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坪坦乡
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怀化市 > 通道县 > 坪坦乡主页
〖坪坦乡简介〗
坪坦乡通道侗族自治县辖乡。1951年由绥宁县八区半里乡划入通道县,属四区都垒乡,1953年改陇城区,1955年改都垒乡,1958年与陇城乡合并建立陇城公社,1961年析设都垒公社,1962年更名坪阳公社,1984年改坪阳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4公里。南与广西龙胜各族人民自治县瓢里镇、乐江乡接壤,面积19.9平方公里,人口0.7万。乡政府驻坪阳。有公路通209国道至县城。辖坪阳、新寨、马安、马田、桐木、横溪、东江、城旋、孟龙、老寨、新江、三盘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筑工程队和锰矿。境内始建于1665年的马田鼓楼为重点保护文物。农业主产水稻。坪坦村古建筑群坪坦村古建筑群位于通道县坪坦乡坪坦村,由坪坦鼓楼、孔庙、飞山庙、高坪鼓楼及坪坦鼓楼的附属文物南岳宫、戏台等4处共6栋建筑物构成。2010年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坪坦鼓楼始……详情阳烂鼓楼阳烂鼓楼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阳烂村,此为省内少有的门厥式鼓楼建筑。鼓楼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道光及光绪年间以及20世纪80年代曾进行维修。鼓楼坐北朝南,占地2……详情迥龙桥介 绍 又称风雨桥、花桥。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坪日村小溪河上。始建于清代,曾两度被水冲毁。此桥为1931年重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身是石墩木梁,长62.4米,桥面宽3.75米,……详情坪坦古村坪坦村位于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是通道县百里侗文化长廊的腹心地带。丘陵山地地貌,坪坦河由南而北穿寨而过。拥有侗家吊脚楼236栋,风雨桥(普济桥,第六批国保)1座,古水井4处,鼓楼3座,寨……详情普修桥普修桥坐落于湖南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治西南10公里的黄土乡坪坦河上。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毁于洪水,清嘉庆八年(1813)重修,1984年复修。桥全长57.7米,宽4.2米,等分成21廊间。……详情
〖坪坦乡特产〗
蜜饯茶
蜜饯茶源于湖南省通道县侗族自治区。蜜饯茶在通道有"艺术茶"之称,通道侗乡的汉族妇女有制作蜜饯的传统习俗.蜜饯的原料有两种,即柚子和冬瓜.心灵手巧的妇女会用特制的蜜饯刀把原料雕刻成花.鸟.虫鱼等各种图案,然后需要与铜.明矾一道煮熟加糖.晒干,不可在客人们来访时,放上三 四片到杯子里,加糖冲开水就行了
剁辣子姜
通道侗族自治县是全国生姜的生产区之一。通道生姜以块大、纤维少、脆嫩和辛辣适度的特点畅销省内外,是制作糖姜、五味姜、姜汁饮料以及药用的上等原料。侗乡群众用它制成的剁辣子姜,成为宴席上一道极受欢迎的开胃菜。 在通道侗乡的宴席上,当丰盛的酒菜使宾客的筷子无所适从时,主人家或店老板就会恰到好处上一盘剁辣子姜
通道腌鱼
腌鱼是侗家精心制作的食品,其制法是将鱼洗净剖开剔除内脏,摊平后抹上一层食盐,食盐的分量取决于腌鱼食用的期限,年内食用的用盐量是鱼重的 10-15%,另外,将适量摊凉的糯米饭拌以预制好的辣椒末、生姜末、蒜泥、料酒等作料,然后逐个放入腌制,盖上盖,注意清水使腌鱼与空气隔绝。这样腌制一个月后即可食用,腌鱼
臭菜根
只要过到通道侗乡的客人,对餐桌上常常摆着的一碟碟似面条的银白色的“龙须”菜感受很深,始启筷子总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吃后才知道它醇香可口,臭菜不臭。那就是侗家人喜食的“臭菜根”,医药上称之“鱼腥草”。 臭菜奶具有酸辛微寒、清热、解毒
腌制香酸鱼
侗家人特别爱吃腌制的家常菜,其中腌制的酸鱼便是“侗家菜”中的珍品。酸鱼的的腌制工艺分桶腌与坛腌。两种腌制方法相似,将鲜草鱼或鲤鱼洗净破开,去内脏,用盐腌三四天,使盐味浸入整条鱼体之中。浸盐之后,放进大木桶内。每放一了层鱼,抹上糯米饭或甜酒糟,撒上炒黄豆粉,放上适量的辣椒粉。直
通道合龙饭
合龙饭一般在重大节日或办各种喜事时摆设。餐桌、椅子、碗筷、菜肴均从村寨中每户家里收集,然后将餐桌合拢,摆成一长条,再将收集到的菜肴摆在长桌上,摆好碗筷,将椅子置于长桌两旁。 合龙饭的菜肴以酸鱼、酸肉、酸菜为主,食糯米饭,每位客人一份,并以树叶为底置于长桌的两边,每份糯米饭上放有一串新鲜肉和豆腐。客人
〖坪坦乡景点〗
万佛山-侗寨风景区
万佛山·侗寨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68平方公里,由万佛山丹霞地貌区和具有神秘的百里侗文化风情线以及挽救红军生死存亡的通道转兵会址--恭城书院组成。景区融幽、险、秀、奇为一体,群峰挺立,象形景观众多,植被丰茂,有“绿色万里长城”之美誉。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并列入第二批国家自然遗
怀化市黔阳古城旅游区
黔阳古城,位于沅水上游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洪江市。景区总面积0.8平方公里,三面环水,城内青石街巷纵横交错,明清建筑比比皆是,原有五个城门今尚存四门遗址,其中西门又称中正门,其城门及门楼保存完好,门上“中正门”三字系民国时期戴笠所书。黔阳古城,是湘楚苗地边陲重镇,素有“滇黔门户”和“湘西第一古镇”之
怀化洪江古商城
洪江古商城,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沅江路,是滇、黔、桂、湘、蜀五省地区的物资集散地,也是湘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宗教中心,素有“湘西明珠”、“小南京”、“西南大都会”之美称。景区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现仍保存完好的洪江古商城的明、清古建筑,如窨子屋、寺院、镖局、钱庄、商号、洋行、作坊、店铺、客栈、青楼
怀化市芷江抗战受降纪念旧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七里桥村,是为纪念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接受《菠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而建。景区先后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侨联爱教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荣誉称号。旧址现有
沅陵凤凰山森林公园
景点地址:湖南省沅陵县凤凰山省级森林公园门票信息:欣欣门票价:30元起(省20元)。A.免票政策:儿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至少一名成人陪同)、70岁以上老人持本人有效老年证免票。B.优惠政策:儿童身高1.2-1.4米购儿童票;60-70岁老人持本人有效老年证、现役军官持本人有效军官证、残疾人士持本
二酉山
景点地址:湖南怀化沅陵县二酉苗族乡乌宿村门票信息:欣欣单人成人门票价:50元起(省8元);学生票:25元起(省5元)。免费政策:儿童1.1米以下免票;70岁以上老人持老年证免票。开放时间:8:00—18:00交通指南:从沅陵城出发,有车辆直达二酉码头,行程15分钟。也可乘船溯酉水而上,直抵二酉山脚,
〖坪坦乡人物〗
潘爱华
潘爱华(1958—)中国杰出的生物技术科学家、企业家。苗族,湖南道通县人。1984年于湖南医科大学本科毕业;1986年考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攻读医学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攻读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提前毕业留校。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最大的生物工程集团北大未名生物工程
杨枝光
杨枝光(侗族芦笙)“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我叫杨枝光,男,侗族,出生于1954年4月,1974年开始学制作芦笙。最初我是跟叔叔杨保贵学习,芦笙制作是一项十分繁琐的手工技艺。芦笙为侗族竹制吹管乐器,(侗语称Lenc伦)由笙斗、笙管、共鸣筒、簧屯、箍等部件组成。笙斗由木制呈葫芦瓜状,上
吴永春
吴永春 侗族琵琶歌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吴永春12岁开始跟爷爷吴仕余和父亲吴友怀学习弹唱琵琶歌,在前辈的熏陶和培养下,认真学习琵琶的弹唱艺术,潜心钻研琵琶歌词的创作规律和技巧,成了乡里小有名气的小琵琶歌手。20岁开始随父亲走村串寨到全县各乡镇以及广西龙胜县、三江县、贵州黎平县等
石志运
石志运 侗族琵琶歌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石志运(原名石志应),男,侗族,是通道侗族自治县黄土乡下都天村3组人,历任下都天村文艺队长,现任县侗歌协会副会长、总编导。石志运对侗族琵琶歌情有独钟,结缘极深。1979年,19岁在黄土乡五七学校读书的时就爱上了侗族琵琶歌,先后向上都天村琵
石喜富
石喜富 侗族芦笙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石喜富艺术简历 1953年9月—1958年7月在陇城小学读书;1969年—1974年在通道县文工团学习民族器乐吹奏;1974年至今在家务农。第一代:独坡乡杨枝光的父亲(佚名,已故)第二代:石喜富 陇城镇陇城村四组 60岁第三代:石光献 陇城
吴念姬
吴念姬(侗锦)“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我是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城东村人,名叫吴念姬,出生于1962年 3 月 23日。1983年嫁到通道县双江镇城东村4组,目前在家中一边务农一边制作侗锦销售。在我们侗家有着这样一个不成文的优良民俗传统即“男耕女织”的传统。这一传统之所以能延续至今,
陆飘
陆飘侗族喉路歌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陆飘,男,侗族,现年68岁,是菁芜洲镇小江村人,从小就受到地方民族文化的熏陶,音乐的优美韵律深深地烙印在他幼小的脑海中,随着时光的流逝,加上地方的风俗习惯(有喜事必有歌堂,即男女对歌),15岁开始跟同伴学唱四里山歌,16岁时,开始跟师傅陆大文、
粟田梅
粟田梅(侗锦)湖南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粟田梅,1964年8日出生于湖南省通道县牙屯堡镇枫香村三组,从小受到母亲粟培仙的熏陶及本团寨老人的指导下,于12岁便掌握纺丝技巧,慢慢于一旁观看学习母亲及其它老人家的制作,15岁创作了第一件作品,以两小孩手牵手作图,得到多人赞许,从而加深本
李鸣高
李鸣高 (1927~2010.10.4)笔名林河。侗族。湖南通道人。民盟成员、九三学社成员。1957年毕业于鲁迅文学院。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实践报》记者,《建设报》部负责人,《群众报》文化组长,《湘江文学》月刊,《楚风》杂志主编,湖南省文联主席团成员,湖南民协副主席,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吴尚德
吴尚德(侗戏)“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我叫吴尚德,男,侗族,现年70岁,是黄土乡盘寨村人,本人自幼酷爱侗戏、侗歌,特别是对侗戏情有独钟。我从5岁时就对侗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村寨有侗戏演出,都必看不可,还经常模仿戏台上的腔调和动作,乐得全家人和乡亲们合不拢嘴,12岁就在村寨的侗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