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
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汝城县主页
〖汝城县简介〗
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与广东、江西两省接壤,有“毗连三省,水注三江(湘江、珠江、赣江)”之美称,是镶嵌在五岭山麓的一颗璀璨明珠。全县辖15个乡8个镇,总面积为2401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8万,占郴州市少数民族人口的70%。 汝城虽然多丘陵和山地,概称“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加庄园”,但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国道106线和省道324线呈“十”字型纵贯全境,全县23个乡镇均开通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 境内山水清嘉,景色秀丽,有巍峨雄伟的文塔,有风光秀丽的清风岩、白石岩、连珠岩,有幽静雅致的濂溪书院、白石书院、云头书院,有商代牛头岭、神仙带、汉代百园、宋代破船埂等历史、人文景观。更有令人留连忘返的天然温泉和气势磅礴的万亩竹海,是旅游观光、避暑度假和投资兴业的理想场所。 汝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尤以地热、森林、水能、矿藏得天独厚。汝城县是湖南省重点林业县,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8%,森林覆盖率73.69%,拥有树种85科667种,其中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达13种。近年来,又培育和发展了各类名优水果11万余亩。汝城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县内有大小河流696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7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9.8万千瓦,是发展山区小水电的绝佳之地。同时,汝城还是全国重点有色金属生产加工集散地,地下矿藏十分丰富,现已探明有贮量丰富的赤铁、钨、钼、铋、铅、锌等30余种,其中铁矿、优质花岗石分别达1.23亿吨和10亿立方米。 汝城代代有名人,并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红军长征经过汝城,历时半个多月,冲破了敌人第二道-线,毛泽东、-、-、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留下光辉的足迹,朱良才、李涛两位开国上将以及全国政协常委宋裕和、著名诗人朱子奇、武汉美术学院院长朱志元等诞生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 改革开放以来,汝城人民充分发扬革命老区优良传统,用勤劳和智慧建设自己的家园,经济与社会各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实施“开放带动”和“对接广东”战略,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全县形成了高山无公害反季节瓜菜、杂交制种、特种养殖、优质稻、农特产品六大特色产业,构筑了以水电、冶金、森工、建材为支柱的四大产业体系。钨精矿、大理石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尤其是水电产业蓬勃发展,总装机容量达到13.56万千瓦,居全省各县(市)之首。2016年1月1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汝城县为2015年国家园林县城。
〖汝城县特产〗
白毛茶
白毛茶是中国特种名茶之一。韶关的乐昌、仁化等县的白毛茶以其特有的清香和甘醇闻名遐迩,它还有生津解渴、醒脑提神、消食开胃、防治疴呕吐、预防龋齿、驱除口臭、降低血压等多种功效。常饮可健身益寿。
汝城板鸭
“汝城板鸭”历史修久,县志记载有200多年历史。它肉质细嫩,香味可口,肥瘦适宜,食而不腻,不用调味,蒸熟即可食用,有独特的风味,是港澳市场久享盛誉的传统名牌产品。1983年湖南省农业厅举办全省板鸭品评,汝城板鸭名列第一。 制作方法:汝城板鸭由汝城麻鸭精制而成。要求形如叶,色如
汝城米粉
汝城米粉是全省闻名的一种地方风味小吃。汝城米粉之所以倍受青睐,一者米粉洁白,圆而细长,形同龙须,象征吉祥。二者米粉食用方便,经济实惠,把米粉买回去后,只要用水烫热,加上佐料,即可食用,加工方便,清洁卫生。汝城饮食店的米粉,有免码粉与油码粉两种。米粉油码分汉、回两大类:汉族油码主要有肉丝、肉片、红烧、
瑶家茶香鸡
瑶家茶香鸡 原料:仔公鸡1只,茶叶、花生壳末各50克,精盐、八角、三柰、小茴香、花椒、白卤汁各适量。 制法: 1、将仔公鸡宰杀治净、去内脏、漂净血水,入锅掺清水加精盐、八角、三柰、小茴香、花椒、白卤汁烧沸至熟,捞出搌干水分。 2、取铁锅1只,底部放入茶叶、花生壳末,上面摆放铁丝网架,将锅置旺火上烤至
早熟梨
丰县梨果实肉脆多汁,酸甜可口,风味芳香优美。富含糖、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梨果还可以加工制作梨干、梨脯、梨膏、梨汁、梨罐头等,也可用来酿酒、制醋。梨果还有医用价值,可助消化、润肺清心,消痰止咳、退热、解毒疮的功效,还有利尿、润便的作用。梨木细致,软硬适度,是雕刻
〖汝城县景点〗
郴州万华岩旅游区
郴州万华岩旅游区是一个流域面积为28.5平方千米的地下河洞穴系统,其大型地下河洞溶洞为景区主要景点,主支洞已探明九公里多,地下河已知总长8公里多,现在开放的主洞长2245米,三个进出口,十二个迷离怪异的大厅,二十三个景点,支洞在主洞430米处,洞内石景别致。万华岩有悠久的洞穴考察游览历史,至少自南宋
郴州市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
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翠江路,距市区18公里,素有“南岭福地,湘南明珠”的美誉。公园总面积约110平方千米,以丹霞地貌和喀斯特溶洞为主要特色,园内红岩绿水,赤壁丹霞,峡谷奇洞,组成了四面青山列翠屏、草木花光尽是香的奇异的丹霞地貌景观。景区主要有万华岩、丹霞、岩溶洞、水下晶锥、千年
高椅岭
高椅岭风景区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桥口镇与资兴市交界处,它与飞天山相隔,与永兴县便江接壤,距离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东江湖28公里。这里地势以山林为主,风景宜人,森林覆盖率达95%。高椅岭山、水、泉、洞、寨、崖、坦俱全,是一块尚未开发的丹霞地貌处女地,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丹霞地貌周边有漂亮的水洼点缀,红岩绿水
郴州高椅岭
景点地址: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桥口镇小禾塘村与高椅岭村之间门票信息:20元简介:郴州高椅岭属原生态丹霞景区,是一个赏之叫绝、百走不厌的户外休闲摄影胜地。据报道,由飞天山、便江和程江渌水等组成的丹霞地貌奇观,涉及苏仙、永兴、资兴、安仁、宜章、临武、汝城等地,总面积2442余km2,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
郴州飞天山
景点地址: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桥口镇境内门票信息:40元A.免费政策: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军官凭有效证件免票。B.优惠政策:儿童身高1.2米-1.4米需购买优惠票;65岁以上老人凭老年证、身份证购买优惠票。开放时间:7:00—18:00交通指南:在郴州南站有直达景区的旅游专车 简介:郴州飞天山位
天仙风景区
景点地址:湖南省汝城县外沙乡外沙村门票信息:欣欣门票价:46元起(省22元)。A.免费政策: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B.优惠政策:60周岁以上的老人凭身份证或老年证购买优惠票。开放时间:8:00—17:50交通指南:乘车路线: 郴州、韶关、赣州火车站,乘坐出租车、大巴、公交车等 自驾路线: 上夏容
〖汝城县人物〗
朱廷利
朱廷利(1852-1925),又名彦材,乘池,曾用名炳文、研斋,今汝城县城郊乡津江村人。11岁丧父,17岁丧母。7岁时其兄以酒病卒,因而刻指涅墨,誓终身不饮。朱平生崇尚吃苦耐劳,曾以诗自勉:“七尺微躯自主张,天公不必为吾忙,人身‘三宝’饥寒苦,一日能胜一日强”。他18岁离乡赴闽,初入朱明亮幕下,后随
胡代炜
胡代炜,(1920—2000),汉族,湖南汝城县马桥乡石泉村人,中共党员,文艺评论家。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肄业于延安大学财经系。历任陕甘宁边区银行会计科长、业务科长,中原军区文工团指导员,湘江文工团协理员,湖南省文教厅社教科长,湖南文化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中共郴州地委宣传部部长,中共中
朱志元
朱志元(1911—1995),别名朱志远,汝城附城东溪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擅长中国画。他在入党前就从事革命活动,入党后担任地下交通员,办过交通站。抗日时期,组织上给了他两块银元,他开了个刻印铺,不仅养活自己,还给组织提供活动经费。1943年到重庆工作在周恩来身边。1946年在晋绥《抗战日
朱青勋
朱青勋(1894-1927),又名孝玥,生于汝城县附城乡联江村一户贫苦农家。两岁时由伯父收养,因伯父家贫,9岁才勉强入读私塾,三个月后便辍学。15岁时,进入县城一家客栈做小工,常将工钱帮乡邻解贫济困。1923年,朱青勋到郴州北街表兄宋清贤开的“永丰和”客栈当店员,结识了李涛、何举成等人,接受了马克思
白皓
白皓(1919—1942),女,原名叶明珠,别名叶磊,汝城县城郊乡锦堂叶家村人。白皓从小天资聪颖,白皓八岁那年,跟母亲到长沙随父生活,同年进长沙崇实小学读书,14岁时,由于家境贫困,当时有个富户人家要订她为媳妇,她坚决反对,表示要继续上学。白皓到衡阳女子中学继续就读初中,考入长沙南华女子中学初三班。
袁贤瑸
袁贤瑸(1901-1938),字镇邦,号银善,汝城县井坡乡云先村营田人。高小毕业后,在邻村古塘教书。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为1团1连学员。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第十四师营长。1931年调王敬久第八十七师任营长。1932年参加上海“1.28”抗战,狠狠地打击日本侵略者。不久,升任副团长。193
叶振宇
叶振宇(1906-1937),原名震宇,字愈淦,汝城县城郊乡锦堂村叶家人。自小聪明好学,高小毕业后,考入长沙市由汝城人胡兆麟创办的半工半读中学读书,肄业一年,满怀反帝爱国豪情,毅然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任见习军官。由于机智勇敢,带兵有方,屡立战功,不久升任步连连长,驻兵于赣南、吉安、樟树等地
高山
高山(1922-1952),原名朱宾能,汝城县井坡乡下青村人。1937年从衡阳高中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次年9月,投笔从戎,赴皖南参加新四军,在教导队学习时改名郭履峻,为全队4名优秀学员之一。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往农村经济委员会工作。他起草的《土地分配》、《农村经营》被新四军《抗战》杂
范坚才
范坚才(1920-1948),原名家财,汝城县土桥乡横迳村人。因家境艰难,10岁才开始读书,14岁入县储能高小,16岁考入衡阳广德中学,后转入新民中学。1938年,范坚才从学校放假回到家乡,积极参加中共汝城县委组织的“青年巡回剧团”活动。同年8月,由县委输送,并经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介绍到达陕北,进入旬
何翊奎
何翊奎,又名辅仁,字竹贡,1897年出生于湖南省汝城县田庄乡蔡家村一户农民家庭。幼年时,他就读于本村铜锣丘私塾,后考入汝城联立方头学校。毕业后,何翊奎开始了他热衷的教育报国之路。在五四运动新思潮影响、推动下,何翊奎矢志教育救国,他回乡募捐,在湖南省汝城县田庄圩创办了柱石小学,自任校长;后又与他人筹创
朱庭芳
朱庭芳,又名宾龙,字守谦,1892年生于湖南省汝城县附城乡云内村。其父早逝。他姐弟五人,靠母亲抚养,家里生活极端贫困,两个小弟因此不幸夭亡。他16岁初小毕业,曾考入县立濂溪高等小学,仅读一年,就辍学在家务农。1926年7月,按照中共汝城支部的部署,朱庭芳积极从事支援北伐军过境的工作。经支部书记朱青勋
何楚雄
何楚雄(1916—1943),原名范大生,湖南汝城县土桥乡宽量村人。1931年从汝城储能高级小学毕业后,考入长沙文艺中学。九一八事变后,因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被学校以“行为不轨,难以教诲”之由开除学籍。后虽先后考入长沙明德中学和岳云中学,但均因同样原因被开除。1933年底至1935年冬,在家自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