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
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许昌市 > 魏都区主页
〖魏都区简介〗
魏都区是许昌市唯一的市辖区,是许昌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面积8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辖12个办事处,97个社区居委会。全区总人口39万人,有17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6%以上。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满族、藏族、蒙古族、壮族等。 魏都区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远古时期,东夷族部落酋长许由率众耕作于此,故称为许地,周朝时候被奉为许国。秦统一天下后,被改为许县。东汉末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建立魏国,因魏的基业昌盛于许,许县就被改称为许昌,后人也称为魏都,魏都区的名字就由此而来。作为三国文化的发源地,魏都区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由三国时期的汉魏古城、关羽挑袍的灞陵桥、关羽秉烛夜读的春秋楼、曹操射鹿台、曹丕登基受禅台、神医华佗墓等三国古迹60多处。“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许昌也因为三国文化丰富,被列入国家三国文化旅游线。古老的许昌文化灿烂,名人辈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女诗人许穆夫人、行书鼻祖刘德升、画圣吴道子均是许昌人。许昌也是姓氏宗亲祖根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许、陈、钟、方等姓氏之根深植于许昌大地,维系着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感情纽带。魏都区有优越的区位优势。魏都区地处中原,区位优势明显。距离省会郑州仅80公里,新郑国际机场50公里,京广电气化铁路纵穿南北,地方铁路横贯东西,以魏都区为中心,以京珠高速公路为轴线成“米”字型构架的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直通山东、安徽、湖北、陕西、山西、河北等省。107国道、311国道穿境而过,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两大战略工程在周边经过,魏都区已成为汇聚中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又一个中心。 魏都区有优良的投资环境。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确立了“项目带动、工业强区”发展战略,提出了“团结、发展、稳定、落实”八字方针,深入开展“外向型招商引资年”活动,在全区上下营造了浓厚的“亲商、富商、安商”的氛围。全区上下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各单位抽出三分之一的班子成员外出招商,对引进的项目实行联系人制度,从签约、开工到投产指定专人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使广大客商充分感受到魏都区的热情和真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魏都区本着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在实现“双赢”的基础上,努力维护客商利益的最大化。为了使广大客商扎根魏都,我们积极为广大客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实施创三城和碧水蓝天工程,2004年,许昌市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5年,许昌市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碧水蓝天目标基本实现。在治安环境方面,魏都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被授予2001—2004年度“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魏都区有一流的科技园区。河南省(魏都)民营科技园区始建于2003年3月,2005年2月被河南省科技厅命名为河南省首家民营科技园区和河南省民营科技示范园区。园区发展纳入了许昌市城市建设整体规划,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纺织、造纸、机械加工、档发、继电产品、汽车贸易六大特色产业小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拥有11万伏变电站3座,电力供应充足;污水处理厂2家,日处理污水能力12万吨,远期可达到20万吨;实行集中供热,供热能力150T/H,园区内道路、供水、通讯、医疗、教育等设施完善。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30余家,总投资2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0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13家。民营科技园区年工业总产值28亿元,年实现利税2.9亿元。在服务上,我们对入驻河南省(魏都)民营科技园区的企业采取封闭式管理,实行“两个零接触”(入驻企业与群众零接触、与职能部门零接触)和严格的检查审批制度,经区长批准的检查,只服务不添乱,只纠章不罚款。园区对入驻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做到“一个窗口办事”和“一站式办公”。实行县级领导联系民营科技园区项目制度,为企业提供“直通车”服务。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每周一到民营经济管委会现场办公,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和园区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经济发展近年来,魏都区引导少数民族群众以实施“三产活区”战略为契机,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群众崇商重商传统,依托城区地域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使少数民族经济迅猛发展。据统计,全区有各类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近千家,其中从事经营少数民族传统食品及清真饮食的就有500余家,从业人员3500人,全区民族经济总产值达6000万元。该区采取财政投资、内引外连等形式帮助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增加效益。皮毛皮件厂生产的“全裘帽子”远销欧美,年出口销售收入400万元;德源回族产品畅销中南五省;鸿福楼饭庄被市旅游局、市民族宗教局命名为“许昌少数民族涉外旅游定点饭店”。该区通过融资、自筹资金等办法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以民族餐饮为主导,以社区医疗、家政服务、修理、保健等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东大办事处现有少数民族企业和社区服务网点520个,摊点300余个,少数民族经济占整个辖区经济的60%以上。行政区划魏都区辖12个街道:西大街街道、东大街街道、西关街道、南关街道、北大街街道、五一路街道、高桥营街道、丁庄街道、半截河街道、七里店街道、文峰街道、新兴街道。共有97个社区。其中,半截河街道由东城区代管,七里店街道的罗庄社区、徐庄社区、老户陈社区由许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西大街道代码:4110020012006年,辖6个社区:金地社区、豫园社区、榆柳社区、德科苑社区、魏武社区、府后社区。东大街道代码:4110020022006年,辖4个社区:春秋社区、平安社区、兴隆社区、文惠社区。西关街道代码:4110020032006年,辖7个社区:建安社区、八一西社区、寿昌社区、烤厂社区、许烟社区、西关社区、三李社区。南关街道代码:4110020042006年,划出6个社区,新设育才社区;辖5个社区:大同社区、七一社区、凭心社区、三八社区、育才社区。北大街道代码:4110020052006年,辖5个社区:八一社区、西湖社区、新村社区、学院社区、玉皇阁社区。五一路街道代码:4110020062006年,划出庆华、瑞金、运粮、兴华等6个社区,划入樊沟和碾上2个社区;辖6个社区:五一社区、光明社区、许继高桥营街道代码:4110020072006年,辖11个社区:高桥营社区、辛张社区、金湾社区、俎庄社区、大罗庄社区、刘铁庄社区、东李庄社区、老吴营社区、板桥社区、郭楼社区、王庄社区。丁庄街道代码:4110020082006年,划出塔湾、南关、潘窑等8个社区,划入1个袁庄社区;辖6个社区:丁庄社区、后刘社区、洪山庙社区、洞上社区、北关社区、袁庄社区。七里店街道代码:4110020092006年,辖12个社区:七里店社区、付夏齐社区、董庄社区、孙庄社区、吴庄社区、五郎庙社区、崔代张社区、庞庄社区、宋庄社区、周庄社区、孙庙社区、延中社区。文峰街道面积:约3.6平方千米人口:51706人代码:411002010辖区范围为:文峰路以东、清潩河以西。2006年设立办事处,辖8个社区:河西社区、毓秀社区、文峰社区、新许社区、塔湾社区、东关社区、长青社区、游园社区。新兴街道面积:约5.9平方千米人口:42257人代码:411002011辖区范围为:文峰路以西、新兴路以南、延安路以东。2006年设立办事处,辖10个社区:兴华社区、瑞金社区、运粮社区、庆华社区、潘窑社区、裴山庙社区、南关社区、工农社区、新兴社区、南环社区。半截河街道代码:4110020122006年,辖14个社区:半截河社区、孙湾社区、徐湾社区、刘庄社区、唐岗社区、申庄社区、马岗社区、三里桥社区、李庄社区、陈庄社区、大坑李社区、赵湾社区、菅庄社区、河湾社区。许昌经济开发区代码:4110025602006年,辖6个社区:徐庄社区、罗庄社区、老户陈社区、屯北社区、屯南社区、塘坊李社区;~401_中心区。历史沿革魏都区是1986年原许昌地区实行市带县体制,由原许昌市更名而来。市、区分家后,魏都区设立4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2000年,魏都区辖6个街道、4个乡:南关街道、西大街街道、北大街街道、五一路街道、西关街道、东大街街道、高桥营乡、丁庄乡、七里店乡、半截河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373387人,其中:西大街道 7648人、东大街道 24690人、西关街道 41687人、南关街道 68234人、北大街道 51258人、五一路街道 82038人、高桥营乡 18442人、丁庄乡 23385人、半截河乡 26797人、七里店乡 29208人。2005年,撤销4个乡,设立4个街道。截至2005年12月31日,魏都区辖10个街道:西大街街道、北大街街道、东大街街道、西关街道、南关街道、五一路街道、丁庄街道(新增)、半截河街道(新增)、高桥营街道(新增)、七里店街道(新增)。2006年3月,根据《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魏都区增设文峰新兴两个办事处的批复》(许政文[2006]21号)精神,魏都区以五一路、南关、丁庄街道办事处为依托,增设文峰、新兴两个街道办事处。文峰街道办事处辖区范围为:文峰路以东、清潩河以西,面积约3.6平方千米,人口51706人。辖8个社区:游园社区、长青社区、河西社区、毓秀社区、塔湾社区、文峰社区、新许社区、东关社区。新兴街道办事处辖区范围为:文峰路以西、新兴路以南、延安路以东,面积约5.9平方千米,人口42257人。辖10个社区:新兴社区、庆华社区、瑞金社区、运粮社区、兴华社区、潘尧社区、工农(原向阳)社区、裴山庙社区、南关社区、南环社区。同时,对相关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进行调整重组:丁庄街道办事处调出塔湾、南关、潘窑等8个社区,调进1个袁庄社区,属调动社区最多的办事处;南关街道办事处有6个社区被调出,新设一个育才社区;五一路街道办事处的庆华、瑞金、运粮、兴华等6个社区调出,调进樊沟和碾上2个社区;其他像高桥营、东大、西大、西关、北大街道办事处均属微调,仅有一个或两个社区调出或调进。城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将半截河街道办事处由东城区代管,七里店街道办事处的罗庄、徐庄、老户陈社区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调整后,魏都区共有12个街道、97个社区;实际管辖11个街道办事处,共80个社区,总人口39万人。
〖魏都区特产〗
许昌烩面
河南小吃历史悠久,吸收了很多地方的特色,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强调味道的鲜美,入味深,回味香,还强调滋补功能。 许昌人做滋补烩面却是一绝。烩面不仅面筋道,而且还有一定的滋补作用,非常符合现在的饮食标准。烩面如果做得好,一般一碗就是一根面。
许昌奇石
许昌市山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属伏牛山脉,境内共有大小山峰913座,以颍河为界,构成北(具茨山)、南(箕山)两大山系。禹州属中期准地台嵩箕台隆和华北凹陷两个二极构单元,沉积地层有太古界、下元古界、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及第三系第四层,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奇石的产生创造了有
〖魏都区景点〗
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
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钧官窑路492号,是集遗址保护、文物陈列、技术研发、学术交流、钧瓷制作、宣传教育为一体的遗址类钧瓷专题博物馆。博物馆占地4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展厅面积4980平方米,馆内由主体展馆、宋钧官窑遗址展示馆和钧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三部分组成。别
许昌市禹州大鸿寨景区
大鸿寨景区,又名卧佛山,位于许昌市禹州市鸠山镇后地村,因黄帝重臣大鸿氏在此筑寨安民而得名,素有“莲城屋脊”、禹州“众山之祖”之称。景区面积30平方公里,以涌泉河流为界,自然分成南北两大区域,区内集自然山、水、洞、林为一体,驻足山巅,俯视近视,万壑纵横,群山拱围,峰峦叠翠,气象万千,其优美而丰富的自然
神垕古镇
神垕古镇位于中国钧瓷之都河南省禹州市的西南部,因中国五大名瓷的钧瓷而繁荣驰名。神垕古镇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朝弘治八年。境内名胜古迹众多,灵泉寺、花戏楼、祖师庙、邓禹寨、钧窑遗址等不胜枚举,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神后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先后被评为“中国钧瓷之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别名:禹州市神
许昌灞陵桥景区
灞陵桥原名八里桥,在许昌市城西4公里的清泥河上,相传为三国名将关羽辞曹挑袍处,灞陵桥从此名扬。原桥高于水面3米余,为三孔青石桥。桥面宽能并行两车,桥长90米,两岸杨柳成行,风景宜人,桥旁有《汉关帝挑袍处》石碑,为明末将领左良玉所立。别名:灞陵桥景区门票参考:30元开放时间:08:00~17:30旅游
许昌曹丞相府景区
曹丞相府位于许昌市老城中心的繁华地带,是在原来曹操大营和办公的遗址上恢复重建的,是国内目前第一个全方位展示曹魏文化的主题景区。整个曹丞相府的景点布局,将突出层层渐进、一步一景的效果。曹丞相府由府门、求贤堂、赋诗楼、议事厅等组成。除塑像、浮雕、文字、故事之外,景点内还采用了木质烙画、脸谱、数码技术、三
曹丞相府
景点地址: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府前街门票信息:60元/人1.2米以下儿童免票;70岁以上老人凭相关证件免费,现役军人、残疾人、记者免门票。开放时间:8:00-17:30交通指南:从许昌站坐的士可直达曹丞相府比较方便 简介:“曹丞相府”是曹操处理军国大事的地方,奠定曹魏霸业的屯田
〖魏都区人物〗
荀恽
荀恽(约190年—222年),字长倩,颍川颍阴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荀彧长子,荀攸从弟,荀俣、荀诜、荀顗、荀粲之兄。妻为曹操之女安阳公主。子荀甝、荀霬。父亲荀彧死后,他继承父亲的爵位,后来被封为虎贲中郎将。荀恽与曹植友善,而与夏侯尚不睦,这引起曹丕的极大不满。荀恽早逝,他的儿子荀甝继承了爵位。
杜捷
杜捷,男,汉族,1960年10月生,河南许昌人,198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10月参加工作,青海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青海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青海省政协副主席。1975.10——1978.10,青海省达日县电影院工人;1978.10——1982.07,青海民院政教系
郑义斋
红军第四方面军总经理部部长 郑义斋(1901-1937) 郑义斋,原名邓少文,1901年7月18日生于河南省许昌城关一个贫民农庭。早年就读私塾4年后,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后在京汉铁路当工人,开始接受中共党组织的教育,积极为革命工作。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春,根据中共党组织的指示,郑义斋
智顗
智顗俗姓:陈生卒:538—597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简评:天台宗开山祖师生平简介智顗,俗姓陈,字德安,常被尊称为智者大师,也被后人奉为“东土释迦”。这位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实际创立者生于538年,就是梁武帝大同四年。当时是一个佛法得到普遍遵奉的时代,也是一个干戈四起的时代,早在智顗出生之前,为避战乱
赵軏
赵軏軏字信可,许(今河南许昌)人。为陕漕属。
崔备
崔备(747-816),字顺之。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崔元翰榜进士第三人。曾任工部尚书。唐宪宗元和六年(811)任礼部员外郎,终工部郎中。唐朝建中进士第,为西川节度使判官,终工部郎中。诗六首。
灌孟
灌孟,灌夫的父亲,原名张孟,曾经做过颍阴侯灌婴的家臣,受到灌婴的宠信,便推荐他,官至二千石级,并赐姓灌,为灌孟。吴楚叛乱时,颍阴侯灌何担任将军,是太尉周亚夫的部下,他向太尉推荐灌孟担任校尉。吴楚叛乱时,颍阴侯灌何担任将军,是太尉周亚夫的部下,他向太尉推荐灌孟担任校尉。灌孟年老家居,吴楚变起,灌何为偏
灌夫
灌夫(?-前131年),字仲孺,颍川郡颍阴人。西汉时期-,本姓张,因父亲张孟曾为颍阴侯灌婴家臣,赐姓灌。吴楚七国之乱之时,灌夫率领一千人跟随父亲灌孟从军,立下军功被封为中郎将。父亲战死,灌夫不肯返乡葬父,以勇猛闻名。后来,汉景帝任命灌夫为代国宰相。前141年汉武帝即位,认为淮阳是天下军事要地,故改命
祭遵
祭遵(?—33年),字弟孙,汉族,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祭遵少爱读书,后为县吏,投奔刘秀后,平定渔阳,讨伐陇蜀,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是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九。刘秀称帝后,任征虏将军,封颖阳侯。历史评价新野李湖文化苑祭遵浮雕新野李湖文化苑祭遵浮雕 《后汉书》:”清名闻于海内,廉白
郭待举
郭待举,唐朝许州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唐高宗、唐中宗与唐睿宗(包括武则天称制)时代的高级-和宰相。由于《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唯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他的祖父郭育,北齐黄门侍郎;父亲郭处范是诸城县丞,入官至南阳郡太守。郭待举二孙:起居舍人郭润、陈留采访使郭纳。“郭湜墓志铭”记载
荀攸
荀攸(157年-214年),表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 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
荀彧
中国东汉末年曹操的谋士。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多智谋,举孝廉,拜县令。汉末天下大乱,弃官归乡里,率宗族先投袁绍,后归曹操,任司马,被喻为张良。曹操为兖州牧后,兴平元年(194)征徐州陶谦,荀彧以州司马留守。陈留太守张邈等反叛,各郡县响应者众。荀彧率军坚守,与程昱一起,为曹操保存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