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景点大全 >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

所属地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 发布时间:2023-11-28 02:03:07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松花江南岸,哈尔滨市道里区江岸,中央大街终点广场。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1957年的特大洪水,于1958年建成的,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哈尔滨人民防洪胜利纪念塔获中国建筑业最高荣誉奖。

纪念塔由立体塔身和附属的回廊组成。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塔基前的喷泉,象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正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塔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

塔身中部浮雕雕刻着防洪筑堤大军,从宣誓上堤、运土打夯、抢险斗争到胜利庆功等场面,集中描述了人们在防洪斗争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罗马式回廊高7米,谐调壮观,环立着20根圆柱,上端有环带连接,组成了长达35米的半圆回廊。塔顶是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组成的圆雕;塔身下部是群像浮雕,象征着20世纪的哈尔滨人民力量坚不可摧,牢固的堤防坚如磐石,塑造了战胜洪水的英雄形象。

这座塔已成为英雄城市哈尔滨的象征;每个来哈尔滨的人,无不到这座塔下拍照留念。1957年,英雄、勇敢的哈尔滨人民战胜特大洪灾之后,建塔纪念,故此得堍为防洪纪念塔。该建筑群由塔和古罗马式回廊组成,塔身上的浮雕再现了战胜洪水的生动景象,塔顶是防洪筑堤英雄们的主体塑像。松花江水映衬着这座雄伟的防洪纪念塔,与美丽的太阳岛构成了一道驰名于世的壮丽景观。

1997年11月1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哈尔滨,当得知当时也有上万侨居哈尔滨的俄罗斯人参加了抗洪,特意前来参观了巍然屹立在松花江畔的哈尔滨军民防洪纪念塔,并深深地致了三鞠躬。

历史

1、1932年8月,就是哈尔滨沦陷于日寇铁蹄之年,哈尔滨爆发了开埠以来第一次洪灾,最高水位是119.72米。当时已投靠日本人、甘做汉奸的原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张景惠,迷信透顶,愚昧致极,连最起码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浅显道理置之于不顾,听信巫师点拨,用供板抬牛、羊、猪三牲之首在埠头区(今道里区)江岸祭祀,祈求洪水回落。绝堤江水从傅家甸(今道外区)一带一拥而入,市区战乱和洪灾使市民深陷水深火热之中。

2、1957年,松花江上游连降暴雨,爆发百年不遇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20.30米。当时新中国重要工业基地的哈尔滨壁垒森严、众志成城,在英雄的哈尔滨抗洪大军面前,洪魔被降服。

3、1998年哈尔滨发生150年不遇特大洪水,最高水位120.89米。哈尔滨数万名人民解放军官兵、本地驻军某部官兵,用“钢铁长城,子弟兵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的英雄气概再次谱写一曲威武雄壮的胜利凯歌。

这座塔已成为英雄城市哈尔滨的象征,来哈尔滨的人无不到这座塔下拍照留念。

松花江水映衬着这座雄伟的防洪纪念塔,至今已成为东北名城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

交通:乘2、8、12、16、23、65、74、79、101、102、118、204、29路公交可达。

所属地区

道里区位于北纬45°32′-47′,东经126°08′-38′。东以滨洲铁路线与道外区分界,西与双城县为邻,南与南岗区接壤,北与肇东县、道外区相连。总面积479平方千米。总人口67万人(2004年)。区人民政府驻安化街103号,邮编:150100。代码:230102。区号:0451。拼音:Daoli Qu。行政区划道里区辖17个街道、4个镇、1个乡:兆麟街道、新阳路街道、抚顺街道、共乐街道、新华街道、城乡路街道、工农街道、尚志街道、斯大林街道、通江街道、经纬街道、工程街道、安静街道、安和街道、正阳河街道、建国街道、康安街道、太平镇、新发镇、新农镇、榆树镇、群力乡。历史沿革道里区,原称埠头区。清...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

=∣更多景点∣=