址被公布为第4批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依兰财神庙
依兰财神庙为文化旅游景点。依兰财神庙距今已有230多年历史。《盛京通志》记载原财神庙“正殿为三楹,东西配庑各五间,大门三楹,钟鼓楼各一”。民国时,配殿为商会所占,伪满时期又被法院所占,解放后在财神庙旧址建立了县第四小学,文革期间财神庙的建筑全部被拆毁。2000年,民营者王庆林先生将财神庙复建。现在,
依兰古城中心旅游区
依兰古城中心旅游区位于哈尔滨市东部,同三公路、哈同公路、哈萝公路三条高速可达。距哈尔滨市270公里。是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1996年被黑龙江省政府批准为五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依兰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三山对峙、四水交汇,是省级生态示范区,也是全国生态环境和资源最优秀的县份之一。自古是我国东北部古
〖宏克力镇人物〗
邓小玲
邓小玲(1942-1968),女,满族。祖籍吉林省依兰县,出生于湖南衡阳,4岁时随母亲来到瑞昌,在继父老家大屋冯村定居。1956年,参加国营瑞昌采茶剧团,拜老艺人杨开仟为师,学演花旦,是瑞昌县第一代女演员。刚进剧团时,年不满十四,仅高小文化,但学艺非常专心。不管严寒酷暑,从不间断基本功的训练;只要听
吕厚民
吕厚民,1928年9月9日生,黑龙江省依兰人,1948年3月任小学教师,同年7月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被分配到照相科,从事胶片的冲洗、放大和整理资料工作。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调到新成立的北京电影制片厂照相科工作。1950年1月被调到中南海,专门给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照相。1957年
张锡侯
张锡侯,原为同江县县长。1931年“9·18”事变后,依兰镇守使李杜,令各县积极准备抗击日军入侵。桦川县县长唐纯礼准备不力,李杜令其与张锡侯对调。张锡侯接令后于1932年3月28日来桦川县接任县长,兼棱川金矿公司监理。张到桦川县后,坐镇佳木斯,领导全县军民积极备战。1932年5月日军入侵桦川县时,张
郭铁坚
郭铁坚(1911~1941年) 原名郭成文。黑龙江省依兰县刁翎镇大通沟人。民国24年(1935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刁翎党支部书记。在抗日联军中历任连长、指导员、科长、师政治部主任、师长、支队政委。民国30年(1941年)8月,率领抗日联军第9支队三进呼伦贝尔,从讷河向嫩江远征,开辟
王秀峰
王秀峰,又名王志高,光绪十九年(1893年)生于依兰县。是伪满洲国和国民党特务,血债累累,民愤极大。王秀峰在青年时代曾学过木匠,与其父经营过皮店业。民国时期当过兵和土匪。一生中生活放荡不羁,作恶多端。伪大同元年(1932年),当山林大队长,伪康德4年(1937年),当日本宪兵队特务,效忠日寇,与中国
沈臬存
沈臬存(1895-1981年)生于依兰县团山子乡赵家屯。8岁入私塾读书,经历十载寒窗,民国2年(1913年)考入依兰道立中学。民国11年(1922年)毕业于奉天(今沈阳)高等师范。苦读19年,成为依兰县第一名大学毕业生。沈臬存性格刚直不阿,不肯屈膝恭惟上司,不去逢迎世俗。因而在旧社会虽有学识也不能发
金维洲
金维洲(1921-1946年)出生千黑龙江省东兴县,后迁依兰镇。中学毕业后,为谋生在伪县公署工作。日伪统治时期,他同情革命。1945年祖国光复后,他毅然参加革命,曾在合江军干校依兰分校学习。在县人民政府工作时期,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工作积极,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多次表扬。1946年县委决定开辟宏
郎万禄
郎万禄(1906-1946年),依兰县五国城村人,满族。郎万禄伪大同元年(1932年)于勃利县结识了爱国青年孙靖宇(1946年 ),在其"抗日救国"思想鼓动下,提高了思想觉悟,决心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祖囝的解放事业。伪大同2年(1933年)在勃利县做党的地下工作,经常印小报、撒传单,向群众宣传抗日
刘振中
刘振中,中共党员,依兰县人,生于宣统三年(1911年)。伪大同2年(1933年)毕业于依兰县立初级中学。刘振中于中学时代接受了党的教育。与依兰中学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唐瑶圃经常来往,并多次与其密谈,后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伪康德元年(1934)年冬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曾在党的领导下,发动学生反对日本侵
葛依克勒·全亮
葛依克勒·全亮(1840-1919年),出生于三姓。前系赫哲族,祖居乌苏里江口之德新部落。始祖尼亚胡图三世祖索索库于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率部迁来三姓。全亮自三世祖起属新满洲,隶正黄旗,历代承袭世管佐领,排十二世,其家为葛姓之望族。 全亮幼年,家境较贫无力攻读,16岁学瓦工,18岁因边境形势突变
赵崇礼
赵崇礼(?-1900年),字静字,清戊子科举人,因与考官同名犯讳,更名为澂瀛。赵崇礼为满洲三姓正黄旗,原系都京忠好佐领下人,依尔根觉罗氏。是依兰县唯一的一名清朝举人。赵崇礼自幼就读于外祖母家开设的学馆,在原郎宅(石猴院内)门房。赵崇礼熟读五经四书,善长诗文,他获取举人功名就凭三篇文章一首诗。后人还记
舒连喜
舒连喜(?-1900年),满族。祖籍依兰县,原姓舒木鲁氏,列舒氏家族十一世,袭世管佐领兼三姓练军马步营总。于光绪二十六年(1909年)庚子之役,抗俄报国,壮烈殉职。死后清廷恤赠云骑尉之职世袭。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攻陷北京,沙俄企图独占东北,乘机向吉黑两省大举进攻。三姓城与巴彦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