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景点大全 > 贵阳市甲秀楼景区

贵阳市甲秀楼景区

所属地区:贵州省贵阳市 发布时间:2023-12-12 04:49:52

甲秀楼坐落于市区内南明河中的一块巨石上,是一座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景区主要分为三部分,即浮玉桥、甲秀楼、翠微园。甲秀楼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始建于明,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集山光水色为一体的甲秀楼有一种独具魅力的美。

别名:贵阳市南明甲秀楼景区

门票参考:甲秀楼、翠微园均4元

开放时间:09:00~17:00

建议游玩时间:1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2007年(3A)

免票时间:2-2万元

所在地/隶属: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翠微巷8号

基本介绍

甲秀楼在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始建于明,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多甲秀楼次重修,并恢复原名。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现已拆除。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

甲秀楼位于贵阳南明河万鳌矾石(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上,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浮玉桥,桥头立有“城南遗迹”石木牌坊,牌坊中央设有“城南遗迹”四个大字,桥上建有“涵碧亭”;

第二部分主体建筑甲秀楼,飞甍翘角、石柱托檐、雕栏环护;

第三部分翠微园,一组由拱南阁,翠微阁,龙门书院组成的明清古代建筑群。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这种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2.9米,为木结构阁楼,画甍翘檐,红棂雕窗,白石巨柱托檐,雕花石栏相护,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

楼前桥先称江公堤,后改浮玉桥。浮玉桥如白龙卧波,全长90余米,穿过楼下,贯通两岸。甲秀楼初建成时浮玉桥有九孔,桥西侧的沙洲叫芳杜洲,洲上花木缤纷。月朗星稀时,桥与沙洲相映成趣,名“九眼照沙洲”,而解放后修滨河路九孔石拱桥被填了两孔,筑坝拦水,芳杜洲也没于水底。桥上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亭柱镌清咸丰年间贵阳知府汪炳嗷的联语:"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

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集山光水色为一体的甲秀楼有一种独具魅力的美。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到此一游又是一番别有情趣的享受。

景点景观

甲秀楼对联

自明清以来,甲秀楼便是贵阳文人骚客聚集之处、游宴之所,登楼眺望,众山环抱,近者为观风台,林木茂蔚;远者为黔灵山,青山一发。栖霞、扶风、相宝、南岳诸峰,罗列左右,大好风光尽览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下视城郊,早午炊烟袅袅,数十万人家饭熟时。四时朝暮,风景无限,山城气象,历历可观。所以文人雅士题咏甚多。现楼内古代真迹石刻、木皿、名家书画作品收藏中,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所撰206字长朕为一绝,比号称天下第一长朕的昆明孙髯翕大观楼长朕还多26个字。它概括了山城贵阳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该联胸襟开阔,气魄雄伟,甲秀楼美景于眼前。

甲秀楼书画藏品

新建的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服饰陈列院,收集收藏了贵州省苗族、侗族、彝族、水族、革家、土家族、布依族等民族传统服饰、手工刺绣品、民间蜡染数百余件,令人叹为观止。该馆所陈列展示的民族传统服饰和民族工艺品,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体现,也是贵州各少数民族的骄傲。

实用信息

门票

甲秀楼:4元/人.次

翠微园:4元/人.次

开放时间

周一:不开放

周二至周日:09:00-17:00

交通

公交:车费:1元;可乘15、34、35、46、48、52、62、305、307路公交车在甲秀楼站下车。

出租:车费:10元起;可在市内搭乘任何一辆出租车在甲秀楼下车。

地理环境

在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甲秀楼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偏北,东经106′27〞~107′03〞,北纬26′11〞~26′55〞之间,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上,属全国东部向西部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地貌走势大致呈东西向延展,地势起伏较大,南北高,中部低。奇特的喀斯物地貌大量分布,既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又有盆地和河谷、台地,海拔872米~1659米。东与龙里、瓮安县接壤,南靠惠水、长顺县,西接平坝、织金县,北邻黔西、金沙、遵义县。贵阳市辖六区一市三县,市域总面积8034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403平方千米。城区东起龙洞堡,西至百花山脉、阿哈水库,南起桐木岭,东北至洛湾,西北至麦架,包括中心区和外围龙洞堡、二戈寨、小河、花溪、新添、白云、三桥、金阳八个片区,面积约495平方千米。城市行政区划辖六区(云岩区、南明区、白云区、乌当区、花溪区、小河区)、一市(清镇市)、三县(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全市土地总面积8034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56%。其中,云岩、南明、小河区为贵阳市城区,面积为220.31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1.97%;花溪、乌当、白云区为贵阳市郊区,面积为2194.5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27.99%;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总面积5625.5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70.04%。甲秀楼贵阳市是贵州省省会,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被誉为“高原明珠”。“贵阳”因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延用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古代贵阳盛产竹子,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故简称“筑”。有人说,一个时代是一片树林,城市则是这树林中的大树。当这片树林在时代风云中哗哗作响时,贵阳,这棵云贵高原上的大树,也正努力地吮吸着时代的养分,在岁月中枝展叶发。因此贵阳又得“林城”这一称号。

历史传说

甲秀楼历史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建楼以前,王阳明的再传弟子马廷锡曾在此建栖云亭讲学传道。这一传统的中式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当时先在沙中垒台作“奋鳌状”,名“鳌头矶”,再于台上建阁,名“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天启元年(1621年)焚毁,总督朱燮元重建,更名来凤阁。复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巡抚田雯重建,仍用旧名。有浮玉桥衔接两岸。十年动乱中,楼危亭毁。1981年,按原式样重修,楼基部分,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重建涵碧亭,重修过程中,发现楼阁底层石墙中嵌有诗碑,重修后有八块诗碑复嵌于底层楼壁。楼额“甲秀楼”三字,系宣统年间谢石琴所书。十年动乱中散失,后寻回刻有“秀”、“楼”二字的两块,另据过去照片,配写“甲”字,按原式样悬挂楼顶层外面。

甲秀楼传说

传明朝年间,贵阳这个地方出了一位状元。官府为了讨好他,愿出巨资修一座藏书楼,作为他读书游艺的地方。为此,知府大人请了三位风水先生,在全城察看了一番之后,认为南明桥那里是块风水宝地,回来向知府大人禀报,确定就将藏书楼修在南明桥上,并且取名叫“甲秀楼”。地点确定后,知府大人又请来了本地最有名的一位石匠和二位木匠,带着他们来到南明桥上看一回,便下令选个黄道吉日动工修建。

知府走后,石匠师傅打了一壶酒,把木匠师傅请到家里,两个人喝了三盅之后,石匠叹口气对木匠说;“兄弟,知府大人下令造楼,哪个敢违抗。只是这南明河上,眼下就只有这一座桥贯通南北,桥上要是再修了藏书楼,这桥就成了状元公的地盘,交通要道不就成了一块禁地吗!日后哪个还敢从桥上经过?有钱的倒可以坐船摆渡,没钱的呢,就只好望河兴叹了。尤其是那些进城卖菜的、推车挑担的,就更不方便了。

木匠说:“大哥说得有道理,这南明桥确实是个交通要道;只是知府大人已经画好了圈圈,你我兄弟二人又怎敢不照办呢?”石匠说:“顾不得知府大人了。我们还得替百姓着想,不然,日后你我世世代代都要背骂名。”木匠说;“听大哥的意思,这藏书楼不修了?”石匠说:“当然要修,只是换个地方就是了。”

木匠问:“换在哪点?”石匠说:“沿河下去一百二十步,就是块好地方。”木匠觉得这主意好,就决定这样办。

当天晚上,贵阳城内阴云密布,大雨瓢泼。这两位能工巧匠把自己的师兄师弟,徒子徒孙召集到南明河边,连夜拦河修桥,凿木造楼。远近的居户人家本来就担心知府大人在南明桥上造藏书楼,断了日后过河的通路,现在听说两位匠人另选了一块地方造楼,一个个都冒着风雨,赶来相助。那天晚上,也不知道有多少男女老少在河岸边担石挑土,架梁立柱,只听到人声沸腾,惊天动地。等到东方发白,大雨停了的时候,一座精巧玲珑飞雕梁画柱的楼阁已经矗立在碧波荡漾的南明河新桥的鳌矶石上了。

当“甲秀楼”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出现在楼阁上之后,知府大人才闻讯来到南明河边。他见藏书楼没有建在南明桥上,十分恼怒,立刻传令叫两个匠人来回话。衙役们四处寻找,就是找不到那个石匠和木匠的踪影。知府大人没有办法,只好将就拿这座九眼新桥上的藏书楼给状元公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两位匠人因为害怕官府追究,造完楼后,就带着妻子儿女远走他乡了。所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不知道修造甲秀楼的两位匠人倒底姓什么,叫什么。

建筑构造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高约二十米,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花石栏杆。浮玉桥为九孔,称“九眼照沙洲”。解放后临河修公路填埋二孔,现能见七孔。楼基和桥虽经多次洪水冲击,历近四百年,仍然砥柱中流。楼前原竖有铁柱二根:一为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鄂尔泰镇压古州(今榕江)苗民,收聚兵器,铸铁柱标榜功绩;二为嘉庆二年(1797年),勒保镇压兴义布依族王囊仙起义,收聚兵器又铸铁柱立于楼下。解放初,政府维修甲秀楼,拆除铁柱,移存省博物院。十年动乱中,楼危亭毁。1981年,按原式样重修,楼基部分,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重建涵碧亭,重修过程中,发现楼阁底层石墙中嵌有诗碑,重修后有八块诗碑复嵌于底层楼壁。楼额“甲秀楼”三字,系宣统年间谢石琴所书。十年动乱中散失,后寻回刻有“秀”、“楼”二字的两块,另据过去照片,配写“甲”字,按原式样悬挂楼顶层外面。

甲秀楼的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在这一特色上大做文章,来提高此楼的知名度和可鉴赏性,以吸引广大的旅游爱好者和建筑专家来观光、考察。楼高约20米,飞甍翘角,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浮玉桥如白龙卧波,全长90余米,穿过楼下,贯通两岸。桥上有涵碧亭,桥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甲秀楼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浮玉桥;第二部分甲秀楼主体建筑;第三部分翠微园。

浮玉桥头立有“城南遗迹”石木牌坊,牌坊中央设有“城南遗迹”四个大字,桥上建有“涵碧亭”。主体建筑甲秀楼飞甍翘角、石柱托檐、雕栏环护。翠微园是一组由拱南阁,翠微阁,龙门书院组成的明清古代建筑群。同时新建的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服饰陈列院,收集收藏了贵州省苗族、侗族、彝族、水族、革家、土家族、布依族等民族传统服饰、手工刺绣品、民间蜡染数百余件,令人叹为观止。该馆所陈列展示的民族传统服饰和民族工艺品,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体现,也是贵州各少数民族的骄傲。

荣誉及其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甲秀楼2006年05月25日,甲秀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成为了重点保护文物。

所属地区

贵阳市地处云贵高原东斜坡上,属东部平原向西部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地貌多样,海拔高,纬度低,具有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的特点,资源丰富,能源充足,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的云贵高原东斜坡地带,地处东经106°07′至107°17′,北纬26°11′至27°22′之间。东、南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瓮安、龙里、惠水、长顺4县接壤,西靠安顺地区的平坝县和毕节地区的织金县,北邻毕节地区的黔西、金沙两县和遵义市的遵义县。土地总面积8046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的4.56%。 ...贵州省贵阳市

=∣更多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