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白沙洲街道
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长沙市 > 望城区 > 白沙洲街道人物

白沙洲街道人物

侯吉晖
侯吉晖,1911年11月13日(宣统三年辛亥九月二十三日)生。五岁起,从祖父习字,望城县青峰山县立第四高小毕业。进省城同时报考明德、岳云和雅礼三所中学,成绩均在前五名被录取,个人选择入读岳云。侯吉晖长沙岳云中学初中三年级肄业。初三一年级甲班,侯吉晖为校篮球队队长,放暑假打篮球,因队友顽皮赛后将其反锁
李干杰
李干杰,男,汉族,1964年11月生,湖南望城人,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1981.09-1986.07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反应堆工程专业学生1986.07-1989.07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核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业硕士研究生19
徐棻
徐棻1811-1896,字芸渠,望城人。进士。光绪二年(1876)任岳麓书院山长,二十二年(1896)卒于任上。在位时,功勋卓著,倍受清廷嘉奖,两赴鹿鸣宴,并加恩赏给二品顶戴。晚年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在岳麓、城南两书院主讲达25年,学子遍及三湘四水,著名弟子数以百计。卒后曾有120余名生徒联名为其刻石
谭盾
谭 盾(1957- )旅美华人音乐家。湖南省长沙市人,1957年8月18日出生于湖南。在长沙市读完小学、中学,当过工人。1976年入湖南省京剧团当京剧演员。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老师称他是学习古典音乐作品最用功的学生。1983年毕业后考取作曲研究生。1985年获作曲硕士学位。80年代中期
周和生
周和生(1903~1982)周和生,长沙县临湘都(今望城县铜官镇)椅子湾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他出生于一陶工家庭,10岁即随父习制陶,常晚上在灯下摆制人物、龙凤、花草,往往通宵达旦,有的作品甚至要数十昼夜方能成型,亦乐此不疲。30年代初,他试制成古釉陶瓷火缸,取代老式粗火钵,畅销省内外。
李灿英
李灿英(1903~1950)李灿英,女,乳名友姑娘,长沙县临湘都(今望城县铜官镇)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生。13岁时由父亲作主与同里郭亮订婚.1921年入长沙自治女校习缝纫,与在长沙上学的郭亮一起积极参加-。不久,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由罗学瓒、夏明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与郭亮
吴绍芝
吴绍芝(1902~1945)吴绍芝,善化县六都南嘴岭人(今属望城县),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生。8岁入长沙湘剧华兴科班习唱工老生,取艺名吴华钦;出科以后曾拜同春班言桂云为师;18岁因倒嗓从五云班李芝云改习小生,更名绍芝。他潜心钻研,尽得李芝云的真传,嗓音恢复后重返舞台,首演《磐河桥》中的赵云即受
顾梅羹
顾梅羹(1899~1990)顾梅羹,曾用名焘,号琴禅,善化县七都白箬铺坪田冲(今望城县白箬乡排子山村)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祖父顾玉成为著名川派古琴创始人张孔山之嫡传弟子。他自幼从祖父习古琴艺术,早年曾赴上海参加古琴汇演,先后在上海申报、太原山西育才馆、山西国民师范、湖南省音专任古琴及中
夏少春
夏少春(1899~1970)夏少春,善化县六都(今望城县莲花镇)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小时替人家放牛做零工,15岁从师学唱废影戏,两年后因倒嗓改学皮影雕刻制作,刻苦钻研,技艺日趋成熟。所雕刻的皮影,不仅形象新颖,色彩鲜明,且操作方便;既保留湖南皮影的传统艺术风格,又有所创新。各皮影班社均
欧阳翥
欧阳翥(1898~1954)欧阳翥,字铁翘,别号天骄,长沙县长湖洲陈家湾(今属望城县)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1923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教育系,再人东南大学攻读心理和动物学,1925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从事神经解剖学研究。1929年去欧洲留学,在法国巴黎大学动物系研究神经解剖学,次年转德
何章杰
何章杰(1896~1930)何章杰,又名时迭,字萼初,长沙县丁字湾勒马山(今属望城县)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生。小学毕业后,考人武汉湖南旅鄂中学,继人汉口外国语学校英语系学习,毕业后任教于长沙县北山、丁字湾等学校。“五四”运动爆发,他受爱国思潮影响,毅然投笔从戎,八湘军讲武堂。1924年4月
杨特
杨特(1894~1928)杨特,号岿山,望城县望城坡汾水坝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生。少时就读于奖嘉坪学堂,14岁因父病逝,家道中落,乃辍学务农。宣统二年(1910)秋,他公费考入湖南陆军小学,辛亥革命成功后与军校部分同学赴南京,担任-警卫。1912年人武昌第二陆军预备学校,毕业后入保定陆军军官
陶承
陶承(1893~1986)陶承,原名刘桃英,长沙县新康都靖港(今望城县靖港镇)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生。幼孤家贫,由舅父寄养邻居(干娘)家。13岁习湘绣,18岁与欧阳梅生完婚,住长沙三兴街。丈夫欧阳梅生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任湖南省总工会秘书长,“马日事变”后转移武汉,是中共汉阳县委负责人
袁绍先
袁绍先(1893~1985)袁绍先,字尔康,长沙县河西都九甲(今望城县霞凝乡)人,清光绪十九年(1893)生。15岁时到长沙源茂绸布店学徒,宣统三年(1911)入商业学校银行科,毕业后到宝华实业总会协助筹组工厂、学校、牧场。其间,曾与易誉谟、成章等组织“五族少年保国会湖南分会”。1913年,汤芗铭督
黄瑞熙
黄瑞熙(1892~1973)黄瑞熙,字舜钦,长沙县河西都八甲(今望城县霞凝乡荷叶村)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先后人善化中学、长沙师范、雅礼大学预科,1912年考入长沙邮电学校电报班.1916年派赴辰州电报局当报务生。1920年他考入交通部上海电报传习所测量班,毕业后晋为二等报务员,到长沙电报
骆鸿凯
骆鸿凯(1892~1955)骆鸿凯,字绍宾,号彦均,长沙县新康都沱市(今望城县新康乡)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1914年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次年人北京大学文科中国文学部学习,1918年毕业后历任南开大学教员、北京师范大学及女子师范大学讲师,暨南大学、武汉大学、河北大学教授。1932年骆
刘人瑞
刘人瑞(1892~1939)刘人瑞,字石麟,号远之,长沙县新康都花山岭(今望城县乔口镇花山村)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18岁考入湖南群治政法学堂,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光复长沙的起义。1912年,经周震鳞、黄钺介绍在北京加入同盟会,供职于陆军部,后人北京陆军部讲武堂深造。袁世凯把持北洋政府,复辟
周炳文
周炳文(1892~1931)周炳文,字传焕,长沙县临湘都照霞冲(今属望城县桥驿镇)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幼时过继给伯父周福堂为嗣,15岁随伯父到安源,入安源中学,毕业后在安源路矿工人子弟学校任教。他目睹国家煤矿资源被帝国主义掠夺,工人遭受剥削,立志走实业救国道路。1917年,考入湖南高等工
周竹安
周竹安(1891~1977)周竹安,又名酉村,长沙县丁字湾(今属望城县)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生。1912年考入长沙师范,受徐特立“教育救国”思想影响,立志教育事业。1913~1926年,先后任长沙师范附小主事,长沙十一小学校长与周南女校、长沙女师、长沙县中学等校教员。1926年秋周竹安加入共
孔福生
孔福生(1885~1955)孔福生,光绪十一年(1885)生于长沙县明道都一雇农家庭。7岁丧父,长期为地主家做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武装,先后担任党支部书记、乡农会委员长、区农会执行委员。“马日事变”后孔福生转入地下,同年6月不幸被捕,受尽酷刑始终不屈,
何迈泉
何迈泉(1883~1944)何迈泉,派名前众,号佩吾,长沙县新康都亭梓庙(今望城县格塘乡三合村)人,清光绪九年(1883)生。早年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法科,辛亥革命后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独立二团上校团长,不久弃职还乡。1917年,何迈泉被委任长沙县新康团防局长,时三湘大地天灾-不断,人民苦不堪言。
秦汉三
秦汉三(1883~1934)秦汉三,字希苏,号眉泉,善化县七都倪家坡(今望城县白箬乡光明村)人,清光绪九年(1883)生。1917年人四川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在川军中任连长,先后参加护国、 诸战役,以战功迭升川军何光烈部第九旅旅长。1926年春,中共中央派吴玉章、刘伯承人川,发展党组织,策动川军起义易
叶魁
叶魁(1883~1930)叶魁,原名书清,善化县七都鹧鸪塘(今望城县白马乡日明村)人,清光绪九年(1883)生。幼时因家贫仅读私塾3年,后随父务农,闲时从师练武。及长,农活娴熟,并通晓篾、木、铁匠手艺,还练就一身超群武功,被乡邻称为“百艺师”。他性格豪爽,为人侠义,不畏-,曾对友人言:“我不怕鬼,敢
罗庶丹
罗庶丹(1874~1932)罗庶丹,原名煅,字树棠,清同治十三年(1874)十月生于善化县望城坡(今属长沙市岳麓区)。后迁居排山,以地名自号,人称排山先生。他通经史,工诗文,光绪二十一年(1895)录为生员,二十八年中举人。时清廷废科举,乃佐其师夏同徘创办广东法政学堂,主-律政治学。因痛清室之衰颓,
文经纬
文经纬(1874~1913)文经纬,字晋藩,长沙县白若铺(今属望城县)人,清同治十三年生。父寓谷,课子甚严。文经纬不屑于业科举制艺,少从钱维骥、周震鳞习新学。光绪三十年(1904),他人宁乡师范学堂,次年受谭延闺聘为中路师范学堂监学。同年秋留学日本,入 科,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宣统元年(1901),他
任福黎
任福黎(1872~1946)任福黎,字寿国,晚号遐思山人,长沙县新康都长塘铺(今望城县乌山乡长塘铺)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生。幼从父习诗文,10岁丧父后于近山密林中筑一小屋刻苦攻读,16岁时与兄任寿文人岳麓书院学习。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投身军旅,在陆军统帅刘坤一幕下,随军
陈运溶
陈运溶(1858~?)陈运溶,字子安,号芸畦,善化县七里营(今长沙市岳麓区天顶乡清水村)人,清咸丰八年(1858年)生。及长为太学生,后援例授修职郎,江苏补用县丞。他淡泊仕途,毕生致力于辑录湖南古地理佚书,及方志、名人遗事。其所著、所辑图书计有《麓山精舍丛书》、《湘城访古录》、《湘城遗事记》、《灵麓
李篁仙
李篁仙(1825~1894)李篁仙,原名寿蓉,长沙县河西都赤岗村(今望城县大湖乡赤冈村)人,生于道光五年(1825)o早年人县学补廪生,咸丰元年(1851)中恩科乡试举人,六年成进士。其试卷原列在御览十本中,及朝考,误点注,乃置三甲(同进士出身),用为户部主事。他自感失意,不事应酬。李篁仙才华横溢,
李锡藩
李锡藩(1823~1850)李锡藩,字晋夫,长沙县河西杉木桥(今望城县大湖乡)人,清道光三年(1823)生。道光二十四、五年间,他携三弟李寿蓉在长沙城南书院就读,与表兄丁取忠“讲求勾股开方诸法,袍砣不倦”,对“古人之立天元一,西人之借根方,一见辄通晓”。其时,丁取忠感到中国传统数学中,关于“勾股和较
杨反修
杨反修(1959~1986)原名能修,长沙县白箬七社卯田大队(今望城县雨敞坪乡卯田村)人,1959年8月生。他7岁入学,“文革”改名反修。1972年人初中任班长。他关心集体,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照顾学校附近的五保老人,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1974年夏初中毕业后未能升学,回家务农。1982年曾跳进池塘救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