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公祠阁

陈公祠阁位于尚稽镇中街,旧志称“陈公祠”,由0-、左右厢房、风雨廊、碑廊组成,占地面积约650平方米。
大门为民国年间增修的四柱三门砖牌楼,边住连接两侧花墙。门内风雨长廊直通阁底。廊左右为一楼一底的厢房,主0-和两侧的小0-均修在一栋五开间的厅堂顶上,底层为同一栋房子,二楼以上才分别建阁,在正立面上构成“山”字形,五开间厅堂与左右厢楼及风雨廊联为一气,在平面布局上,又是倒“山”字形。这种巧妙的建筑布局,在贵州境内实不多见。三座0-的底层,通面阔24.65米,通进深11.4米,明间作为过道,其前半段另立四柱;前二柱及明间的金柱直通二层,成为主0-二层的金柱。三座0-底层稍间的前檐柱,又是厢楼的一侧的前后檐柱,稍间的前金柱和中柱。直通二层成为小0-的四根檐柱,这种相互为用,一柱多用的结构,有效地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
主0-为四层四檐六角攒尖顶结构,高28米,其木结构净高度,与三座阁底层的通面阔相等。自第一层檐起往上逐层收进,仿简瓦屋面,檐口装滴水,脊与翼角塑有花饰或鸱吻,檐下装卷板。十八个翼角均挂铜铃,阁顶置三珠宝瓶刹,刹座六面均塑龙头,每只龙口均衔屋脊。左右两小阁亦称藏书阁,均高约15米,重檐歇山顶,正脊较高,脊中部迭塑宝瓶,脊端竖鸱吻,戗角和翼角均有花饰。两小阁外侧为高大封火墙,由铁件将墙和0-木排架连为一体。
该祠为纪念清乾隆初年遵义知府陈玉殿而建,陈是山东历城人,乾隆三年(1738)任遵义知府,从山东引进柞蚕种,教民放养缫织之法,开贵州丝绸纺织业先河,产品畅销省内外,“销西域,贩南洋”,遵义由是而富。祠中置陈氏雕像,大门原有石刻联:“种搬山佐远、泽及播州长”。
0-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光绪年间重加修葺,1982年列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群众集资,省文化厅拨款进行大修,丹碧焕彩,岿然独立,为县南胜景。
所属地区
2016,国务院对贵州省人民政府提交的《关于调整遵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黔府[2015]31号)作出了批复:一、同意撤销遵义县,设立遵义市播州区,以原遵义县(不含山盆镇、芝麻镇、沙湾镇、毛石镇、松林镇、新舟镇、虾子镇、三渡镇、永乐镇、喇叭镇)的行政区域为播州区的行政区域,播州区人民政府驻南白镇西大道53号。二、同意将原遵义县的山盆镇、芝麻镇、沙湾镇、毛石镇、松林镇划归遵义市汇川区管辖。三、同意将原遵义县的新舟镇、虾子镇、三渡镇、永乐镇、喇叭镇和遵义市汇川区的北京路街道划归遵义市红花岗区管辖。遵义县位于贵州省北部,湘江畔。总面积4491平方千米。人口122万人(2007年)。人口较多的少数民...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