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毛坝镇柏腊村
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恩施州 > 利川市 > 毛坝镇 > 柏腊村人物

柏腊村人物

杨维藩
杨维藩(1906~1929.1),又名杨洪寰,字梦屏,土家族,来凤县城西门人。原为中共党员,曾任中共施鹤地区临时特委书记、红四军特科大队大队长。1924年春,考入湖北省立第三中学,192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10月经来凤党组织推荐参加董必武、陈潭秋、恽代英、钱介磐等无产阶级革命家
姚顺成
姚顺成,1917年生,湖北省来凤县龙咀施南坪人,士家族。从小打长工,1934年5月于龙山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所任二军团五师十五团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八路军三五九旅营长,总后勤部骑兵大队大队长等职。1947年转业到地方,先后担任河北省滦县,丰润县财
张昌岐
张昌岐,字凤楼,一名任侠,苗族,1900年9月17日出生于湖北省来凤县土堡乡三光坪村一个贫寒的教师家庭。父亲张晴峰,考秀才未第,在家以教书为业。叔父张玉卿,也是未第秀才,擅长诗文。张昌岐幼年受到父亲、叔父的严格教育,养成了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乐于助人的性格。18岁时题写︰“知多世事胸襟阔,识透人情眼
吴郅堂
吴郅堂,字孝隆,名继烈,苗族,1888年出生于湖北省来凤县城的一个经商世家。幼时在县城读私塾,背诵四书五经,接受封建礼教;后到武汉读中学,见多识广,开阔了眼界,思想开始萌动。吴郅堂自幼家教严格,为人谦和,秉性耿直,不畏-,爱鸣不平。毕业后,怀才不遇,仕途无望,消极彷徨,闲居家中,在父亲开办的油行拨珠
田彦伊
田彦伊,北宋真宗咸平年间人,祖籍高州(今宣恩高罗),土家族先民。其父田景迁曾在五代后蜀时任羁縻珍州刺史,宋太祖建隆四(公元963年)归附北宋。后因珍州连年遭受火患,灾及遍野,民不聊生,遂于开宝元年(96 8年)请改高州。据宋人祝穆《方舆胜览》载:“田景迁归附朝廷后,以西江为界,自是西江以北,尽入施州
田景迁
田景迁田景迁,北宋初年珍州(今贵州正安、桐梓一带)人。土著酋长,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率土归附宋朝廷,朝廷赐名珍州,封田景迁为珍州刺史。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改名西高州,又称夜郎郡。领夜郎、丽皋、荣德、乐源四县。
田颜伊
田颜伊,生卒年月不详,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宣恩县人。颜伊父亲田景迁,北宋乾德三年(965年)任珍州(后改高州,今宣恩高罗)刺史,颜伊为衙内都指挥使。天宝八年(975年),景迁卒,颜伊承其父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当时,鄂西食盐来源于四川,因朝廷官吏滥征盐税,不少盐民
伍昌臣
伍昌臣(1757—1827年),今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板场乡伍家台人,是宣恩“贡茶”的首垦者。昌臣曾祖父伍启先,于清康熙年间定居板场,世代贫寒,昌臣在成家立户后,致力发展多种经济生产,积累生产技术,种植蓝靛,他生产的蓝靛质量好,品种多,有青、蓝、苏月、毛蓝各色,行销四川。后来又培植茶园,他选择适宜的地
康代裕
康代裕(1876—1911年),别名潘楚、子厚,今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和平乡人,参加了辛亥首义。代裕自幼聪慧,富有-精神。幼年,其父聘请家庭塾师教读,代裕顽皮,塾师常罚以跪读。代裕仍眼不盯书、心不收字。父亲发怒,将代裕双手反绑于扁担两头,关在房中,代裕用扁担一头拗开房门,侧身逃出。这一行动,使塾师受到
周基堃
周基堃(1917—2000)著名外国历史研究家、翻译家。南开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苗族,湖北宣恩县人。从小随父母在武汉长大。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1943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在昆明美军顾问团任翻译。1946年被北京大学聘用,途径天津被南开大学外语系留用。一生发表和出版论文、专著、译著等共20
杨占清
杨占清(1951—)济南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兼第三军医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医学家。苗族,湖北宣恩县人。1969高中毕业后参军,在部队期间被保送到山东淄博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深造,大专毕业后到济南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2002年51岁时考入第一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2005年以论文《山东
杨敏
杨敏,1920年出生,湖北省宣恩县李家河人。侗族。1934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起,杨敏任宣传员、政治干事、指导员、营教导员。参加了长征。1947年9月起,杨敏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30师418团政委。1948年11月,杨敏任第四野战军第47
陈步松
陈步松 (1951~)笔名陈醋。土家族。湖北建始人。中共党员。1969年毕业于建始高中,自修大学课程。1969年回乡务农,1971年参加工作,历任区委委员、区团委书记,大公社(乡级)党委副书记。1987年调县文联工作,先后任文联会刊副主编、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7年加入
刘川鄂
刘川鄂 (1961~)笔名阿川。湖北建始人。1977年赴农村插队。1982年获湖北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湖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武汉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湖北省鲁迅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国
韦君宜
韦君宜 (1917~2002)原名魏蓁一。女。湖北建始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曾参加“一二·九”运动。1939年赴延安。历任《中国青年》、总,《文艺学习》主编,《人民文学》副主编,作家出版社及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社长。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顾问、第六届名誉委员,期刊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贺飞白
贺飞白 (1940.5—) 土家族,湖北建始人。擅长连环画。 1965 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先后在湖北人民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湖北美术出版社从事美术出版工作。湖北美术出版社总、副社长、编审,湖北美术家协 会副主席。作品有《桑梓情》、《杨八姐游春》、《放翁骑马图》、《顺图》、《执
吕大森
吕大森(1881—1930),字槐廷,号怀天,土家族,湖北建始人,辛亥革命志士。吕大森自幼聪明伶俐,具有出奇的记忆力,4岁入猫儿坪私塾,并兼学拳脚,性情豪放,颇有胆识,喜看《水浒传》、《三国演义》,对历史上的英杰甚为倾慕,曾作“松风淋雨朝磨剑,竹月当窗夜读书”的联句以自勉。一次,塾师出联“欲栽大树柱
吴国柄
吴国柄(1898—1987),湖北省建始人,前国民党官员,著名市政建设专家、学者。吴国柄著有《军事工程学》、《道路工程学》、《铁路火车工程》等学术著作及《英伦留学记》、《徐树铮将军与我》、《江山万里行》等长篇回忆录。1987年7月,吴国柄在台湾去世,享年89岁。吴国柄自幼聪慧,过目成诵。1917年毕
吴国桢
吴国桢(1903年10月21日-1984年6月6日)字峙之、维周,湖北建始人。生于1903年10月21日。幼时天资聪慧,三岁读私塾,《三字经》能倒背如流,乡人称为“神童”。吴六岁随母到北京与父亲团聚,并定居北京。吴国桢读完小学刚十岁,就进了条件极好的天津名校南开中学。他是学校年龄最小的学生,读书用功
魏鸣一
魏鸣一,微波通讯技术专家。湖北建始人。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49年获美国勃朗大学理科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国防部第十研究院研究所总工程师,第四机械工业部第十研究院副院长,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常务副部长,中国电子技术进出口公司董事长,中国电子学会第三届副
周先旺
周先旺,男,土家族,1962年11月生,湖北建始人,1980年12月参加工作,198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在职大学本科学历。1980.12-1981.09,湖北省建始县青花公社党委办公室干事1981.09-1985.10,湖北省建始县青花公社团委副书记、高坪区团委书记1985
何佩瑢
何佩瑢(1880—1942),字韵珊,湖北建始人。1906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四期骑兵科。回国后曾任保定军官学校教官、北洋第二镇队官。1912年先后任第二师参谋长、湖北督军参谋长等职.曾被授予陆军上将衔。1919年任湖北省省长。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武汉参议府参议长、武汉政务委员会委
邓玉麟
邓玉麟(1881—1951年),原名邓世泰,字炳三,今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镇大石桥人。邓玉麟少年时代家境贫寒,受尽欺凌,两个姐姐早嫁,父兄饿死。他十四岁就辍学,以苦力奉养母亲,并投奔野三关镇上为司厨屠夫当助手。母亲病故后,他将其抬回大石桥求地安葬,遭到地方族中豪强干涉,大雨淋尸,他扶棺长叹:“百
赵师梅
1894年,出生于湖北省巴东县。1905至1908年,巴东县高等小学堂学习。1908至1914年,武昌昙华林中等工业学堂电机科就读。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4年,赴美国华盛顿留学。1917至1921年,在美国理海大学学习。1921年,在美国毛纺机械厂实习。1923年,任湖南大学电机系主任。1
朱玉庭
成都军区司令部原副参谋长。朱玉庭同志是湖北省巴东县人,1930年参加革命,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参谋、副团长、分区参谋长、分区司令员、川西公安总队总队长、成都军区司令部动员处长兼四川省兵役局局长等职,1964年由大校
张植弟
张植弟,湖北巴东人。1958年11月入党。1950年12月参加工作。高小文化。1950年12月在湖北省巴东县公安队服役。1952年8月入团。1957年10月任巴东县泉口管理区会计。1959年11月任泉口公社党委书记。1966年4月任巴东县沿渡河区委书记,湖北省贫下中农协会副主席。1968年8月任泉口
张瑞瑾
张瑞瑾(1917-1998),湖北巴东人。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水利专家。193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土木系,1946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进修水利专业。回国后任国民政府水利实验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武汉大学工业学院副院长,水利学院副院长、院长,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副院长、院长,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名誉校长
张华甫
张华甫(1900-1929),名明荣、华夫,化名许祖荣、玉海云,湖北巴东溪丘湾甘家坪人。毕业于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张长文笔,善演说,时称“巴东人杰”。民国十五年(1926)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入国民党湖北省党务干部学校学习。次年春回到巴东,任国民党巴东县党部筹备委员会主任,并任教于县立第一小
杨仕煊
杨仕煊,男,1953年10月生,湖北巴东人,土家族。生平林业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毕业于湖北大学。历任神农架林区林业科技开发公司经理、总支书记,林业管理局营林科长。现任湖北省神农架林管局林政科长。业绩主持完成的林木种质资源普查,荣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林业厅成果二等奖、神农架林区科技进步二等
黄大桢
黄大桢,又名建章,土家族,1902年8月生于湖北省巴东县五道垭。幼年丧父,母亲操持家务,兄妹五人,他排行第二,全家依靠祖业过着小康生活。1924年,黄大桢在巴东信陵镇小学毕业。当时,民主与科学的风气已经吹进长江三峡,一些有志青年纷纷冲出峡谷,奔赴武汉、宜昌等地求学。黄大桢偕胞弟黄大鹏来到宜昌,考入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