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巷近代建筑群

荣巷位于无锡市滨湖区北部东至青山西路、蠡溪路与河埒街道交界,南至梁溪河与蠡园街道相邻,西至青龙山与蠡园、惠山区钱桥街道毗邻,北以惠山为界与北塘区山北街道、惠山区钱桥街道相连。面积22.3平方公里,人口约6万。在这条老巷里,深烙着中国民族工业先驱留下的足迹。
明代初年,无锡荣氏始祖荣清迁来无锡,定居于梁溪河下游北岸,督率子孙辟草荒、筑河坝、建家宅,逐渐使之成为田地平畴,屋舍俨然,阡陌交通,有粮田、鱼池、桑竹等的安身立命之所,初步建立了上荣、中荣、下荣三个自然村落。
清代康熙二十四年(1685),梁溪荣氏始建荣氏宗祠,修了第一部宗谱,这表明家族人口已经有了很大的增加。随着外出经商者日渐增多,赚钱归来建房者自然也就愈来愈多。这样,3个自然村落就逐渐联成一片,荣巷的名称也由此而来,并在本邑西乡小有名气。
进入清代后,荣氏家族的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已有人远出荆湘经商致富,且“富甲一乡”,参与一乡的事务,并开始向外拓展。至清道光以后,荣氏家族的经济生活主要以耕、织、渔、航、商等为业。1860-1863年由于太平军与清军作战,战火焚毁了大半个荣巷,人口遂锐减了一半以上。荣氏家族中的人员因避战乱而出奔上海等地,从而开始从事棉花、铁、钱庄、海运等商业活动,以此致富并带动了荣巷地方经济的发展,荣巷的自然经济逐渐被商品经济所取代。男劳动力外出开拓经商,妇女在家饲农桑。同时也从大半个废墟上重建了家园,有了华屋和楼房,形式上从实用型逐步向装饰型转化。
1900年前后,荣氏家族已有一些人成为洋行买办,从而西方文化开始渗入荣巷。荣广大花号是当时全国四大花号之一,它在日本还设有出庄(出口办事处)。以荣宗锦、荣宗铨兄弟为代表的一些荣氏族人兴办和发展了民族工商业,同时还相应发展了教育事业及其它相关服务性行业,开拓了开原路,建立了电灯公司、图书馆、邮局等。小小的荣巷街已形成了近百家店铺,成了方圆几十里的一个商业中心,以此带动了各类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
民国初年(1912),荣巷正式建镇,属无锡县第四区;民国17年(1928)荣巷归属开原乡。1978年荣巷镇并入河埒公社(后改河埒乡、河埒镇),城镇户口归属荣巷街道。
所属地区
滨湖区位于东经120°17ˊ,北纬31°33ˊ,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江苏省东南部,无锡市西南部。南依太湖,北接北塘、惠山两区,东连南长区、新区,西临常州武进区。境内水陆交通便捷,环太湖公路、京杭大运河、锡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张家港、江阴港、无锡机场、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南京禄口机场近在咫尺,组成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立体的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气候条件滨湖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冬季北风多,受北方大陆冷空气侵袭,干燥寒冷,夏季偏南风居多,受海洋季风影响,炎热湿润,春夏之交多“梅雨”,夏末秋初多台风。滨湖区多年平均气温15.6℃(无锡站,下...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