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
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汝城县人物

汝城县人物

朱廷利
朱廷利(1852-1925),又名彦材,乘池,曾用名炳文、研斋,今汝城县城郊乡津江村人。11岁丧父,17岁丧母。7岁时其兄以酒病卒,因而刻指涅墨,誓终身不饮。朱平生崇尚吃苦耐劳,曾以诗自勉:“七尺微躯自主张,天公不必为吾忙,人身‘三宝’饥寒苦,一日能胜一日强”。他18岁离乡赴闽,初入朱明亮幕下,后随
胡代炜
胡代炜,(1920—2000),汉族,湖南汝城县马桥乡石泉村人,中共党员,文艺评论家。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肄业于延安大学财经系。历任陕甘宁边区银行会计科长、业务科长,中原军区文工团指导员,湘江文工团协理员,湖南省文教厅社教科长,湖南文化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中共郴州地委宣传部部长,中共中
朱志元
朱志元(1911—1995),别名朱志远,汝城附城东溪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擅长中国画。他在入党前就从事革命活动,入党后担任地下交通员,办过交通站。抗日时期,组织上给了他两块银元,他开了个刻印铺,不仅养活自己,还给组织提供活动经费。1943年到重庆工作在周恩来身边。1946年在晋绥《抗战日
朱青勋
朱青勋(1894-1927),又名孝玥,生于汝城县附城乡联江村一户贫苦农家。两岁时由伯父收养,因伯父家贫,9岁才勉强入读私塾,三个月后便辍学。15岁时,进入县城一家客栈做小工,常将工钱帮乡邻解贫济困。1923年,朱青勋到郴州北街表兄宋清贤开的“永丰和”客栈当店员,结识了李涛、何举成等人,接受了马克思
白皓
白皓(1919—1942),女,原名叶明珠,别名叶磊,汝城县城郊乡锦堂叶家村人。白皓从小天资聪颖,白皓八岁那年,跟母亲到长沙随父生活,同年进长沙崇实小学读书,14岁时,由于家境贫困,当时有个富户人家要订她为媳妇,她坚决反对,表示要继续上学。白皓到衡阳女子中学继续就读初中,考入长沙南华女子中学初三班。
袁贤瑸
袁贤瑸(1901-1938),字镇邦,号银善,汝城县井坡乡云先村营田人。高小毕业后,在邻村古塘教书。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为1团1连学员。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第十四师营长。1931年调王敬久第八十七师任营长。1932年参加上海“1.28”抗战,狠狠地打击日本侵略者。不久,升任副团长。193
叶振宇
叶振宇(1906-1937),原名震宇,字愈淦,汝城县城郊乡锦堂村叶家人。自小聪明好学,高小毕业后,考入长沙市由汝城人胡兆麟创办的半工半读中学读书,肄业一年,满怀反帝爱国豪情,毅然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任见习军官。由于机智勇敢,带兵有方,屡立战功,不久升任步连连长,驻兵于赣南、吉安、樟树等地
高山
高山(1922-1952),原名朱宾能,汝城县井坡乡下青村人。1937年从衡阳高中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次年9月,投笔从戎,赴皖南参加新四军,在教导队学习时改名郭履峻,为全队4名优秀学员之一。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往农村经济委员会工作。他起草的《土地分配》、《农村经营》被新四军《抗战》杂
范坚才
范坚才(1920-1948),原名家财,汝城县土桥乡横迳村人。因家境艰难,10岁才开始读书,14岁入县储能高小,16岁考入衡阳广德中学,后转入新民中学。1938年,范坚才从学校放假回到家乡,积极参加中共汝城县委组织的“青年巡回剧团”活动。同年8月,由县委输送,并经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介绍到达陕北,进入旬
何翊奎
何翊奎,又名辅仁,字竹贡,1897年出生于湖南省汝城县田庄乡蔡家村一户农民家庭。幼年时,他就读于本村铜锣丘私塾,后考入汝城联立方头学校。毕业后,何翊奎开始了他热衷的教育报国之路。在五四运动新思潮影响、推动下,何翊奎矢志教育救国,他回乡募捐,在湖南省汝城县田庄圩创办了柱石小学,自任校长;后又与他人筹创
朱庭芳
朱庭芳,又名宾龙,字守谦,1892年生于湖南省汝城县附城乡云内村。其父早逝。他姐弟五人,靠母亲抚养,家里生活极端贫困,两个小弟因此不幸夭亡。他16岁初小毕业,曾考入县立濂溪高等小学,仅读一年,就辍学在家务农。1926年7月,按照中共汝城支部的部署,朱庭芳积极从事支援北伐军过境的工作。经支部书记朱青勋
何楚雄
何楚雄(1916—1943),原名范大生,湖南汝城县土桥乡宽量村人。1931年从汝城储能高级小学毕业后,考入长沙文艺中学。九一八事变后,因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被学校以“行为不轨,难以教诲”之由开除学籍。后虽先后考入长沙明德中学和岳云中学,但均因同样原因被开除。1933年底至1935年冬,在家自修学
张琼
张琼(1902~1981)张琼,女,原名朱舜华,湖南汝城人。民国3年(1914年)8月,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民国8年在毛泽东、杨开慧的帮助下,冲破学校和封建官僚家庭的阻挠,参加五四运动,加入新民学会。民国11年,由杨开慧、刘少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2年(1923年)与中共党员贺树结婚。二
范忠茂
范忠茂(汝城香火龙)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1949年,范忠茂出生于湖南省汝城县城郊乡益道村范家三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该村是汝城香火龙“扁龙”扎制及游龙的最出色的村。10岁跟随父亲学艺,25岁,范忠茂开始正式参与香火龙的制作,因其技艺精湛,组织能力强,46岁的他成为益道范家舞香
李洪发
李洪发(汝城香火龙)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李洪发,1957年出生于湖南省汝城县土桥镇土桥村广安所。受父辈的影响,从小对舞香火龙这项民俗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11岁跟随父亲学习扎龙、招龙仪式、演奏香火龙曲牌等;22岁正式参与香火龙的制作,因其高超的技艺是群众眼中公认的权威,成为汝城
上一页1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